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数学家笛卡尔说过:“机会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在夏花绚烂的季节,我接到期待已久的喜讯──参加全国录像课比赛!
或许人生就是一首诗,勇于挑战才是最好的诠释,才能书写最辉煌的诗篇!还是从福建省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说起吧。开学初,我接到任务,让我代表漳州市参加全省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此次大赛还将选拔三名老师参加全国级赛课。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为能代表漳州市参加这样的比赛而兴奋,同时又感到无限的紧张与不安。语文素养大赛共需经过现场朗读、现场书写、个人才艺、现场抽课上课、现场知识素养答题和现场评课等六个环节的比拼,而现在离比赛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作为参赛选手的我如履薄冰,当时我唯一的信念就是全力以赴,力拼全国赛。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赛前那30多个起早贪黑的日子,与其说是一段痛苦的经历,不如说是一种幸福的煎熬,我痛并快乐着。台下的寒窗苦读,台上的稳定发挥,让我顺利地闯过了一关又一关,最终以第三名的成绩取得特等奖并获得了参加全国录像课比赛的机会。
回首往事,我不时重温着那些临场比赛的片段,那是一场实力的碰撞,而真正的实力是靠平时的“准备”,展望前路,参加这场国家级的比赛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我愿成为一只凤凰,在绚丽的火焰中御风飞翔!
一、遴选课题,草案出炉
机会来之不易呀!素养大赛刚刚结束,怀揣着获奖的欣喜,思考着后续的比赛,我和指导老师匆匆踏上归途,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早点回去开始备课,毕竟离全国赛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由于录像课的上课内容没有特定要求,除阅读课以外其他内容都行,因此想在众多的篇目中选取合适的还真得费一番心思。经过考虑,我采取了“全面浏览,确定课型,逐次缩小,凸显特点”的筛选方法。首先我把教材全面浏览一遍,按课型分门别类,初步确定适合自己教学风格及学生学情的几种课型,主要有古诗、识字等;其次我对自身教学特点进行了一番分析:长期从事低年级教学,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的把握相对准确,一直以来承担着“趣味字词教学”等各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对低年级的教学已形成了趣味活泼,简约质朴的教学风格。通过比对,可选篇目的范围便大大缩小了,再通过与指导老师探讨,最终选定了能体现低年级字词教学重点的识字课。课型虽然确定了,但是各种问题也纷至沓来,一是可供选择的课目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比赛时间与教学进度的冲突,选择的范围只能是下半学期的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受到年级的限制。当时正值一个学年度的第二学期,若选择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由于本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只能重上,因此这样的选择明显不合适,也不符合参赛要求。考虑再三,最终只有退而求其次,选择低一年级的学生上课,就算是适当拔高点要求。综合分析后,我再次缩小范围,把篇目锁定为人教版第三册的《识字7》。看似简单的确定课题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同时也让我的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随后我把选课过程向备课组老师做了详细的汇报,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又是搬课标,又是查资料,一次次研究教材,一遍遍研读识字教学新理论。梳理出教学重难点后,我将近年来对新课改的理解悉数付诸于教学设想中,进行了“二度创作”。根据课标要求,分析教材,收集资料,关注学情,制作辅助课件,写出了教学设计草案。
二、多方会诊,三易其稿
1、微调方案,首轮试讲
教学设计是诸多理论精华与教学实际设想的结合,设计的优劣在于它能否真正地适合老师,适合学生,适合课堂。备课组的老师们对设计草案还是比较肯定的,但也进行了一番评析点拨,我根据他们的意见对教学设计进行了略微的调整,随后立即进行了第一轮试讲。课后,老师们给出了“总体良好,细节应加强“的评价。好的方面体现在识字味足、趣味性浓、能力训练到位;不足方面主要有对课堂节奏的把握较松散、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以及对知识点的渗透不够深刻等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求得真学问的不二法门。我认真的回味上课过程,征求老师们的意见,收集学生们的感受,并进行剖析融合。我清醒地认识到在教学中的优缺点并理出了调整思路,信心也更足了,我想在下一轮的试讲中一定能有意识地克服不足。成功的第一步似乎已经迈出,我感到欣喜,不是因为得到了肯定,而是明白了不足。
2、大动干戈,冰火两重天,二改方案
收集到这些问题和不足,我如获至宝。当晚,我兴致勃勃地重整教案,进行更深入细致地思考,根据自身优势,添加了一些有特色的环节,形成完整的教案。我想这次应该八九不离十了,便把新方案通过电邮发给省普教室的教研员们,并信心满满的等待着肯定的答复。可是教研员们解读完教学设计后发回的评价使我如坠深渊,让我原本高涨的情绪瞬间跌到了最低谷。他们诊断出的“毛病”比照新课改都是“致命伤”:比如把学生当学习的主人,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方案中体现得还不够;识字写字与课文的理解在本课体现出孰轻孰重的问题不突出;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式给“鸡”字组词的自认为特色的环节也被全盘否定。理由是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对于“鸡”的组词都能脱口而出,无需再花太多时间讲学生会的问题;甚至有些教研员和专家还提到,既然代表福建省参赛,就要具备福建特色,应当体现省里“字理识字的课题研究”教学,教学容量可以大一些,写字教学可以再到位些,可以尝试上两课时的方案。一课时增加到两课时?这样的难度系数那是不言而喻的。当时的我顿感天昏地暗,一片茫然。眼看即将成形的教案转眼又得推倒重来,我哭了,那是我和备课组老师们几天几夜的心血呀!不仅如此,它还意味着留给我们的时间仅剩一周,而在这一周里,一切都得从头再来。擦干眼泪,我暗暗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就不能放弃,担子再重也要重新扛起。分析总结教研员们提出的实质性的意见建议后,在备课组老师们的指导下,我重振旗鼓,设计出了新的思路。为此我们兵分两路,一边与集美大学金教授联系,学习搜集有关汉字造字规律及字理方面的材料,以突出字理识字教学;一边对旧方案的问题再次进行总结,权衡利弊,思考两课时的思路。但是美好的设想在现实面前往往都是不堪一击的。当我们夜以继日地重编教案,重新试讲后,结果又是功亏一篑。两课时的容量大,学生学习任务重,再加上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短等问题,80分钟试讲下来,老师学生身心俱疲,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时间已经所剩无多了,根据试讲情况,综合考虑学生实际以及教学需要,我们立即加班讨论研究,经过激烈深入的探讨,最终决定还是按原方案上一课时,但是要对现有方案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
3、关注细节,殚精竭虑,三改方案
经过两个晚上通宵达旦地重整方案,几乎一天睡不上4个小时的我又马上进行新方案的试教。这已经是第四次试教了,今天的我倍感疲惫,上讲台前只觉得有点发飘,完全没有了往日的自信。我知道若不一鼓作气,那就再而衰,三而竭了。我返回办公室,喝了点水,做了几次深呼吸,找回良好的状态。这次的试教算是成功的,只是还有一些细节处理不到位。备课组的老师们指出只要在细节上再下点功夫,多去体会领悟,问题应该不大。试讲反思结束后,我马上向省普教室的专家们汇报了修改方案,专家们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为了精益求精,他们再次邀请了金教授进行字理教学环节的指导,教研员黄国才老师特别提出了细致的修改建议:1、关于课件。建议老师可以下载课文中出现的动物图片,最好还能够下载这些动物的视频。意图是:文中动物对于孩子来说可能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图、视频等直观地“认识”它们。同时,对“孔雀锦鸡是伙伴”、“雄鹰翱翔”、“雁群写字”、“黄鹂百灵”的“歌声”、“熊猫嬉戏”等留下直观印象,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喜爱之情,自然渗透“保护动物”的教育。2、关于课。主要安排三个大的环节,体现两个核心理念:一是落实“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二是实践“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文实践能力”,此课主要是“识字写字”能力。初读环节,要有一个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读(读出声)、圈出自己读不准的生字,或请教同学、老师,或查字典。学生至少读两遍,老师“沉入”学生中或听、或指导。精读环节,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读——最好是默读,提出自己读不懂的内容、或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再请教同桌、同桌讨论、或查字典解决“读不懂的字”。3、写字环节,建议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记一记这8个字,可以用手指写一写,可以说一说“特别难写”的,可以说一说“我有什么好方法”等等。老师有目的地范写指导,并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练写进行点评。黄老师的建议字字珠玑,几乎是直接指导我完成最后的修改过程。
三、完成录制,受益良多
短短半个月,三次“大手术”。教学方案最终定型了,定型时的情景我想此生难忘:那是凌晨两点,我在学校办公室的电脑键盘上敲下最后一个字符,然后对着屏幕长长的吸了一口气,一回头,猛然发现围坐身边的3名备课组老师同时看着我,那目光中饱含赞许和怜惜。我的眼泪忍不住又掉了下来,那是如释重负的欣喜。暂时的轻松过后,面对这修改了无数次后却令我倍感陌生的教案,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接下来的工作更是煎熬:要把教案一遍遍地内化,一遍遍地呆在无人的教室里试讲,一遍遍地预设问题。就这样,背教案,制作课件,打印教具,忙忙碌碌地穿梭于学校的两栋楼之间。 终于迎来了拍摄的日子。我给自己挑了一套称心的衣服,信心十足的登上了讲台,终于上出了一节比较精彩的识字课。
下课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婆婆家接孩子,他已经好几天没回家了,真的太想他了。为了此次参赛,我投入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是以校为家,不是妈妈,不是太太,只是老师。相信有过磨课经历的老师都有同感,那就是磨课长业务。这次的磨课让我在搜求教学资源,设定教学目标,规范教学流程,控制课堂节奏等方面受益颇多,在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提高。“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虽然过程很艰辛,但我无比快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