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三民主义看鲁迅对阿Q真正的态度

从三民主义看鲁迅对阿Q真正的态度

来源:榕意旅游网
文艺评论 从三民主义看鲁迅对阿Q真正的态度 唐倩倩(河北大学文学院071002) 的,他的生命本能是要革命的,因为他已经被踩在了生命的最底 层,比他弱小的只有不属于‘正常’伦理之内的异端一一小尼姑 了。不革命,他就只能饱一顿饥一顿,无衣无褐,难以卒岁,他 就会经常挨打受骂,四处磕头,他就永远连个姓名也没有,而 且‘断子绝孙没有人供一碗饭’。” 可阿Q的革命其实也就是 “造反”,这正是中国千百年来革命的悲剧。各朝各代的革命都 是由一个剥削者变成另一个剥削者,革命方式也无非就是抢东西 摘要:鲁迅对阿Q的态度,多概括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精神胜利法”已经成为了一个贬义的代名词,但鲁迅对阿Q的真正 态度,却鲜有人探讨。本文试图从《阿Q正传》成文的年代,探讨在 辛亥革命的背景下,鲁迅塑造阿Q性格的成因以及鲁迅对阿Q的真正 态度。 关键词:三民主义;性格成因;阿Q的革命 民生——在饥饿线上挣扎 杀人,再也没有其他先进的想法了,阿Q所要做的就是帮别人杀 关于鲁迅对阿Q的态度,王元化曾写道: “我认为鲁迅对阿 或被别人杀,再无其他的选择,于是鲁迅目光如炬地指出:“据 Q是怀着深深的同情的……”…我们知道“阿Q”诞生的1921年 我的意思,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 正盛行的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主要内容是 我的阿Q的命运,也只能如此,人格也恐怕并不是两个。民国元 土地与资本。“民生”具体概括到阿Q身上,是生存问题, “阿 年已经过去,无可追踪了,但此后倘再有改革,我相信还会有阿 Q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古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 Q们的革命党出现。我也很愿意如人们所说,我只写出了现在以 做短工”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产阶级,再加上阿Q连自己姓什 前的或一时期,但我还恐怕我所看见的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 么都不清楚,可以确凿他不是中途败家,而是他本来就是一个孤 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后。”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革命,阿 儿,不知道什么时候流落到未庄去的,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想知 Q的革命的权利最终还是被剥夺了,因为“中国专制主义的等级 道具体他的状况。只有在要他帮忙的时候才会记得他,平时就只 体制使得官分高低,人分上下,而农民属于社会之最底层,是所 拿他玩笑。阿Q去赌钱,只有让他输的道理,万没有让他赢钱的 谓的‘贱者’统治者可以像对待猪狗一样对他们任意驱使,践 机会,连王胡、d,D都是不把他放在眼里的,阿Q周遭是~个冷得 踏。” ,作为未庄的统治者——钱太爷和赵太爷,先是钱太爷 像冰一样的世界,直到身上唯一的小衫夜里要御寒的棉被也被剥 的儿子假洋鬼子不准阿Q革命,接着是赵家联合官吏要阿Q当了 削去了,阿Q被逼到城里做了强盗。可见到民主革命即将到来之 替罪羊最终丢了性命,形象地说明了NQ这个“贱者”真是如蝼 前,没有人向他宣传,我们生来是人人平等的,悲惨的命运是不 蚁一般,即便当他自己在上刑场的那~刹那,分明看到了周围许 公的,恰恰相反,所有人认为对他的迫害都是天经地义的。阿Q 多的“狼眼睛”,他才明白害他的是这个冰冷的世界。 的生存与任何人都不相关,他在未庄实在太微不足道,鲁迅知道 透过阿Q生存的时代先进的“三民主义”理论,鲁迅为我们 这样的一个阿Q不能做自己的救世主。 呈现出底层的阿Q连同他周遭的人们离“民族,民权,民生”是 民族——在孤独中奋斗 遥不可及的宏大事实,表达他我们无法言表的既爱又面对他们的 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满”。“反满”口号 命运痛心的心境,他是清醒地知道是谁造就了阿Q又是谁毁灭了 具有广泛的动员意义,但没有人会去团结阿Q。在未庄里赵太爷 阿Q的,正如有人所说“仰望人类语言艺术史的闪闪星空,古往 和钱太爷是地位最高的人,在赵太爷眼里,阿Q说自己姓赵对他 今来,有哪~位语言艺术家,能像鲁迅,对自己国家民族的人, 都是耻辱,钱太爷的儿子也用“哭丧棒”打过阿Q,王胡多次修 怀有如此非凡的‘诚和爱’?那些不朽的‘经典作品’,有‘歌 理他,小D也不拿他当回事,所以阿Q在村里没有任何的同盟,他 颂’的,有 暴露’的;那些不朽的‘典型人物’,有 正面’ 的自尊几乎要谈不上了,万不得已,他只能自己为自己找精神的 的,有‘反面’的,不知激动了多少人的心灵。然而,像‘我的 支撑,来麻木与消遣自己,“你看,NQ的命运够凄惨的了,但 阿Q’这样称谓‘熟悉的陌生人’可有第二个?”所以,要说鲁迅 是他却时时感到得意;阿Q在现实中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可是他 批判,批判的也是封建,也是剥削者,面对阿Q,他实在是想为 在精神上却一次又一次地获胜。直到被抓去杀头前,阿Q还能战 其争民主,护人权的,这种对弱势群体强烈的护卫精神形成了鲁 胜死亡的恐惧,无师自通地大喊‘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表 迅终生无法割舍的情结,“也因为鲁迅以自己的作品与人格展 现出使人的灵魂颤栗的得意。一方面在现实中到处碰壁、饱尝辛 现并延续、护卫了这种精神,才当之无愧地被后人称为 民族 酸,另一方面在幻想中自欺自慰、自傲自足。”_2 我们在小说中 魂,。”[。 可以明显看到:鲁迅面对阿Q从实际的失败受辱到虚妄的胜利自 傲表现出巨大的心酸,在这里,凄惨和得意、失败和胜利形成强 参考文献: 烈的对比;物质和精神、现实和幻想尖锐地对立;悲剧和喜剧、 【1]m ̄4g:《王元化集・关q-NQ》。 眼泪和笑声高度地交融统一,它们形成了巨大的情感冲击波,轰 [2】林兴宅:《论阿Q性格系统》 击着读者的灵魂。而且,NQ越是获得精神的胜利,读者越是感 [3】孔庆东:《阿Q的革命》 到悲哀;阿Q越是感到得意,读者就越是感到痛苦。所以鲁迅哪 【4】鲁迅:《阿Q正传的成因》。 里是在揭露阿Q呢,分明是在揭示生活的悲喜剧的真相。 (5]赵秀玲:《中国乡里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 民权——在绝望中呐喊 282页。 民权主义指出封建的社会政治制度剥夺了人权,鲁迅把阿 【6】汪卫社:《文化的觉醒与文学的选择》,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年8 Q写成未庄第一个起来革命的人,与毛泽东以后一些关于农民的 月第一版,第39页。 革命论断不谋而合,阿Q先要革命,因其“阿Q的内心是要革命 境遇的思虑。给接受者一种打碎美好的挫败感,使得人们可以异 参考文献: 常清醒的去审视作品,品味人生。 1.《池莉文集》,池莉,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1998 2.《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注释: 3.《悲剧心理学》,朱光潜,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9B第2版 ①曹娜,《试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天中学刊,2005年8月第2O 4《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卷第4期 ②王艳玲,《背离男权审美理想的女性角色——论池莉小说的女性 作者简介: 形象》,语文学刊, 王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O7级文艺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 文艺美学。对文学作品的理论研究与评论颇有兴趣,注重从新角度挖 2004年第4期 掘作品与人物,从作者角度体会作品。 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