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发展的两大关键问题
明航
( 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部,北京100088)
摘要: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两大关键和难题:其一,人才规格模糊影响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选用人才,进而影响职业学校的发展和毕业生就业;其二,教育制度配置影响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选择,决定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规格;教育制度配置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401(2008) 06—0008一03
(二)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及人才培养 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模糊的问题
(一) 人才规格与教育类型 1.培养目标。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人才规格的划分是针对从事的职业和岗位要求来定的,不同的职业和岗位有不同的知识体系与能力结构要求,即要求的人才规格不同,并不存在高低和贵贱之分;相同的职业和岗位要求的知识体系与能力结构基本相同,但要求的知识与能力的程度和多少是不同的,因此在相同的职业(行业)中也存在不同级别人才的需求。人才按其知识体系与能力结构的不同大致分四种规格:即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四种。从学术型一工程型一技术型一技能型,是理论
知识要求相对越来越少,而实践动手的技能要求相对越来越多。它们之间的交叉是肯定的,但区别也是明显的,从而使实际中存在着相应的教育类型和层次。严格来讲,教育等级与人才级别也并不存在完全的对应关系,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未必都是高级人才,有的高级人才也未必都要高等教
育培养。但是,通常不同规格的人才类型是由不同的教育类型和层次来培养的。从教育的类型来说,学术型人才由普通教育来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由职业教育来培养,工程型人才是介于二者之间,一般由普通教育来培养。从教育的层次来说,学术型人才由高等教育来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由中等教育来培养,工程型人才是介于二者之间,一般由高等教育来培养。当然,这种划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如有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须由高等教育来培养。
分,在确定培养目标时,首先应该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据我国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和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主要面向初中或高中毕业生,进行2—3年的学校教育,将其培养成为技术型或技能型人才,优先满足基层或农村地区对职业人才的需要。在专业要求上,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技术型和技能型,属于职业型和应用型,而不是学科型和理论型,是以满足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目的,以能力为中心的。
2.培养过程。培养过程是服务于培养目标的,由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特殊,在培养过程上也表现出一定的特征。职业教育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使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领域的能力。教学计划、教学过程、课程内容、质量评价等都以使学生获得能力为中心进行设计和实施。因此,职业教育的培养
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相应职业能力的过程,以使学生获得能力为目的。这里的能力不仅是操作能力,也不是心理学上的能力概念,而是指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一切素质。要求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成为熟练劳动者,这就要在培养过程中安排大量的实践训练过程。这是职业教育特色形成的关键。
3.培养条件。培养条件是为培养过程和培养目标服务的,因此职业教育的培养条件也有自己独特的要求。一是师资,对从事职业教育教师的要求是“双师型”,这一点似乎已成为共识。笔者认为职业教育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经济知识和市场观念,要用
收稿时间:2008-05-08
作者简介:明航(1967一) ,男,湖北黄冈人,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部副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向为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和教育经济。
第6期 明航:职业教育发展的两大关键问题 9 新的商品观、产业观、资本观、发展观来看待职业教育,这样对提高职教的经济效益大有裨
益。也可以说,职业教育教师还应是经济师,那么我们认为教师应具备“三师型”要求。其二是设备,职业教育的设备主要是实习和实训设备,这些设备的使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至关重要。 4.用人部门的参与。需要用人部门的参与也是由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的,在这方面最成功的是德国的“双元制”培养模式。一方面,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要具备很强的职业性,一毕业马上能顶岗,这在学校很难完成,只有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岗位上才能得到真实培养;另一方面,现代技术发展很快,许多新技术是一边应用,一边发
展,未必能及时地反映到学校教育中来。许多作为技术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只能在实际工作中获得。所以,用人部门的参与成为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
(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模糊的影响
随着科技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产业分工
是越来越细致,对从业者知识层次和技术含量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和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是越来越专业化。因此,用人单位和岗位选用人才的规格越来越具体和精确。
职业学校一是依据市场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需求量来决定培养学生的多少;二是依据用人单位的要求来决定自己培养学生的规格和质量。用人单位和职业学校对话的交点是职业学校学生的人才规格和质量。如果职业学校对培养毕业生的规格和质量说不清,也就无法理性地培养出用人单位满意的毕业生;如果用人单位对选择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规格和质量说不清楚,也就无法理性
地选择毕业生;同时,教育管理部门也就无法指导职业学校办学,就无法保护用人单位的权益。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比较模糊,既影响职业学校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选择合适的职教培养模式,又影响用人单位有针对性地选用人才,从而影响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最终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影响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关键难题之一。 二、教育制度配置的问题 ( 一) 教育制度配置的形式
教育制度配置有两种形式:正式教育制度与
非正式教育制度。正式教育制度是指由全国、、教育部及有关部门制订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条例等,由和教育主管部门实施,主要
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非正式教育制度是指由民间机构、社会团体、家庭或者为促进某 种行动而设的组织来实施某种主张或意识。正式教育制度占主流,控制和影响国家的绝大多数的教育资源配置,是实施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的主要方式。非正式教育制度对教育资源的配置能起到补充的作用,尤其在教育公平方面能满足部分教育消费者的需求。对于影响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人才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和社会发展战略的教育问题,应当用积极的正式教育制度来调 控。
( 二) 教育制度配置的功能
1.促进教育公平的功能。通过教育制度配置来实现教育资源在各地区、各阶层、各民族之间的分配,这种教育资源的分配能够较大程度体现教育机会和教育权利的公平性问题,也能体现有什么样的政治立场和什么样的社会发展观。因此。教育制度配置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力手段,具有促进教育公平的功能,并且通过教育公平最终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和谐发展。
2.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功能。教育制度配置一是可以界定各级组织在教育事务中的责、
权、利,二是可以调整教育内部的各种结构。这两个方面都是调整和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途径,前者是通过界定产权产生激励而提高效率,后者是调整结构功能来提高效率。在教育资源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教育制度会有不同的资源使用效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制度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力,教育制度配置在教育资源配置和使用面发挥重要的生产力作用,因此具有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功能。
3.促进人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制度本身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力,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这个比较容易理解。教育制度调整的是教育组织和教育消费者的选择、活动和秩序,而且教育是直接针对人的活动,直接影响人的发展,因此教育制度配置也对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教育制度配置通过影响教育活动、教育秩序、教育内容,以及人们受 教育的权利、机会等引导人们教育消费选择的趋向,进而影响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
4.选拔人才的功能。主要是利用教育制度的选择功能来选拔人才:其一,教育制度可以配置教育资源,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其二,教育制度可以影响教育内容,从而影响培养人才的素质;其三,
10 江 苏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23卷
考试制度、升学制度等教育制度直接决定人才选拔的机会和标准。这三个方面都直接或间接说明教育制度有选拔人才的功能。
( 三)教育制度配置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人们对教育的选择和消费取决于对受教育后的预期,人们对受教育后预期的判断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在现实社会中,人们接受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教育后的去向如何;二是现实教育制度对接受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的人是如何选择和安排的。归根结底是教育制度对接受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教育的人才是如何配置到社会各领域和阶层的,以及教育制度对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
教育的资源是如何配置的。因此,教育制度配置影响人们对职业教育消费和选择,从而决定职业教育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制度配置影响国家教育资源的分配,
尤其是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资力度,决定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2.教育制度直接决定各级各类毕业生的升学和发展
机会,从而决定职业教育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招生制度。比如,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对象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不针对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即使有的少数高校招收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其数量极少。可以说,职业学校毕业生比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升学和发展机会要少得多,教育制度直接决定了各级各类毕业生的升学和发展机会。 3.教育就业制度直接影响人的生存和发展,
从而决定职业教育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国家各个领域的招工和用人制度。比如说,我国目前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普遍存在重视学历轻视职业资格的现象,这对接收职业教育的学生是很不利的。人们接受职业教育的预期影响人们对职业教育消费和 选择。从根本上说,教育就业制度直接影响人的生存和发展。
4.教育制度配置决定教育体系,从而决定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处于何种地位,决定职业教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决定职业教育的发展。
Two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MING Hang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Beijing 100088,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two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Firstly, the fuzzy standard for personnel reasoning in vocational schools poses great impacts on the design of school training courses and selection of graduates by employees, which greatly affecting vocational school’s development and graduate’s employment. Secondly, unreasonable education systems impose negative impacts on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enroll in a vocational school, placing vocational schools on weak position in student and financial sourc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facing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induced causes, and draws up strategies for health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educational qualification; education system
【责任编辑 王继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