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车前的准备
检查本岗位所有设备、管道、仪表、阀门应完好,水、电、汽、冷冻盐水供应正常,搅拌装置应运行良好。
检查消防器材、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品应齐全。 检查各种原料是否备齐。 2、开车操作 2.1 投料量
原料名称 间甲苯胺 浓硫酸 水 稀硫酸 浓硫酸 水 亚硝酸钠 规格 99% 98% 20%左右 98% 40% 投料量kg 713 1748 3200 硫酸合计投料18.83kmol,配制34.5%硫酸 464 投料量L 720 950 3200 932 备注 第一次投料 套用稀硫酸,计算稀硫酸、浓硫酸、水投料量 2.2开车
2.2.1 打开浓硫酸计量槽进料阀、溢流阀、放空阀,打开浓硫酸泵进出阀,开泵向计量槽中打入950L浓硫酸;打开水计量槽进水阀向计量槽放入3200L水;打开间甲苯胺计量槽进料阀、放空阀,打开间甲苯胺泵进出阀,开泵向计量槽中打入720L间甲苯胺。物料泵打料结束后,关泵进出阀。
套用稀硫酸时,浓硫酸、稀硫酸、水根据计算出的数量进行打料。
2.2.2关成盐釜釜底阀,开釜上放空阀;开水进料阀,将水投入成盐釜中,放完后关闭水计量槽放料阀、釜上进水阀;开釜夹套循环冷却水进出阀、釜上搅拌。
打开浓硫酸放料阀、釜上进浓酸阀,向成盐釜滴加浓硫酸,控制釜温≤650C。 套用稀硫酸时,按计算的数量进行投料,先向成盐釜投入水,其次投入稀硫酸,再缓慢投入浓硫酸。
2.2.3 滴加完浓硫酸后,关浓酸计量槽底阀、釜上进浓酸阀;当釜温降至420C以下时,打开间甲苯胺计量槽放料阀、釜上进间胺阀,向成盐釜中滴加间甲苯胺,控制釜温≤420C。
2.2.4滴加完间甲苯胺后,关计量槽底阀、釜上进间胺阀,继续搅拌降温。当釜温降至30~350C时,停搅拌,关釜夹套循环冷却水进出阀。
当循环水冷却釜温降不到350C以下时,关釜夹套循环冷却水进口阀,开釜夹套深
1
井水进口阀降温。
2.2.5;开釜上进料阀、尾气阀;开成盐釜釜底放料阀,泵进出阀,开泵将物料打入重氮釜。打料结束后,关泵,关成盐釜底阀、用压缩空气吹清管道内物料。开重氮釜搅拌,开重氮釜夹套和内盘管冷冻盐水进出口阀进行降温。
2.2.6开亚硝酸钠计量槽进口阀、放空阀,开启亚硝酸钠泵向计量槽进料40%亚硝酸钠932L,进料后关泵、关计量槽进口阀。
2.2.7 当重氮釜温降至-3.50C以下时,开计量槽底阀,缓慢滴加亚硝酸钠溶液,控制滴加釜温-3.5——-4.50C以下。滴加40%亚硝酸钠至920L时减小滴加量,不断用淀粉KI试纸测试,当试纸出现紫蓝色时停止滴加,10分钟后再测,如果试纸未呈紫蓝色,继续滴加;直至试纸呈紫蓝色,滴加结束。再加入微量氨基磺酸溶液,至试纸不变色为止,本步反应结束。
2.2.8 关夹套、内盘管盐水进出阀,关搅拌。通知水解岗位准备过料至重氮盐计量槽。 2.2.9 接到向重氮盐计量槽进料通知时,开重氮釜釜底阀、泵进出阀,开泵打料。过料结束后,关泵,关釜底阀、用压缩空气吹清管道内物料,通知水解岗位进料结束。 3、停车操作
成盐釜过料完毕后,成盐岗位一律恢复至开车前的状态。 重氮釜过料完毕后,重氮岗位一律恢复至开车前的状态。 如遇停电等紧急情况,应立即停止滴加等相应操作。 4、不正常现象及处理
不正常现象 成盐加酸时釜温超过65C 成盐加间甲苯胺时釜温超0过42C 重氮釜进 料不畅通 重氮化滴加时冒黄烟 0原因 处理方法 1、滴加浓硫酸过快; 停止滴加浓硫酸,调节冷却水,待釜温2、冷却水冷却量不足。 下降后再缓慢滴加浓硫酸。 1、滴加间甲苯胺过快; 停止滴加间甲苯胺,待釜温下降后再缓2、冷却水冷却量不足。 慢滴加间甲苯胺。 结压缩空气或氮气试吹,拆管道用水疏管道、泵或阀门堵塞; 通。 1、滴加亚硝酸钠过快; 停止滴加,待釜温下降后再缓慢滴加亚2、釜温超标。 硝酸钠溶液。
5、控制指标一览表
2
名称 工艺控制项目 单位 控制值 检测方法 检测频次 记录频次 1次/半小滴加浓硫酸温度 ℃ ≤65 数显表 连续检测 时 1次/半小滴加浓硫酸时间 小时 2hr左右 记时钟 连续检测 时 成1次/半小盐滴加间甲苯胺温度 ℃ ≤42 数显表 连续检测 时 1次/半小滴加间甲苯胺时间 小时 1hr左右 记时钟 连续检测 时 1次/半小过料温度 ℃ 30~35 数显表 连续检测 时 滴加亚硝酸钠温度 ℃ ≤0 数显表 连续检测 1次/小时 重滴加亚硝酸钠时间 小时 5hr左右 记时钟 连续检测 1次/小时 氮滴加终点 变为紫蓝色 淀粉KI试纸 连续检测 3次/1批 化 出料温度 ℃ ≤-1 数显表 连续检测 1次/1批
3
间甲酚水解岗位操作规程
1、开车前的准备
检查本岗位所有设备、管道、仪表、阀门应完好,水、电、汽、冷冻盐水供应正常,搅拌装置应运行良好。
检查消防器材、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品应齐全。 检查各种原料是否备齐。 2、开车操作 2.1 投料量
原料名称 重氮盐 浓硫酸 水 稀硫酸 浓硫酸 甲苯 规格 98% 20%左右 98% 98% 投料量kmol 2.333 3.208 硫酸合计投料3.208kmol,配制30%硫酸 投料量L 2000左右 153 610 700左右 40左右 1200 备注 第一次投料 套用稀硫酸,计算稀硫酸、浓硫酸投料量 2.2开车
2.2.1 打开浓硫酸计量槽进料阀、溢流阀、放空阀,打开浓硫酸泵进出阀,开泵向计量槽中打入153L浓硫酸;打开水计量槽进水阀向计量槽放入610L水;打开甲苯计量槽进料阀、放空阀,打开甲苯泵进出阀,开泵向计量槽中打入1200L甲苯。物料泵打料结束后,关泵进出阀。
套用稀硫酸时,浓硫酸、稀硫酸根据计算出的数量进行打料。
2.2.2 将水投入水解釜中,关闭水计量槽放料阀;开釜夹套水进出阀、釜上搅拌。打开浓硫酸放料阀,向成盐釜滴加浓硫酸,控制釜温≤50C。滴加完浓硫酸后关釜夹套水进出阀,再投入甲苯。
套用稀硫酸时,按计算的数量进行投料。不需开釜夹套冷却水,先向重氮釜投入稀硫酸,其次投入浓硫酸,再投入甲苯。
2.2.3 接成盐重氮岗位准备过料重氮盐后,开重氮盐计量槽夹套盐水进出阀,开进料阀、开放空阀、同组3只计量槽釜底连通阀,通知成盐重氮岗位向计量槽打料。进料结束后关计量槽进料阀、计量槽釜底连通阀。
2.2.4 开水解釜釜底排水阀,排完水后关排水阀,开疏水器阀;开2只冷凝器水进出阀,开回流阀,再缓慢开蒸汽阀。当釜温升至沸腾回流时(900C左右),控制蒸汽阀
4
0
开度,保持回流即可。
开重氮盐滴加管盐水进出阀,开釜上重氮盐滴加阀,开始滴加重氮盐。 2.2.5 滴加完重氮盐后,继续搅拌回流保温1小时。保温结束后关蒸汽阀、疏水器阀,开夹套水进出阀;当釜温降至450C以下时,停搅拌,关釜夹套水进出阀;通知中和岗位准备过料。
2.2.6 接到中和岗位向分层釜过料通知时,开水解釜釜底阀、泵进出阀,开泵向分层釜打料。过料结束后,关泵,关釜底阀、关泵进出阀,通知分层水洗岗位过料结束。 3、停车操作
水解液过料完毕后,一律恢复至开车前的状态。 如遇停电等紧急情况,应立即停止滴加等相应操作。 4、不正常现象及处理
不正常现象 原因 处理方法 回流不明显 1、蒸汽阀开度增大,并检查蒸汽压力; 1、蒸汽阀开度小; 2、检查回流系统阀门开关情况; 2、回流系统不畅; 3、冷凝器冷却水阀开度增大,并检查3、冷凝器冷却水阀开度小。 冷却水供应是否正常。 1、滴加重氮盐过快; 1、停止滴加,待釜中泡沫减少后再滴2、盐水阀开度小,或盐水加; 2、盐水阀开度增大,并检查温度偏高、盐水压力低。 盐水供应情况。 滴加重氮盐时喷料 5、控制指标一览表
名称 工艺控制项目 滴加重氮盐温度 滴加重氮盐时间 单位 ℃ 小时 ℃ 小时 ℃ 控制值 沸腾回流 1.5小时左右 沸腾回流 1 ≤45 检测方法 数显表 记时钟 数显表 记时钟 数显表 检测频次 连续检测 连续检测 连续检测 连续检测 连续检测 记录频次 1次/半小时 1次/半小时 1次/半小时 1次/半小时 1次/1批 水解 保温温度 保温时间 出料温度
5
间甲酚中和岗位操作规程
1、开车前的准备
检查本岗位所有设备、管道、仪表、阀门应完好,水、电供应正常,搅拌装置应运行良好。
检查消防器材、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品应齐全。 检查各种原料是否备齐。 2、开车操作 2.1 投料量
原料名称 纯碱溶液 水 稀硫酸 甲苯 规格 4% 20%左右 98% 投料量kmol 投料量L 100~200 400 400~500 备注 中和调pH5~6 中和后加水 中和调pH5~6 加萃取剂萃取 2.2开车
2.2.1开纯碱液计量槽进料阀、放空阀,开泵向计量槽进纯碱液;开水计量槽进料阀、放空阀,向计量槽进深井水;开甲苯计量槽进料阀、放空阀,开泵向计量槽进甲苯。2.2.2 接到水解岗位过料通知后,关分层釜釜底阀,开釜上放空阀、进料阀,通知水解岗位打料,打料结束后关釜上进料阀。
2.2.3 分层釜静置30分钟后进行分层。分层前向成盐岗位询问硫酸套用情况,判断分层釜下层硫酸为低浓酸还是高浓酸。开分层釜釜底阀,开去低浓酸或高浓酸地槽的阀门,再开视镜下的分层阀,将下层酸分至低浓酸或高浓酸地槽;当视镜中看到界面时,关去低浓酸或高浓酸地槽的阀门,开去中和釜的阀门,开中和釜进料阀,将分层釜上层液放完后,关分层釜釜底阀、分层阀、去中和釜的阀门、中和釜进料阀。 2.2.4 中和釜进料后,开搅拌,开纯碱液计量槽底阀、釜上纯碱液滴加阀,开始滴加纯碱溶液,不断用pH试纸测釜中液体的pH值,当pH5~6时停止滴加纯碱溶液,关釜上纯碱液滴加阀。当pH6以上时,滴加少量稀硫酸回调pH值,至pH5~6时为止。 2.2.5 pH值调好后向中和釜加入400L水,继续搅拌10分钟,然后停搅拌静置,静置30分钟后进行分层。开中和釜釜底阀,开去废水地槽的阀门,再开视镜下的分层阀,将下层酸分至废水地槽;当视镜中看到界面时,关去废水地槽的阀门,开去稀酚接收槽的阀门,稀酚放完后关分层阀、釜底阀。
当稀酚接收槽满后,开泵进出阀、稀酚贮槽进料阀,开泵将稀酚打入稀酚贮槽。打料结束后关泵进出阀、稀酚贮槽进料阀。
6
2.2.6 萃取岗位操作
开萃取釜进料阀,开低浓稀酸地槽阀、稀酸泵进出阀、去萃取釜的阀门;开泵向萃取釜打料,通过萃取釜上视镜不断观察釜中液面高度,适时停泵;打料后,关萃取釜进料阀,关低浓稀酸地槽阀、稀酸泵进出阀、去萃取釜的阀门。
萃取釜进低浓稀酸后,开搅拌,加入400~500L左右的甲苯,搅拌30分钟后,停搅拌静置30分钟进行分层。
开萃取釜釜底阀、开分层阀,开釜底萃取泵进出阀,开树脂吸附岗位的稀酸槽进料阀,然后开泵将下层酸向稀酸槽进料;当视镜中看到界面时,关泵,关泵进出阀,稀酸槽进料阀。开去萃取剂计量槽的阀门,上层液进萃取剂计量槽;上层液放完后,关萃取釜釜底阀、分层阀、去萃取剂计量槽的阀门。
萃取后的萃取剂(甲苯)可循环使用,计量槽满后通知水解岗位;接到水解岗位
用甲苯的通知后,计量后开泵进出阀,开泵打入水解釜供水解用。 2.2.7 树脂吸附岗位操作
3、停车操作
分层、中和、萃取操作完毕后,一律恢复至开车前的状态。 如遇停电等紧急情况,应立即停止相应操作。 4、不正常现象及处理
不正常现象 原因 处理方法 水洗后物料pH5以下 1、中和终点未到; 2、回调pH时加稀硫酸偏加纯碱液中和至pH5~6为止。 多。 中和时加纯碱液偏多。 分层釜分层时界面已过仍向稀酸地槽分料。 加稀硫酸中和至pH5~6为止。 将低浓稀酸或高浓稀酸地槽中甲苯层用真空吸入分层釜或萃取釜,从新分层。 水洗后物料pH7以上 低浓稀酸或高浓稀酸地槽中油相较多 5、控制指标一览表
名称 分层 中
工艺控制项目 静置时间 分层切换 中和终点 单位 小时 pH 控制值 0.5 液体界面 5~6 检测方法 记时钟 目光 pH试纸 检测频次 连续检测 连续目视 连续检测 记录频次 1次/1批 1次/1批 1次/1批 7
和 静置时间 分层切换 小时 小时 ℃ ℃ 0.5 液体界面 0.5 液体界面 记时钟 目光 记时钟 目光 数显表 数显表 连续检测 连续目视 连续检测 连续目视 连续检测 连续检测 1次/1批 1次/1批 1次/半小时 1次/1批 1次/小时 1次/小时 萃取 粗馏 静置时间 分层切换 塔顶温度 再沸器温度
8
间甲酚精馏岗位操作规程
1、开车前的准备
检查本岗位所有设备、管道、仪表、阀门应完好,水、电、蒸汽供应正常,搅拌装置应运行良好。
检查消防器材、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品应齐全。 检查各种原料是否备齐。 2、开车操作
2.1 粗馏岗位操作
2.1.1 开粗馏塔顶两只冷凝器水进出阀,开冷却水泵进出阀,开泵;开真空泵,开粗馏真空缓冲罐上真空进出阀门,开塔回流阀,开粗酚槽真空阀,开甲苯接受罐真空阀,。 2.1.2 开稀酚泵进出阀,开预热器进出阀,开稀酚泵;当塔底罐液位达到2/3时,关稀酚泵及泵进出阀。
2.1.3 开再沸器蒸汽进汽阀,蒸汽压力0.3MPa;根据全回流流量,调节进汽阀开度,保持回流流量800~1000L/h;当回流流量800~1000L/h平稳后,开甲苯接受罐接受阀,采出流量不超过400~500L/h。
2.1.4 开预热器进出阀,开预热器蒸汽进汽阀,控制蒸汽压力0.3MPa;开稀酚泵进出阀,开稀酚泵;调节进汽阀开度,调节预热器进料流量计旁路的回流阀门开度,使预热器出口温度约 ??℃;调节甲苯采出流量800L/h左右。
2.1.5 不断从再沸器下取样,当酚浓度达到85%时,微开去粗酚槽阀门;仍需不断取样分析酚含量,根据酚含量调节粗酚阀开度,保持酚浓度85%左右平稳状态。 当甲苯采出流量、预热器进料流量、粗酚采出量、塔底罐液位达到平衡时,粗馏即处于稳态操作。
2.1.6 当一只甲苯接受罐接受达到13m3时,开另一只甲苯接受罐真空阀、接受阀;关原接受罐真空阀、接受阀,开放空阀。
2.1.7当一只粗酚接受罐接受达到13m3时,开另一只粗酚接受罐真空阀、接受阀;关原接受罐真空阀、接受阀,开放空阀。
2.1.8 随时观察塔顶、塔中、塔底的温度和压力情况;并随时观察视镜中液体颜色变化情况。异常变化时立即关稀酚泵及泵进出阀,并向当班班长和车间主任汇报,采取有效措施甚至停车。
9
2.2 精馏岗位操作
2.1.1 开精馏塔顶两只冷凝器水进出阀,开冷却水泵进出阀,开泵;开真空泵,开精馏真空缓冲罐上真空进出阀门,开牛头釜真空阀,开塔回流阀。
2.1.2 开粗酚槽放空阀、底阀,向牛头釜过料,当牛头釜液位达到2/3时,关粗酚槽底阀。
2.1.3 开成品槽真空阀,开甲苯接受罐真空阀、开前后馏分接受罐真空阀。 2.1.4 开牛头釜蒸汽进汽阀,蒸汽压力0.3MPa;开甲苯接受罐接受阀,当塔顶温度在65℃以下时,开采出阀接受甲苯,控制回流比1:1;
当塔顶温度在65℃以上、真空达-0.85MPa以上时,关甲苯接受阀、真空阀,开前后馏分接受罐接受阀,接受前馏分,控制回流比10:1左右;
当塔顶温度在110℃以上、真空达-0.9MPa以上时,不断取样分析酚含量,当含量96%以上时,关前后馏分接受阀、真空阀,开成品接受罐接受阀,接受成品,控制回流比3~4 :1;
当塔顶温度在120℃以上、真空达-0.9MPa以上时,不断取样分析酚含量,当含量从99%下降时,关成品接受罐接受阀、真空阀,开前后馏分接受阀、真空阀,接受后馏分;
当塔顶温度达到140℃以上时精馏结束。关牛头釜蒸汽进汽阀,待视镜无出料时关前后馏分接受阀、真空阀。
2.1.5 牛头釜重新进料,重复2.1.2~2.1.4的精馏操作2次。
2.1.6 牛头釜共进料3次精馏结束后,待釜温下降到150℃时,关精馏真空缓冲罐真空阀、放空阀。
2.1.7 开残液罐真空阀、进料阀、进汽阀,开牛头釜釜底阀及此处管道进汽阀。待牛头釜中残液抽尽,关牛头釜釜底阀及进汽阀,关残液罐真空阀,开放空阀,关真空泵。
用铁桶灌装残液,灌装结束后,关放料阀、蒸汽阀、放空阀;将成品运送至指定位置,办理入库手续。
2.1.8 关成品接受罐真空阀,开放空阀,开放料管道加热进汽阀,开放料阀,用镀锌桶灌装成品,灌装结束后,关放料阀、蒸汽阀、放空阀;将成品运送至指定位置,办理入库手续。
3、停车操作
10
粗馏、精馏、包装操作完毕后,一律恢复至开车前的状态。 如遇停电等紧急情况,应立即停止相应操作。 4、不正常现象及处理
不正常现象 原因 处理方法 塔顶冷凝器回水不畅 1、冷却水(泵)压力不足; 1、检查泵及进出阀,水池水位; 2、冷却水各进出阀开度不2、检查塔顶冷凝器水进出阀及管道。 足。 1、甲苯、粗酚采出流量偏小; 1、增加甲苯采出流量,根据酚含量适当增加粗酚采出量; 粗馏物料满塔底罐 2、预热器进料流量偏大; 2、适当减小预热器进料流量; 3、再沸器进汽量偏小。 3、适当提高蒸汽阀开度。 1、预热器进料流量偏小; 1、适当增加预热器进料流量; 粗馏塔底罐物料液位偏低 2、再沸器进汽量偏大; 3、粗酚采出流量偏大。 1、 再沸器进汽量偏小,蒸汽压力不足; 2、 粗酚采出流量偏大。 精馏前馏分偏多 精馏成品含量偏低 2、 后馏分蒸入成品槽。 1、 真空度不够; 牛头釜温偏高 2、 蒸汽量偏大; 3、 牛头釜尾期延迟。 1、真空机组水箱水温偏高,加水降温; 2、适当降低进汽阀开度; 3、立即关闭牛头釜进汽阀。 回流比偏小 1、 采出过早转向成品槽; 精馏采出过程中,严格跟踪酚含量 2、适当降低蒸汽阀开度; 3、根据酚含量适当降低粗酚采出量。 1、 适当增加再沸器进汽阀开度; 2、 根据酚含量,适当降低采出量。 增加回流比,减少前馏分采出量 粗馏粗酚采出含量偏低 1、牛头釜加热过猛而冲料; 1、立即减低进汽阀开度; 成品色泽较深 2、成品采出偏早,或后馏分进入成品槽。 2、随时观察视镜内色泽,控制好成品采出时机。 1、尾期结束偏早,未蒸尽; 1、转至下一批粗馏; 牛头釜中残渣偏多 2、前各工序生产控制不严。 2、加强管理,严格控制,认真操作。 视镜内有水珠 预热器、再沸器、冷凝器、停车检查可能的漏点 加热器可能漏水 1、真空系统有漏气点; 塔真空度较低 2、填料结焦过重。
1、检查真空系统,堵住漏气点; 2、停车检查填料,结焦过重时清洗或换填料。 11
5、控制指标一览表
名称 粗预热器温度 馏 再沸器温度 ℃ ≤65收甲苯 >65收前馏分 工艺控制项目 塔顶温度 单位 ℃ ℃ 控制值 检测方法 数显表 数显表 数显表 数显表 数显表 数显表 数显表 数显表 检测频次 连续检测 连续检测 连续检测 连续检测 连续检测 连续检测 连续检测 连续检测 记录频次 1次/小时 1次/小时 1次/小时 1次/小时 1次/小时 1次/小时 1次/小时 1次/小时 塔顶温度 ℃ >110收成品 >120收后馏分 精馏 回流比 比值 140 时精馏结束 1:1收甲苯时 10:1收前馏分时 3~4:1收成品时 3~4:1收后馏分 真空度 MPa 0.9~1.0
12
间甲酚树脂吸附岗位操作规程
1、开车前的准备
检查本岗位所有设备、管道、仪表、阀门应完好,水、电供应正常。 检查消防器材、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品应齐全。 检查各种原料是否备齐。 2、开车操作 2.1 投料量
原料名称 稀硫酸 水 甲醇 烧碱 规格 20%左右 98% 30% 投料量L 5000左右 不定量 备 注 单次吸附为1000L,重复进酸5次左右 单次水洗为树脂体积,醇洗前后水洗两次 单次醇洗为树脂体积,醇洗循环两次 调槽中酸水、酸性甲醇的pH=7左右 2.2开车
2.2.1 接到中和岗位过料通知后,打开一级吸附塔进酸阀、放空阀,关闭塔底阀,开泵进出阀,开泵进酸,进酸约1000L后关泵,关塔进酸阀。
2.2.2 开一级酸槽进料阀,微开塔底阀,观察流量计内液体色泽,根据色泽深浅控制流量,色深时流量控制在100~200L/h,色淡时流量控制在300~350L/h左右。 2.2.3 一次1000L过滤结束后,关一级吸附塔底阀。再进酸过滤,重复操作5次左右。 2.2.4 关二级吸附塔底阀,开二级吸附塔进酸阀,开一级酸槽泵进出阀,进酸1000L后关泵,关塔进酸阀。
2.2.5开二级酸槽进料阀,微开塔底阀,观察流量计内液体色泽,根据色泽深浅控制流量,色深时流量控制在100~200L/h,色淡时流量控制在300~350L/h左右。 2.2.6 一次1000L过滤结束后,关二级吸附塔底阀。再进酸过滤,重复操作5次左右。
2.2.7 接到成盐岗位用酸通知后,开二级酸槽泵进出阀,通知成盐岗位打酸;打酸结
束后关二级酸泵进出阀。
2.2.8 当一级塔或二级塔出酸色泽较深时,需对树脂进行再生处理,操作如下: 2.2.8.1 开水槽进水阀,加水2000L后关进水阀;开泵进出阀,开二级塔(或一级塔)
进水阀,微开塔底阀,开泵进水,塔底流量计控制在500L/h左右;水洗约4hr后结束。
结束后开水槽泵进出阀,进水槽阀,开泵循环;开烧碱计量槽底阀,微开烧碱进水槽阀,水槽加烧碱调pH=7为止;关泵,关泵进出阀,开排水阀,向废水地槽排水,排完后关排水阀。
13
2.2.8.2 开甲醇槽进料阀,加甲醇1000L后关进料阀;开泵进出阀,开二级塔(或一级塔)进甲醇阀,微开塔底阀,开泵进甲醇,塔底流量计控制在300L/h左右;醇洗约3hr后结束。
结束后开甲醇槽泵进出阀,进甲醇槽阀,开泵循环;开烧碱计量槽底阀,微开烧碱进甲醇槽阀,甲醇槽加烧碱调pH=7为止;关泵,关泵进出阀。
当甲醇使用多次后,开泵进出阀,微开循环阀,开包装支阀,用桶包装废甲醇。包装完毕后,关泵,关泵进出阀。
2.2.8.3 开水槽进水阀,加水2000L后关进水阀;开泵进出阀,开二级塔(或一级塔)进水阀,微开塔底阀,开泵进水,塔底流量计控制在500L/h左右;水洗约4hr后结束。结束后开排水阀,向废水地槽排水,排完后关排水阀。
再次加水1000L进行水洗一次,洗完后的水不排放,待下一次水洗时使用。
2.2.9 树脂经过多次再生后,吸附效果仍然较差时,须更换新的树脂。
3、停车操作
稀酸吸附、树脂再生操作完毕后,一律恢复至开车前的状态。 如遇停电等紧急情况,应立即停止相应操作。 4、不正常现象及处理
不正常现象 一级或二级吸附后稀酸色泽较深 原因 处理方法 1、观察流量计酸色泽,降低滤酸速度; 1、吸附塔底滤酸流量较快; 2、树脂需要再生,再生后吸附效果仍2、树脂使用次数较多。 然较差时需更换树脂。 5、控制指标一览表
名称 工艺控制项目 一级吸附流量 吸附 一级吸附流量 前、后次水洗流量 再生 前、后次水洗数量 甲醇清洗流量 甲醇清洗数量 中
单位 L/h 控制值 色深时100~200 检测方法 流量计 检测频次 连续检测 记录频次 1次/小时 色浅时300~350 色深时100~200 L/h 色浅时300~350 流量计 500 2000 300 1000 7 流量计 液位计 流量计 液位计 pH试纸 连续检测 连续检测 连续检测 连续检测 1次/小时 1次/小时 1次/1批 1次/小时 1次/1批 1次/1批 14
L/h L L/h L pH 废水中和终点 和 甲醇中和终点 pH 7 pH试纸 连续检测 1次/1批
15
间甲酚配料岗位操作规程
1、开车前的准备
检查本岗位所有设备、管道、阀门应完好,水、电供应正常。 检查消防器材、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品应齐全。 检查各种原料是否备齐。 2、开车操作 2.1 投料量
岗位名称 亚钠液配制 纯碱液配制 原料名称 亚硝酸钠 水 纯碱 水 规格 99% 98% 投料量kg 2500 3700 150 3525 备 注 40%亚钠液 4%纯碱液 2.2开车
2.2.1 打开水计量槽进水阀,进水3700L后关进水阀;开水计量槽底阀,开一只亚钠配料釜进水阀,投水结束后关水计量槽底阀、关釜进水阀,开搅拌;打开亚硝酸钠袋口,开始向釜中投亚硝酸钠,一共投料2500kg(50袋×50kg/袋);投完亚钠后继续搅拌1.5~2小时,然后通知质检部取样分析,记录分析结果并通知重氮岗位。 2.2.2 打开水计量槽进水阀,进水3525 L后关进水阀;开水计量槽底阀,开纯碱配料釜进水阀,投水结束后关水计量槽底阀、关釜进水阀,开搅拌;打开纯碱袋口,开始向釜中投纯碱,一共投料150kg(3袋×50kg/袋);投完纯碱后继续搅拌1小时,然后通知质检部取样分析,记录分析结果并通知中和岗位。
2.2.3 接到重氮岗位打料亚钠液通知后,开亚钠泵进出阀;打料结束后,关泵进出阀。 2.2.4接到中和岗位打料纯碱液通知后,开纯碱泵进出阀;打料结束后,关泵进出阀。 3、停车操作
亚钠、纯碱配料操作完毕后,一律恢复至开车前的状态。 如遇停电等紧急情况,应立即停止相应操作。 4、不正常现象及处理
不正常现象 亚钠含量偏低 原 因 处理方法 1、搅拌时间偏短,未溶解; 1、继续搅拌,累计搅拌不低于2小时; 2、亚钠投量不足。 2、清点亚钠编织袋数量,不足补投。
5、控制指标一览表
16
工艺控制项目 亚钠搅拌时间 纯碱搅拌时间 亚钠液浓度 纯碱液浓度 单位 小时 小时 % % 控制值 1.5~2 0.5~1 40 4 检测方法 计时钟 计时钟 化学分析 化学分析 检测频次 连续检测 连续检测 1次/批 1次/批 记录频次 1次/半小时 1次/半小时 1次/批 1次/批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