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SLA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研究

SLA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研究

来源:榕意旅游网
第31卷第5期 哈尔滨学院学报 Vo1.31 No.5 2010年5月 JOURNAL 0F HARBIN UNIVERSITY Mav 2010 [文章编号】1004--5856(2010)05n0134m05 SLA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研究 孙华春 (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淮安223300) [摘要]课堂提问技巧、提问内容与形式会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文章调查分析了淮 阴师范学院的4位外语教师的课堂提问模式,从提问类型、回答方式、提问后等候时间、问题分布、反馈 形式等五个方面总结归纳了4住教师的课堂提问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提高课堂提问技巧的建 议。 [关键词】提问模式;提问技巧;反馈;二语习得 ・ [中图分类号】H319.1:G642 [文献标识码]A  得 一、文献综述 语教师的课堂提问也做了较深入的调查,出了与先前研究不太雷同但也很有价值的研究 教师课堂提问语是教师话语至关重要的组 结果。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笔者查 成部分,已经成为国外语言学家近年来二语课 阅了近十年的中国主要的外语类期刊,发现目 堂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Richards& 前涉及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文章与调查并不 Lockha ̄认为课堂提问可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 多,内容涉及教师话语的形式、功能及效能优化 趣,可鼓励学生集中思考课堂的内容,有助于学 等方面。近几年国内还出现了一些实证研究。 生的课堂参与;提问有助于教师明确学生的话 专门研究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的文章则更是 语,有助于教师阐述某些结构和词汇项,提问让 寥寥无几,胡青球等(2004)调查与分析了广东 教师能核查学生的理解情况。…White&Light. 外语外贸大学的4位外语教师的课堂提问模 bown(1984)观察到在50分钟的课堂中教师提 式,揭示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 问了427个问题。Gall(1984)研究发现在有些 的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模式特点。这些研究为广 课堂上,师生间的问答交换会占用一半的课堂 大一线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时间。¨ 可见,课堂提问一直以来都是英语课 和参考,但仍存在很大的不足,比如研究是借用 堂教学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多年来一直是语 国外的已有的理论;重复研究多,结论创新性不 言教学所关注的一个焦点”。 ‘ ’ 大;语料范围有限,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仍亟需进 外语课堂教学的提问话语模式在国外已经 一步验证。 取得了不少成果,众多学者从课堂提问的分类、 内容、提问后等候时间、提问分配、时机、作用等 二、研究设计 角度做了研究,先后总结了许多成功运用课堂 1.主要问题 。 提问的经验。香港的Wu Kamyin对香港的外 本文着重分析在二类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 [收稿日期]2009—06—19 [基金项目】淮阴师范学院青年教师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8HSQNS40。 [作者简介】孙华春(1981一)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二语习得、英语教学法研究。 第5期 孙华春:SLA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研究 l35 课堂中教师提问模式的特点:(1)问题类型及 各自所占比例;(2)回答方式及所占比例;(3) 问题分配的空间划分及所占比例;(4)提问后 等候时问的数量;(5)反馈形式及比例。 中外很多学者对提问的分类都做了深入的 研究和论述。[5 他们把问题划分为了展示性 问题(display questions)与参考性问题(ref ̄ren— tial questions)。展示性问题指提问者已经知道 答案的问题,即封闭式问题(close・ended ques— 2.测量方法、手段与工具 本文的目标是描述和分析教师提问语的特 点,因此采用自然调查法,使用以下的测量方法 和工具: tions);而参考性问题指提问者并不知道答案的 问题,也就是开放性问题(open—ended ques— tions)。在二语课堂教学中这两类问题所占多 少比例才能带来最佳的教学效果,不少学者对 这个问题做了研究。Long和Sato发现在他们 研究的课堂中,需要学生作答的问题79%为展 示性问题。 】f 这与国内一些学者(如赵晓 (1)课堂录音和录像 为保证语料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在真实课 堂进行,采用现场录像的方法。任课教师按照 正常的教学计划授课,研究者不作任何人为干 预。用摄像机将四节课进行完整的录像。 (2)问卷调查 红,1998;周星等,2002;刘家荣、蒋宇红,2004) 的研究发现相一致。Brock研究发现,参考性 问题可以增加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语言输出,从 采用问卷调查作为辅助手段。根据研究所 涉及的问题并参考周星等的调查问卷设计若干 问题。 而促进语言习得。。。 (P55)Nunan的研究进一步证 明,当教师使用参考性问题时,学生使用的语言 更为复杂,更接近自然环境的话语。 ’ 国内外 (3)受试 随机选取了4位淮阴师范学院英语教师作 很多研究者提出为了使课堂上有更多真正意义 上的交际,教师应少使用展示性问题而多采用 参考性问题。但有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见 解。美国学者Wong Fillmore(1985)发现成功 的语言学习课堂都是大量依赖以教师为中心的 为研究对象。他们都是硕士学历,平时教学效 果基本相同,教龄在八年到十二年之间。受试 的学生为2008级210名本科学生,其中男生75 名,女生135名,年龄在18—20岁之间。 3.转写方式 课堂活动,那些过分依赖学生自主学习的班级 却属于最不成功的班级。中国学者胡学文认为 展示性问题和参阅式问题各有优点,各有侧重, 教师应根据课堂实际需要灵活掌握,而不能顾 此失彼。通过对课堂录音和录像中不同类型的 教师提问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1。 将录像进行抄录、整理,转写成书面文字作 为语料。话语中出现的停顿(一秒以下)、打 断、插话、重复、语气词如well,oh,hmm,em及 连接词but,and,SO等忽略不计。 三、结果与讨论 1.提问类型及所占比例 表1 Number and percentage of display and referential questions asked by the 4 teachers Total Teacher number of Display questions n % Referential questions n. % Questions(n.) Tl 1、2 T3 T4 Sum Average 3l 50 44 57 l82 46 20 35 32 49 l36 34 64.5% 7O.O% 72.7% 86.O% /// lI l5 l2 8 46 8l 35.5% 30.O% 27.3% 14.0% // 73.3% 26.7% 统计结果表明,教师的提问具有一个共同的 了提问总量的73.3%。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2% 的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大多为展 特点,即展示性问题远远多于参考性问题,占到 136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焦 示性问题,而且针对语言点的提问一般较多。 间内既构思好回答的内容又构筑好表达这些内 以上数据说明,实验所研究的班级教学模 容的语言形式,他们期待老师讲解一切。受试 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笔者 的4个班级每班人数均超过5O人。在这样较 认为这是由多种原因照成的。传统的语法一翻 大的课堂上,4位教师都认为他们无法等待足 译法教学模式所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做法至今 够长的时间而最后只得到几个不连贯的词语, 对英语教学仍有较大的影响。另外,本文受试 而且也不能仅让水平高的学生来回答问题,毕 是二类本科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而言比 竟,他们也应该兼顾水平较低的学生。 较薄弱。很多学生反映,有时很难在给定的时 2.回答方式 表2 The way questions are answered Total iltlm Volunteer Appoint Self—answer In chorus No answer Teacher ber of ques— tions(11.) n. % n. % n. % n. % n. % T1 3l 12 38.7 5 l6.1 4 l2.9 8 25.8 2 6.5 I"2 50 l9 38.0 15 3O.O l0 2O.0 6 12.O 0 O.O T3 44 l3 29.5 16 36.4 7 l5.9 5 l1.4 3 6.8 3"4 57 19 33.3 14 24.6 18 31.6 2 3.5 4 7.0 , Sum l82 63 // 50 // 39 // 21 // 9 // Average 46 16 34.8 12.5 27.2 9.8 21.2 5.3 0.O 2.3 0.O 表2是对所观察的课堂中5种回答方式的 采取指定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会使学生在课 统计结果。从表2中可以看出学生自愿回答在 堂上处于被动地位,增加焦虑情绪。此外,教师 各课堂中都较其他形式频繁,占34.8%。表面 时常对自己的提问进行回答,这种方式“虽然 看这是好现象,但学生的问卷调查告诉我们 有助于节省有限的教学时问,但却大大降低了 83%的学生认为自愿回答的学生通常都是班级 提问本身的意义,同时也使学生变得更加依赖 中几个成绩好的学生。成绩较差的学生习惯于 教师。” 教师怎样能够通过灵活运用各种提 沉默,他们觉得“反正有别人回答,老师也不会 问方式引导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叫我回答问题”,因此这种提问方式对于提高 来,这是一个值得全体语言教师下功夫研究的 成绩较差的学生的语言能力来说是不利的。指 问题。 定学生回答和教师自己回答在课堂所占比例也 3.问题的空间分配及比例 比较高,分别为27.2%和21.2%。如果过多的 表3 Distribution place of questions of the 4 teachers Number of Front Back Middle Left Right Teacher questions (n.) n. % n. % n. % n. % n. % Tl 24 l2 5O.0 l 4.2 6 25.O 2 8.3 3 i2.5 T2 46 25 54.3 2 4.3 11 23.9 7 l5.2 l 2.2 T3 33 l3 39.4 1 3.O 9 27.3 5 15.2 5 15.2 T4 45 24 53.3 0 0.O l7 37.8 l 2.2 3 6.7 Sum 148 74 // 4 // 43 / 15 // l2 // Average 37 l8.5 5O.O 1 2.7 1O.8 29.1 3.75 10.1 3 8.1 表3的数据说明,在空间位置上4位教师 中间的位置,各占50.0%,和29.1%,教室后面 的问题分配不太均衡,提问大多集中在前面和 的学生被提问的比例最小,仅占2.7%。其中 第5期 孙华春:SLA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研究 137 有一位老师(T4)的提问极不均衡,他提的问题 义。学生需要较长的时间对用目的语进行的提 几乎全部集中在前面与中间部分,比例高达 问进行理解并用目的语组织表达。表4中的数 53.3%和37.8%。对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也 据说明,4位教师提问后的平均等候时间为4. 显示大多数学生(87%)认为教师喜欢提问坐 9”,这说明这4位教师都能较耐心地等候学生 在教室前面和中间的学生。提问分配的不公会 的回答。问卷调查也显示65%的学生认为教 压制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剧了学生的 师在提问后给予了足够的等候时间,让他们能 两极分化,不利于整体学生英语习得的发展。 从容地回答提问。但有个别同学(2%)认为教 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坚持“机会均等”的原则, 师等候时间比较少,希望老师能给予更长的时 做到一视同仁,最大可能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 间。 极性。 5.反馈形式 4.提问后等候时间的数量 教师反馈是教师话语的重要功能。反馈方 表4 Wait-time of the 4 teachers 式既可以是积极反馈(positive feedback)也可以 \ Average 是消极反馈(negative feedback);既可以是评价 \\Time The longest The shortest T。 。h 、\ wait—time 性反馈(evaluative feedback)也可以是话语性反 T1 300 2 6 馈(discourse feedback)。 评价性反馈是指教 T2 240 l” 4.5 师在反馈时指出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这种反 馈只关注语言形式,它起着评价作用。话语性 T3 190 O.8 d” 反馈的目的与评价性反馈的目的有着本质上的 T4 230 2 5” 差别,这时教师关心的是回答的内容,而非语言 Average 240 1.5 4.9 形式。我们分别对课堂出现的四种反馈的数量 一些学者研究发现教师在提问以后等待学 及所占比例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5。 生回答问题时间的长短对教学有着重要的意 表5 Feedbacks used by the 4 teachers Total num. Discourse Evaluative Total feedbacks Positive feedback Negative feedback Teacher ber of ques— feedback feedback tions(n.) n. % n. % n. % n. % n. % T1 31 25 8O.6 21 67.7 4 l2.9 20 64.5 5 16.1 T2 50 39 78.O 39 78.O 0 O.O 26 52.0 13 26.0 T3 44 34 77.3 31 70.5 3 6.8 20 45.5 l4 31.8 T4 57 35 61.4 21 36.8 14 24.6 24 42.1 l1 19.3 Sum 182 l33 // l12 // 21 // 90 // 43 // Average 45.5 33.3 73.1 28 84.2 5.25 15.8 22.5 67.7 10.8 32.3 表5中的数据表明,4位教师英语积极反 经常纠正他们的错误,他们更希望得到的是教 馈和话语性反馈的比例都比较高,分别占到了 师的赞扬和点评的机会。究竟应如何处理学生 84.2%和67.7%。这说明在课堂中,教师采用 的错误才能真正有助于语言习得是一个需要进 的大多是积极的反馈形式,更关注学生交谈的 一步探讨的问题。 内容,而很少纠正学生的错误。问卷调查的结 本文初步总结出目前二类本科院校课堂提 果与录像分析得到的数据基本一致:62%的学 问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些指导性建议。 生认为教师处理错误的方式通常是忽略小错 第一,教师灵活掌握使用展示性问题和参阅式 误,但事后会选择重要的进行讲解。虽然不少 问题,因材施教,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第二, 研究表明学习者往往期望教师能更多地纠正他 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提问技巧,引导所有学生 们的错误,问卷调查却显示学生并不希望教师 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营造一种活跃的 138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正 语言学习气氛;第三,教师提问时应兼顾到所有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 学生,不论成绩好坏,不论坐在前排或后排,不 [5]Long M H&Sato C J.Classroom Foreigner Talk Dis— 能顾此失彼。当然,本文只是个案研究,由于被 course:Forms and Functions of Teachers Question 调查对象的局限性,很难反映所有大学英语教 [A].H w Seliger&M H Long.Classroom Oriented 师的课堂提问情况。因此很多问题尚待国内学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New— bury House,1983. 者在这方面做更深人地调查研究。 [6]Brock c.The Effects of Referential Question on ESL [参 考 文 献] Classroom Discourse[J].TESOL Quarterly,1 986, [1]胡学文.教师话语的特征及功能[J].山东外语教 (1). 学,2003,(3). [7]Nunan D.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Making [2]Nunan D.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A Text— It Wbrk[J].ELT,1987. book for Teachers[M].New York:Prentice Hall, [8]胡青球.中外教师英语课堂话语对比分析——个案 1991. 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7,(1). [3]胡青球,埃德・尼可森,陈炜.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 [9]赵晓红.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 问模式调查分析[J].夕 语界,2004,(6). . [J].外语界,1998,(2). [4]周星,周韵.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 责任编辑:唐金石 Survey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Questioning Pattern From SLA Perspectives SUN Hua.chu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Huaian 223300,China) Abstract:Questioning pattern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o affect students’learning enthusi- asm.The article aims to present a survey on the questioning pattern of English teachers in Hua- iyin Normal University,and tries to draw some implications for English teachers in second—level universities.The video of the four teachers were transcribed by the researchers,who then ana— lyzed the transcriptions.According to what is surveyed in the article,the researchers provide some implications and guidelines to English teachers. Key words:questioning pattern;questioning strategy; ̄edback;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 si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