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护理观察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护理观察

来源:榕意旅游网
山西中医2017年1月第33卷第1期 ・SHANXI J OF TCM Jan.2017 Vo1.33 No.1 ・59・ 护理之苑・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护理观察 韩慧敏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与护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确诊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照数 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各6O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中医急诊辨证论治与 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风阳上扰、气血亏虚、肝肾阴虚、痰浊上蒙等型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94.4%、93.3%、80.0%、94.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78.6%、80.O%、81.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且观察组患者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急诊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采用中医辨证与护理干预进行 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辨证分型;护理疗法 中图分类号:R25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7156(2017)01—0059—02 急性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病证之一,其发 病因素较多 。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笔者采用中 医辨证论治与护理干预相结合方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 晕患者60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镇静,呕吐者,则给予胃复安肌注进行止吐。 1.3.2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 疗与护理。 风阳上扰型: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用:天麻、夜交 藤、茯神、益母草、钩藤各20 g,石决明30 g,杜仲、桑寄生各 15 g,川牛膝、栀子、黄芩各10 g。护理原则:平肝潜阳,滋 水涵木。①安排舒适安静的环境,及时了解病人所需,保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急诊科留观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 眩晕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男32例, 女28例;年龄54~81岁,平均67岁;病程1.5 h~3天;轻 度26例,中度20例,重度14例。对照组男3O例,女30 例;年龄52~84岁,平均70岁;病程2 h~4天;轻度24例, 中度21例,重度1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眩晕 程度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及证候分类 1.2.1诊断标准:参照相关文献 确定标准。(1)以头 持心情舒畅,避免一切不良刺激,避免七情内伤。②饮食 以平肝潜阳,养阴熄风之品,如菊花、海带、紫菜、山楂等。 ③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烟酒、动物内脏及动风 滞气的食物,如葱、蒜、辣椒、猪腰、虾、蟹等。④头昏胀痛 者,予冷毛巾外敷额头,或用薄荷锭搐鼻或温水浸足1 h。 ⑤高血压患者应卧床休息,取头高脚低位。保持大便通 畅,大便干结者,给予开塞露通便。⑥针刺:风池、太冲、肝 晕/眩晕为主诉,肢体/头面部麻木、肢体无力、头痛、呕吐、 复视、短暂意识丧失、视觉障碍、行走不稳或跌倒,体征主 要为眼球运动障碍、视野缺损、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步态/ 肢体共济失调、构音/吞咽障碍、Homet综合征等,具有一侧 颅神经损害和另一侧运动感觉损害的交叉性表现。(2)经 颅多普勒超声(TCD)提示椎一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 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椎基底动脉系统存在动脉粥样 硬化斑块、管腔狭窄、闭塞和/或头颅CT/MRI显示脑干/小 俞、肾俞、翳风、太阳。 气血亏虚型: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用:黄芪20 g, 党参、白术各15 g,当归12 g,陈皮、桔梗各10 g,升麻、柴胡 各9 g,炙甘草6 g。护理原则:调理脾胃,补益气血。①保 持病室安静、温暖,防止感受外邪。②令病人宁心静志,调 和气息,多加照顾安慰,保持身心愉悦。③饮食以开胃健 脾,益气养血,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党参红枣瘦肉 汤、鸡蛋、猪肝、当归肉羹、人参茶、山药、黑芝麻、大枣粥等; 忌烟、酒、咖啡、辛辣食物。④针刺气海、关元、足三里、百 会、脾俞、胃俞、神门。 肝肾阴虚型:采用杞菊地黄丸加减。药用:枸杞子、菊 花、山药各15 g,熟地、山萸肉、茯苓各12 g,泽泻、丹皮各 脑梗塞。(3)具备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4)排除其他原因造 成的眩晕,包括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迷路炎、 前庭神经元炎、低血压、偏头痛性眩晕或精神性眩晕等。 1.2.2中医证候分类: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J, 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分为风阳上扰、气血亏虚、肝肾阴虚、 痰浊上蒙4个证型。 1.3治疗方法 10 g。护理原则:补肾益精,滋阴养肝。①保证睡眠充足,失 眠可给予开天门按摩。②注意生活调摄,节房事,少用脑, 不宜过劳。③饮食以营养丰富、易消化、有补。肾生精作用 的食物,如黄花杞子炖乳鸽、苁蓉羊肾粥等;阴虚者忌食羊 肉及辛辣之品。平时可用黑芝麻、核桃肉捣烂调蜂蜜服。 1.3.1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给予扩张脑血管、改善 循环、补充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采用异丙嗪进行 ④眩晕发作有定时,可在发作前1 h服药,能缓解症状,伴 作者简介:韩慧敏(1982一),女,护师,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 (菏泽274000)。 有呕吐时,可将药物浓缩,少量多次频服。⑤配合气功、八 段锦等锻炼。⑥针刺百会、悬钟、肾俞、太溪、翳风。 ・6O・ 山西中医2017年1月第33卷第1期 SHANXI J OF TCM Jan.2017 Vo1.33 No.1 20.0%、18.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 痰浊上蒙型: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药用:白术、 天麻、茯苓各15 g,姜半夏、生姜、大枣各10 g,甘草6 g。护 理原则:运脾和中,除湿涤痰。①采取健运脾胃的饮食原 则,加强饮食调理,忌食生冷、油腻之食物。②饮食宜祛痰 开胃健脾之品,如土茯苓薏米猪骨汤,食用赤小豆、冬瓜、 按照中医辨证论治,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降低。见表2。 表2两组患者1年内复发情况比较 竹笋、玉米,以素食为主,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③呕吐停 止后可配合食疗,进食荷叶粥、天麻橘皮茶等。④呕吐严 重时可进行穴位注射,足三里、内关、脾俞穴,用泻法。⑤ 汤药宜少量多次频服,并可在服药前口含鲜生姜片,或服 少许姜汁。⑥针刺头维、内关、中脘、丰隆、阴陵泉、膻中、足 三里。 中药全部采用免煎颗粒,每日3次冲服。对合并有高 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予以相应的治疗。 1.4疗效标准 :痊愈:眩晕、耳呜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可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半年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有所 改善,可正常工作及生活,治疗3个月内无复发;有效:症状 有所改善,但正常工作及生活有一定的影响,治疗后3个月 内出现复发;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工作及生活受到 严重影响。 2结果 注:1)与对照组比较(经 检验),P=0.01、0.04、0.03、0.03, P<0.05。 3讨论 现代中医认为,急性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主要原因是 邪气入侵,导致脏腑元气虚弱,肝阳上亢,五脏不调或者虚 实不调,从而致使患者的机体循环不畅,出现后循环缺血 性眩晕症状 。并且在眩晕症状发生过程中,其病机随时 变幻,又虚实兼夹,非常难以进行治疗,因此也就导致后循 环缺血性眩晕成为临床上一个难治病症 。中医辨证分 型大致分为风阳上扰、气血亏虚、肝肾阴虚、痰浊上蒙等, 急性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特点为发病快,不能及时查明原 发病,而且患者的症状较重,大多呈进行性,因此,医务人 2.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风阳上扰、气血 亏虚、肝肾阴虚、痰浊上蒙等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4%、 93.3%、80.0%、94.1%;对照组患者分别为80.0%、 78.6%、80.0%、81.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员应及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症治疗,譬如及时补液, 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还可以予异丙嗪抗组胺药物以缓解 0.05),表明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总 有效率有较大提高。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证型疗效比较 患者焦虑情绪。结合中医通过精确辨证,辨清病因、病机, 辨证施治,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 韩向辉,刘轲.浅谈中医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因病机的认 识[J].光明中医,2009,24(10):1 870—1 872.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 京大学出版社,1994:88. [3]何桃.异丙嗪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疗效 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2):74—75. [4] 杜静思.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医诊疗心得[J].中外健康 文摘,2011,8(23):241—242. 注:1)与对照组比较(经 检验),P=0.02、0.01、0.03、0.02, P<0.05。 [5] 鄢泽然,刘金民,王烁.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急性发作期的中 医证候类型初探[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5):354— 355. 2.2两组复发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风阳上扰、气血亏虚、 肝肾阴虚、痰浊上蒙的半年内复发率分别为11.1%、 1 3.3%、10.0%、17.6%,对照组分别为20.0%、21.4%、 (收稿日期:2016—06—28) 本文编辑:李艳萍 (上接第58页) [14]陈广梅,赵红兵,何晶,等.养阴活血利水方治疗阴虚型肝 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3,31(2):68 —[17] 胡春梅.中药大承气汤灌肠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31例 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7,14(7):1 230—1 231. [18]李猛,王明,吴福宁,等.神阙穴外敷消肿散治疗肝硬化腹 69. 水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6,50(3):46—48. [19] 李泽福,温玉华.五苓散配合艾灸治疗肝硬化腹水的l}缶床 研究[J].哈尔滨医药,2014,34(4):316. [15]王伟明,谢涌涛.化积膏外敷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研究[J]. 中医外治杂志,2009,18(4):6—8. [16]何创,施维群,杨永和.“消臌贴膏”联合肝病治疗仪治疗肝 硬化门脉高压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 (2):499—502. (收稿日期:2016—06—27) 本文编辑:王福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