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基础》课程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刘红丽 浙江财经大学数据科学学院摘要:为了改变《信息科学基础》课程的“四无”现状,结合自身在授课过程中的体会,通过对历届学生课程评价的总结,本文分析了造成现状的几个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方式 评价方式《信息科学基础》课程是我所在财经类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所属学院为数据科学学院。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以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工具,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成为金融、管理、数学和计算机等领域的人才。课程安排在大三第一学期进行,主要内容是介绍有关信息论的一些基本概念,信源信道编码和有代表性的秘密密钥和公开密钥加密算法等,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教学内容的理论性,教学方法的传统性和教师知识结构的不全面使得该课程在授课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问题。本文结合自身在授课过程中的体会,分析课程教学中遇到各种问题。
我院的《信息科学基础》课程有几个特点:课堂的一般情况是“前三排无人坐”,环境“无声”,甚至有同学的课桌除了手机“空无一物”;两次课之间书几乎“无打开”;考试结果均分一般70多。这样的现状相信不是老师和学生想要的学习和教学氛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结合每届学生对课堂的评价和自身的分析,分析造成现状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课堂内容枯燥,缺乏实用性平乃至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一直以来均采用闭
卷的方式,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考核方式学生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最终也会通过本门课程的考核,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没有达到预期的运用所学知识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4.教学内容跳跃性大鉴于课程内容理论较多,课时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
以教师教为主,学生学为辅的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课堂教学较沉闷,师生互动较少,教学效果较差。另一方面,作为大三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学生希望所学知识能够对以后的就业有所帮助。而理论性的学习和算法的了解使他们感觉课程缺乏“实用性”。
2.教学方式传统,缺乏挑战性本课程所用教材为《信息论与编码》,先修课程为概率论,数学
分析,高等代数,其中信源熵部分用到了随机过程中的马尔可夫链,信源信道编码及容量需要有一定的数字信号处理基础,加密编码部分需要抽象代数、数论基础.知识的跨度大,如果学生不能够课外补充这些知识,学习过程会感到内容的跳跃性较大,学起来比较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上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需要教师自身做出改变来修正现状。以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身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为目标,需要教师做一下几点改变:对教学内容上作进一步的系统化,将复杂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采用翻转式课堂教学的方案,课堂分组讨论解决不同的问题;增加实验课,将课堂所学知识利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评价多样化,除了闭卷考试还要结合平时分组学习结果和实验分数来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拓宽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学习,了解本课程最前沿的发展,课堂教学中利用前言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目前高校的课堂教学基本是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下进行的,将教学内容以 “满堂灌”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不用思考只要被动接受即可。这种缺乏学生参与的课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老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翻转课堂,通过分配小组下放学习任务等方法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3.评价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1]张妍,《信息科学基础》课程教学体会与教学设想[J],科技信息,
2009,24.[2]黎延海,《信息科学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7,31.[3]曹雪虹,张宗橙,《信息论与编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资助项目课程考核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是
一种检测学生课程学习成绩及教学效果的方式而且也是课程建设水
浙江财经大学统计学一流学科子项目:《信息科学基础》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Z0111116008/047)。
大数据在高校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及发展策略
韩佳芮 广东财经大学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大数据的普及使得高校面临着一场结构性的变革,传统的教育将依托大数据的科技变得更加便捷。本文主要探讨了大数据如何在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加以推广使用,以及从科技和人文的角度对大数据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如何发展、迎接更光明的未来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发展策略。关键词:大数据 高校教育信息化 应用和发展 解决策略1.前言随着互联网和电脑的普及,数据之间的传输变得愈发的便捷,人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每天手机里推送着自己感兴趣的各式各样的资讯,上网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一部手机就是一个移动终端,可以满足人类日常的搜寻信息的需要。的确,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过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场数据的大浪潮中,高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阵地。高校是培养新时代的人,是教育一批批高学历高素质的学生的场地,也是创新创业的大本营,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源源不断的动力。据某权威期刊统计,中国现如今的网民数量已经位居世界首位,这意味着大数据信息化时代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2.大数据的内涵生各式各样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来源于人事、教学、财务、科研等部门。像现如今很多高校都会推出网上在线课程,缓解现场线下课程排课紧张的压力,一方面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也是算作学分的,这些网络课程大多都是由知名名牌学校的教授学者录制教授,能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名校的课程学习。此外,很多课程客观题的改卷、学生成绩的评定、学生信息的管理都集中在网络上,通过大数据的形式进行储存和管理。学校的图书馆更是一个大数据集中的好地方,无数本的藏书,通过手机终端或者自助借阅机终端都能进行有效的查询或者是借阅和归还,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效率。3.大数据在高校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大数据到底是什么,据某知名权威学者给出的定义:大数据是大量、高速及多变的信息资产,它需要新型的处理方式去促成更强的决策能力、洞察力与优化处理。其实无论大数据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它都有着其自身的一些特点。比如,高校中的大数据就具有来源广泛、数据量大的特点。教育机构、高校几乎每时每刻都会产大数据如何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得到较好的应用呢?我认为大数据可以应用到学校的各个方面,既可以在教职工身上得到应用,也要在学生群体中得到应用。具体表现在第一,教学评估方面,以往的教学评估都很难采集到所有班级学生的意见,往往都是用数学中抽样统计的方法,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大数据的便捷,学生们可以在电脑上完成对教师课程的评价,并且这种评价是可Digital Space P.8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