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老师,1994年毕业于XX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XXX中学和XXX中学任教。上班期间,通过函授学习,取得了XX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证。2003年调入XX县第一中学。
他从教二十余年,当了十九年的班主任。对班主任工作的热爱,源于他对学生的热爱。他从毕业之初,凭着一腔热情来做班任工作,到今天靠真情和智慧来做班主任工作,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一系列的优异成绩。
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如何实现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从警察与小偷的关系,向更和谐更民主更平等的关系转变,是他从事班主任工作20余年来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他经常翻阅《教育心理学》《教育学》《魏书生教育理论》等书籍,一次在阅读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的时候,有一个观点让他豁然开朗。“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让他们在一个和谐的集体中保持愉快的心情,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和关注,他们会在愉悦中快乐的学习”。受此启发,他所带班级,一直把建设和谐的班集体作为主要任务,在生活上真诚的关心学生,在学习上耐心的引导学生,努力做到悦纳每一个学生,以此来促进班集体的和谐,师生关系的融洽。
他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在班级管理方面摸索总结出了自己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他认为作为班主任首先应该是一个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的老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佩服,也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终生。其次,作为班主任要真心爱学生,他认为师之爱,不仅是要关爱学生的生活,还要为学生的终身成长负责。他所教的每届毕业生接到录取通知
1
书后,都会给他打电话或发短信向他报喜。 他每教一届学生都要指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他把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自己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每届学生毕业后甚至参加工作后都与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X老师在班级管理上一直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注重采用调查和分析法,来解决班级出现的问题。每带一届学生,他都要对学生事先做好调查和分析,班级每项工作均立足于科学有效。XXXX届他接高三文科普快班,这是他第一次带快班,前几年他虽然没有带过快班,但一直在关注快班的发展,并对快班的成功与失败有过较充分的调查研究。他认为快班成功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在于科学有序的学习,而在高考辅导方面要给快班的学生减压,而不是不断加压,不是逼着快班的学生如何起早贪黑的鏖战,而是引导他们提高学习效率,高效学习。正是基于他的调查和研究,基于他的科学分析和正确的策略,他带的XXXX届高三五班学生迅速进入了学习状态,在整个高三一年的学习中他们在紧张而不慌乱,紧张而愉快,紧张而自信的氛围中渡过,最后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也奠定了他在XX一中走向实验班教学的地位。
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使学生深深受益。他带过的一个到外地复习的学生说:在外地复习的一年中,我大多还是秉承了X老师的复习思路。而另一个在外地复习的学生在高考前一周,还打电话给X老师向他请教考前一周的心理调整问题。
X老师善于根据每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班级管理策略。他带XXXX届理科快班时,发现现在的学生不喜欢空洞的说教,便及时调整了自己的班级管理策略,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凝聚力和荣誉感。班级的凝聚力和荣誉感光靠老师的说教是无法做到的。在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这些品质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他带领学生先后开展了小组间篮球比赛、小组间乒乓球比赛、小组辩论赛、以小组为单位的好书推介活动。他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尽快融入到集体中来。利用正月十五的时间,组织学生召开了元宵节联
2
欢晚会,在联欢会上,同学们有的唱歌,有的讲故事、有的猜灯谜,有的做游戏,大家在活动中,增进了友谊,增进了相互的了解。他组织学生每周出一期《小组周报》,组织班委会每周出一期《班委周报》。每期《小组周报》包括“小组计划”“一周先进事迹”“小组寄语”“新闻评述”“学法介绍”等栏目,《班委周报》包括“我眼中的老师”“班主任寄语”“我爱我家”(介绍宿舍中的趣事)“展望下周”等栏目,利用晨会的时间组织读报,在办报读报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目的,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友谊。
通过这些活动他所教的班级很快便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互助、学风扎实、纪律严明的优秀集体。XXXX年、XXXX年连续两年被评选为“省级先进班集体”,他个人也被评为县级、市级“德育先进个人”“省级优秀班主任”。他所带的班级在XXXX年高考中鲍有取得了600分的高分,摘取了XX一中理科状元的桂冠,有26人考取了二本以上大学,录取率到达63%,全班41人,全部达到三本线。为XX一中XXXX年高考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他担任高二年级理科实验班班主任,面对新的班型,面对出色的学生,担负着培养高考优秀生的重担,他没有躺在以往的经验中停滞不前,积极利用假期读书充电,不断总结培养优秀生的经验,不断探索适合XX一中特点的培优方案。在他的教育管理下,高二一班学风浓厚,师生团结,在期末联考中有多人进入全市联校前30名。如今,他所带的高二一班正以强劲的势头迎接高三的到来,X老师也正以百倍的信心,为XX一中XXXX年高考再做辉煌贡献。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