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根据刑事诉讼法,被取保候审人可以委托他人作为担保人提供担保。但是,担保人需要符合以下条件:1.具有民事行为能力;2.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或者其他财产;3.无犯罪记录或者已经执行完毕刑罚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的;4.有履行担保义务的能力。如果担保人不符合上述条件,法院可以拒绝其担保;如果担保人违反担保协议,法院可以追究其民事责任,并有权解除担保协议。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九十七条 被取保候审人可以委托他人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 提供担保, 担任保证人。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取保候审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三条 担保人应当具有合法收入或者经济能力, 能够履行担保义务; 担保人没有犯罪记录, 或者已经执行完毕刑罚、免予刑事处罚; 担保人不得有拒不履行法律义务、失信行为等不良信用记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一条 第三十五条 民事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依法享有的。具备了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独立享有和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每个当事人都有依照合同约定履行其义务的权利。
4.《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三条 担保合同自担保人提供担保时生效,并约定期限或者以实现担保品为期限,期限届满时自动失效。担保人自我入担保范围内的担保债权及其孳息以后拥有放弃反对抗辩权的权利。担保人未经债权人同意,不得解除担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