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了解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简史,了解四位作者的简历及各自诗歌创作特点。学会诵读。
二、在预习基础上,充分利用注解,运用多媒体手段简介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简史,介绍四位作者的简历〔学生为主,教师补充、梳理完成〕 1.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简史
中国现代诗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进入了光辉的现代时期而形成的。它以现代的某某主义、社会主义思潮为思想基础,诗人们大胆X扬个性,有清醒的自我意识,广泛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以白话为武器,以崭新的形式建立起新的传统;它广泛地吸取外来诗歌的影响,扬弃传统,推陈出新。 胡适是新诗最早的开拓者,文学研究会中诸将严肃地实践着“文学为人生〞的主X,致力于否定旧诗,开创新诗风,X半农、沈尹默、X大白、朱自清、冰心等人,在形式与风格上进行各种有益的创作。1921年以郭沫假设朋帜的创造社成员,“异军突起〞,立志创造,郭沫假设和他的《女神》,奠定了以创造为宗旨的新诗传统的基础、战斗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基础。
此后,一大批忠实的时代之子,在时代风云的感召下,共同走上了战斗的道路,并显示了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色。戴望舒、汪静之、冯雪峰、蒋光慈、柔石等诗人如群星丽天。新诗在第一个十年间,以口语人诗,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形式上仍有种种问题。
闻一多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徐志摩、朱湘等人应和,迅速形成格律诗派,亦即新月诗派。 30年代,“中国诗歌会〞聚集了一大批中青年诗人,《新诗歌》也最富时代生气,对诗歌的普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艾青、臧克家、田间等青年才俊迅速成长,响应时代的召唤。
卢沟桥一声炮响,各种流派的诗人汇聚到抗日救亡的大旗下,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唱响时代的战歌,吹起救亡的号角,向民族传统学习,向民歌学习,向优秀外国诗歌传统学习。穆旦、胡风、李季、阮章竞、X敏、辛笛、袁可嘉以他们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感受,丰富了新诗的表现力。
到全国解放前夕,各种流派的诗歌创作都相当活跃,中国现代诗顺应时代需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结合所选诗简介三位作者的经历
徐志摩〔1896—1931〕,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某某某某人。1916年秋离沪赴津、京读大学,曾拜梁启超为师。1918年赴美留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20年进英国剑桥大学〔即诗题“康桥〞〕皇家学院深造。1922年回国在、某某等地大学任教,开始文学创作生涯。1923年发起成立新月社。1931年因飞机失事遇难。十年创作,成就很大。今有《徐志摩诗全集》等行世。
闻一多〔1899—1946〕,某某浠水人。我国优秀的诗人、学者、革命某某主义战士。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读书。1922年赴美留学。192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红烛》,1925年回国。1928年第二本诗集《死水》出版,同年3月加入“新月派〞,后转入古典文学研究。抗战后期,投身某某革命斗争。1946年7月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某某。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某某某某人,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49年赴美留学,1953年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中学时代开始写诗,有诗集和译著多部。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成功的诗歌翻译家之一。
3.反复诵读《再别康桥》和《死水》。 布置作业
试分析《再别康桥》与《死水》形式上的特点,并任选两诗中的一首为每一节标上节拍。 附:板书设计
1.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简史
1 / 2
word ①诞生:“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
②初步发展:20年代,郭沫假设和他的《女神》〔奠基〕
③30年代:流派纷呈,群星璀璨。
④40年代:为痛苦、战斗和对胜利的呼唤而歌唱 2.徐志摩 3.闻一多 4.穆旦
2 /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