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配套K12]2017-2018年高中生物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课时作业 新人

[配套K12]2017-2018年高中生物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课时作业 新人

来源:榕意旅游网
配套K12内容资料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 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期 D.细胞间期为细胞期提供物质基础

[解析] 细胞周期指从一次完成开始,到下次完成为止,包括间期和期两个阶段。单从时间上看,似乎两者谁先谁后都可以,但从物质变化看,必须间期在前,期在后,因为间期为期提供了物质准备(完成了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生殖细胞是经过减数产生的,成熟后不可能再继续;机体内的体细胞并不都在进行细胞(成年人只有皮肤的生发层、红骨髓的细胞不断地),故不都处于细胞周期;若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则停留在间期。答案为D。

2.处于有丝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关系如图所示,此时细胞所处时期是( A )

A.前期和中期 C.后期和末期

B.中期和后期 D.间期和末期

[解析] 图示染色体数与染色单体数和DNA数之比为1∶ 2∶ 2。

3.下图表示一个细胞有丝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变化顺序是( C )

A.(1)(4)(5)(3)(2) C.(1)(5)(4)(3)(2)

B.(2)(3)(1)(4)(5) D.(5)(4)(3)(2)(1)

[解析] 根据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来分析。细胞间期是新细胞周期的开始,该时期发生的主要变化是:染色体的复制,并且染色体呈现染色质状态,故应首先选(1),排除了B、D两项。在A、C两项中关键的是(4)、(5)两项哪一项应该排在前。在细胞有丝的前期和中期,每条染色体都包含两条染色单体,但是,在细胞的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的两侧都有纺锤丝附着在上面,因此(5)表示前期,(4)表示的是有丝的中期,后期的变化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着丝点一分为二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因此,(3)表示有丝的后期,(2)表示有丝的末期。

4.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使根向远处生长,在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 ) A.细胞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 配套K12内容资料

配套K12内容资料

B.细胞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 C.细胞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D.细胞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解析] 高等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含有中心体,中心体(粒)与细胞有关。菠菜是高等植物,其细胞中不含中心体。

5.某细胞中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a,b,c代表不同的时期。该细胞可能是( C )

A.根尖伸长区细胞 C.动物的红骨髓细胞

B.叶片表皮细胞 D.动物的神经细胞

[解析] 图中核DNA数目由2N→4N→2N,发生了过程,故C项正确。 6.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C ) A.在细胞间期,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功能增强 B.在细胞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C.在细胞中期,细胞内ATP的含量明显减少 D.在细胞末期,高尔基体为细胞壁的形成合成多糖

[解析] ATP与ADP在细胞内的转化十分迅速,使细胞内ATP与ADP的含量处在动态平衡中,因此,在细胞中期,细胞内ATP的含量不会明显减少。

7.如图所示,甲中a、b、c、d表示某植物根尖的不同区域,乙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的该植物组织切片有丝的显微照片。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观察根尖细胞有丝时应选择b区细胞 B.观察染色体最好选择乙图中的A

C.用高倍镜可以看到一个细胞经历乙图中B→A→D→C整个过程 D.视野中处于间期的细胞最多

[解析] 本题涉及实验的选材和实验结果的判断两个方面的问题。甲为根尖结构及细胞的一些变化,a为根冠,b为分生区,c为伸长区,d为成熟区,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连续,所以观察根尖细胞有丝时应选择b区的细胞,A项正确。乙中的A处于中

配套K12内容资料

配套K12内容资料

期,该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较清晰、形态比较稳定,所以是观察染色体的最好时期,B项正确。由于该实验需要对根尖进行解离,解离过程细胞已被杀死,所以在显微镜视野中无法看到一个细胞的连续过程,C项错误。在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大部分细胞处于该时期,所以视野中处于间期的细胞最多,D项正确。

8.如图所示,甲图中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乙图中,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C )

A.处于图甲、图乙的细胞前后,遗传物质基本不变 B.处于图甲a时期和图乙B→A时期的细胞可进行DNA复制 C.图甲、图乙所示的细胞可以是人表皮细胞

D.处于图甲b时期的细胞,若着丝点,则染色体数目一定加倍

[解析] 图甲中a和c、图乙中B→A时期都表示细胞有丝的间期;图甲中b和d、图乙中A→B时期都表示细胞有丝的期。在细胞的有丝过程中,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后期着丝点,染色体数目加倍;有丝过程中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所以前后遗传物质基本不变;人的表皮细胞一般不进行。

9.(2016·南京高一检测)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过程的差异可以体现在( B )

A.动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B.动物细胞末期,细胞膜在赤道板处向内凹陷 C.高等植物细胞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D.高等植物细胞末期,由赤道板直接形成新的细胞壁

[解析] 动物细胞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有丝末期,细胞膜向内凹陷最后缢裂成两个子细胞;高等植物细胞中不含中心粒,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高等植物细胞末期,由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最终将细胞一分为二。

10.(2016·兰州高一检测)如图是对动物细胞有丝时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和DNA分子数(c)的统计图。下列解释肯定错误的是( C )

配套K12内容资料

配套K12内容资料

A.①可以用于表示细胞的前期 B.①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 C.间期用②表示最恰当 D.③可表示细胞完成

[解析] 图①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DNA分子数=1∶2∶2,可表示有丝的前、中两个时期,有丝中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②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2∶0∶2,不能表示间期;③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1∶0∶1,且未加倍,表示细胞完成或DNA未复制。

11.(2016·漳州高一检测)下图是某二倍体植物细胞有丝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量比值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核DNA的复制发生在ab段

B.与核DNA复制相关酶的合成只发生在bc段 C.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发生在de段 D.cd段的染色体数目是ef段的两倍

[解析] 图中ab段染色体和DNA数量比值为1,DNA未进行复制,故A项错误;bc段染色体和DNA数量比值由1逐渐变为1/2,说明DNA分子正在进行复制,但与DNA复制相关酶的合成发生在ab段,故B项错误;de段染色体和DNA数量比值变为1,其原因是着丝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故C项正确;ef段染色体数目可能是cd段的两倍,故D项错误。

12.(2016·南昌高一检测)以下有关细胞大小和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细胞体积越小,表面积也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B.原核细胞只能通过无丝增加数目

C.人的红细胞可以进行有丝;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 D.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

[解析] 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无丝是真核生物的细胞方式;人的红细胞为高度分化细胞,不能发生细胞,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细胞核中的DNA中只是在过程中才能复制,故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

二、非选择题

13.下图甲为有丝过程中细胞内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乙为有丝各时期图像(顺序已打乱),请回答:

配套K12内容资料

配套K12内容资料

(1)甲图中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是__g→n__段,分别指出乙图中1~5的名称:〔1〕__细胞板__,〔2〕__核仁__,〔3〕__纺锤丝(体)__,〔4〕__染色体__,〔5〕__细胞壁__。

(2)乙图中细胞的正确排序是__C→E→D→A→B→F__。其中染色单体形成于图__C__,消失于图__A__。

(3)若甲、乙两图表示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则甲图中的2N=__6__。

(4)乙图中染色体数与其他各图不同的是图__A__,引起不同的原因是__着丝点,两条染色单体变成两条染色体__,此时有染色体__12__条,DNA分子__12__个,染色单体__0__条。

(5)研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好的是甲图中的__d→e(或k→l)__段,乙图中的__D__时期,此时细胞内染色体、DNA、染色单体之比为__1∶2∶2__。

(6)动物细胞有丝与乙图不同处主要表现在图__C__、图__E__与图__B、F__,具体表现为__动物细胞的间期中心体进行复制,植物细胞没有此现象__、__动植物细胞有丝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__和__动植物细胞有丝末期细胞质一分为二的方式不同__。

14.下列是有关植物细胞的问题。图1、图2表示细胞有丝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图3表示细胞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4表示处于细胞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给图1、图2分别写上最合适的纵坐标。图1纵坐标为__一个细胞内DNA含量__。图2纵坐标为__一个细胞核内DNA含量__。 配套K12内容资料

配套K12内容资料

(2)图3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DNA复制__,该过程发生于细胞的__间__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着丝点__。

(3)图4中__①④__细胞(写序号)处于图3中的BC段,图4中__②③⑥__细胞(写序号)处于图3中的DE段。

(4)分析图4中①细胞可知,该细胞含有__12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__

__。用图4中序号表示有丝过程:__⑤①④③②⑥__。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有丝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和细胞过程。图1中,DNA含量在末期结束时才由B减少为A,说明DNA含量的减少是在细胞壁形成时完成的,故图1为一个细胞内DNA含量变化曲线。图2中,DNA含量在末期开始一段时间后即由B减少为A,说明DNA含量的减少在细胞质均分前就已经完成,故图2为一个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曲线。图3中AB段DNA加倍是DNA复制的结果,CD段是由着丝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所致。

15.(2015·江苏高考节选)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是传统观赏花卉,由于其高度不育,只能进行无性繁殖,因而品种稀少。为了探究中国水仙只开花不结实的原因,有研究者开展了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先制作了临时装片进行镜检、拍照,再对照片中的染色体进行计数、归类、排列,主要步骤如下:

剪取新生卡诺固定1 mol·L

―→―→

的根尖液固定HCl解离制片压片―→镜检拍照―→核型分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取新生根尖作为实验材料的主要原因是__新生根尖分生区细胞旺盛__。 (2)实验过程中用1 mol·LHCl解离的目的是__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__。

(3)该实验采用卡宝品红作为染色剂,与卡宝品红具有相似作用的试剂有__②③__(填序号)。

①双缩脲试剂 ②醋酸洋红(溶)液 ③龙胆紫溶液 ④秋水仙素溶液

(4)镜检时,应不断移动装片,以寻找处于__中__期且染色体__分散良好__的细胞进行拍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观察水仙根尖细胞的有丝实验。 (1)由于根尖分生区细胞旺盛,利于观察到有丝的过程。 (2)用HCl解离的目的是使根尖细胞相互分离开来,以便于观察。 (3)醋酸洋红(溶)液和龙胆紫溶液都可作为染色体的染色剂。

(4)有丝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所以该实验需寻找中期且染色体分散良好的细胞。

配套K12内容资料

-1

-1

―→清水漂洗―→卡宝品红染色―→

配套K12内容资料

配套K12内容资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