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细胞膜选取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原因
1.动物细胞外面无细胞壁,制备细胞膜相对比较容易 (1)避免了分离细胞壁与细胞膜的麻烦;
(2)没有细胞壁的保护、支持,动物细胞易吸水涨破,使细胞内容物流出,即可得到细胞膜。
2.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具2大优点
(1)细胞内无细胞核和各种具有膜的细胞器,避免了细胞膜与细胞器膜的分离所带来的麻烦,经过离心就可得到较纯净的细胞膜。 (2)红细胞的数量多,材料易得。
特别提醒 取得红细胞后用适量的生理盐水稀释,目的是使红细胞分散开,不易凝集成块,且使红细胞暂时维持原有的形态。 1.细胞膜成分的鉴定
细胞膜成分 鉴定试剂(方法) 结果 ①脂溶剂处理 磷脂 细胞膜被溶解 ②磷脂酶处理 ③脂溶性物质透过实验 ①双缩脲试剂 细胞膜被破坏 脂溶性物质优先透过 呈现紫色 细胞膜被破坏 蛋白质 ②蛋白酶处理 2.细胞膜结构及特点的鉴定 (1)磷脂分子特性
Word 文档
.
①生物膜两侧均“有水”时,磷脂分子必定排布为“双层”(头部朝外,尾部朝内)。
②若一侧有水或一侧有油时,磷脂分子头部朝水侧,尾部朝向油侧。
(2)结构特点鉴定:将膜结构中的磷脂分子提取出来,铺在空气-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有面积是细胞膜面积的两倍,则可说明细胞膜中磷脂分子为双层。
(3)结构特点验证 ①方法:荧光标记法
Word 文档
.
②现象:采用荧光标记法,标记小鼠细胞与人细胞做如图实验。
③结论:上述实验现象可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细胞膜的功能探究 (1)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验证 ①染色剂进入实验
②色素透出实验
正常情况下紫色洋葱细胞、各色各样的花瓣显现出颜色都是因为细胞液中有某种
Word 文档
.
色素分子,若将有颜色的植物组织放入清水中,色素分子不能透出,若用高温、强酸或强碱处理则可导致原生质层失活,此时色素分子就会从细胞液中透出,外
界溶液将呈现色素颜色。如:
(2)识别功能的验证
验证只有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才能结合――→ 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功能糖蛋白的作用
(3)借助植物吸收无机盐实验验证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①实验思路
②实验结果与结论
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吸收情况不同,不同植物对同一离子吸收情况不同―→细胞膜对离子吸收具有选择透过性。
Word 文档
.
1.4种常考的“膜蛋白”
(1)信号分子(如激素、淋巴因子、神经递质)的受体蛋白—糖蛋白。 (2)膜载体蛋白:膜用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
(3)具催化作用的酶:如好氧型细菌其细胞膜上可附着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此外,细胞膜上还可存在ATP水解酶(催化ATP水解,用于主动运输等)。 (4)识别蛋白:用于细胞与细胞间相互识别的糖蛋白(如精卵间的识别,免疫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等)。
易错点7 误认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为“高倍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结构 点拨 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应为“电子显微镜”(而不是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高倍光学显微镜下仅能看到叶绿体、液泡、线粒体(需染色)等大致轮廓,细胞器的双层或单层膜及内质网、核糖体等其他细胞器,均为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亚显微结构”。
易错点8 误认为离子通过细胞膜都必须进行主动运输
点拨 实际上,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协助进行的运输是被动运输。如静息电位状态下神经纤维膜上“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部分K+外流(由细胞内K+高浓度向细胞外K+低浓度运输),造成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相反,神经受刺激时动作电位的形成则是“Na+通道”打开,Na+快速内流(被动运输)的结果。
易错点9 误认为脱氧核糖与核糖的组成元素为C、H、O、N、P
点拨 所有糖类组成元素仅有C、H、O三种,核糖、脱氧核糖也不例外,切不可将核糖、脱氧核糖与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混淆。 易错点10 点拨
Word 文档
.
易错点11 误认为所有动物红细胞均无细胞核及核糖体等各种细胞器 点拨 只有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才无细胞核及核糖体等各种细胞器,其他动物(如蛙、鸡)的红细胞均具细胞核及各种细胞器。
[核心知识再强化]
1.几种重要化合物间内在联系归纳
下图是基因的表达和相关概念图,请在椭圆圈内写出1、2、3、4、5所代表的物质的名称,在箭头上方的A、B、C、D、E写出“关联词”。
提示 1:DNA,2:mRNA,3:rRNA,4:氨基酸,5:蛋白质,A: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B:转录,C:属于,D:决定,E:翻译。 2.几种常考检测剂及颜色整合
加热
(1)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呈砖红色 (2)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呈橘黄(红)色 (3)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呈紫色 (4)碘液—检测淀粉—呈蓝色
Word 文档
.
(5)甲基绿—吡罗红—检测活体
(6)健那绿线粒体—蓝绿色
染色
(7)质壁分离实验选用“紫色洋葱”,因液泡带有天然色素不必再染色。 (8)观察叶绿体时也因叶绿体带“天然色素”不必染色。
(9)观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时均需对染色体染色,所用染色剂为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或醋酸洋红。
注:上述观察实验中(6)(7)(8)必须保持细胞的活性,(5)(9)必须将细胞杀死,(1)(2)(3)(4)则可用研磨液检测,(2)还可观察切片。 3. 2.
1.细胞器的5种分类方法
(1)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Word 文档
.
植物细胞: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动物细胞:与分泌物(主要是分泌蛋白)的形成有关。 (2)能产生水的细胞器
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叶绿体——暗反应;
高尔基体——合成多糖。 产生水的细胞结构还有: 细胞质基质——ATP的合成等; 细胞核——DNA复制、转录。 (3)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 线粒体——供能;
核糖体——合成载体蛋白。
(4)含有核酸或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
核酸 DNA和RNA DNA和RNA RNA 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 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翻译 线粒体 叶绿体 核糖体 Word 文档
.
含有核酸或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结构还有: 细胞核:含DNA、RNA,
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DNA复制、转录。 (5)能合成多糖的细胞器 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高尔基体——植物细胞分裂时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不同细胞间差异辨析
(1)从物质层面看,不同细胞间的差异主要体现为蛋白质种类、数量不同; (2)从细胞结构层面看不同细胞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上: ①在代谢旺盛的细胞内线粒体含量较多;
②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内,核糖体、线粒体等含量较多; ③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如叶肉细胞)含大量叶绿体。
特别提醒 (1)具生物膜未必具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系统为真核生物特有的结构,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这种生物膜,不具备生物膜系统。
(2)内质网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体现了内质网是细胞内分布最广的细胞器,也体现了内质网的运输作用——内质网是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中心。
(3)分泌蛋白经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为胞吐,需消耗能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4)在分泌蛋白合成至分泌出细胞的整个过程中跨膜层数为“0”层。 3.
Word 文档
.
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实验成功的6个关键点
(1)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对线粒体染色的活体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2)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3)要漱净口腔,防止杂质对观察物像的干扰。
(4)用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的原因:靠近下表皮的叶为栅栏组织,叶绿体大而排列疏松,便于观察;带叶肉是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5)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椭球形的正面朝向光源,便于接受较多的光照;在强光下则以侧面朝向光源,以避免被灼伤。
(6)盖盖玻片时,一定要缓慢且与载玻片成45°夹角,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慢慢放平,防止装片下产生气泡。 误区警示!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
Word 文档
.
(1)
(2)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的特点:逆浓度梯度运输。 (3)不同微生物对各种矿物质的需要量不同,吸收时各自都有选择性。 2.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一些离子和小分子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2)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1.实验原理
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
2.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流程
Word 文档
.
3.现象与结论
Word 文档
.
(1)本实验存在两组对照实验
(2)引发质壁分离的2种原因
(3)本实验是教材中涉及“显微观察”实验中唯一的一个“只在低倍镜下”观察(不曾换“高倍镜”)的实验。
Word 文档
.
1.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拓展 (1)判断成熟植物细胞是否是活细胞 待测成熟植物细胞+一定浓度的
镜检
蔗糖溶液――→
细胞
不发生质壁分离→是死细胞
(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发生质壁分离→是活
镜检待测成熟植物细胞+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细胞液浓度介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浓度之间 (3)比较不同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镜检不同成熟植物细胞+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越短,细胞液浓度越小,反之细胞液浓度越大 (4)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和蔗糖溶液)
Word 文档
.
成熟植物细胞+不同种
只发生质壁分离→蔗糖溶液镜检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KNO
类溶液――→
溶液
3
2.巧判细胞能否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 (1)从细胞角度分析
①死细胞、动物细胞及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②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2)从溶液角度分析
①在一定浓度(溶质不能透膜)的溶液中只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不能自动复原(只有用清水或低渗溶液处理,方可复原)
②在一定浓度(溶质可透膜)的溶液(如KNO3、甘油等)中可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
③在高浓度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Word 文档
.
2.实验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探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
(2)探究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
Word 文档
1.
.
如图表示与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有关的图例或曲线。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肺泡上皮细胞吸收氧气——①、⑤ B.红细胞吸收葡萄糖——③、⑥ C.根尖细胞吸收矿质离子——③、⑥ D.肌肉细胞吸收水——②、④
解析 ①、②、③表示三种跨膜运输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
Word 文档
.
输,④、⑤、⑥表示三种影响因素曲线,分别对应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主动运输。肺泡上皮细胞吸收氧气和肌肉细胞吸收水的方式均是自由扩散,对应①、④;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对应②、⑤;根尖细胞吸收矿质离子属于主动运输,对应③、⑥或③、⑤。 答案 C
Word 文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