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应用与研究
Chenmical Intermediate
当代化工研究
87
J块于I组稠油蒸汽吞吐生产特点及规律分析
*杨晓莉
(中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辽宁 124010)
摘要:随着稠油蒸汽吞吐周期的增加,周期生产时间呈增加的趋势,周期产油和油汽比从第1、2周期开始呈递减规律,加密井比原井网
井回采水率高。
关键词:于楼油层;蒸汽吞吐;稠油
中图分类号:T 文献标识码:A
Characteristics and Law Analysis of Heavy Oil Steam Stimulation Production of Block J
in Group Yu I
Yang Xiaoli
(PetroChina Liaohe Oilfield Branch, Liaoning, 124010)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e of cycle period of heavy oil steam stimulation, the cycle production time showing an increasing trend. The cycle
oil production and gasoline/oil ratio showing a decreasing trend from the first and second cycle. The recovery water rate of infill well is higher than that of original well pattern well.
Key words:Yulou reservoir;steam stimulation;heavy oil
J块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南段锦45断块区的南部,构造面积5.29km2。J块于楼油层总体构造形态是一斜坡背景下发育的南北被两条北东向断层夹持形成的近东西走向的单斜构造,地层倾向南东,开发目的层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一中段于楼油层和沙一下+沙二段的兴隆台油层,两套油层各为独立的油水系统,均为层状边水稠油油藏。
J块于I组平均单井蒸汽吞吐17.2轮次,在吞吐后期,受调补层、化学助排、井况差等影响,蒸汽吞吐生产规律性变差。
1.周期生产时间变化规律
图1 于I组周期生产时间变化曲线
上接第88页
上接第86页
行有效管理,油区一卡通系统,生活业务系统等。依托物理主机虚拟的服务器方式来搭建云平台,对数据进行采集,并根据人的需求及企业的需求进行资源配置,使资源能够合理分配,并组建内部网络系统,使得数据更安全。
(3)云桌面管理
云桌面可以将数据空间、管理服务,提供桌面化的方式发布给操作者,适合作为平板、手机等微持化移动终端。在数字化油田建设规划中,传统办公模式的替代将会由云桌面来改善。在云计算技术强大的支撑下,云桌面办公系统必定会成为今后数字化油田不可或缺的。
析法进行变化因子分析,从而对参数、图像等建立诊断库。根据诊断库开展故障诊断。
(3)生产计划编译。由于油气井生产特点决定,大部分油井都存在高产期及衰退期,利用生产数据进行生产计划编译,建立虚拟模型,处理油气井模型曲线,寻找合理生产模式从而提高油气井利用率。
5.结论
通过应用物联网及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了数字化油田智能生产管理。提升了油田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未来的油田开发提供海量的数据支撑,使得油田发展更智能。
•【参考文献】
[1]唐慧锦.物联网技术在中原油田的应用前景[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04).
[2]檀朝东.油井在线监控计量分析系统技术研究及应用[J].工业计量,2008(05).
[3]张军华,钟磊.数字油田要素分析、建设现状及发展展望 [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7.
4.大数据分析管理
(1)自动识别。产量是衡量每一个生产单位业绩指标的重要因素。而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油气井出现问题未能及时处置并导致产能任务未达标的业绩事件越来越多。采用数据发掘,聚类分析方法,根据异常点开展排查,利用ASP•NET的方式实现编译,自动识别异常状态生产井,更早的发现问题。提高故障排除效率,减少产能影响率。
(2)智能诊断。利用灰度图像处理技术对油井生产曲线特征图进行建档,通过生产曲线图之间的对比,进行油气井生产工况自动诊断。根据特征图编译解释说明。利用因子分
•【作者简介】
杨倩(1990-),女,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通信处;研究方向:数字化油田通信网络。
88
当代化工研究
Chenmical Intermediate
技术应用与研究
2018·02
随着蒸汽吞吐周期的增加,周期生产时间呈增加的趋势,但7周期后,生产时间基本稳定在260天左右,第12周期后进入吞吐后期,周期生产时间有小幅波动(图1)。
2.周期产量变化特点及规律
(1)周期产量变化规律
蒸汽吞吐开发符合普通稠油的一般规律,周期产油、油汽比从第1、2周期开始呈递减规律。
从图2、图3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周期产油在前两个周期为高峰期,进入第10周期后,周期产油及油汽比递减趋势缓慢。
(2)周期回采水变化规律
周期回采水率总体表现为随着蒸汽吞吐周期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吞吐中期达到高峰(图2)。统计结果表明,周期回采水率在吞吐初期即快速上升,受边底水作用,第7、 8周期达到200%左右,此后随地层及水体能量减弱,周期回采水率下降。
35003000t 2500油产2000期1500周1000500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周期
图2 于I组周期产油变化柱状图
1.2数1.0小0.8 比汽0.6油0.4期周0.20.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周期
图3 于I组周期油汽比变化柱状图
250.0200.0% 率150.0水采回100.0期周50.00.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周期
图4 于I组周期回采水率变化曲线
3.不同井距周期产量变化规律
(1)不同井距周期产油、周期油汽比变化规律
图5 于I组不同井距井周期产油变化曲线对比J于I组不同井距井周期产油、周期油汽比曲线(图5、 图6)可以看出,不同井距井周期产油、周期油汽比呈指数递减规律,蒸汽吞吐前期167m井距井周期产油及周期油汽比高于118m井距井和83m井距井。118m井距井初期周期产油相当于167m井距井第4周期产油,83m井距井初期周期产油相当于118m井距井第10周期产油。第14周期后,各井距井周期产油及油汽比已达到相近水平。
图6 于I组不同井距井周期油汽比变化曲线
(2)不同井距井周期回采水率变化规律
不同井距井周期回采水率初期均较低,后呈快速上升,缓慢下降趋势。在吞吐6~10周期达到峰值。随着吞吐周期增加,高周期后油层压力下降,不同井距井周期回采水率均下降。加密井比原井网井回采水率高(图7)。
图7 于I组不同井距井周期回采水率变化曲线
4.油层压力变化规律
J油藏压力经历快速下降后呈平稳下降的趋势,经过27年的蒸汽吞吐降压开采,地层压力由原始的9.8Mpa降到目前的2.0MPa,总压降幅度为79.5%,由于吞吐后期,井网已加密至83m井距,地层能量低,地层压力下降平缓,近5年压降速度0.2~0.3MPa/a(图8)。
图8 J块地层压力变化曲线
5.结论
(1)周期生产时间随着蒸汽吞吐周期的增加而增加。
(2)不同井距周期产油、周期油汽比呈指数递减规律。(3)不同井距井周期回采水率初期均较低,后呈快速上升,缓慢下降趋势。
(4)油藏压力经历快速下降后呈平稳下降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王晗,陈彩云.井楼油田稠油厚油层高周期吞吐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32(3):158-160.
[2]杨胜来,郎兆新.影响CO2吞吐采油效果的若干因素研究[J].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2,17(1):32-34,45.
[3]张锐等.稠油热采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杨晓莉(1968-),女,中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研究方向:科研管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