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舍陋习,存本心

来源:榕意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舍陋习,存本心

作者:张朝毅

来源:《速读·上旬》2015年第01期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王朝更迭,城头变换,在中国再平常不过,随之而来的,则是无数的变革,而变革家首先思索的,是舍弃什么,留下什么,这也决定着变革的成改。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不愿提起的历史,也是国人奋起抗争的历史。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觉醒的中国人在政治、经济、思想各层面进行了广泛的改革,而于思想上,便是兴盛一时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打击了封建政权的思想根基—儒学,一时之间,一股“打倒孔家店”的热潮席卷全国,儒学这个“禁锢”中华几千年的洪水猛兽终于被关入牢笼,科学与民主的光芒普照整个中华大地,学者们满足于眼前的繁荣景象,却又惊诧为何国家仍处于水深水热之中,人民为何仍未觉醒?试问,当长期维持社会稳定,以其“仁”的内核主导社会意识的儒学被连根拨起,而将几棵水土不服的大树栽进去,又怎能指望它能为人们遮风挡雨?将古老相传、与民族兴亡相关的优良传统铲除,又怎能说是顺势而为,这种全面舍弃、全面批判传统文化的作法,必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而这份信仰,离不开历久弥新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待中国繁荣的传统文化,我们应擦亮双眼,明辨是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将“公天下”的思想融入土改,赢得了农民阶级的支持,同时,他将中国诸多著名兵书融会贯通,引领共产党多次绝处逢生,其中的精神动力,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支柱作用。

三十载改革风雨,社会日新月异,而那份永恒的规律是亘古不变的,在新时代中,继承传统文化是破除旧习,守卫良知不可缺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民主”、“文明”、“和谐”、“公正”、“友善”、“诚信”无一不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华内核。

在改革的新时代,我们应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聆听先辈的智慧,摒弃腐朽的陋习,立本心、破旧俗,以其不竭的精神动力引领民族复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