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苏州市创建江苏人居环境奖实施方案的通知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苏州市创建江苏人居环境奖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榕意旅游网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苏州市创建江苏人居环境奖

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 【制定机关】苏州市人民政府 • 【公布日期】2013.04.10 • 【字 号】苏府[2013]86号 • 【施行日期】2013.04.10 •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 【时效性】现行有效

• 【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 正文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苏州市创建江苏人居环境奖实施方

案的通知

(苏府〔2013〕86号)

各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为切实做好创建工作,现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制订的《苏州市创建“江苏人居环境奖”实施方案》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苏州市人民政府 2013年4月10日

苏州市创建“江苏人居环境奖”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江苏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和<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的通知》(苏建城〔2011〕258号),拟组织申报“江苏人居环境奖”。现制定创建“江苏人居环境奖”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委关于“三区三城”发展的总体定位,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为指导,推进人居环境建设,促进城乡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使我市真正成为社会文明、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现代化城市。 二、总体目标

到2014年,通过考核获得“江苏人居环境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奖”。 三、创建范围

苏州市区(不含吴江区)建成区范围。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领导,全面做好创建人居环境奖的各项工作,成立苏州市创建人居环境奖领导小组和工作指挥部。市创建人居环境奖领导小组组长:市政府周乃翔市长;副组长:市政府周伟强常务副市长、徐惠民副市长、陈伟雄秘书长。市创建人居环境奖工作指挥部总指挥:市政府徐惠民副市长;副总指挥:市政府顾海东副秘书长、市住建局徐刚局长。领导小组和指挥部成员由市委宣传部和市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国土局、住建局、规划局、市容市政局、交通运输局、水利(水务)局、农委、文广新局、卫生局、体育局、环保局、园林和绿化局、统计局、民防局、残联、应急办等单位以及相城区、吴中区、姑苏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相关领导担任。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住建局,徐刚兼任办公室主任,邱晓翔担任办公室副主任。 五、工作任务及时间安排

创建“江苏人居环境奖”分六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任务分工(2013年3月30日前)。由市住建局根据《江苏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职责分工,征求各单位意见后确定各单位的目标任务,由市创建人居环境奖工作指挥部下达目标任务。

第二阶段:准备台帐资料(2013年3月30日至4月20日)。各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各负其责做好台帐资料的收集、汇总、上报工作,拍摄创建专题片。 第三阶段:完成“江苏人居环境奖”申报工作(2013年4月20日至5月20日)。由市创建人居环境奖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完成相关台帐资料的收集汇总、装订成册以及创建专题片的拍摄工作,报请市政府向省住建厅申报“江苏人居环境奖”。

第四阶段:现场以及材料完善阶段(2013年5月20至6月30日)。由市创建人居环境奖工作指挥部与省住建厅联系,请省住建厅组织专家对苏州市创建“江苏人居环境奖”现场进行调研并对申报材料作进一步完善。

第五阶段:完善巩固和迎接检查阶段(2013年6月至检查考核)。对城市实践案例做好现场自查工作,充分做好各项迎检准备工作,并顺利通过省住建厅组织的检查验收。

第六阶段:总结表彰阶段。各部门回顾总结创建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市政府对创建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奖”。 附件

江苏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部分 基本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标准 A、居住环境 A1住房与社区 住房保障率(%) ≥80% 65%~80% 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成率(%) 100% ≥90% 社区教育、医疗、体育、文 社区配套设施建设 化、便民服务、公厕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 建成区内基本消除棚户区,居民得到妥善安置,实施物 棚户区、城中村改造 业管理。制定城中村改造规划并按规划实施 城市公共供水覆盖率A2 市政基础设施 (%) ≥95% 城市供水水质 卫生防疫部门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479-2006)检测,符合标准 城市燃气普及率(%) ≥98% 集中处理率高于全国平均值10%;污水收集管网配套;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 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污泥得到有效处置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高于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全国平均值20%;垃圾处理设施达到无害化等级评定Ⅱ级以上;运行安全;试行垃圾分类 城市排水设施按规划建设;建成区推行雨污分流排水体制,雨水系统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城市排水 2006)规定标准高限建设;排水设施有专门管理机构,专项财政资金维护 互联网用户普及率(户/百人) ≥10 平均通勤时间 A3交通出行 ≤30分钟 30~40分钟 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30% (%) 制订专项规划,并经批准实施,建成较为完善的步行、 绿色交通系统建设 自行车系统。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40% 分布均匀,服务半径不超过 小学布局合理 500米 A4公共服务 幼儿园、中小学校舍、校园符合安全要求,校园周边治安环境良好,设置完善的警校园安全 示、限速、禁止鸣笛等交通标志;校园周边无台球、电子游戏机营业点、网吧,无集贸市场、摊点等 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 ≥0.15 万人拥有卫生服务中心(站)数量(个) ≥0.3 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个) ≥40 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图书数量(册) ≥16000 人均拥有公益性文化人均拥有文化馆、图书馆、娱乐设施用地面积(㎡) 博物馆、青少年宫等设施用地面积(指设施已建成投入使用的用地)≥0.8平方米 市区自然地貌、植被、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得 生态环境保护 到有效保护,按照生态学原则进行驳岸和水底处理,河道无大规模硬质护坡和衬砌 B1城市生态 B、生态环境 城市生物多样性 制定《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并完成市域范围的生物物种资源普查 城市绿化覆盖率B2城市绿化 (%) ≥40% 城市绿地率(%) ≥40% 35%~40%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2 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80% 城市林荫路推广率(%) ≥70% API ≤100的天数占全 B3环境质量 城市空气质量(%) 年天数比例≥80% API ≤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60%~80% 达标率100%,且市区内无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IV类以下水体 (%) 城市区域噪声平均值(db) ≤60db 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 ≥90% C1社会保障 最低生活保障线高于本省同C、社会和谐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类城市平均水平,实现应保尽保、正常发放 C2老龄事业 优待老年人政策 通等优惠政策,并得到有效制定完善的老年人医疗、交实施 百名老人拥有社会福利床位数(张) ≥2 建立完善的残疾人服务和保残疾人服务和保障体障体系,并得到有效实施 系 C3残疾人事业 主要道路、公园、公共建筑 无障碍设施建设 等公共场所设有无障碍设施,管理、使用情况良好 C4外来务工人员保障 策 外来务工人员保障政制定完善的外来务工人员保障政策并得到有效实施 建立完善的规划、建设、管 C5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规划建设和管理 理等公众参与制度,得到有效实施 城市文化遗产和历史街区得历史文化遗产保存完好 C6历史文化与城市特色 到有效保护 景观风貌专项规划经过审批,实施效果良好。城市景 城市风貌特色 观格局清晰,特色明显。新建建筑有地方特色 D1城市管理与市 D、公共安全 政基础设施安全 城市管理 运行1年以上,结案率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成并≥90%;城市管理高效有序 城市地下管网、道路桥梁等 市政基础设施档案健全,运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安行管理制度完善,监管到全运行 位,城市安全运行得到保障 道路事故死亡率(人/万台车) D2社会安全 刑事案件发案率(%) ≤5% ≤10人/万台车 D3预防灾害 城市人均避难场所面积(㎡) ≥2 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完好率(%) 100% 城市防洪排涝设施达到相应设防标准。城市重点地区、 城市防洪排涝 交通枢纽地区、地下公共空间等配备完善的汛期排水设施并有效维护 建立完善的应急指挥系统, D4城市应急 城市应急系统建设 制定突发公共事件等地方应急预案,并经过实际演练 E、经济发展 E1收入与消费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1.8 恩格尔系数(%) ≤36% E2就业水平 城市登记失业率(%) ≤4.3% E3资金投入 设资金投入比重(%)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资产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 E4经济结构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55% 40%~55% F、资源节约 F1节约能源 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1.6 节能建筑比例(%) ≥30%。 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15% ≥10% 单位地方生产总值(GDP)取水量(立方米/万元) ≤100 城市再生水利用率F2节约水资源 (%) ≥30%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90% 城市节水规划 编制节水规划并取得明显实施效果 F3节约土地 城市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10000 综合否定项 近2年内发生重大安全、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等事故,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城市,实行一票否决

第二部分 城市实践案例

第一类:住房保障与社区发展 住房保障 社区建设 物业管理 第二类:城市规划与历史第三类:市政基础设施建文化保护 城市规划体系完整 规划依法实施 鼓励公众参与 设与管理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与管理 老旧小区改造 棚户区改造 城中村改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近代工业区有机更新 城市特色风貌景观建设 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与管理 数字化城市管理 第六类:科技进步与宣传第五类:节能减排 推广 使用新能源 建筑节能 第四类: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预案与指城市照明节能 挥系统建设 供热计量改革 城市综合防灾设施建设 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 灾后重建 生活垃圾处理 绿色交通 建筑新材料应用推广 建设领域新技术应用 建设领域科研重大进展 第七类: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生态资源 保护生物多样性 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 空气污染治理

说明:申报城市需提供四项实践案例,四项案例应分属于不同的类别。每一类别中选取其中一个方向即可。

第三部分 相关条件

一、基本条件

已被命名为“江苏省节水型城市”、“江苏省园林城市”以及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并通过省级认定。 二、重要参考条件

(一)已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县城)”、“江苏省卫生城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技术考核并向环保部推荐。 (二)推进节约型城乡建设成效显著,城市空间特色明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