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英语课堂学习的主体
作者:韦正喜
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68期
摘 要: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主体,意味着其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需要得到合理的培养与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主体教育是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的需要,也是终身教育的需要。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过程。本文从不同方面探讨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做法。 关键词: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性
教育学家叶圣陶曾提出:“尝谓教师各种学科人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这体现了课改的要求。诸多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知识的内化、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意志的形成,都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于和切身体验来完成,离开了主体的主动参于和实践体验,则所获得的知识只是表面的、浅层次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应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克服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教师应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来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比如课堂的导入,我们可采用多种导入方法如:复习导入、情景导入、谈话导入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我们利用多媒体精心安排学生观看节目《千手观音》来引入高中英语第二册Unit17 Disabilities的教学,使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学生对“Many other disabled people in our country have taught us the importance of giving everybody a chance to receive education…”以及“ Disabled? Not me!”这一标题有了深刻的认识,有助于把英语知识信息储存到学生深层的记忆中,这更让学生懂得了“They need recognition , more than sympathy and help. Like all of us, disabled people also need in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他们不仅仅需要同情和帮助,他们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像我们许多人一样,他们也需要激发和鼓励)的真正含义,让学生从心里去关爱那些残疾人。
其次,要适当把握难度使学生有成就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甚至要具有层次性,不要一味地强调“齐步走”,导致教学活动流于形式,而学生参与的深度不够,效率不高。总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做到“小环节,多台阶,多变化,勤鼓励”。 二、转变观念,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展其主体性和创新能力,既要灵活运用各类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又要注重构建多维互动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把接受性、主体性、活动性、问题探究性等自主创新性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实际和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促成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向互动和认知与情感和谐互动教学关系的生成,要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learning to know”,“learning to do”,“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learning to be”。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需要我们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还学生以英语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变消极被动的“听众”为课堂教学的“建设者”,产生学习探索的欲望,自主地完成学习,从而感受到英语学习的无限乐趣。
三、精心设计,构建主动参与的教学摸式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通过活动表现的。活动是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支撑点,也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和问题,巧设问题情境,把情境创设策略、多向互动策略结合起来,促成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质疑问难、探索求解心理的生成,使学生的主体创造性在学习过程中得以充分展现和发展。
当然,组织活动要了解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的情况。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把各方面情况联系起来,并进行最佳结合,在让学生有效参与时,要兼顾这样几点:(1)情景中引出教学内容,降低学生的理解语言的难度。(2)能以旧带新,在复习旧的知识基础上呈现新的教学内容,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3)创设活动中(如复习课)能让学生去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短语、句型,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既达到语言交流的目的,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4)联系实际,设计活动贴进学生生活,使得学生有语可说,有感而发。 四、勤于指导,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智力条件、心理状态等相差无几的状况下,学习的习惯也是一大重点。正确有效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效果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养成学生如下习惯:
第一,书写规范。不少学生要么字迹潦草,要么滥用标点和字体等。良好的书写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它能拉近作者和读者的距离,让阅读者对你的书写增强好感。第二,要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每一位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都应备有一本语法书、一本词典等,以便自学时查阅,而不至于把问题轻易地放过去。第三,朗读背诵的习惯。语言是有声的艺术,学英语就要朗读和背诵。人的思维需要不断的激活,能背诵英语其实就是每天不断的刺激这部分惰性思维。总之,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定会提高自身的能力,才最终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实施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了英语教学的实效性,也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然而,要真正实践“以认知主体为本”的教学理念,我们仍然要在今后的长期教学中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郑其恭.教学模式研究引论[J].教育导刊 [2]丁证霖著.李少霖译.当代西方教学模式[M].太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