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阅读创新中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黄敏洁
伍彦宣
程科
【摘要】基于对阅读的高度重视,学校从“多维联动,打造全域阅读时空”“多支课程,提升全员阅读品质”“多元活动,助力学生全景式发展”三个维度,用心培植学生阅读的乐土,时时营造文化浸润的氛围,帮助学生从“阅读”到“悦读”,进而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关键词】课程活动阅读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1910(2019)02~03B-0067-03
作为一所具有师范精魂的小学,百年的发展赋予了成师附小人“赤诚教育,追求卓越”的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基于对阅读的高度重视,成师附小从70年代开始就有了图书馆。发展到今天,学校处处用心培植学生阅读的乐土,时时营造文化浸润的氛围,努力将学校图书馆打造成为全校师生的智慧中心、活动中心、成长中心。
书馆”,建设书香班级。学校通过向图书馆借书、学生自主购书、班级图书漂流等方式充实图书角;建立“好书交换站”,实现班级与班级、学生与学生之间图书资源共享,真正把图书区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品尝读书的快乐。
3.校内+校外,满足学生阅读需求。在学校内,学校引进“24小时云图书馆”,采用物联网技术,通过伴随式数据采集,实现图书的24小时无人值守、自主借阅,突破人力、时间成本等局限。目前,云图书馆中的图书不仅对师生开放,也全年对社区居民开放。创新技术的应用,为师生提供智能、自助、便捷、高效的阅读方式,满足了更多学生的阅读需求。走出学校,家庭亲子阅读氛围浓厚,在学校的倡导和指导下,“小手牵大手,家庭书香浓”。每一个家庭都在感召和引领下,阅读不止;走出学校,学生进入社区,分享读书心得,表演经典故事儿童剧,用童声呼唤读书热潮和终身学习。走进图书馆,也是每一届三年级学生要经历的阅读学习活动。始创于1912年的四川省图书馆,是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距离附小比较近。学生走进四川省图书馆,学习借阅,了解图书分类,参加读书活动,感受读书氛围。不管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学校用心设计,老师倾心引领,家庭开心参与,满足了学生多重、多种阅读需求。
4.线上+线下,形成阅读新常态。学生在常态化
一、多维联动,打造全域阅读时空
从图书室延伸出去,走廊、楼梯、花园……校园内处处都是阅读角,处处可见读书人。
1.集中+分散,打造校园多个读书空间。学校配备了两个设备完善的图书馆:一个是传统式图书馆,共有藏书49212册,采用“藏、借、阅”一体化布局,实行全开架开放;另一个是智能化借阅图书馆——24小时云图书馆,坐落在花园里的大玻璃房,里外都被绿色植物覆盖,馆里有长桌、咖啡椅、沙发等,24小时开放,刷卡即可进入借阅区,或坐、或倚、或靠,用最舒服的姿势阅读。学校还把那些散落在校园中灵活小巧的空间设置成读书角,放置图书、书柜、沙发、靠垫,添加植物、公示牌,设立好书推荐与阅读分享小橱窗。在这里,没有喧闹,没有打闹,只有静静的阅读,无声的寻找。
2.团队+个人,设立班级特色图书角。学校倡导图书进教室,每个班设立班级图书角,打造“班级微图
2019.02~03B·
(理论)·67
探究·教改探索的阅读活动中,坚持记录,不断积累,定期总结。各年级的《小书虫阅读记录册》,成为见证学生阅读成长的好伙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学校紧紧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积极步入数字化阅读道路,不仅成功完成了四万多本纸质图书的数据信息建库工作,还利用省上搭建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改变图书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联通学校阅读信息与外界的通道,便于学校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阅读引导。同时,随着线上学习的日益火热,学生阅读也走进了更为宽广的网域空间。以学校英语学科为例,借助线上学习平台或学习APP,学生在网络中能查找到大量的数字化英语绘本资源,还能动态地掌握自己的英语阅读积累量,对比其他伙伴的学习进度,更有一些寓教于乐的游戏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附小学生积极参加四川省中小学“阳光阅读”读书活动,先进行有质量的阅读,再录制读书故事的视频或绘制出最爱图书的画面,把资源上传网站,完成阅读活动的网络分享和投票。
阅读课程——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一是语文——为了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打破逐篇教学、匀速运行的状态,附小语文组探索出精简单元内容,压缩课内时间,嵌入课外资源的“大单元整合教学”实践之路。我们将每周7节语文课优化为“5+1+1”,其中的一个“1”指的是课外阅读,包括整本书阅读和群书阅读。也就是把课外整本书的阅读直接引入课内进行指导学习,让学生习得课外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兴趣,增强阅读的情感体验,形成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二是英语——每周1节英语绘本阅读课。为了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习惯,创造条件让孩子持续接触英语绘本,学校的英语课本来是每周4节,现在设置成每周3节基础课+1节口语课+1节绘本阅读课。英语绘本阅读课上,学生人手1套英语绘本,老师进行指导,既保证学生阅读时间,又积累语感和方法。每周1次的英语早读,学生自带绘本独立默读,获得积极的阅读体验。学校将英语绘本阅读纳入英语课程中,从机制上基本保证了孩子每周与英文绘本的亲密接触,保证阅读的频率和阅读的量,使孩子们的阅读行为持续发生,为阅读习惯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数学——数学绘本进课堂。我校数学老师在一年级开始领着学生在课内课外一起看绘本,不但把生活引进课堂,促其“生活化”,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不同学科的教师都在思考,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年段特点,提供什么样的阅读资源,可以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各年级各科教师联合起来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立足学科阅读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全面、更立体的阅读视野,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的品质。
(2)走向综合的阅读课程——学校“读书节”。学校每年九月的“读书节”,是一场全员参与、书香弥漫的盛会。学生在阅读、朗诵、表演、辩论等综合实践活动中,深度参与阅读活动。一是班级共读活动,共享阅读体验和话题。为了推动全员阅读,老师为各年段的孩子推荐了共读书目,利用每周1节的“读书课”时间,开展系列阅读活动。孩子们在家庭、学校各个阅读场景中体验、交流,拥有阅读的喜悦,获得阅读的成就感。二是图书跳蚤市场,小书本换出大乐趣。全员参与的“图书跳蚤市场”活动,培养了孩子们节约资源、乐于分享、热爱读书的习惯。附小的老师和孩子
二、多支课程,提升全员阅读品质
1.教师读书课程增益文化品位。读书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我校的教师阅读课程从初步尝试,到不断完善,现在已经有固化的、形式多样的活动。教师在读书、反思、交流中开阔眼界,更新教育理念,做有文化、有品位的教师。每学期,每位老师都会争当“5星阅读教师”:“1”是为全校教师推荐1本好书;“2”是上好2类阅读指导课;“3”是参加3次读书沙龙;“4”是写4篇读书笔记;“5”是阅读5本好书。“就爱读书”联盟、“师徒悦读”俱乐部、“驴行天下”沙龙等教师阅读组织,活动形式多样,涉猎范围广泛:或组织一次读书分享交流会;或晒出自己的行走美图和游记,畅谈一次自己的旅行感受;或是名师带着徒弟们,师徒共读一本教育专业图书,共同研究交流。教师读书分享会早已成为学校教师读书课程中的传统活动。每学期放假前,学校都会针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假期阅读建议,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由教师代表分享假期读书心得。老师爱读书,善读书,也会把这样的生活方式带给学生和家长。爱读书并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师,是学校不可多得的财富,是学生的幸福所在,也是教育的希望所在。
2.学生阅读课程扩宽文化视野。(1)立足学科的
2019.02~03B·(理论)·68
教改探索·探究们都喜欢这样的活动,因为以书换书,能换来好书,也能换来朋友,换来思想。三是图书募捐活动,分享书、传递爱。学生在读书、换书、品书之后,参与到公益机构组织的“图书募集活动”中,和全国40多所小学的志愿者一起,将自己闲置的图书捐赠给贫困山区的小学,为偏远地区的孩子改善阅读条件出一份力。四是语文学科竞赛,人人参与、乐在其中。在一年级的“争当识字小能手”、二年级的“遨游汉字王国”、三年级的“汉字听写大赛”、四年级的“美文朗读比赛”、五年级的“古诗擂台赛”、六年级的“国学经典诵读”语文竞赛中,学生既是参与者,又是评价者,达到了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效果。
3.图书管理课程涵养学生品格。(1)图书礼仪。学生在学习“善待图书、保持安静、及时归还”等图书礼仪中争当图书管理者。(2)小小管理。学校每个楼层的开放图书角,都由学生参与管理。学生讨论出管理制度,并且认真执行。课间负责管理的同学就到读书角,认真查看,及时整理。(3)图书医生。学校培养了一批“图书医生”,教他们选出破损的图书,然后救治“图书病人”。他们学会了给旧书包书皮,修补书页,去除污渍。学生成了图书管理的一员,增加了对图书的感情,也培养了对书本的责任。(4)管理评价。根据学生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表现,每学期评选“十佳图书管理员”“最尽责图书医生”“班级读书明星”等,让图书管理员在管理和服务之中,提高能力、提升兴趣。
4.亲子阅读课程增进沟通交流。亲子阅读课程以书籍为媒介,以阅读为纽带,以亲子共读分享为形式,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实现共建阅读生态圈的目标。学校定期向家长推荐家庭教育书籍,再利用家长会邀请家长代表分享读书心得,指导更多的家长学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关注家庭阅读氛围的营造。
三、多元活动,助力学生全景式发展
学校主张阅读课程化,活动序列化。在实施多支课程保障全面阅读品质的基础上,学校推出丰富的系列阅读活动。
1.学科活动。“跳蚤市场”“古诗擂台赛”“数学阅读游戏”“英文朗诵比赛”等一批批学科节日活动成为最具人气的学生阅读活动。孩子们以最大的热情参与活动,既增长学生的阅读量,又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在活动中渗透了各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2.社团活动。学校开展了“乖娃娃读书社”“儿童剧社”“英语funfunshow”等多个阅读类社团,让学生既有时间读书,又有机会用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将阅读的成果外显。以“儿童剧社”为例,学生以阅读的书籍为剧本,自己设计台词、选择音乐、自编自创自演舞台剧,将阅读中对角色的感悟、对自我的认知、对美的理解能力,通过戏剧表演得到了充分展现。
3.“家长进课堂”活动。学校充分挖掘并整合家长资源,让擅长阅读的家长走进课堂,给孩子们讲故事、荐图书、教方法。“聪爸讲故事”“故事爸妈来啦”等家校活动成为学校阅读活动的重要补充。
4.“与名家面对面”活动。梅子涵、杨红樱、陈岳等儿童文学家先后走进附小。孩子们聆听名家阅读故事、汲取名家阅读心得、采撷名家写作灵感、追问名家成长历程。在与名家一次次面对面的交流活动中,学生开阔了视野,树立了榜样,注入了更多成长的力量。
在充满书香的场域中,附小学子从“阅读”到“悦读”,因读书而快乐,因读书而受益,因读书而成长。作为一个引擎,阅读联动了学生各项综合素养的提升,带动学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构建起学校优质的文化生态。
(作者单位:成都师范附属小学)
2019.02~03B·(理论)·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