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建筑结构改造加固安全性检测鉴定

来源:榕意旅游网
安全性鉴定报告

项目名称: 项目地址: 委托单位: 报告编号: 报告日期: 报告编写: 报告校对: 报告审核: 报告审定:

关于本鉴定报告的使用说明:

1. 根据委托单位的委托要求和有关的现行鉴定标准、结合实际鉴定条件进行本项目的

鉴定工作并编制鉴定报告。

2. 根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1999的规定、结合房屋结构的具体情

况评定建筑物的安全性等级,安全性等级分为Asu、Bsu、Csu和Dsu四级。 3. 在鉴定结论中,建筑物安全性等级的分级标准如下:

Asu级 —— 安全性符合国家鉴定标准的要求; Bsu级 —— 安全性基本符合国家鉴定标准的要求; Csu级 —— 安全性不符合国家鉴定标准的要求; Dsu级 —— 安全性严重不符合国家鉴定标准的要求。

4. 本鉴定报告无编写、校审人员的签字和鉴定机构的鉴定报告专用章无效。 5. 本鉴定报告的有效期:在建筑物正常使用条件下,本鉴定报告的有效期为一年。如

需延长本鉴定报告的有效期,应委托鉴定单位经现场查勘后出具书面的延期意见。 6. 本鉴定报告如有换页、漏页、涂改或剪贴者无效。

7. 未经鉴定机构书面同意,本鉴定报告的复印件无效。不得对本鉴定报告内容进行部

分复制。

8. 如果设计单位在该建筑物加固设计时认为确有必要进行补充或扩大检测且具备检测

条件时,可根据设计需要另行补充或扩大检测。

9. 如对本鉴定报告有异议,请在报告发出后15个工作日内向鉴定机构发出书面意见,

鉴定机构将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答复。

【本页以下空白】

某建筑物

安全性鉴定报告

目 录

一、项目概况 .......................................................... 1 二、鉴定的目的及内容 .................................................. 2 1.鉴定目的 ......................................................... 2 2.鉴定内容 ......................................................... 2 三、鉴定依据 .......................................................... 3 四、现场检测设备 ...................................................... 4 五、房屋基本情况和原始资料调查 ........................................ 4 六、现场调查及检测结果 ................................................ 5 1.建筑物倾斜度检测 ................................................. 5 2.建筑物地基基础检查 ............................................... 7 3.建筑物结构布置检查 ............................................... 7 4.墙体厚度及拉结筋配置检测 ......................................... 8 5.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和钢筋配置情况检测 ............................. 9 6.混凝土强度检测 .................................................. 10 7.烧结普通砖抗压强度检测 .......................................... 11 8.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检测 ............................................ 11 9.建筑物裂缝检测及结构缺陷检查 .................................... 12 10.围护系统检查 ................................................... 12 七、结构承载力验算和抗震措施核查 ..................................... 13 1.结构分析模型和结构计算参数 ...................................... 13 2.结构承载力验算 .................................................. 14 3.抗震措施核查 .................................................... 18 八、房屋结构的安全性等级评定 ......................................... 19 九、房屋结构的抗震鉴定 ............................................... 20 十、鉴定结论 ......................................................... 20 十一、处理建议 ....................................................... 21 十二、附件 ........................................................... 22

安全性鉴定报告

一、项目概况

该建筑物位于……,总建筑面积约1600㎡。该建筑物平面布置为矩型,形状大致规则,主要结构总平面尺寸约为×,主要开间为、、,进深为。结构形式为二层砖混结构,首层层高,二层层高,建筑总高度为,建筑物基础采用条形基础,楼屋盖采用现浇混凝土梁板结构。该建筑物按后续使用年限30年(A类建筑)考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该建筑物建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作为教学楼使用至今,设计资料缺失,施工资料缺失,在使用期间未进行过主体结构改造,安全状况不明。现委托方拟对该建筑物进行改造,主要改造内容为:1、建筑物首层的外承重墙保留,内承重墙全部拆除;2、建筑物二层的原使用功能为教室,改造后使用功能为办公室、卫生间。因此委托方委托我单位对该建筑物进行安全性检测鉴定。

我单位根据委托要求,在原始资料调查、现场调查及现场检测的基础上,以委托方提供的建筑装修设计图纸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为荷载取值依据,按拆除建筑物首层内承重墙,增设混凝土梁柱托换结构后的结构状况建立结构计算模型,进行了承载力验算,核查了抗震措施,根据现行的鉴定标准、结合该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评定结构安全性、提出安全性鉴定报告。

图1 建筑物正立面 图2 建筑物侧立面

二、鉴定的目的及内容

1、鉴定目的

根据委托方的委托要求,对建筑物拟进行改造,将涉及结构安全性和结构加固设计,需对其按拆除建筑物首层内承重墙,增设混凝土梁柱托换结构后的结构状况,依据现行的鉴定标准进行安全性鉴定,以作为其结构加固设计和施工图审查的依据。

2、鉴定内容

按照委托单位的要求,依据相关的结构规范并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本次安全性鉴定的主要内容如下:

(1)建筑物倾斜度测量

现场选取该建筑物的转角部位,采用DT202C型电子经纬仪进行倾斜度测量,测出其该建筑物主要转角部位在两个互相垂直的轴线方向的最大水平位移值、最大倾斜率(包括施工垂直度误差和外装修影响),为分析地基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变形提供依据。

(2)地基基础检测

为了查明建筑物的基础情况,在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开挖二处基础检查基础形式、基础尺寸和基础埋深情况。

(3)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检查

对建筑物整体承重结构的结构型式、梁柱墙布置、轴线尺寸以及楼层层高进行检查和分析,并研究建筑物整体结构的布置合理性。

(4)构件截面尺寸抽样检查

采用钢卷尺检测各层主要受力构件的截面尺寸。检测的构件应包括承重墙体和混凝土柱、梁、板等结构构件。

(5)混凝土抗压强度抽样检测

采用钻芯法检测原结构混凝土楼面梁板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并作为本次鉴定确定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取值的依据。

(6)梁、板钢筋配置检测

采用DJGW-2A钢筋探测仪主要对首层结构的梁、板的钢筋(纵筋、箍筋和墙柱拉结筋)配置进行抽样检测,检测内容包括钢筋直径、数量及间距等;同时凿开部分混凝土梁、板的保护层,采用游标卡尺测量钢筋直径。

(7)烧结普通砖强度抽样检测

采用ZC-4型测砖回弹仪用回弹法抽检承重墙体的烧结普通砖抗压强度。 (8)砂浆抗压强度抽样检测

采用SJY800B型贯入式砂浆强度检测仪用贯入法抽检承重墙体的砂浆抗压强度。

(9)结构构件损伤及缺陷检测

详细检查各构件的外观质量,采用钢卷尺、激光测距仪和读数显微镜等检查建筑物中各类结构构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形、开裂状况,对承重墙体和混凝土梁、板、柱存在的变形、裂缝分布、长度、宽度及开展情况进行测量,并拍摄裂缝、渗漏等图片。

(10)围护结构检查

检查建筑物室内外地坪、雨蓬、挑檐、门窗过梁等构件的使用状况以及屋面防水状况,并观察是否存在开裂或损坏。

(11)根据现场实际检测结果,对该建筑物现有承载能力进行复核、对构造措施进行核查。

(12)根据上述承载力复核结果和构造措施核查结果,依据相关鉴定标准评定该建筑物的安全性,提出该建筑物的安全性鉴定报告,并提供加固处理建议。

三、鉴定依据

根据本项目委托方提供的资料、本次鉴定范围、内容和该工程的设计施工年份,本次抗震鉴定所依据的有关国家法令、技术标准和技术资料如下:

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2、《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3、《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36-2001) 4、《回弹仪评定烧结普通砖强度等级的方法》(JCT_796-1999) 5、《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2007) 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11)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10、《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 11、《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 1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13、《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11)

14、其它相关的国家技术标准

15、委托方提供的新的装修图纸和该工程的有关资料

四、现场检测设备

现场检测设备主要包括: 1、K3-205混凝土取芯机 2、DJGW-2A钢筋定位检测仪 3、DT202C电子经纬仪 4、YH65-YHGJ-5M钢卷尺

5、瑞士徕卡Leica DISTOTMD2激光测距仪 6、WYSK-100X读数显微镜 7、游标卡尺

8、SJY800B型贯入式砂浆强度检测仪 9、ZC-4型测砖回弹仪

五、房屋基本情况和原始资料调查

该建筑物的基本情况和原始资料调查汇总于表1:

表1、建筑物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项目概况 项目地址 设计时间 建成时间 建筑面积 平面类型 建筑概况 地上层数 地下层数 总长X总宽 地基基础 上部结构 基础形式 主体结构 构件 / 原建设单位 原设计单位 原施工单位 原监理单位 设防烈度 建筑总高度 女儿墙 层 高 构造柱距、开间尺寸 屋面隔热层 挡土墙 楼屋盖 连 接 梁 柱 梁板 柱 抗震设防情况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不详 楼面设计荷载 建筑图纸 工 程 原始资料 结构图纸 设计变更 使用环境 振 动 用途变更 使用历史 改建扩建 条件改变 无 无 无 腐蚀介质 地质勘探报告 竣工验收资料 其它质保资料 无 无 修 缮 灾 害 不详 无 其 它 无 鉴定原因 建筑物拟进行改造,现结构及改造后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不明。 六、现场调查及检测结果

现场调查及检测包括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三个子单元,调查情况及检测结果分项描述如下。

1、建筑物倾斜度检测

现场选取该建筑物的部分转角部位采用电子经纬仪进行了倾斜度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在建筑物主要转角部位,相对测高为米的顶点最大水平位移值为42mm(包括施工垂直度误差和外装修影响),最大倾斜率为‰,大于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规定的倾斜变形允许值,但对于两层高的楼房尚不至于显着影响结构安全。现场检查发现在建筑物部分转角处构件存在施工垂直度误差和外装修影响;同时,该建筑物的上部主体结构和围护墙体未出现因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变形裂缝,表明地基基础没有出现显着影响结构安全的不均匀沉降,地基基础的目前工作状态基本正常。倾斜度测量结果详见表2。

表2 倾斜度测量结果 编号 X方向位移(mm) 测量高度(m) Y方向位移(mm) X方向倾斜Y方向倾斜 测量高度(m) 率 率 A B C 编号 X方向位移(mm) 测量高度(m) Y方向位移(mm) X方向倾斜Y方向倾斜 测量高度(m) 率 率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2、建筑物地基基础检查

根据建筑物具体情况,现场开挖检查了2处承重墙体下基础布置情况,检查位置分别为:轴线5×B处和轴线5×C处。经现场检查,砌体结构承重墙下为条形基础,基础详细情况见图3。现场检测发现基础土质类型为黏土,较密实。未发现地下水位。

图3轴线5×B、5×C处基础

3、建筑物结构布置检查

该建筑物结构整体的平面形状为矩型,轴网整齐,基础类型为条形基础,上部结构为砖混结构,楼屋盖采用现浇混凝土梁板结构,传力途径明确,结构整体性一般,结构布置基本合理。现场对结构轴线的几何尺寸和层高采用激光

测距仪和钢卷尺进行了测量核查,部分检测结果详见表3,各层结构平面布置示意图见附件2。

表3 轴位几何尺寸检查结果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轴线位置 第1轴~第2轴 第2轴~第3轴 第4轴~第5轴 第9轴~第10轴 第10轴~第11轴 第11轴~第12轴 第12轴~第13轴 第17轴~第18轴 第18轴~第19轴 第19轴~第20轴 第20轴~第21轴 第21轴~第22轴 第24轴~第25轴 第27轴~第28轴 第28轴~第29轴 第29轴~第30轴 第30轴~第31轴 第36轴~第37轴 第A轴~第B轴 第B轴~第C轴 首层层高 实测轴线尺寸(mm) 6000 3400 3400 2000 3700 3400 3400 3400 1800 6500 1800 3400 3400 3400 5100 2000 3400 3400 1800 6300 3800 设计轴线尺寸(mm)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23 二层层高 总高 3700 7500 / / 4、墙体厚度及拉结筋配置检测

在现场采用钢筋定位检测仪,随机在该楼房中抽检混凝土柱与墙体之间的拉结筋配置,并测量了墙体的厚度,抽检结果详见表4。该建筑物承重墙体厚度均为240mm。 混凝土柱与墙体之间未发现有拉结筋。

表4 部分墙体拉结筋配置检测结果 构件名称 检测部位 6-7×B 6-7×C 12-13×B 首层墙 12-13×C 22-23×B 22-23×C 6-7×B 6-7×C 二层墙 31-32×B 31-32×C 无 无 240 240 无 无 无 无 无 240 240 240 240 240 钢筋配置情况 墙体厚度(mm) 无 无 无 240 240 240 5、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和钢筋配置情况检测

在现场对该建筑物部分混凝土柱、楼面梁板的截面尺寸和钢筋配置情况采用钢卷尺、游标卡尺、钢筋定位检测仪进行了抽样检测,部分抽检结果详见表5,结构构件截面尺寸及布置情况详见附件2。

表5 部分柱、梁、板几何尺寸及配筋抽检结果 检测构件 首层柱 轴线位置 截面尺寸 bXh (mm) 240×240 纵筋 / 实际配筋 箍筋 / 纵筋 / 设计配筋 箍筋 / 3×A 首层柱 二层柱 二层柱 15×A 6×A 32×A 7×B-C 6-7× 12×B-C 240×240 240×240 240×240 240×500 150×300 240×500 150×300 240×500 底筋2/ / / 20+216 底筋2底筋4底筋2底筋214 20 14 25+222 底筋220+218 底筋2/ / / / / / / / 面筋:无 14 / / / 6@150/200 6@250 6@150/200 6@250 6@220 / / / / / / / / / / / / / / / / 二层梁 11-12× 22×B-C 31×B-C 30-31× 7×B-C 6-7× 12×B-C 11-12× 屋面梁 22×B-C 21-22× 31×B-C 30-31× 240×500 150×300 240×500 150×300 240×500 150×300 200×550 150×300 240×500 150×300 6@150/200 6@25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7× 二层板 h=70mm 底筋:短边6@200 面筋:无 6@150;长边/ / 11-12× h=70mm 底筋:短边6@200 6@150;长边/ / 面筋:无 21-22× h=70mm 底筋:短边6@200 面筋:无 30-31× h=70mm 底筋:短边6@200 6@150;长边/ / 8@150;长边/ / 6、混凝土强度检测

在现场采用钻芯法随机抽样检测了二层梁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结果见表6,检测报告见附件1。原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详,抽检的梁混凝土抗压强度值为:~ MPa。

表6 混凝土构件强度抽检结果

检测构件 轴线位置 抗压强度 检测构件 轴线位置 抗压强度 二层梁 二层梁 二层梁 二层梁 二层梁 二层梁 4×B-C 7×B-C 8×B-C 13×B-C 16×B-C 17×B-C 二层梁 二层梁 二层梁 二层梁 二层梁 二层梁 22×B-C 23×B-C 26×B-C 31×B-C 32×B-C 35×B-C 7、烧结普通砖抗压强度检测

现场采用回弹法检测了承重墙体的烧结普通砖抗压强度,检测结果显示:首层烧结普通砖的抗压强度换算值在~之间,二层烧结普通砖的抗压强度换算值在~之间,检测结果详见表7。

表7 部分承重墙体烧结普通砖强度抽检结果 序号 检测部位 抗压强度(MPa) 序号 检测部位 抗压强度(MPa) 1 2 首层墙2×B-C 首层墙6-7×B 10 11 首层墙30×B-C 首层墙30-31×B 序号 检测部位 抗压强度(MPa) 序号 检测部位 抗压强度(MPa) 3 4 5 6 7 8 9 首层墙9×B-C 首层墙11×B-C 首层墙11-13×B 首层墙18×B-C 首层墙21×B-C 首层墙21-22×B 首层墙28×B-C 12 13 14 15 16 17 18 首层墙37×B-C 二层墙8-9×B 二层墙9×B-C 二层墙11×B-C 二层墙11-13×B 二层墙21×B-C 二层墙30×B-C 注:砌块抗压强度换算值与平均回弹值关系根据《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11确定,f=*+。

8、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检测

现场采用贯入法检测了承重墙体砂浆抗压强度,检测结果显示:首层承重

墙体砂浆的抗压强度换算值~之间,二层承重墙体砂浆的抗压强度换算值~之间,检测结果详见表8。

表8 部分承重墙体砌筑砂浆强度抽检结果 序号 检测部位 抗压强度(MPa) 序号 检测部位 抗压强度(MPa) 1 2 3 4 5 6 首层墙2×B-C 首层墙6-7×B 首层墙9×B-C 首层墙11×B-C 首层墙11-13×B 首层墙18×B-C 10 11 12 13 14 15 首层墙30×B-C 首层墙30-31×B 首层墙37×B-C 二层墙8-9×B 二层墙9×B-C 二层墙11×B-C 序号 检测部位 抗压强度(MPa) 序号 检测部位 抗压强度(MPa) 7 8 9 首层墙21×B-C 首层墙21-22×B 首层墙28×B-C 16 17 18 二层墙11-13×B 二层墙21×B-C 二层墙30×B-C 注:砂浆抗压强度换算值与贯入深度关系根据《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36-2001)确定。

9、建筑物裂缝检测及结构缺陷检查

在现场检查了建筑物的裂缝情况,发现个别墙体和部分混凝土板出现收缩裂缝,没有发现因承载能力不足而产生的结构性裂缝。少数屋面板出现因收缩裂缝引起的渗漏现象,个别屋面板出现露筋、钢筋锈蚀现象。 10、维护系统检查

在现场检查了该建筑物围护系统的使用现状,包括建筑物的室内外地坪、围护砖墙、女儿墙、门窗过梁等构件的使用状况。发现室外地坪局部有沉降收缩变形;部分围护隔墙出现收缩裂缝;女儿墙、门窗过梁等围护构件没有出现明显的破损现象,使用状况基本正常;各层门、窗等维护部件出现破损变形,不具备正常使用功能。

在现场检查了该建筑物屋面防水状况,发现屋面局部防水层有修复现象,少数屋面板防水层有破损,出现渗漏现象。

七、结构承载力验算和抗震措施核查

1、结构分析模型和结构计算参数

根据现场调查及检测结果,根据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PKPM系列软件建立结构空间分析模型,并确定结构计算参数的取值。详见表9。

表9 结构计算参数取值一览表 项目名称 结构计算参数取值 项目名称 上部结构类型 建筑物安全等级 总体信息 抗震设防烈度 基本风压 场地土类别 附加恒载 活 荷 载 结构布置和 构件尺寸取值 楼面 屋面 其它 结构计算参数取值 基础形式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设计地震分组 地面粗糙度 结构抗震等级 荷载取值 柱混凝土强度等级 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 砂浆抗压强度 HRB335钢筋 用户号:SZYH0115 图4 结构空间分析模型

材料强度取值 砌体抗压强度 HPB235钢筋 结构计算软件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系列软件(QITI、JDJG模块) 2、结构承载力验算

(1)墙体受压承载力及高厚比验算

建筑的结构承载力验算结果表明,该建筑物首层部分承重墙体受压承载力不满足计算要求,二层极少数墙体受压承载力不满足计算要求,且二层承重墙体、屋面结构及屋面使用功能均未进行改造。详细验算结果见附件3,部分墙体受压承载力验算结果见表10。建筑的高厚比验算结果表明,首层和二层墙体高厚比基本满足规范要求。

表10 墙体受压承载力验算结果 构件位置 首层墙2×B-C 首层墙3-4×B 首层墙5-6×C 抗力与荷载效应之比 验算结果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首层墙11×B-C 首层墙12-13×B 首层墙14-15×C 首层墙21×B-C 首层墙22-23×B 首层墙24-25×C 首层墙30×B-C 首层墙31-32×B 首层墙33-34×C 二层墙2×B-C 二层墙5-6×C 二层墙11×B-C 二层墙14-15×C 二层墙21×B-C 二层墙24-25×C 二层墙30×B-C 二层墙33-34×C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2)墙体抗震承载力验算

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建筑的墙体抗震承载力验算结果表明,该建筑物首层少数承重墙体抗震承载力不满足计算要求,二层承重墙体抗震承载力满足计算要求。详细验算结果见附件3,部分墙体验算结果见表11。

表11 墙体抗震承载力验算结果 构件位置 抗力与荷载效应之比 验算结果 首层墙2×B-C 首层墙3-4×B 首层墙5-6×C 首层墙11×B-C 首层墙12-13×B 首层墙14-15×C 首层墙21×B-C 首层墙22-23×B 首层墙24-25×C 首层墙30×B-C 首层墙31-32×B 首层墙33-34×C 二层墙2×B-C 二层墙5-6×C 二层墙11×B-C 二层墙14-15×C 二层墙21×B-C 二层墙24-25×C 二层墙30×B-C 二层墙33-34×C 满足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3)混凝土梁承载力验算

该建筑物原使用功能为教学楼,现拟改造为办公楼,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装修图纸表明,该建筑物屋面结构、屋面使用功能及装修荷载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屋面结构可靠性不足。对该建筑物的二层混凝土梁进行承载力验算,建筑的结构承载力验算结果表明,在轴线1-3×B-C、35-37×B-C处,由于二层增加了墙

体荷载和板面装修荷载,二层部分混凝土梁的承载力不满足计算要求,详细验算结果见附件3,部分验算结果见表12。

表12 二层混凝土梁承载力验算结果 验算需配钢筋面积(mm2) 构件位置 梁面钢筋 二层梁3×B-C 二层梁4×B-C 二层梁8×B-C 二层梁12×B-C 二层梁13×B-C 二层梁17×B-C 二层梁22×B-C 二层梁23×B-C 二层梁27×B-C 二层梁31×B-C 二层梁32×B-C 二层梁36×B-C / / / / / / / / / / / / 梁底钢筋 1620 915 1067 958 1099 971 1104 1554 1104 1065 984 1491 箍筋 35/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35/19 梁面钢筋 / / / / / / / / / / / / 梁底钢筋 1028 1028 1028 1256 1256 1256 1740 1740 1740 1128 1128 1128 箍筋 37/28 37/28 37/28 37/28 37/28 37/28 25 25 25 37/28 37/28 37/28 纵筋不足 满足要求 基本满足 满足要求 满足要求 满足要求 满足要求 满足要求 满足要求 满足要求 满足要求 纵筋不足 构件现配钢筋面积(mm2) 验算结果 (4)混凝土板承载力验算

该建筑物原使用功能为教学楼,现拟改造为办公楼,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装修图纸表明,该建筑物二层在轴线1-3×B-C、35-37×B-C处拟改造为卫生间,其他楼屋面结构附加恒载未发生明显改变。因此对该建筑物在轴线1-3×B-C、35-37×

建筑的结构承载力验算结果表明,在轴线1-3×B-C、35-37×B-C处,由于二层增加了墙体荷载和板面装修荷载,部分楼板的承载力不满足计算要求,部分验算结果见表13。

表13 二层混凝土板承载力验算结果 验算需配钢筋 构件位置 支座面钢筋 短边:/ 二层板2-3× 长边:/ 短边:/ 二层板2-3× 长边:/ 短边:/ 二层板2-3× 长边:/ 短边:/ 二层板35-36× 长边:/ 短边:/ 二层板35-36× 长边:/ 短边:/ 二层板35-36× 长边:/ 短边:/ 二层板36-37× 长边:/ 短边:/ 二层板36-37× 长边:/ 短边:/ 二层板36-37× 长边:/ 长边:297 长边:/ 长边:141 求 长边:297 短边:278 长边:/ 短边:/ 长边:141 短边:188 求 不满足要长边:297 短边:278 长边:/ 短边:/ 长边:141 短边:188 求 不满足要长边:193 短边:278 长边:/ 短边:/ 长边:141 短边:188 求 不满足要长边:193 短边:225 长边:/ 短边:/ 长边:141 短边:188 求 不满足要长边:193 短边:225 长边:/ 短边:/ 长边:141 短边:188 求 不满足要长边:297 短边:225 长边:/ 短边:/ 长边:141 短边:188 求 不满足要长边:297 短边:278 长边:/ 短边:/ 长边:141 短边:188 求 不满足要长边:297 短边:278 长边:/ 短边:/ 长边:141 短边:188 求 不满足要跨中底钢筋 短边:278 构件现配钢筋 支座面钢筋 短边:/ 跨中底钢筋 短边:188 不满足要验算结果 3、抗震措施核查 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第五章“A类砌体房屋抗震鉴定”的有关标准,对该建筑物上部主体结构的抗震措施进行核查。经核查发现,该建筑物的首层抗震横墙间距、首层刚度、材料强度、构造柱、拉结筋等多项抗震构造措施不符合设防烈度7度的抗震鉴定标准,具体内容如表14所示。

表14 A类建筑物抗震构造措施鉴定

鉴定内容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的抗震要求 建筑物现状 鉴定结论 (7度区) (8度区) 房屋墙体厚度≥240mm时:层数≤7层;层数≤6层 层数 墙体厚度为180mm时:层数≤5层;层数≤4层 乙类设防时墙体厚度不应为180mm (7度区) (8度区) 房屋墙体厚度≥240mm时:高度≤22m;高度≤19m 高度 墙体厚度为180mm时:高度≤16m;高度≤13m 乙类设防时墙体厚度不应为180mm 抗震横墙间距: (7度区) (8度区) 墙体厚度≥240mm时:间距≤15m; 间距≤15m 墙体厚度 =180mm时:间距≤13m; 间距≤10m 房屋的高度与宽度之比:宜≤,且高度不大于底层平面的最大尺寸 结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规则均匀,立面高度变化体系 不超过一层,同一楼层的楼板标高相差不大于500mm 楼层质心和计算刚心基本重合或接近 跨度不小于6m的大梁,不宜由独立砖柱支承;乙类设防时,不应由独立砖柱支承 教学楼、医疗用房等横墙较小、跨度较大的房间,宜为现浇或装配整体式楼、屋盖 材料普通砖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且不低于砂浆强度等级 实际 强度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1 等级 墙体布置在平面内应闭合,纵横墙交接处应可靠连接, 烟道、风道等不应削弱墙体 乙类设防时的构造柱设置要求: 1、 应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设置构造柱; 2、 应在楼梯间、电梯间四角设置构造柱; 3、 7度区五、六层房屋和8度区四层房屋:应在隔开间整体横墙与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墙交接处设置构造性 柱; 连接4、 8度区五层房屋:应在内、外墙交接处、局部小墙构造 垛处设置构造柱 纵横墙交接处应咬槎较好,应为马咬槎砌筑,或设置构造柱时,沿墙高每10皮砖或500mm应有2Ф6拉结钢筋。 楼盖、屋盖的连接要求: 1、 楼盖、屋盖构件的最小支承长度:预制进深梁:180mm( 墙上且需有梁垫);混凝土预制板:100mm (墙上)、80mm(梁上); 2、 混凝土预制构件应有坐浆,预制板缝应有混凝土填实。 易局女儿墙、出屋面烟囱、挑檐、雨罩、楼梯间墙体、阳部倒台等易发生局部倒塌部件应结构完整、稳定性足够,塌的墙体局部尺寸满足相关限值要求、连接支承牢固等 部件 抗震构造措施鉴定结果 砌体结构部分抗震构造措施不符合抗震鉴定标准。 八、房屋结构的安全性等级评定

根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的规定,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评定结果详见表15。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等级评定结果表明,地基基础子单元安全性等级评为Bu级,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安全性等级评为Du级,围护结构子单元安全性等级评为Du级,因此整体结构的安全性等级评定为Dsu级,即严重影响结构承载能力,安全性极不符合《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的要求,必须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表15 单元安全性评定结果 鉴定层次及内容 安全性评定 地基基础没有出现显着影响结构安全的不均匀沉降和倾斜,地基基础的目前工作状态基本正常 部分首层墙体、二层梁的承载力不满足要求,严重影响整体承载 结构布置规整、匀称、基本合理,受力较明确;圈梁构造满足规范要求;结构间锚固、连接基本可靠。 子项 子单元 评定等级 评定等级 鉴定单元 评定等级 地基基础 整 体 结 构 上部承构件 重结构 结构 整体性 结构 侧向位移 满足要求 围护结构构件承载力、围护结构构造措施等均满足规范要求,屋面防水层局部出现开裂和老化情况 围护结构 九、房屋结构的抗震鉴定

根据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结果和抗震措施的核查结果,说明建筑物的首层抗震横墙间距、首层刚度、材料强度、构造柱、拉结筋等多项抗震构造措施不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的要求,建筑物首层少数承重墙体的抗震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评定该建筑物的结构抗震性能不符合A类建筑、丙类抗震设防类别、7度抗震设防的抗震鉴定要求,应进行相应的结构加固处理。

十、鉴定结论

根据有关的现行国家规范和鉴定标准,通过现场调查、抽样检测、结构承载力验算和抗震措施核查,对该建筑物提出安全性鉴定结论如下:

1、本项目按拆除建筑物首层内承重墙,增设混凝土梁柱托换结构后的结构

状况,以新的装修设计图纸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为荷载取值依据进行鉴定并出具安全性鉴定报告。

2、该建筑物形体基本规则,采用砌体承重墙和混凝土梁板柱的混合结构,

结构布置基本合理。

3、建筑物的最大倾斜率为‰(包括施工垂直度误差和外装修影响),大于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规定的倾斜变形允许值,但对于两层高的楼房尚不至于显着影响结构安全。现场检查发现在建筑物部分转角处构件存在施工垂直度误差和外装修影响;同时,该建筑物的上部主体结构和围护墙体未出现因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变形裂缝,表明地基基础没有出现显着影响结构安全的不均匀沉降,地基基础的目前工作状态基本正常。

4、建筑物首层部分承重墙体的受压承载力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安全性不符

合《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的要求。

5、建筑物主要在轴线2-3×B-C、35-37×B-C处的二层混凝土梁板结构承

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安全性不符合《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的要求。

6、建筑物首层少数承重墙体的抗震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首层抗震横墙

间距、首层刚度、材料强度、构造柱、拉结筋等多项抗震构造措施不符合《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的要求。

7、建筑物承重墙体和楼面结构没有出现因荷载过大、承载力不足而引起的

受力裂缝。个别承重墙体和部分楼屋面板出现因混凝土收缩或温度变形引起的变形裂缝。个别屋面板底出现露筋和钢筋锈蚀情况。 8、围护系统的承重部分目前基本保持完好、可以正常使用。

9、该建筑物地基基础子单元安全性等级评为Bu级,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

安全性等级评为Du级,围护结构子单元安全性评为Du级,房屋整体结构的安全性等级评定为Dsu级,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极不符合《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的要求,严重影响整体承载,必须在改造的同时对原结构采取措施进行加固。 10、

建筑物多项抗震构造措施和首层少数承重墙体抗震承载力不满足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的要求,评定该建筑物的结构抗震性能不符合A类建筑、丙类抗震设防类别、7度抗震设防的抗震鉴定要求,应在改造的同时进行相应的结构加固处理。

综上所述,该建筑物在按使用功能要求进行改造后,保留下来的原结构的安全性等级评为Dsu级、安全性极不符合《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的要求;结构抗震性能不符合A类建筑、丙类抗震设防类别、7度抗震设防的抗震鉴定要求,必须在改造的同时对原结构采取措施进行结构加固处理。

十一、处理建议

1、建议对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或抗震验算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承重墙体

采用钢筋网聚合物砂浆面层进行加固处理。

2、建议对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混凝土梁板结构采用增设支承梁、粘贴

碳纤维布、增大截面等有效方法进行加固处理。

3、建议对墙体出现的收缩裂缝和楼屋面板出现的收缩裂缝、钢筋锈蚀等情

况,采取钢筋除锈,用结构胶或灌浆等处理措施封闭裂缝。 4、建议将屋面板老化开裂部分防水层拆除,重新进行防水处理。 5、由于改造后建筑物局部装修荷载较重,建议在改造过程中尽量使用轻质

材料,这样可以降低加固的工程量,同时也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安全度。 6、加固工程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并按当地建设行政

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相关报批手续。

7、完成加固后,应加强房屋结构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和管理,如发现

构件出现耐久性损伤应进行及时有效的修复处理。

8、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随意改变房屋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十二、附件

附件1:材料抗压强度检验报告 附件2、结构平面布置图 附件3、计算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