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轮复习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作业2

一轮复习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作业2

来源:榕意旅游网
2023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激素、血红蛋白和参与细胞呼吸的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变化对内环境的稳态都有影响 C.肾上腺、胰腺、下丘脑、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 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答案 B

解析 血红蛋白和参与细胞呼吸的酶存在于人体细胞内,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错误;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直接排放到消化道即外界环境中,胰腺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前者可将合成的胰液通过导管排放到消化道中,C错误;尿液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2.(2022·北京西城高三模拟)组织液是机体内占比例最大的细胞外液。过敏、炎症常引起局部组织水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属于人体内环境

B.水肿部位组织液中所增加的水主要来源于组织细胞 C.细胞依赖内环境的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D.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答案 B

解析 水肿部位组织液中所增加的水主要来源于血浆,B错误。

3.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内环境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包括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 C

解析 ①代表食物经消化吸收和血液循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③代表组织细胞产生的废物经泌尿系统排到外界环境的过程,不需通过消化系统,A错误;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B错误;④⑤代表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④中包括养料和氧气,C正确;⑥表示外界环境与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是间接的,故用虚线表示,D错误。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肝脏细胞内的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静脉注射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C.血管通透性改变可能会引起组织肿胀 D.组织液中有CO2、蛋白质等 答案 A

5.(2022·河南洛阳高三期中)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泡可自行消失。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泡的化学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

B.水泡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液体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C.水泡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水泡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 答案 A

解析 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的含量最高,A错误。

6. 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答案 D

解析 清水组实验前是呈中性,但是加HCl后,溶液pH值下降,因此清水组预期结果明显不符合科学,B正确;通过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种能力比较强,D错误。

7.(2021·湖北选择性模拟考试)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方面

B.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为外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 C.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D.若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则组织液生成增多 答案 B

解析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为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B错误;若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会导致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得组织液渗透压增加,水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则组织液增多,D正确。

8. 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C.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D.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 答案 C

解析 题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淋巴液、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人体的内环境主要是由①②③组成的,A错误;血红蛋白属于红细胞中的物质,不应存在于血浆中,B错误;血浆②中的氧先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③,再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液④,C正确;进食后短时间内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所以进食后短时间内血液由右向左流经胰岛后胰岛素含量会升高,D错误。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9.如图是血液流经肾脏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中的血浆蛋白和尿素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肾小囊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自身代谢和血浆 C.肾小管中葡萄糖重吸收回毛细血管依靠协助扩散来完成

D.急性肾小球肾炎会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进而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水肿

答案 CD

解析 肾小管中葡萄糖重吸收回毛细血管依靠主动运输来完成,C错误;急

性肾小球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血浆蛋白减少,进而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水肿,D错误。

10.正常人的血浆通常维持在pH为7.35~7.45,与其中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过酸、过碱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代谢,主要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与在血浆中缓冲物质反应的过程不属于细胞代谢 B.血浆中过多CO2刺激呼吸中枢进而被排出属于反射 C.多余HCO-3通过肾脏以主动运输方式排出体外 D.血浆pH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要合理饮食 答案 ABD

解析 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反应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故此过程不属于细胞代谢,A正确;血浆中过多CO2刺激呼吸中枢进而被排出属于反射,B正确;体内多余的HCO-3是顺浓度梯度借助转运蛋白跨膜运输的,故多余HCO-3通过肾脏是以协助扩散的方式排出体外的,C错误。

11.(2021·湖北黄冈中学6月模拟)“酸碱体质理论”有两种错误观点:其一,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纠正偏酸的体质就能维持健康;其二,人若要想健康,应多摄入碱性类食物。下列关于人体酸碱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各细胞所在的内环境pH大致相同,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发生剧烈变化

2-

B.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与其所含有的HCO-3、HPO4等离子有关

C.丙酮酸在组织液中转化成乳酸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暂时降低

D.内环境pH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 答案 C 三、非选择题

12.(2022·山东潍坊高三模拟)电解质的平衡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通常所说的电解质紊乱指血液中的钾、钠、镁、钙等偏离了正常值的范围。电解质出现紊乱会造成人体代谢失衡,进而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的疾病。生活中多数的电解质紊乱往往是由于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造成的。

(1)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其中________对渗透压影响更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偶尔吃咸的食物________(填“会”或“不会”)造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持续升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钙离子内流是诱发乙酰胆碱释放的必要环节,而镁离子会拮抗钙离子进入神经末梢。当血镁浓度升高时,会________(填“抑制”或“促进”)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释放,从而使肌肉________。

(4)酸性体质论主张应更多摄入碱性食物身体才会健康的观点是错误的,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无机盐 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血浆中无机盐微粒数目更多

(2)不会 机体会通过调节使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醛固酮的分泌减少,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增加,对Na+吸收减少,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平衡

(3)抑制 松弛(不收缩等)

(4)人体内环境中有很多缓冲对,当一定碱性物质进入后,内环境的pH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13.如图表示人体体液之间的部分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⑥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是________。

(2)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变化,最易于通过检查血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来反映。

(3)当细胞D中产生过量乳酸时,血浆中的________(填“NaHCO3”或“H2CO3”)可以中和其酸性,并最终形成CO2和H2O排出体外。

(4)血浆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至关重要。为患者输液治疗时要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其原因。

①取5支洁净试管,编号为1~5号,分别加入2 mL质量分数为0.5%、0.7%、0.9%、1.1%、1.3%的NaCl溶液,并各加入2滴抗凝剂(如柠檬酸钠)。

②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 ③向1~5号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血,摇匀,放置5 min。

④分别取5支试管中的混合液各一滴,置于5张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预期结果: 试管 1 2 3 4 5 NaCl溶液% b.? c.? e.体积缩小、皱缩 红细胞形态 b、c处的结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③ (2)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3)NaHCO3

(4)④红细胞的形态变化 ⑤体积变大、维持正常形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