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重点

来源:榕意旅游网


一、 名词解释(3-4个)

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是一项政府职能,一种职业实践,一项社会运动。

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以城市建设用地为基础,综合各项用地的自然条件以及整个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质量进行评价,要因地制宜,抓住对用地影响最突出的主导环境要素,进行重点的分析与评价。

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和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城市人口:从事非农生产的,与城市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口。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以及暂住期在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的总和视作城市人口。

二、 论述题

1、 介绍几种主要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例如田园理论、卫星城理论)

答:一、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形成基础

1、社会经济背景

工业化、工业城市 →城市问题

(1)城市急剧发展 (2)社会矛盾尖锐

2、理论渊源 :空想社会主义

背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

要点:欧文的“新协和村” 傅立叶 “法朗吉”单位

评价:

(1)从社会制度方面考虑,把大众阶层的普遍关注置于首位

(2)强调集体生活与协作

(3)为以后的城市规划提供理论渊源

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3、其他基础

法律实践——英国的《公共卫生法》、《贫民窟清理法》、《工人住房法》

行政实践——巴黎改建(豪斯曼)

技术基础——城市美化

实践基础——公司城建设

二、霍华德与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

1、提出

霍华德是英国的实业家、社会活动家。

1898年:《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 1902年:《明日的田园城市》

2、概念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者委托他人为社区代管。

3、模式与布局: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

(1)单个田园城市布局: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位为公共建筑,兼做公园的环行林荫大道,城市外围地区建设工厂、仓库。

(2)城市联盟:若干个田园城市(3.2万人)围绕中心城市( 1.2万英亩、5.8万人)形成一个城市群——“社会城市”——霍华德思想的核心

4、理论要点:

①城、乡结合,构建城市—乡村磁铁

②限制单一城镇的人口规模

③土地的公有,开发利益的社会还原

④设置生产用地,保障职业的自足性

5、田园城市的历史贡献:

①城市规划思想立足点发生根本转移,首开了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研究的先河;

②摆脱了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

③设想了一种先驱性的模式,一种比较完整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体系。

6、田园城市的实践

1899年 田园城市协会

1903年 田园城市有限公司

1903年 第一个田园城市─莱彻沃斯 (Letchworth)由恩温、帕克设计完成

1920年 第二个田园城市─韦林

三、卫星城理论

1、概念 恩维1922年提出卫星城理论。

卫星城:是一个经济、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2、卫星城发展的三个阶段

(1)“卧城”阶段: 特点:

① 距母城较近。公路交通16公里左右

② 没有生活服务设施,主要解决居住问题

③ 生产工作依赖母城 如巴黎卫星城的特点:距母城较近,工作在母城,休息在卫星城

(2)“半独立的卫星城”阶段:

1918年芬兰的建筑师沙利宁提出,卫星城不能仅停留在居住功能上,而应该有生产的功能。

1928年翁文灏提出大城市的人口疏散应从大城市地区的工业和人口的规划出发。从区域规划的角度,扩展了卫星城规划的理论。 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半独立的卫星城。

特点:

①卫星城设有一定数量的工业企业和服务设施,一部分的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仍去母城工作。

②对母城仍有一定的依赖性。

③高速公路、电气化铁路联系,距离母城20公里左右。

实例:

斯特哥尔摩的魏林比(Vallinby),伦敦的哈罗(Harlow),东京的多摩。

(3)“独立的卫星城”阶段: 特点:

①规模比第一、二代卫星城大。

②提供多种就业机会,有完善的公共生活服务设施,对母城依赖小。

③交通便捷,高速铁路通勤,距离母城较远。一般60-80公里

实例:

伦敦的卫星城米尔顿·凯恩斯(Milton Keynes)

2、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包括市域、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内容。

1、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内容:

(1)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

(2)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3)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4)确定村镇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确定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

(5)安排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和其他用地。

(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

(7)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提出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

(8)确定市级和区级中心的位置和规模,提出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9)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

(10)确定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划定绿线和蓝线,确定岸线使用原则

(11)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和要求,划定紫线;研究确定特色风貌保护重点区域及保护措施。

(12)研究住房需求,确定住房政策、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布局;重点确定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住房等满足中低收人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地布局及标准。

(13)确定电信、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环卫发展目标及重大设施总体布局。

(14)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15)确定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出防洪、消防、人防、抗震、地质灾害防护等规划原则和建设方针。

(16)划定旧区范围,确定旧区有机更新的原则和方法,提出改善旧区生产、生活环境的标准和要求。

(17)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18)确定空间发展时序,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

2、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

(1)编制市域、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确定城市性质和城市发展方向。

(3)确定城市规模,确定 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 心、区中心位置。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4)编制专项规划。道路与综合交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园林绿地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

(5)近期建设规划。

(6)综合技术经济论证,规划实施步骤、措施等。

3、总体规划内容可概括为:

发展规划

布局规划

工程规划

4、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1)城市规划区范围

(2)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

(3)城市建设用地

(4)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5)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6)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7)城市防灾工程

5、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应当包括:

规划文本、规划图件、附件(说明、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等)。

三、 开放题

根据看的新加坡视频,从任意角度写

四、 案例分析

老师只说从上课讲的案例里边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