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十六节 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

第十六节 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

来源:榕意旅游网
 第十六节 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

一. 概述

心血管介入治疗是近20~30年来发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特别的介入治疗精密器械对体内的病变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 二.术前准备

1.向病人做好术前卫生宣教,告知风险和得益。让病人及家属对介入治疗有较清楚的了解。

2.术前做血﹑尿常规化验,检查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血糖及血电解质等,作心电图﹑胸片有无异常,测量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对病人的身体状态有所了解。嘱病人练习床上排尿﹑排便。

3.积极做好介入治疗前的准备工作。

(1)术前一日行手术野备皮,右上肢及会阴部。

(2)根据需要做碘过敏试验 用优维显皮试液1.5ml iv, 10-20分钟观察病人有无恶心﹑头晕﹑头痛等症状。督促医师做病人双侧足背动脉标记。

(3)遵医嘱给予术前口服药。

(4)手术当日晨可少量进食水,术前6小时进食水。自左上肢或左下肢建立静脉通路,并根据需要补液,遵医嘱给予术前用药苯海拉明20mg肌肉注射或地西泮(安定)10mg肌肉注射。

三﹑术后处理

1. 病人返室后测量血压,持续心电监测

24小时,密切观察心率﹑心

律的变化。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自上肢穿刺者,应观察右上肢及胸部有无渗血。自下肢穿刺者应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皮肤温度情况,若出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或皮温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以免造成下肢供血不足引起坏死 。

2. 行动脉穿刺者卧床

24小时,行静脉穿刺者卧床12小时。病人卧床

期间应做好生活护理。

3. 术后当日记录

24小时出入量。应用造影剂的病人术后4小时排尿

应>800ml,以减少造影剂对肾脏的损害。

4. 伤口局部 沙袋压迫,动脉穿刺伤口压迫

6~8小时,静脉穿刺 伤

口压迫2小时。定时检查穿刺部位伤口情况。

5. 常规测每日

4次体温3天,根据需要遵医嘱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6. 做好护理记录。

第十七节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 一.概述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指选择性地向左或右冠状动脉开口插入导管,注射造影剂,从而显示冠状动脉走向和病变的一种心血管造影方式,从而为冠心病诊断提供可靠的解剖和功能方面的信息,为介入治疗或冠脉旁路移植术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二.适应症 1.用于诊断目的

(1)有不典型胸痛,临床上难以确诊,尤其是治疗效果不佳者。 (2)无症状但运动试验明显阳性,特别是运动核素心肌灌注扫描亦阳性者。

2.用于指导治疗 对临床上确诊的冠心病病人,当考虑采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或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必须先进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明确病变的部位﹑程度及左心室的功能情况,以正确选择适应症。制定治疗方案。 3.用于非冠心病的心脏病手术前

(1)瓣膜病病人,年龄在50岁以上,或主动脉瓣病变合并有心绞痛者,在人工瓣膜置换术之前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了解是否合并存在冠状动脉病变。

(2)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以了解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三.禁忌症

一般讲无绝对禁忌症,其相对禁忌症为: 1.不能控制的严重充血性心衰﹑心率失常。 2.电解质紊乱﹑血钾过低。

3.严重肝﹑肾疾病,全身感染或其他不能控制的全身疾病。 4.碘过敏试验阳性者(轻者可试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5.急性心肌炎。 四.并发症

1.急性心肌梗死

2.栓塞 可发生脑和周围动脉栓塞。

3.动脉夹层 常发生在髂动脉,有时也发生在降主动脉。 4.严重的心律失常

5.解剖或穿刺局部并发症,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局部出血或血肿。

6.造影剂反应。 五.护理

1.按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护理。

2.嘱病人多饮水,以便使造影剂尽快排出体外,或遵医嘱进行补液。术后早期尿量要达到800ml以上,第一次排尿应留取标本送检。 3.绝对卧床24小时,穿刺侧肢体不能移动。24小时后若无特殊情况可下地活动。

4.术后可正常进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

第十八节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护理(PCI)的护理 一.概述

自1977年Andress Gruentzig 首次成功的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冠心病的介入治疗逐渐成为一门新兴的科学。支架术过去仅适用30%的病人,而今已成为80%病人的标准治疗措施。同时,也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相关的监护工作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系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法,将球囊导管沿主动脉逆行送入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利用加压充盈球囊的机械作用,直接扩张粥样硬化性狭窄部位,从而增大血管内径,改善心肌血供,达到缓解症状和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的目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将金属支架永久性地置放于冠状动脉病变处,支撑住血管壁,以保持冠状动脉管腔的开放,减少了PTCA术后残余狭窄﹑弹性回缩及血管再塑性,从而使再狭窄率由30%~50%降低至10%~20%。 二.适应症

1.单支冠状动脉近端的孤立性﹑局限性﹑非钙化性﹑同心性,不累计重要分支的病变是PTCA最理想的适应症。 2.多支血管的简单病变,不同的病变分别进行扩张。 3.近期内完全闭塞的血管。 4.不稳定心绞痛。

5.急性心肌梗死 PTCA是急性心肌梗死首选的治疗方案。 三.禁忌症

1.部分左主干病变,如病变位于三叉口,同时累及左主干﹑前降支和回旋支开口,应优先考虑冠状动脉搭桥术。 2.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有局部桥状侧支者。 3.有出血倾向或白细胞数量少者。

适应症和禁忌症的选择是相对的。在选择适应症时,必须综合全面

慎重考虑,而且必须充分权衡手术的成功可能与危险性,以病人安全为首要考虑点。 四.护理

1.按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2.继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配合医师处理。 (1)神志 定时观察神志变化准确记录,如休克早期病人因缺氧表现烦躁﹑激动;若逐渐转为表情淡漠﹑意识模糊﹑昏迷则表明脑缺氧以加重。

(2)血压 血压不稳定病人需数分钟监测1次,血压稳定后根据病情确定间断监测的时间。目前血压监测一般采用无创自动血压监测,对危重病人给予动脉穿刺留置鞘管进行持续有创(直接)动脉压监测。 (3)体温 每日测四次体温,部分病人在发病后24~48h,出现体温升高,一般在38左右,持续3~5天消退。体温升高是坏死组织吸收热所致。

(4)脉搏与呼吸 可与血压监测同时进行 ,若出现脉搏细速,呼吸变快应及时与医师联系处理。

3.术后记特护记录24小时,持续血压﹑心电监测,观察伤口情况及有无胸痛或憋气等不适。

4.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鞘管留置部位有无出血,血肿。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