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路:
这是一首充满了纯真幻想的儿童诗,语言纯净优美,富于韵律美。诗中的“我”热爱春天,热爱自然,对生机勃勃的春天充满了热切的向往。“我”的愿望在春天萌发了:身体的一部分与自然景物相接,共同感受春天的美妙,最后自己融进春天的大地……
春季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个季节,诗歌真实地反映出孩子的心境、童真、童趣。他们乐于接受春天的第一声清脆的鸟鸣;乐于接受春天第一缕和煦的阳光;乐于感受春天第一丝柔和的春风。优美的旋律和清新的文字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春天,走进他们的想象天地。因此在教学中,朗读是尤为重要的,首先我要带领学生深入进去感受诗歌,发现它的美,才能引导学生结合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美、生活的美;其次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情境中读、想像、评读、赛读等),使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感受与文本结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知世界、感受生活,发掘心灵中的真、善、美。第三,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内心世界,“我手画我心”画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再结合课后作业进行仿写练习,和小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达到听说读写画相结合的训练目的。
教学目标:
1、这首诗通过幻想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整体感知诗歌的音韵美。
3、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受自然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音韵美。
2、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做到熟读能诵。
教具准备:课件、桃树枝、柳条、风筝、头饰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走进春天,以欢快的歌声开启本课的序幕。
情境提问,说说自己的愿望,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设计思想:“种太阳”是一首学生十分喜欢的歌曲,以此引入新课,一是因为这首歌贴近本单元的主题:幻想和想像,二是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气氛。 )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介绍新朋友,和小搭档一起互读课文 。
(设计思想:竖起大拇指,夸夸小搭档,评选朗读小能手,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表达看到了什么。
(设计思想:师配乐朗诵,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想象、交流,再以绘画的形式板书,绘声绘色地向学生展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三、 细读课文,体味情感
提问:聪聪的愿望是什么?(板书)根据学生的喜好,自由选择小节学习。
(设计思想: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根据他们的意愿,采用多种形式、选择不同侧重点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小节——体会意境美
a.生齐读,生互评 (读的过程中注意听听周围的同学是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的,他有什么优点值得学习,总结交流。)
b.学生自由畅谈读后感受
c.指名练读(随着风儿悠起来,体会意境美。)
(设计思想:给学生展示的空间,他会乐于去表现,同时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学会从多方面吸取别人的长处。)
2、第二小节——理解词句意思
a.指名读
b. 抓住重点句“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 。
提问:什么叫“湿软”?为什么土地是湿软的?从而引出——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c. 说话练习“绿色的帐篷”。
绿色的帐篷是什么样的?仿说比喻句练习。
d、入情入境,感悟朗读。
(设计思想:把朗读诗句、体会诗意、展开想像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丰富学生的想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第三小节——质疑讨论交流
自学第三小节,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交流,一起解决问题。
a.出声读并质疑。
b.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设计思想: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妙处,集思广益的智慧会使他受益匪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4、第四小节——展开想象
a、提问:你想变成春天里的什么?
b、师生合作读文
c、思考: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飞到那里干什么?
(设计思想: 让学生自由想像、自由表达,不必拘于原诗的格式,使学生乐于表达,培养学生说的兴趣,为画与写打下基础。 )
四、集体合作,角色表演
结合道具,配乐朗读全文。
(设计思想:结合道具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中得到碰撞,在表演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五、拓展练习——画一画,说一说
在读文与想象的基础上,先画一画,再说一说,课后进行仿写练习。
(设计思想:读——画——说——写相结合,和小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六、总结
《我想》教学反思 玉兰花开
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觉得主要有两点做得比较好。
一是诵读。诗歌教学最好的方法是读,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边读边想象,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读出幻想的意味,边读边想象,才能入境。通过这种读的教学,让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来内化文章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情感得以深化升华,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另一点是积累,对于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诗,我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还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学生们写道:
我想把身子,
种在森林里。
看小松鼠蹦蹦跳跳,
瞧小鸟自由飞翔。
看啊,看―――
森林是我的家。
我想把身子,
种在秋天里。
看金灿灿的麦田正在享受营养,
看农民伯伯正忙着收割。
看啊,看―――
秋天成了我们的营养老师。
我想把眼睛,
装在公园里。
看花儿五颜六色,
瞧小草青葱翠绿。
看啊,看―――
公园就是我美丽的家。
我想把眼睛,
装在太阳上上。
看每一个小行星碰撞,
看地球所发生的事。
看啊,看―――
每一个角落都逃不过我的眼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