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都缘于一个“爱”字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设计与预设
江苏省常熟市谢桥中心小学
215523 黄惠娟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燃眉之急、饥寒交迫”,会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爱战士的感情。
3、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彭德怀虽深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情怀,体会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
1、读通读顺课文,学会生字,划词,对生字进行描红临写。画出不理解的词,查字典写好解释。(饥寒交迫、殿后、坐骑、燃眉之急……)归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分段,写出段意。
2、搜集课外资料:关于彭德怀的资料;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如:红军长征故事,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图以及有关的诗文等。
准备推荐:
红军不怕远征难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谈体会(通过阅读,你读懂了什么?)
4、提问题(提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第一课时
一、阅读课文,交流预习题,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
二、重点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写了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这部分写了红军过草地时处境身份艰苦。
师:那句话最能突出“艰苦”两字。
生读:走在前面的部队断粮了还可以挖野菜吃,走在后面的部队则连野菜也找不到了。
师:老师也来读这句话,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的滋味?
师读:走在前面的部队断粮了可以挖野菜吃,走在后面的部队则野菜找不到了。
预设学生回答:
原句强烈地突出了红军处境的艰难,可以读出作者心情很沉重。而你说的那句话因为少了“还……连……也……”就显得很平淡。
师:这说明同样的意思表达方式不同,所表达的效果也有所不同,我们在平时说话写作时要注意琢磨琢磨。
(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读出效果
师相机指导造句“艰苦”。
相机推荐:《红军不怕远征难》并要求学生背熟。
作业:抄词3遍,读好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读文看图,引入第二课时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读完后有一些问题要问大家。
(生放声朗读课文)
师:请大家看课文插图,找到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看看他们的神态表情,你能看出些什么?然后来说一说。
预设学生的回答:
我看到了彭德怀复杂的表情,他的眉头似皱非皱,可见,他的内心好像很痛苦,但是他昂着头,两眼平视前方,很坚定的样子;大黑骡子,眼里好像汪着一些泪,但没有哭,可以看出它有些依依不舍,但好像又有一份坚定的坦然,总之很通人性……
可以想见彭德怀和大黑骡子感情很深,就像亲密的朋友一样。
(这一环节充分利用插图资源,既检验了朗读效果,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抓住一对矛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师:不难看出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感情很深,可是我们的彭总却坚决地下命令要杀这头可敬可爱的骡子。老饲养员、战士们会同意吗?
预设学生的回答:不同意,舍不得杀
师:于是双方围绕该不该杀大黑骡子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辩。
相机板书: 杀
不杀
师:为什么彭德怀要杀大黑骡子,而饲养员和战士们不愿意杀大黑骡子?请大家默读课文(2---20),能不能自己解决。
生默读课文中……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体会。明确了阅读目标,学生一定会认真阅读,深入思考探究。同时老师适当穿插一些知识训练点。)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请你在课文中找找语句,并说说你的感受。
预设学生交流情况:
(一)彭德怀杀大黑骡子的理由
生: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大骡子上。彭德怀为了解决红军的食物问题才把目光盯在大黑骡子身上的。
生: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他把饲养员喊了来,问道:“总共还有几头牲口?”因为断了粮,必须杀骡子来解燃眉之急。
师:很好,能把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吗?(生读)
师:这位同学理解得很好。能通过“燃眉之急”来说明了杀骡子的原因。
(这里相机穿插“燃眉之急”造句的指导)
师:“燃眉之急”是什么意思。
生:火烧眉毛了,没有时间想出更好的办法了。
师:这是字面上的意思,文中指的是?
生:部队没有吃的东西了,战士们因断粮危在旦夕。
师:平时你经历过或看到过类似火烧眉毛的事吗?
生:……
师:你能把“火烧眉毛”放进去说一说吗?
生造句: ……
师: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昏倒了。如果再没有办法,大家就危在旦夕。
师:所以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说:——(让学生接读)
生:“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师:有位同学在预习本上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把大黑骡子留下来,只杀其它五头。看看课文,彭总是怎么认为的?
生:“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为革命立最后一次功吧”。他认为杀了它可以为革命立最大的功劳,能给战士增加营养,能使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
师:同学们把这段话读一读:
“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你们能走,我也能走。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革命又算得了什么!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立最后一次大功吧!”
师:你还能体会到更深层次的意思吗?
生:他想和普通的兵一样。和士兵同甘共苦,同呼吸共命运。
生:彭德怀爱他的骡子更爱他的战士。
师:可以看出他与其他士兵一样。把感情放进去,读。
生读……
(二)老饲养员和战士们舍不得杀大黑骡子的理由
师:我们理解了彭总为什么要杀大黑骡子,那么战士们为什么舍不得杀大黑骡子呢?把战士们舍不得杀大黑骡子的语句找出来读读
生找读……
“什么,杀掉?你不出草地啦?”老饲养员着急了。几个警卫员听后也急忙围拢过来,大声说:“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呀!”
枪声没有响,谁也不愿意开枪。
20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听到枪声。
老饲养员流着眼泪对彭德怀说:“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别的可以杀,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
生:这大黑骡子一路上驮战士,驮粮食,器材……为革命立了功,这两点可以看出战士们舍不得杀大黑骡子的。(见课文第二节)
生:我认为“这大黑骡子为革命立了功”,他比一般人都好,他在战士的眼里已经不再是一只畜生,而是一位战士,大家都舍不得他。
师:再读读老饲养员的话,想想。
老饲养员流着眼泪对彭德怀说:“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别的可以杀,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
生:它能帮助彭德怀,帮助战士们。
师:彭德怀一路上要骑着他指挥战士们走出草地。如果没有大黑骡子,他想走出去就更加——
生:艰难。
师:疲惫不堪。
师: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师引读)——
生:“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师引读:“副官长,——
生: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在腰间怒吼道。
师:这个彭总也真是的,这么凶,又是“不耐烦”又是“怒吼”,这跟他的身份多么不相称呀!
(可相机启发: “不耐烦” “怒吼”他为什么会这么凶?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彭德怀心里急,战士们正饿着呢!……
生:彭德怀爱他的战士,胜过爱他心爱的坐骑。
(通过找句子分析矛盾双方杀与不杀的理由。使学生深刻理解彭德怀为红军战士处境艰难而心急如焚,不惜牺牲自己心爱的骡子,彭德怀爱她的骡子,更爱他的战士,歌颂了彭德怀与普通战士同呼吸共患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待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