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胡道静对上海地方新闻史研究的体系及贡献

论胡道静对上海地方新闻史研究的体系及贡献

来源:榕意旅游网
新闻史 匿 8 鞋8 e 论胡道静对上海地方新闻史研究的体系及贡献 口关梅 胡道静(1913—2003)是我国上世 就再没出现对上海新闻史研究的专门著 我们可以视为是横向的对现实的新闻业 纪三四十年代的新闻史学家,自1935年 作。然而《上海报纸小史》对于上海报 的研究成果,而《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 开始,他陆续出版了《上海的定期刊 业的叙述过于简单(全文共13000字左 发展》则改变了研究视角,全书按照时 物》、《上海的日报》、《上海新闻事 右),并且更多地是限于作者自己的认 间的顺序,较为完整地展现了上海报业 业之史的发展》和《新闻史上的新时 识,不仅缺少对史料的严谨考证,也并 自1 850年至2O世纪30年代初期的基本发 代》等四部新闻事业史研究著作,成为 未形成研究体系。相比而言,胡道静对 展情况,是属于纵向的历史发展的新闻 那个年代我国较早开始新闻史研究特别 于上海地方新闻史的研究则更为专业和 业研究成果。 是地方新闻史研究的学者之一。在对胡 系统,凸显了学术上的意义与价值。 道静的新闻史学著作进行分析后,我们 由此可见,胡道静的这三部著 1935年,上海市通志馆作为“社 作在研究内容上既有对历史的梳理, 发现,胡道静对于上海地方新闻史的研 会事业类”丛书连续出版了胡道静的三 也有对现实的关注,两个方面纵横结 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研究体系,在 部著作,即《上海的定期刊物》、《上 合、互为联系和补充,从而构建起了 其新闻史学思想、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海的日报》和《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 一个从历史到现实、从日报到期刊、 等方面较之前人均有较大发展,初步构 展》,共约l3万字。这三部著作都是以 从外人所办报刊到国人所办报刊的上 建了上海地方新闻史的研究框架,在整 上海新闻事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当然 海地方新闻史研究内容体系,这使得 个上海地方新闻史的研究进程中具有重 主要是报刊)为研究对象,在时间和空 上海地方新闻史的研究水平在20世纪 要的地位,其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值得 间的双向考察维度中初步构建了上海地 30年代达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我们予以重视。 第一,胡道静的著作在内容上各有 的上海地方新闻史研究内容体系。 方新闻史的研究框架与体系。 第二。胡道静的研究第一次把上 《上海的定期刊物》主要研究的 海新闻事业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阶段 侧重,互为补充。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 是关于当时上海出版的中外文定期刊物 划分,不仅为我们勾勒了上海新闻事 的情况,涉及的刊物共计532种。全书 业80余年的历史概貌,也为后来的研 究奠定了框架基础。 对上海地方新闻史的研究最早可 依照王云五的中国图书“十进分类法” 以追溯到1917年——姚公鹤所撰写的 进行编排,以列表的形式按照中、日、 《上海报纸小史》由于篇幅有限, 《上海报纸小史》在《东方杂志》上连 英、法、德、俄、意、葡、国际语的顺 虽然涉及了“上海报界实体上变迁、 载,后收入《上海闲话》一书中于同年 序分别介绍了各刊的主编、刊期、创刊 沿革、盛衰、兴废之大要” ,但并未 出版。这不仅是我国最早的新闻史研究 及停刊时间、社址、刊物的隶属等方面 对上海新闻事业的发展进行纵向梳理 著作,同时也开了地方新闻史研究的先 的内容;《上海的日报》则是对当时上 与阶段划分,这一工作主要是由胡道静 河。应该说,学术界对上海地方新闻史 海每日出版的报纸进行研究和介绍,全 来完成的。在《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 的较早关注并非偶然,这与上海新闻事 书共涵盖了139种中外文日报,其中中 展》一书中,胡道静第一次按照时间的 业的发达密切相关。 文日报97种,外文日报42种,并对其中 顺序把上海报业自1 850年至20世纪30年 代初期的发展划分为九个阶段,即: 报纸的创始(1850—1894)、宪政运动 (1895--1911)、民族革命(1902-1912)、 胡道静对上海地方新闻史的研究 45种有重要影响的报纸诸如《申报》、 开始于2O世纪3O年代初期,在此之前, 《新闻报》、《时报》、《时事新报》 除了姚公鹤的《上海报纸小史》以外 等做了较为详细的评述。以上两部著作 韵闻知 2012年第O1期87 新闻史 、 8 簇8照A织e 洪宪时期(1913—1916)、欧战时期 外,没有再比新闻事业更为伟大的了。 (1913-1919)、五四运动(1919)、 因为报纸与其出刊的环境关系是特别密 因此,我们要了解文化,尤其是近代文 切的;环境具备的条件,足以决定新闻 五卅惨案(1 9 2 5)、国民革命 化,非阅读新闻事业的历史不可。在新 纸的发展,言论自由的限度,物质的供 (1927)、最近的进展(1934),每个 闻从业员方面,也应该随时搜集保留有 应,经济的支援等等。故从事于地方新 阶段又以重要的新闻界事件作为叙述的 关本身事业的史料,藉使一本完善的新 闻史工作的必注意及提供当地环境对于 主线,再联系当时新闻事业发展的外部 闻史能够据以写成,一方面可以列为分 报业发展的因素。”⑨ 环境,较为完整地展现了上海报业发展 类的文化史之一种,一方面也可以有所 的基本情况,此外还论及了报律起源、 贡献于整个人类的生活史。”② 《新闻史的先遣工作》一文被收录 在胡道静的最后一部新闻史学著作《新 间要晚于1935年,但却正是胡道静史学 报业团体、报业教育、报学研究组织等 方面的内容。 而关于新闻史研究的准备工作,他 闻史上的新时代》中,虽然它的写作时 结合自己的经验,做了较为具体的要求: 《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初 “我始终以为我们应有一本良好的 研究实践的认识与总结。基于对新闻事 始了对上海地方新闻史的研究,并且, “史料之丰富翔实、全面系统,超过以 步构建了以时间发展为序进行分阶段 新闻史,而要有这一本杰作,则需要先 业及其历史发展研究的重视,胡道静开 研究的框架结构,这对后来的上海新闻 有很多的同志有计划地做预备的工作: 史研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建国后 仅有的三部上海新闻史著作(即秦绍德 ‘长编’。”⑨ (一)搜集和保存史料,(二)编撰 他注重对第一手资料的搜集与把握, 由此可见,胡道静非常重视史料 前一切上海新闻史研究成果”, 真正 第四,胡道静继承、发扬了戈公振 报业研究的优良传统,并努力拓展研究 珍贵的史料,其不断探索的治学精神至 的《上海近代报刊史论》和马光仁主编 的《上海新闻史》、《上海当代新闻 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在新闻史研究中的重 开启了上海地方新闻史的研究之路。 史》)中,也都是采取了这种纵向划分 要作用,特别是对于“个体”资料的搜 历史阶段进行研究的方法。由此可见, 胡道静对上海新闻事业的发展进行纵向 集,这是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他说: “若每一个体,均有精详的资料 方法,这不仅为上海新闻史研究留下了 梳理,不仅有利于展现上海新闻史的发 备列,那么抽择要旨,做综合的记述, 基础。 展脉络,同时也奠定了这一研究的框架 就不很困难了。新闻的事业个体,就是 今仍给我们以启示和帮助。 每一个报馆和通讯机构。我以为应将其 戈公振在1927年出版的《中国报 学史》,被视为是“中国新闻史研究中 第三。在研究过程中,胡道静体现 有历史的,有成绩的,分别撰述沿革, 出较为明晰的史学思想,这使得他对上 这可以使人知道每一个体是怎样长成起 第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突破”,⑦对后 海新闻史的研究较之前人更为专业和系 来的,怎样跌倒的,怎样经过挫折而又 来的研究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戈公振 统,从而真正开启了学术意义上的研究 奋斗复兴的;它又会怎样以对环境的斗 为撰写这部著作而大量收集报刊史料, 之路。 争,和别出心裁的革新,而影响及领导 从而为中国新闻史研究打下了扎实的资 料基础,这既是戈公振为新闻史学所做 出的重要贡献,也是他认真求实的治学 例如,在《上海的日报》一书中, ’④ 1931年,胡道静毕业于上海持志大 同业。’学国学系,并于次年,随他的父亲一起 工作,开始了对上海史志的编撰工作, 胡道静对于新闻史相关材料的搜集、 进入到柳亚子先生主持的上海市通志馆 所涉及的报纸共139种,其中华文日报 态度的反映,这种优良传统在三四十年 97种,外文El报42种,分别按其报纸语 代胡道静进行新闻史研究时得到了传承 言、出报时间、报纸所属部门及团体等 与发扬。当时的史料搜集工作面临着许 整理以及后来的新闻史研究也正是从这 条件进行了分类介绍,内容有报纸的创 多困难,除了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之 一时期开始的。他对新闻史研究有着明 刊时间、停刊时间、创办人及主笔姓名 外,也有新闻事业自身的原因。上海的 确的认识,这一方面是受到五四新文化 等基本情况,进而又对其中45种有影响 新闻事业在三十年代发展迅猛,不仅报 运动中我国新闻学研究思想的影响,但 的报纸进行了重点论述,如报纸的版 刊数量众多,而且性质各异,要对如此 更多的是源于史志学家的专业素养及责 面安排、主要内容、办报方针、报纸特 庞杂的报刊信息进行准确细致的搜集与 任意识。在《新闻史的先遣工作》一文 色、报务改革、历史发展等,从而为我 梳理,其难度可想而知。胡道静除了要  中,就集中体现了胡道静的新闻史学思 们进一步研究上海的日报提供了详细的 经常跑图书馆、旧书店、藏书楼以外,想,他首先阐述了新闻事业及新闻史著 史料。 述的重要性: 还要去上海各家报馆实地采访以寻求第 一胡道静还特别提出要注意地方新 手的报刊资料,而那些已经停刊的报 “在最近一世纪的时间中,新闻 闻史研究,这是编撰“长编”的重要 纸,则需要想方设法寻访到原来的办报  事业对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所 方面:起的作用,可谓无物堪与伦比。……就  人类的基本文明而论,除了教育事业而 方的新闻史,以及地方新闻纸的研究。人或编辑。胡道静对于这项工作,不仅 “长编的另一方面,是需要做地 是兴趣与志向所在,更是彰显了一位新 闻史学家的态度与责任。也正因为如 88韵闻知饵2012 ̄第O1期 新闻史 班W8 蕊8禚A豫e  此,胡道静的著作凸显了史学价值,为 提出了“内容的比较”的研究方法,期间)为代表,以列表形式对它们的版 上海新闻史研究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认为: 面安排进行比较,进而得出较为客观的 我们以《申报》为例。《申报》 “历史主要的意义,是告诉我人 结论:《申报》是代表内容较多广告发 1872年4月30 Lt创刊于上海,是我国新 以进步的历程。新闻史应示人以此一事 达的一类,《时事新报》是代表用混合 闻史上一份重要的商业性报纸,当然也 业是如何发展来的。一切的进步,皆由 编辑制与分版制的,《晨报》是代表短 是上海新闻史的研究重点。胡道静在 于竞争,新闻纸的内容尤为显著。故从 小精悍的一类。∞虽然胡道静只是提及 《上海的日报》中曾把《申报》作为一 事新闻史工作者,必须对各报的内容做 报纸内容上的比较,但其科学性是显而 节详细地论述过,后来又专门写过一篇 比较的研究。……如此,我人可以明了 易见的。直至今天,我们仍旧在新闻史 研究文章,即《申报六十六年史》(这 某报在读者群中特占优势的原因,也可 研究方法中提倡要加强比较的研究方 篇文章收录到《新闻史上的新时代》一 以明了某报在编、访、及言论方面所做 法,更重要的是,作为老一辈的新闻史 书中的《报坛逸话》部分)。这样,胡 的特殊努力。并且可以知道某报的某种 研究者,胡道静这种积极思考与探索的  道静从“创业的经过、人事的变迁、纸 革新对于同业所起的影响——此即其对 治学精神仍值得我们学习和领悟。面的变化、内容的改进、器材的革新、 新闻事业之贡献。例如,经过比较的研 婆壁 ①姚公鹤.上海闲话【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35 ②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世界书局.1946:1 1 编辑政策的宣示、环境对于该报的影 究以后,始知上海报纸上的短评为《时 响,及该报对于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报》所创,而为各报所踵仿。经济新闻 对《申报》进行了考察,内容全面,史 及教育新闻之辟为专版,皆始于《新闻 料翔实,为后人研究留下了丰富的资 报》。”⑨ 料,在秦绍德和马光仁的著作中,我们 用和参考。 胡道静在对上海新闻史进行研究 使用比较的方法,例如,论述到“现行 都能发现对胡道静的一些研究资料的引 时,因为涉及的报刊繁多,就有意识地 在史学研究方法上,胡道静也进行 诸新闻纸的版面概况”时,就分别以 ③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世界书局,1946:12 ④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fM】.世界书局,1946:12 ⑤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世界书局,1946:14 ⑤马光仁.上海新闻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803 ⑦丁淦林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新闻学传播学【M】.福 建教育出版社,2005:14 ⑧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世界书局,1946:13 ⑨胡道静.新闻史上的新时代【M】.世界书局,1946:16—17 ⑩胡道静.上海的日报fM1上海市通志馆,1935:1O0—101 了积极的思考与探索。除了传统的“以 《申报》、《时事新报》、《晨报》 (各报均用1934年5月21日至27日一星 (作者关梅:南京师范大学2010 ̄. 史料为依据的分析法”以外,他还特别 (上接第93页)言思之可发一噱。” 新闻学博士,副教授) 馆主笔派出了访员到余杭、杭州、京城 和干预力量。 注释 当同行指责《申报》,把新闻与妖 采访,对多方新闻源做了连续报道和论 异鬼神之说相混合,它为自己辩护的理 说,推动民众关注此案的进程,最后, ①主客问答[N】.申报,1875—1—28 ②本馆告自【N].申报,ls72_ 3O 由也是小说的功能: “采集人言,搜集 终于还冤屈者以清白。这是《申报》通 众说,遇有奇迹异谈,但便事有可取, 过翔实的报道,展现出此案审判的刑讯 为之登录,如古人《夷坚志》、《太 逼供的弊端,体现出新闻对公共权力监 平广记》所载者,簧灯读之,举为谈 督的力量。 助。”@ (二J新闻空间的渐渐拓展 中法马尾之战时,美查特聘一个俄 ③论本馆作报本意【N】.申报,1875—10—11 ④申江新报缘起【N】.申报.1872—5—6 ⑤邸报别于新报论[N】申报,1872—7—13 ⑥论中国京报异于外国新报『NI.申报,1873—6—24 ⑦书同治十三年(申报)总录后[N】申报,1875—2_4 ⑧搜访新闻告白【N】申报,1875—7—8 ⑨采访新闻启【N】申报,1872—5—28 ⑩论字林新报言中国必能盛行新报事【N】.申 报,1875—9—23 ⑩延友访事告ga[N].申报,1875—7—5 国人担任访员跟前往前线采访,用电报传 数重障碍桎梏着早期报人对外来新 递信息,使得《申报》得到独家新闻,报 闻观念的接受和贯彻,使他们在传统和 道“既详且确,备录无遗”。还坚持如实 现代之间多有困惑和煎熬。也正是现代 报道战事,不愿迎合国人讳败睛绪,当时 媒介的力量和报人的努力,推动着国人 观念和媒介的前行。 “受他人之指摘,谤书盈箧”,直到败讯 ⑩戈公振.中国报学史【M】北京:三联书店,1955:107 ⑩戈公振中国报学史【M】.北京:三联书店,1955:103 被证实之后, “销数益为畅旺。求登广告 报刊正是对一些重大影响力的新闻 在公案新闻中,对“杨乃武与小 者户限几为之穿”。 白菜”一案报道,《申报》初步尝试 到真实的力量和价值。1874年1月6日, 报道中,体会到报刊刊登重大真实新闻 《申报》刊登了《记禹航生因奸谋命事 和作为舆论平台的影响力;加之国事多 细情》一文,对前一年发生的杨乃武案 有变化,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日俄战 进行报道。这篇新闻完全采信余杭知县 争等,推动着读者关注时事,养成社会 一⑩论英京大新闻馆事[ 申报,1875—1—14 ⑥论各国新报之设[N].申报,1873—8—18 ⑩本馆条例【N].申报,1872-4—30 ⑩本馆告自【N].申报,1882—1—16 ⑩论各国新报之设【 申报,1873—8—18 ⑩本馆告白【N】申报,1872—5一t7 ⑦本馆自叙[N】.申报,1872—6—28 ④本馆告白[N】申报,1872—5—14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71 @驳香港西报论申报【N1申报,1874—2—25 @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一卷)【M].北京: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422 (作者张桂兰:广东韶关学院文 面之词,从后续报道来看,完全是一 读报的风气,报人才能正视媒介的自身 学院) 则失实新闻。随后,《申报》后来报 功能和价值,发挥着新闻对社会的记载 期闻知饵2012年第01期8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