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频电针治疗睑黄瘤82例疗效分析

来源:榕意旅游网
470 中国美容医学2009年4月第18卷第4期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Apr.2009.Vo1.18.No.4 很好地避免了过度吸收的问题 ]。自体筋膜脂肪组织片质地 柔软,与鼻尖紧贴附着纤维化后会形成一道坚固的屏障,增 加了鼻尖皮肤厚度,在增加对抗硅胶鼻假体的自然重力的同 时,又避免了硅胶鼻假体对鼻尖皮肤的直接压迫作用,使原 有可能对鼻尖部皮肤某一点的张力作用,改变为成片的组织 支撑作用使鼻假体很难穿透鼻尖。由于自体筋膜组织一般较 薄,故一定要尽量多的切取,同时将筋膜组织折叠缝合,再放 置固定到假体的表面(如图9),这样就能够很好地改善皮肤 [参考文献] [1]鲁开化,郭树忠,韩岩,等.重睑与隆鼻术返修率统计及原因分析【J】. 中国美容医学,2002,1 1(16):152—153. [2]Shirakabe Y.The classiifcation of complication after augmentation rhinoplasty.[J]_Aesth Plast Surg,1985,9:l85—192. [3】于晶天,陈守正.自体软骨联合假体植入鼻尖成形术[J】.中国美容 医学,2006,15(8):925-926. [4]何乐人,庄洪兴,张易,等.耳甲软骨与人工鼻假体联合植入隆鼻术 [J]l中国美容医学,2008,16(9):1230—1232. 菲薄的鼻尖外形,避免了鼻尖过凸,假体外形显露的问题。自 体筋膜脂肪组织片还能适度增加鼻尖皮肤张力,在延长鼻尖 的情况下而不会发生鼻假体外露,减少并发症,术后鼻尖自 然圆润,更加符合东方女性柔美的特点。 4.4自体筋膜脂肪组织片移植的特点:①自体筋膜脂肪组织 片较柔软,移植于鼻尖部后不但增加了鼻尖软组织厚度,使 鼻尖形态自然、柔和、圆润,更加符合东方人的审美观;而且 也达到了防止鼻假体外露的发生,对于鼻尖皮肤软组织较 [5]郑东学著.尹卫民译.现代韩国鼻整形术[M].沈阳:延宁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5:7-58. [6]陈碾,王晖,谢红炬,等.硅胶真皮垫隆鼻术[J】_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 科杂志,2005,12(6):363—364. [7]王碧波,戴传昌.皮肤菲薄者隆鼻方法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 2006,15(5):546—547. [8]吴一,邓颖,李伟.自体真皮组织在隆鼻中的应用【J】.2008,l7(8): 1l49 115O. 薄、皮肤张力较高的患者效果更加;②去除肥大鼻头皮肤及 鼻翼软骨间的筋膜脂肪组织,将鼻翼软骨缝合收拢,可使鼻 头缩小,轮廓分明,立体感增强,同时将废去的筋膜脂肪组织 充分利用,减少其它部位切口创伤;⑧取材方便简单,供区 切口隐蔽,患者易于接受。 [9]王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5. [收稿日期]2008—10—29【修回日期12009-02-22 编辑/张惠娟 高频电针治疗睑黄瘤82例疗效分析 孙鑫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整形美容科湖北荆州 434020) 睑黄瘤是脂质代谢障碍性皮肤病,病变发生了 眼睑浅表 出血,用盐水棉球压迫止血即可。治疗后无需包扎,不需服 药,但要求患者每天用75%酒精局部消毒1次,防止感染。创 面自然暴露、干燥,不得强行去除痂皮,一般1周后可自然脱落。 1.4疗效判断标准:治疗后1个月复诊判定疗效。痊愈为皮 损完全消退,显效为皮损消退7O%以上,有效为皮损消退 30 ̄70%,无效为皮损消退3O%以下。 1.5结果 的真皮网状层中,呈单个或多个淡黄色斑块,以上睑内眦部 多见。也可累及眼睑其他部位,常伴有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 及肝胆等疾病,以中年妇女为多,患者多因影响面部美观而 要求治疗f】]。自2005年以来,我院使用高频电针治疗睑黄瘤 8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5.1疗效:82例治疗者中有9人次因皮损面积较大分2次 治疗,其他均为1次性治疗,结果治疗1月后痊愈61例 (74.4%),有效21例(25.6%)。 1.1临床资料:所有82例患者均来自本院整形美容科门诊, 其中男25例,女57例,年龄34 ̄65岁,平均45岁,病程2~ 8年,瘤体直径0.2 ̄lcm。 1.2器械设备:CHR—IIB型多功能美容手术仪(武汉春光医 疗美容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1.5.2副作用: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无1 例出现继发性瘢痕或感染。 2讨论 1.3治疗方法:治疗前局部用75%酒精常规消毒,2%利多卡 因局部浸润麻醉。用治疗针接触黄色瘤体中间,先将皮损表 面气化,用盐水棉球擦去表面气化物,暴露黄色的瘤组织,小 心仔细采用点刺法,逐步将黄色瘤组织去除,直至皮损基底 变为粉红色露出发白的薄膜为止。对直径≤0.5cm的睑黄瘤 一高频电针治疗睑黄瘤的作用机理在于利用电火花使触 头与组织问瞬间升温,迅速将组织气化,从而破坏瘤体组织 。采 用该方法治疗睑黄瘤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治疗深度和皮损 范围容易掌握,止血效果好,治疗时间短,对周围组织损伤小 等优点,是治疗睑黄瘤行之有效的可靠治疗方法。 次治疗;直径>O.5em的分两次治疗。对于术中可能出现的 中国美容医学2009年4月第18卷第4期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Apr.2009.Vo1.18.No.4 471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 1,976—977. 213例[J】_中国美容医学,2007,16(4):557 [收稿日期12009—01—03 【修回日期]2009—03—05 编辑/张惠娟 [2】黄佳琴,张继忠,陈辉.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睑黄瘤 内剥切后预留瘢痕瓣治疗外耳病理性瘢痕疙瘩 杨楠 (吉林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科吉林吉林1 32011) 瘢痕疙瘩为病理性瘢痕,其形成病因复杂,治疗棘手。近 年来,由于穿刺耳孔导致局部瘢痕疙瘩形成的人逐渐增多, 3讨论 3.1瘢痕疙瘩属于难治性皮肤疾患,可发生于任何人群,其 中黑人、亚洲人、拉丁美洲人发病率较高。瘢痕疙瘩系局部皮 肤受损后的一种畸形的皮肤愈合,正常伤口愈合中,胶原的 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维持平衡状态,病理性增生中,这种平 衡被破坏,导致胶原大量堆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分子生物 学机制的研究仍处于资料积累阶段,但较为明确的因素有外 伤、皮肤疾病、创面张力、种族、部位、年龄、家族倾向、内分泌 等。它具有独特的生长特性,表现为超过创缘,持续增生,不 自行消退Ⅲ。外耳瘢痕疙瘩多由于穿刺耳孔引起,位于耳垂及 耳轮,为保持其正常外观,许多针对瘢痕治疗的手术和非手 术方法不适用。内剥切后预留的瘢痕瓣可以覆盖创面,使局 并由于穿刺部位不同而遗留单个或多个,多见于耳垂及外耳 廓,外形丑陋,痒痛明显。目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较多,但 各有利弊,如瘢痕完全切除后缝合可显著增加张力,瘢痕易 复发,易造成耳廓、耳垂变形甚至缺损;单纯药物注射疗程长 且副作用大,不适用于较大瘢痕疙瘩;皮片移植遗留继发创 面,易导致新的病理性瘢痕;自2006年起我们采用瘢痕疙瘩 内剥切,预留部分瘢痕瘢修复创面治疗外耳廓瘢痕疙瘩102 例,术后随访半年,有增生倾向者,给予药物局部封闭注射, 疗效满意。 1资料和方法 部无张力缝合,较大创面可制作三角瓣、矩形瓣等减小张力。 3.2从解剖学角度,瘢痕疙瘩的表面为萎缩的表皮,但耳垂 瘢痕疙瘩的表皮可以接近正常皮肤 ],保证了内剥切后预留 瘢痕瓣的血运,不易发生坏死。术中可采用肿胀麻醉,使内剥 切过程中术野清晰,预留瘢痕瓣薄厚均匀,与周围正常皮肤 厚度一致。 1.1临床资料:共102例,女96例,男6例。其中21人接受 过单纯切除术,复发;9人接受过药物治疗,未见明显疗效。年 龄16~9岁,病程6个月~15年,因穿刺耳孔数量及部位不 同,81例耳垂单侧或双侧,5例外耳廓单侧或双侧,30例为耳 垂及外耳廓同时单个或多个瘢痕疙瘩。面积最大3cm× 1.5cm,最小1.0cm×1.0cm,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哑铃形。术 后随访半年有19人出现增生倾向。 3,3瘢痕内剥切切除瘢痕,损伤局限在瘢痕内部,不刺激正 常皮肤的瘢痕增生,并保留部分瘢痕表皮,局部瘢痕表皮胶 原酶活性增加,抑制胶原生成及瘢痕增殖,同时产生衍生物, 抑制瘢痕增生口]。 3.4为了防止复发,拆线后随访,有增生倾向可局部注射曲 安奈德,曲安奈德为皮质类固醇激素,能抑制胶原a一肽链和 脯氨酰羟化酶的合成,使胶原合成减少;诱导成纤维细胞产 生胶原酶,胶原降解增加,预防复发。内剥切后预留瘢痕瓣治 疗外耳瘢痕疙瘩创伤小、恢复快、保留正常耳廓外形、皮质类 固醇用量小、复发率低,疗效满意。。]。 1.2手术方法:患者仰卧,头转向 侧,胶布固定外耳廓,美 蓝标记手术切口线,设计预留瘢痕瓣,可根据瘢痕大小及部 位设计对位缝合、三角瓣、对偶三角瓣、矩形瓣。局部麻醉生 效后切开瘢痕表面,瘢痕内部广泛剥离切除,遗留瘢痕表层 制作所需瘢痕瓣,使其厚度与邻近正常皮肤厚度一致,创缘 缝合无张力。彻底止血后,间断缝合创缘,耳轮及耳垂外观形 状正常,局部包堆加压包扎,7天拆线。 2结果 2.1治愈评价标准:切口如期愈合,痛痒症状减轻或消失,血 运佳,术区皮温颜色正常,柔软无硬结,外观平坦。 2.2随访观察:102个病例均随访半年以上,术后均无感染, 7例术区局部血运欠佳,给予对症治疗,延期愈合,3例多部 [参考文献] [1】王炜整形外科学[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26—431. [2]蔡景龙,张宗学.现代瘢痕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2.198. 位瘢痕疙瘩者耳轮外形欠佳,半年后修复,疗效满意。27例出 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增生倾向,局部硬结,皮损高出皮面, 及时给予药物注射,两周一次,平均治疗1~4次,无复发。其 余病例均治愈,目前兀增生倾向。 [3】吕建平,王少华,王燕华,等.瘢痕内切除术在治疗瘢痕疙瘩中的临 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3,12(4):366. [收稿日期]2oo8—09—24【修回日期]2009-01—26 编辑/张惠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