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接触显微镜,让学生多动眼 “看一看”, 多动脑 “想一想”, 多动手“做一做”,如何才能较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创新的学习热情。当然,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否则,总是探究不出什么结果,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由于显微镜是学生新接触的工具,调节过程需要一定的耐心,另外我们学校的显微镜过于老化,对于调试效果不是很理想,也从根本上影响了学生的热情。
第二课
在教学《做酸奶》第一课时,因为考虑到时间的关系,决定让学生把做
酸奶这一实践活动延续到家里进行。在上第二课时的课上作了一次调查,发现回家做酸奶的同学寥寥无几,难得有个别同学做了却没有成功。因此决定和学生一起再经历一次做酸奶的过程。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我们教师应该做一个科学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
第三课
发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食物或其它物品发霉的例子经常可见,霉是什么?为什么会发霉?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霉一定是有害的吗?这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且乐于探究的问题。本节课我注重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观察了馒头发霉的现象,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微生物学的兴趣。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究了馒头等食物发霉的起因,猜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追溯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到了探究和发现的乐趣。课堂效果显著,学生兴趣浓,课堂气氛活跃。在以后的教学中
还应不断探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课
这节课我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中进行,学生自主性强,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分辨白细胞和细菌,模拟过程。培养问题意识,带着疑问走进课堂,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