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古在董序家中。汪直派侦缉人员逮捕杨勰、董序,严刑下的杨勰屈打成招,妄言钱财存放于叔父、兵部主事杨仕伟家。韦瑛连夜带领士兵闯进杨仕伟家,对杨仕伟及其妻子动用酷刑。与杨家比屋而居的翰林侍讲陈音大声责问:尔等擅自侮辱朝廷大臣,难道不畏惧国法吗?隔壁的西厂人员应声反问:尔是何人?难道不畏惧西厂?陈音厉声回答:我是翰林陈音。韦瑛赶紧把杨仕伟押走。抄家,杨仕伟、董序罢官。汪直乘机诬陷左右大臣都接受杨勰的贿赂,利用这桩错案博得皇帝对他的倚任。由此巴结上汪直的韦瑛则成汪直的左右手。它的直接后果,正如《明通鉴》所说:“(汪初不俟奏请。”宪宗朱见深见汪直屡屡揭发奸贼,愈发宠幸汪直。愈发肆无忌惮的西厂屡兴大狱。《明史·汪直传》写道,上自王府下至边镇,大江南北到处都有西厂的侦缉校尉,“民间斗詈鸡狗琐事,辄置重法,人情大扰。(汪)直每出,随从甚众,公卿皆避道。焰出东厂上。”西厂横行五个月以后,内阁大学士商辂率领阁员联名上疏,罗列汪直十二条罪状:近日西厂伺察太繁,政令太急,刑网太密,人情怀疑畏惧,汹汹不安。原因了决断,汪直又把手下群小作为耳目,都声称秉承皇上密旨,得以专断刑杀,擅作威福,残害忠良。自从汪直掌管西厂以来,人心疑畏,士大夫不安于位,商贾不安于途,庶民不安于业。如果不赶快除去汪直,天下安危就很难说了。希望陛下亲自决断,革去西厂,罢免汪直。然而,看了奏疏的宪宗很不高兴地说:用一个太监,何至于危害天下!这奏疏是谁的主意?随即命司礼监太监怀恩前往内阁传达圣旨,谴责的语气十分严厉。直)气焰熏灼,凡西厂逮捕朝臣,在于,陛下依据汪直的报告作出结果,杨勰瘐死狱中,杨荣处死、兵部尚书项忠不避,迫辱之,权朱元璋的改革制度佚名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出身微贱的皇帝,也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喜欢将军政大权全由自己独揽。在夺取政权时候任人唯贤,但在建立新政权之后则对大臣们大行杀戮,其中的胡蓝狱更是骇人听闻。而这一切则是为他的朱氏王朝铺路。军政大权由自己独揽登基之后的朱元璋立即召集文武大臣商议朝政,探讨为什么强盛的元朝会灭亡,大明王朝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如何才能使大明政权长治久安。在群臣各抒己见之后朱元璋总结认为,元朝统一海内,建国之初,政治还算清明,后来贵戚擅权,奸邪得宠,任用亲旧,结为朋党,内外官吏贪婪无耻,于是法度松弛,纪纲日坏,最终土崩瓦解。现在大明创立之初,必须严肃法度,法度就是治理天下的根本。于是,朱元璋紧紧围绕这些问题颁布了新法,并在封建的政权机构、官吏制度、治民措施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51科 学 大 观 园朱元璋首先从改革政权机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历史考古构、官吏制度着手。登基之初的朱元璋基本上沿用了元朝的制度,在设中书省,有左、右工六部;地方设行中书省,执掌地方军政事务,而这些都是当时稳定社会的权宜之计。在政权逐渐稳定后,朱元璋筹划重建一套新的政权机构,在经过认真的谋划后,决定采取先地方后的策略,对政权机构进行改革。公元1376年,朱元璋将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但习惯上仍称省。布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统管该省的民政、财政。布政使是朝廷派驻地方的使臣,负责宣布皇帝的、法令,因而要必须事事完全秉承皇帝的旨意,否则随时可以罢免。另外再设提刑按察使司,负责一省境内的刑法犯罪之事,其长官为按察使,而执掌军务的是都指挥使司,其长官为都指挥使。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使司合称“三司”。互不统属的三司均属皇帝派出的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统属。这样,财政、行政和刑察、军务各自,互相牵制,大权收归,直接受皇帝控制。省下设府,设掌管本府之政的知府一人。知府多有皇帝亲赐给敕书,以加强权威。另设同知、通判,分管清匪、巡捕、农耕、水利、牧马等,还有掌管刑名的推官。与府同级别的还有直隶州,即直接受省的领导,长官是知州,地位同知府平级。府下设掌管一县之政知县一人,主管农、粮、马事的县丞一人,负责巡捕、盗贼之事的主簿一人。这种改革,使元朝设置的路、府、州、县简化为三级,更便于统治。经过省一级的改革,地方的民政、财政、军事、等控制省的职权越来越大,这使朱元璋认识到:机构的改革也势在在朝中大权独揽的丞相胡惟庸拉帮结派,排除异己。朱元璋靠着直接控制的禁军和特务组织捕杀了胡惟庸及其党羽,当时被杀者达三万多人。朱元璋也趁机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对行政机构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在废除了中书省之后,朱元璋以原属中书省辖的六部治国,并规定子孙不准设丞相一职,如有人敢奏请设丞相者处以极刑。这样一来,朱元璋既是皇帝,又兼行丞相职权,从而使他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为集权的皇帝。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后,大大小小的政务都全部集中到朱元璋的手中,但每天要处理的事非常多,需要有人辅佐。因此,朱元璋设置了殿、阁大学士,让他们随侍左右充当顾问,但不能参与政务,也就是说他们只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将帅和之间的关系,历来是皇帝最为伤脑筋的事情。朱元璋将元朝统兵的枢密院改为大都督府,节制诸军务,但他又觉得大都督府的权力太大,于是将中军都督府,让他们互相牵制。管理、军政的都督府则必须听从兵部的命令,而兵部有发布军令、铨选军官之权,却没有统率权力,形成都督府有统率的权力,却无权发兵、调兵。在有战事时,皇帝下令,兵部传令,都督府率兵打仗。这样,兵权也集中到了皇帝手中。经过一系列的政权机构改革,朱元璋把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最后归自己掌握,使封建皇权制度达到最高峰。在他的苦心经营下的统治机构更加完善,威慑力量更加强大。朱元璋自己也认为这一套统治制度是极为严密的,是确保朱家王朝“万世一统”的最好的制度。他特地编订了一部《明皇祖训》,要求他的子孙必须世代遵守,不得改变。丞相,统辖吏、户、礼、兵、刑、大权全都集中到了。但中书必行。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其一分为五,即前、后、左、右、52科 学 大 观 园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