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码:0401025 适用专业:电梯工程技术
学 时:48(理论36 课内实践12)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电梯工程技术的一门专业课程,电梯结构与技术是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是该专业重要基础课程。
二、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1.电梯的基本知识; 2.电梯工作原理;
3.电梯各子系统的详细结构及组成; 4.自动扶梯和自由人行道简介。 (二)素质目标
1.规范操作习惯--- 正确使用工具、仪器; 2.良好职业行为---正确做事,做正确的事;
3.团结协作精神---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达成目标。 (三)能力目标 1.掌握电梯的工作原理; 2.掌握电梯的基本结构;
3.掌握电梯各子系统的结构与原理; 4.了解自行扶梯和自由人行道的基本知识;
三、与前后课程联系
该课程为电梯工程专业专业课程,为该专业学生学习电梯安装及维修保养等后续课程提供基础知识。这门课的知识,是学生们今后从事电梯方面工作必须掌握和具备的。
四、课程内容标准与要求
1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素质。 教学模块 概论 主要教学内容 电梯的历史与发展; 电梯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电梯的基本结构; 电梯的分类; 电梯的主要参数; 基础知识 电梯的性能要求; 电梯型号的编制方法; 电梯相关法规等; 提升原理; 工作原理与运动分析 曳引系统主要设备与装置 轿厢与门系统 导向与重量平衡系统 曳引原理及传动形式; 对重匹配分析; 舒适性要求; 曳引电动机; 钢丝绳、导向轮及反轮绳等; 轿厢的结构; 门系统的结构与原理; 导向系统; 重量平衡系统; 电梯安全保护的要安全保护系统 求; 电梯安全保护系统组成与原理; 自动扶梯及自有人行道 自动扶梯结构与原理; 自由人行道结构与原理; 机 动 合 计 自动扶梯及自由人行道的基本知识 了解自动扶梯及自由人行道的基本知识 2 48 4 安全保护系统的结构与原理 了解安全系统的结构与原理 6 电梯提升原理; 曳引系统的结构及传动原理; 对重匹配原理; 舒适性相关知识; 曳引系统各零部件的结构与原理(主要运动及受力部件) 轿厢的结构与组成; 门系统的结构与原理; 导向与对重平衡的原理; 导向系统与平衡系统的结构; 掌握提升系统中曳引、对重的原理及相关传动机构原理;了解电梯舒适性要求; 掌握曳引系统各零部件的结构与原理 了解轿厢与门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了解导向及平衡的原理; 掌握导向系统和平衡系统的结构; 6 8 电梯的基本结构、主要参数、性能要求及与电梯相关的法规、编号、及建筑施工要求等相关知识。 了解电梯的基本结构及性能参数; 了解其他与电梯相关的各种知识; 4 学习目标 电梯及相关技术的发展情况 能力要求 了解相关知识 作业 学时 2 8 8 五、课程教学资源
(一)推荐教材
2
《电梯结构与原理》 贺德明、肖伟平 中山大学出版社 (二)教学参考资料
《电梯结构原理及安装维修》 陈家盛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三)教师团队及教师素质 序 号 1 2 3 姓 名 张利国 李 波 何魁艳 学 历 大 学 大 学 大 学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讲 师 助 教 备 注 (四)教学场地、设施 教室
(五)课程考核方式与标准 1.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见表1。 表1 考核方式 序号 评价模式 考核项目 平时成绩 形成性评价 1 终结性评价 小 计 合 计 ①平时成绩考核
平时成绩考核标准见表2。
表2 平时成绩考核标准
成绩认定 序号 考核内容 A B
考核标准 见表2 权重 0.2 0.2 0.4 子项目考核 小 计 综合项目考核 0.6 0.6 1 考核人员 C 3
权重 D E 1 2 3 平时作业 纪律、学习态度 课堂参与程度 教师 班上同学 教师 0.6 0.2 0.2 注:成绩认定中A(≥90)、B(≥80)、C(≥70)、D(≥60)、E(<60)。 ②子项目考核
将每次的子项目考核成绩相加求其平均值作为子项目考核成绩。 ③综合项目考核
通过一综合项目考核学生对本门课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 2.职业资格证
本课程相关知识可与电梯维修工等职业资格证相结合。
六、其它
系/部: 自动化工程系 教研室:机电一体化技术教研室 编制人:贺强 审核:罗文
编制时间:2014年7月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