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如何在朗读中品味语文魅力

浅谈如何在朗读中品味语文魅力

来源:榕意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如何在朗读中品味语文魅力

作者:熊小瑜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1年第05期

摘要:朗读既能陶冶学生的情趣,又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个性。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抒发真情,品味语文魅力。在朗读教学中注意创新指导才能让学生想读,敢读,会读。读出感情,读出个性,在读中学会创新品味。 关键词:朗读;浅谈;品味;魅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朗读教学日益重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一句句俗语,无不证明了朗读的重要性。“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书声琅琅已成为语文课堂的重要特征。并出现了以读代讲,以读代问,以读代答等多种教学形式。目的都是让学生在自由自在的朗读中轻松愉快地理解问题。那怎样才能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有所品味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初浅的看法。 一、朗读应发挥学生主体个性

在传统语文课堂上,教师常常为学生齐读不整齐而生气。其实,这正是学生个性的表现。如果,学生都读得整齐化一,表面上看似乎很有节律,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学生跟着别人的感觉走,不过是“鹦鹉学舌”,甚至读完了,连读了些什么都不知道,这不是扼杀了学生个性差异,大大阻碍了学生主体个性的发挥吗?朗读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朗读形式应以个别读为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避免人云亦云,按老师的要求把学生训练成一个统一的朗读模式。教师可以采取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上台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来激发朗读热情。自由读,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点下,按照自己的理解读。这种形式不管从时间还是表达方式上都给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发挥,让学生品味到自己能够体验到趣味。指名读、分角色读、上台表演读等等,都是让学生把创造体会出来的朗读效果以表情,动作展现出来,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达到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效果。可见朗读时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个性,才能读出效果,品味出语文魅力。

二、朗读内容应由学生自己选择、自我体验 传统的朗读教学中,一节课重点朗读哪几个句子往往都是由教师指定。教师通常会说“小朋友,这几个句子很重要,让我们来读一读!”至于为什么重要?为什么要读?学生却是一头雾水。这样,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读,不利于激发学生品味朗读的积极性。如何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呢?我认为,应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来读。教师可问学生“你最喜欢哪几句?”“你觉得哪几句写得最美?”“你最想读哪几句、哪几段?”“你想怎样读?”然后用一点时间让学生找出自己最想读的部分来练习,最后读给大家听。那么,这点时间可以说是学生读得最带劲,最仔细,最用情的时候。他们也许会把整篇文章翻来覆去读上好几遍,找出待会儿最能展示自己朗读水平的片段来;也许会把自己的七情六欲全用上,以期读得感人肺腑;也许会用上所有感官认真练习,企图征服全场观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这时对学生来说可谓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接下来,热炒热卖,赶紧拉开场子,让胸有成竹的学生们都来比试一番吧!那么,可想而知,学生们肯定会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把刚才准备的那两下字统统展示出来。我们暂且不去看那两下子到底是不是“绝活”,单单这个过程中自选、自练、自读、自悟,寓读于乐,融会贯通,读得轻松愉快,读得酣畅淋漓,读出了学生们的主体性、性,同时,也让学生们读出了更多的创新空间和品味语文魅力的创新体验。 三、淡化朗读技巧,强化品味体验

“有感情朗读课文”这几乎成了读课文的统一要求。但怎样读才叫做有感情?却没有统一的说法。纯粹靠朗读技巧读出来的感情只是教师强加于学生的,这样硬生生的东西不能叫感情。朗读训练中过多的强调哪儿重读,哪儿换气,哪儿抑扬顿挫等技巧,已无多大意义。如:教学《瀑布》一课,朗读句子“啊!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教师如果按朗读技巧,教学生“珍珠”要读得重,“烟、雾、尘”轻读。教师费尽了口舌,学生还是不明白为什么“珍珠”要读得重?“烟、雾、尘”为什么要读得轻?只是机械的读,读出来并没有感情。这时不如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瀑布的美丽,自己去找感觉,自己去读出对瀑布的喜爱,自然就会读出轻重,读出感情来。学生虽然年岁很小,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看法、生活经验。对句子的理解体会不相同,读出来的感情也就各不相同。不必去强求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只要是学生的真情流露,学生自己觉得读起来很美,很舒服就可以了,那么,魅力也就在其中了。

四、朗读要注意运用电教手段

形象生动的东西是学生永远喜欢的。要让学生读出感情,首先要让他们入情入境,才能品其味,表其情。例如:在朗读《海底世界》一课时,若配上海底录像和各种海底动物的叫声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被海底美景所吸引,那么朗读就犹如对海底景色的描述,犹如与海底动物对话,读起句子来很容易就会读出喜爱之情。因此,朗读教学中要多运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利用图片、录音,音乐和老师的体态语言等来渲染课文情境,让学生有亲耳所闻,亲眼所见的真实感。这样,不仅能激发出学生读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情不自禁的抒发情感,把语文品味融入到朗读中。

总之,教师在朗读教学中注意创新指导才能让学生想读、敢读、会读。读出感情,读出个性,在读中学会品味、学会创新。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2]蒋成.语文课文读解理论与方法:第二版,1996.7.

[3]吴疆.俾善读书,其功甚伟——阅读教学改变思路之思考.200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