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一年级学生。
2、学科:初一语文。
二、学生课前准备
1、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解决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扫清障碍。
3、结合课后研讨,找出本课的疑难问题、教学课题。
三、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其写一句合乎语境的句子。
2、了解作品及作者的相关信息。
3、整体感知课文,沥青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过程与方法
探究本文写景、抒情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出自其散文集《朝花夕拾》。这是一篇回忆作者童年时代生活的文章,主要以场所的变换展示了不同的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情感。本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学生不难理解,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借助景物描写和故事的叙述来表达情感,由此可见,探究本文写景、抒情的技巧是本课的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理解难点,在处理教材时,我搜集了许多与之相关的图片和文本,欲借此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从而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拓展视野,积累写作素材。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熟读课文,并结合“主题学习”阅读丛书,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本文结构条理清晰,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阅历,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借助小组互助合作来引导学生探究课文,并引导学生以不同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
借助小组,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自行解决字词障碍,教学过程中,再引导学生默读、浏览、精读课文,循序渐进地解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再借助“主题学习“丛书,让学生积累感性材料,通过读、品、练等步骤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鲁迅先生的图片,让学生回顾上学期学过的有关鲁迅的知识,引入本课学习。
2、预习提问:本文出自何处?请同学们简单介绍。
3、板书课题、交待 学习 任务。
(二) 预习检测:
1、掌握读音:
确凿(záo) 菜畦(qí) 斑蝥(wú) 收敛(liǎn) 脑髓(suǐ) 攒(cuán)
秕(bǐ)谷 蝉蜕(tuì) 书塾(shú) 宿儒(rú) 倜(tì)傥(tǎng) 窦(dòu)
2、释义: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罕,稀少。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鼎沸,水开了,发出响声。
高枕而卧:比喻无所顾忌。今多比喻不加警惕。
拗:(ǎo),用力弯曲。
(三) 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通过题目,你可以获得哪些有用信息?
本文讲述了几个地方发生的故事?
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
(四)合作探究
默读第一部分(1——9自然段),讨论以下问题:
在作者眼中,百草园是什么样子的?
课文写了百草园的哪些美好的景物和故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