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4等比数列教案

来源:榕意旅游网


2.4等比数列教案(一)

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等比数列的定义;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二) 过程与能力目标

1.明确等比数列的定义;

2.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会解决知道an,a1,q,n中的三个,求另一个的问题.

教学重点

1.等比数列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等比"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下面我们来看这样几个数列,看其又有何共同特点?(教材上的P48面)

1111,2,4,8,16,…,263; ① 1,2,4,8,…; ②

1,

20,202,203,…; ③

1.0198,1.10982,1.10983...... ④

对于数列①,an=2 ;

n1anan11n1 =2(n≥2).对于数列②, an=2;

an1an12(n≥2).

对于数列③,an=20 ;

n1anan1=20(n≥2).

共同特点:从第二项起,第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二、检查预习

1.等比数列的定义.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a1qn1(a1,q0),

anamqnm(am,q0),

anABn(A,B0)

an1q (nN,q0)3.{an}成等比数列an

4.求下面等比数列的第4项与第5项:

2132,.,;(4)2,1,2(1)5,-15,45,……;(2)1.2,2.4,4.8,……;(3)328,…….

三、合作探究

(1)等比数列中有为0的项吗?

(2)公比为1的数列是什么数列?

(3)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的数列存在吗?

(4)常数列都是等比数列吗?

四交流展示

1. 等比数列的定义:一般地,若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等比数列的公比,用字母q表示(q≠0),即:

anan1=q(q≠0)

an1注:(1)“从第二项起”与“前一项”之比为常数q; {an}成等比数列an=q(nN,

q≠0.)

(2) 隐含:任一项an0且q0

(3) q=1时,{an}为常数数列. (4).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的数列:非零常数列.

ana1qn1(a1,q均不为0)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

观察法:由等比数列的定义,有:a2a1q;

a3a2q(a1q)qa1q2;

a4a3q(a1q2)qa1q3;… … … … … … …

anan1qa1qn1(a1,q0).

a3a2a4anqqqqaaaa迭乘法:由等比数列的定义,有:1;2;3;…;n1

a2a3a4anqn1n1aaq(a1,q0)aaaan1n1 所以123,即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2:

anamqnm(am,q0)

五精讲精练

例1.一个等比数列的第3项与第4项分别是12与18,求它的第1项与第2项.

a32a22161833a128,a8.21qq3q33 2 解:122点评:考察等比数列项和通项公式的理解

变式训练一:教材第52页第1

例2.求下列各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1) a12,a38; (2) a15,且2an13an

an(2)2n12n或an(2)(2)n1(2)n解:(1)

a3a1qq24q2

(2)

qan13an23又:a15an5()n12

点评:求通项时,求首项和公比

变式训练二 :教材第52页第2

例3.教材P50面的例1。

例4. 已知无穷数列10,10,10,10051525n15,,

求证:(1)这个数列成等比数列;

1 (2)这个数列中的任一项是它后面第五项的10;

(3)这个数列的任意两项的积仍在这个数列中.

n15an10105n2an1105证:(1)(常数)∴该数列成等比数列.

1an101n41011aan5an510n51010 (2),即:.

n15 (3)

apaq10p1510q1510pq25,∵p,qN,∴pq2.

∴pq11且pq1N,

10pq25∴

1n510,(第pq1项).

变式训练三:教材第53页第3、4题.

六、课堂小结:

1.等比数列的定义;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变形式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作业

阅读教材第48~50页;

2.4等比数列教案(二)

学校:临清二中 学科:数学 编写人:李丽丽 一审:李其智 二审:马英济

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进一步熟练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

(二) 过程与能力目标

利用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寻找出等比数列的一些性质

(三) 方法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等比数列定义及通项公式的应用;

(2)灵活应用等比数列定义及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二.问题情境

1.情境:在等比数列

{an}中,(1)

2a5a1a9是否成立?

2a5a3a7是否成立?

(2)

2anan2an2(n2)是否成立?

2.问题:由情境你能得到等比数列更一般的结论吗?

三.学生活动

对于(1)∵

a5a1q4,

a9a1q8,∴

2a1a9a12q8(a1q4)2a5,

2a5a1a9成立.

同理 :

2a5a3a7成立.

对于(2)

ana1qn1,

an2a1qn3,

an2a1qn1,

2an2an2a1qn3a1qn1a12q2n2(a1qn1)2an∴,

2anan2an2(n2)成立.

一般地:若mnpq(m,n,q,pN),则

amanapaq.

四.建构数学

1.若{an}为等比数列,mnpq(m,n,q,pN),则

amanapaq.

由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得:

ama1qm1 , ana1qn1,

apa1qp1 ,aqa1qq1,

2mn2pq2aaaqaaaqpq1故mn1且,

2 ∵mnpq,∴

amanapaq.

amqmn2.若{an}为等比数列,则an.

amqmn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知:,则an .

五.数学运用

1.例题:

例1.(1)在等比数列

{an}中,是否有

2anan1an1(n2)?

(2)在数列

{an}2ann中,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2),都有an1an1,

那么数列{an}一定是等比数列.

an1an解:(1)∵等比数列的定义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an}是等比数列,∴anan1,

2anan1an1(n2)成立.

(2)不一定.例如对于数列0,0,0,,总有

2anan1an1,但这个数列不是等比数列.

例2. 已知{an}为GP,且a58,a72,该数列的各项都为正数,求{an}的通项公式。

a71q75q221q84,又数列的各项都是正数,故2,解:设该数列的公比为q,由a5得

11an8()n5()n822则 .

例3.已知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它们的积为27,它们的平方和为91,求这三个数。

a,a,aq解:由题意可以设这三个数分别为q,得:

aqaaq27a32aa2a2q291a2(11q2)9122qq

∴9q82q90,即得q9或

13,

422q219,

∴q3或

q故该三数为:1,3,9或1,3,9或9,3,1或9,3,1.

a,a,aq说明:已知三数成等比数列,一般情况下设该三数为q.

例4. 如图是一个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将每边三等分,以中间一段为边向形外作正三角形,并擦去中间一段,得图形(2),如此继续下去,得图形(3)……求第n个图形的边长和周长.

解:设第n个图形的边长为an,周长为cn.

1由题知,从第二个图形起,每一个图形的边长均为上一个图形的边长的3,∴数列{an}1是等比数列,首项为1,公比为3.

1an()n13. ∴

要计算第n个图形的周长,只要计算第n个图形的边数.

第一个图形的边数为3,从第二个图形起,每一个图形的边数均为上一个图形的边数的

4倍,

∴第n个图形的边数为34.

n114cn()n1(34n1)3()n133.

2.练习:

1.已知{an}是等比数列且an0,a5a69,

则log3a1log3a2log3a10 .

a4a7512a3a81242.已知{an}是等比数列,,,且公比为整数,则a10 .

3.已知在等比数列中,a34,a654,则a9 .

五.回顾小结:

1.等比数列的性质(要和等差数列的性质进行类比记忆).

六.课外作业:书练习第1,2题,习题第6,8,9,10题.

七板书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