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航;刘显凡;吕劲松;张雪辉;孙建东;余峰;简崟峰
【摘 要】Tongshan copper deposit in jiangxi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Qinzhou Bay(Q)-Hangzhou Bay(H) metallogenic belt, is a medium-sized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s.Orebody composed by porphyry copper molybdenum deposits, skarn type copper deposits, constitute a complete porphyry-skarn type deposit metallogenic system, its minerals from acidic Mr Tak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 of crust-mantle mixed source magma or high potassium calc alkali magma.Geophysical exploration model shows that, the high accuracy magnetic survey results can reflect the position of the mineralized bodies;IP measurement can well reflect the scope of mineralized bodies exposed.Chose the M3 magnetic anomaly area drilling verification,low resistance and high polarization points found many copper molybdenum mineralization, the ore body scale and position and abnormal magnetic, electric range.Under the drilling successful validation, the anomalous characteristics of magnetic method, electric method show that the next step prospecting significance direction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mining area,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deep skarn type, porphyry type copper molybdenum body search.%江西铜山铜矿位于钦杭成矿带东段,是一个中型的铜多金属矿床.矿体由斑岩型铜钼矿体、矽卡岩型铜矿体组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成矿系统,其成矿物质来源于壳幔混源特征的酸性埃达克质岩浆或高钾钙碱质岩浆.地球物理勘查模型显示,高精度磁测结果能反映矿化体的位置;激电测量能较好地反映矿化体的出露范围.在M3磁异常区选择了
低阻高极化点进行钻孔验证,发现了多条铜钼矿化体,其矿体规模及位置与磁、电异常范围基本吻合.在钻孔的成功验证下,磁法、电法的异常特征表明下一步找矿重点方向在矿区的东部,注重深部矽卡岩型、斑岩型铜钼矿体的寻找. 【期刊名称】《四川建材》 【年(卷),期】2017(043)003 【总页数】3页(P175-177)
【关键词】钦杭成矿带东段;铜多金属矿床;斑岩-矽卡岩型;地球物理;勘查模型 【作 者】陈航;刘显凡;吕劲松;张雪辉;孙建东;余峰;简崟峰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16;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16;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16;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16;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P618.41
铜山铜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1]东段南部,处于萍乡-广丰-江山-绍兴深大断裂之上,扬子与华夏两大地块接合部位[2]。该矿床与成矿带上的诸如江西德兴斑岩型铜矿[3]、浙江桐村斑岩型铜钼矿[4],浙江岭后层控叠改型铜矿[5]成岩成矿年龄都在175Ma~156 Ma。该区域晋宁期以来经历了多期次构造-岩浆-成矿事件[6-8],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本文结合已有勘查成果,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了该铜矿的勘查模型,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方向。 矿区出露地层单一,主要出露早三叠世铁石口组(T1t),主要岩性为细碎屑岩、钙
质细碎屑岩,夹少量泥灰岩、灰岩(见图1)。
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有北东和北西向两组,且后者切割前者。北东向断裂共有7条,F1规模最大,发育断层破碎带,在该断裂带附近有铜、硫、金、银、铅、锌、钼等矿化,对铜山花岗闪长斑岩脉及有关铜多金属矿体具有明显控制作用。北西向断裂共有10条,仅F4、F5延伸近2 000 m,走向北西,倾向倾角不明,切割北东向断裂或岩脉。
区内接触热变质为分布最广泛的接触变质类别,以角岩化为主,次为大理岩化。次为岩浆气水热液交代铁石口组钙质岩石形成矽卡岩的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铜山铜矿床已控制工业矿体主要有矽卡岩型铜矿体和矽卡岩型、硅化构造破碎带型金矿体。矿体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呈似层状和脉状产出。矿石类型主要为块状、团块状、细脉状铜硫矽卡岩矿石、含黄铜黄铁矿石、含铜磁黄铁矿石、含金矽卡岩矿石、含金构造角砾岩矿石等。 2.1 11∶1万高精度磁测勘查
在铜山矿区及其外围共采集236块磁性标本进行测定。磁铁矿石较其他岩性磁性高3~4个数量级,具有强磁性,可以引起磁异常。此外,黄铜黄铁矿化矽卡岩、黄铁矿化花岗闪长斑岩、脉状黄铜黄铁矿化角岩的磁性明显较强,体积磁化率均值分别为1 964、470、1 243;而灰岩、大理岩、角岩的磁性则明显很弱,体积磁化率均值分别为90、40、148,说明磁法测量是该区有效地找矿手段。对于埋藏较深、规模较小、矿化较弱的铜矿体而言,其引起的磁异常强度可能较弱。 据勘察结果,铜山矿区及其外围存在三处剩余局部磁异常(见图2)。
M1异常位于黄石桥东侧,主体走向北东,由两个峰值异常串接呈弯月状,异常峰值分别为90 nT和45 nT,异常面积约0.3 km2。异常区主体为黄石桥花岗闪长斑岩与铁石口组角岩接触带部位,地表见较强硅化、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该异常应为矿致异常。
M2异常位于工区的东北部刘思坞附近,由三个相连的椭圆形异常组成,异常峰值分别为70、70、40 nT,总面积约0.4 km2。异常区内出露黄铁矿磁黄铁矿化角岩、矽卡岩和多条花岗闪长斑岩脉,铜铁矿体就赋存在该异常区内的矽卡岩中。该矿床铜铁矿体中含有大量黄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和少量黄铜矿等金属矿物,以及石榴石、绿泥石、绿帘石、石英、方解石等矿物。该异常为矿致异常,其南部与M5异常、南东部与M7异常有相连的趋势。
M3异常位于工区东北部石壁街南西侧,呈近东西向椭圆形,长500 m宽260 m,异常峰值70 nT。该异常区位于角岩化带范围内,地表出露角岩、石英闪长玢岩脉和透镜状矽卡岩。该异常应为矿致异常,且其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2.1 21∶1万激电测量勘查
本文选取铜山铜矿新近施工的ZK408(孔深500 m),共采集40件各类岩矿石标本进行对称小四极电性参数测量,实测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看出,角岩化泥岩具中阻低极化特点;角岩、大理岩具高阻低极化特征,前者电阻率数百至数万,后者电阻率达数万以上。两者极化率3.5~23.3;黄铁矿化角岩、花岗斑岩、构造角砾岩等具中阻中极化特征,相比无矿化角岩电阻率减少1~2个数量级,极化率明显增高,且随矿化强度增强电阻降低、激化率增高。矽卡岩型铜矿和块状铜铁矿均具低阻高极化特征,电阻率仅十几至数百,同时极化率可达53~69。 2.3 矿床勘查验证
为验证01线激电异常,项目组施工并开展了ZK1004钻孔验证。钻孔总体岩性如下。
0~274.15 m:角岩夹石榴石矽卡岩,发育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岩脉;274.15~399.19 m:灰岩、钙质泥岩、泥岩互层;399.19~695.02 m:角岩夹
石榴石矽卡岩;650.41~807.45 m:黄铁矿化花岗闪长斑岩;807.45~1002.15 m:角岩。
铜矿(化)体分布于7.17~130.66 m、238.00~248.90 m、553.50~604.87 m;金矿化主要集中在123~130 m、243~253 m;钼矿化体主要集中在695~807 m所见黄铁矿化花岗闪长斑岩上下外接触带角岩夹矽卡岩中。
全孔多参数测井,测量参数包括井径、视电阻率、磁化率、磁测三分量、极化率及井斜,多参数综合测井曲线图如图3所示。综合多参数测井,结合钻孔验证,证实了石壁街正磁异常和低阻高极化异常的确为隐伏斑岩及矿化角岩、矽卡岩引起,均为矿致异常。通过多参数测井不但发现多段低阻高极化率异常,与黄铁黄铜矿化角岩、矽卡岩段一一对应,也进一步证实了通过CR法圈定低阻高极化异常,是寻找隐伏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有效的技术方法。
1)矿(化)体具强磁性、低阻、高极化率的物性及电性特征,如黄铜黄铁矿化矽卡岩、黄铜黄铁矿化角岩等;非矿(化)体则具弱磁性、高阻、低极化率的物性及电性特征,如角岩、大理岩、灰岩等。
2)在石壁街M3高磁异常地段施工的钻孔ZK1004,对矿化异常进行了成功验证及对下一步找矿起到了指示性作用。因此,高磁低阻高极化率异常地段是该地区的成矿有利地段,是下一步找矿需特别关注的地段。根据综合勘查结果,下一步找矿重点方向在矿区东部石壁街和南部黄石桥两处高磁异常区,同时也应注意矿区深部矽卡岩型、斑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化)体的寻找。
3)地质调查方法与地球物理勘查方法的结合应用,是预测找矿的有效手段。地球物理勘查方法能圈出矿化异常范围,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结果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还需结合地质调查方法进行验证确认。
【相关文献】
[1] 杨明桂,梅勇文.钦-杭古板块结合带与成矿带的主要特征[J].华南地质与矿产,1997,13(3):52-59.
[2] 吕劲松,张雪辉,孙建东,等.江西广丰铜山中酸性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J].地质学报,2016,95(6):53-67.
[3] 水新芳,赵元艺,郭硕,等.德兴矿集区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J].中国地质,2012,60(6):43-61.
[4] 张世铭,肖渊甫,张雪辉,等.浙江省桐村钼矿含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J].地球科学进展,2012,27(S1):294-296.
[5] 陈辉,倪培,陈仁义,等.浙江建德铜矿流体包裹体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2016,22(1):1-11. [6] 毛景文,陈懋弘,袁顺达,等.华南地区钦杭成矿带地质特征和矿床时空分布规律[J].地质学报,2011,90(5):63-65.
[7] 毛景文,谢桂青,李晓峰,等.华南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岩石圈多阶段伸展[J].地学前缘,2004,11(1):45-55.
[8] 华仁民,陈培荣,张文兰,等.论华南地区中生代3次大规模成矿作用[J].矿床地质,2005,14(2):99-1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