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易错点
三代:
1.【商】天神合一(神权色彩/占卜)
2周公(修改内外服)、成王开始宗法分封制。“天下共主”
3.【商】内外服:自主权体现在各部落保有原有的社会结构
4.国家形成(文字、城墙、固定农耕)
5.分封制的关系密切、明确:派劳役为王室服务;重要官职任免由周王批准【但是自己任命】(独立性:有自己的武装、收税随便)
6.嫡长子/宗子/大宗=主祭祖先
7.大宗小宗的关系=家族等级、政治隶属(保证垄断、特权、内部稳定)
8.士为统治阶级最底部
9.鼓励商业
春秋
税制改革、按亩收税→私有制(只有个人私有,国家才会收税;国家公有没有收税必
1
要)
战国:新兴地主阶层。
农业危机(大多数人从商、没人种地)→重农抑商→征税+徭役→巩固统治
变法根本任务:废除世卿世禄
根本目的:富国强兵
一切法律来源《法经》【李里】for统治阶级利益
吴起:“吴卒”
商鞅:军功=爵位+土地、私有制=买卖、兼并、按土地好坏征税;促进了新兴地主所有者
未经允许从商=奴隶
盐铁专卖、控制经商范围
字体混乱、不利于文化交流【秦朝规范】
秦朝
1,左右丞相=百官之首
2
御史大夫=副丞相、奏章、传令、监督
2.三方互补相属、互相牵制、互相配合【减少失误】
3.考核制度:1,监察官2.自行汇报【殿罚、最赏】
4.地方官僚机构”郡守、县令、县长
5.彻底打破世卿世禄
6.虎符=军队调动【朝议后裁决→减少失误】
7.也有神的光环(“皇帝“)
西汉:
一开始:郡县制+同姓分封→尾大不掉
推恩令→代行天威、外戚宦官
私人纺织作坊在西汉颇具规模
汉武帝:货币关铸、官营贩运、平准(市易)
东汉:
3
豪强地主、士族地主、田庄式【人身依附关系】
尚书台形成、取代三公
九章算数=总结、形成体系
魏晋南北朝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没有明确规定】
儒学危机:1.社会动荡、宗教信仰渴求、2.三教合一
第一次人口南移【原因:1,八王之乱、少数民族内迁、东晋政权在南方】
齐民要术: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商品生产
书法自觉【工具转变】(秦小篆:圆润均匀纤细、汉隶:洒脱】
王羲之:飘渺
唐
坊市制度、行首
官商分利=效率提升、双方收入均增加
4
藩镇林立=敌友并存
火药运用到战争
颜筋柳骨:忠贞品格、重视法度
唐传奇标志中国小说渐趋成熟【体裁:变文、传奇】
五代:
后周世宗改革【反腐败、发展经济、改革政治、抑制藩镇】
北宋、南宋:
罗盘传入西欧
街市制度(御街)
三司长官=“计相”、
理学兴起原因:1,儒学危机(X3)2,强化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3.商品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学繁荣(四大发明的新发展、定型)
调兵权=三衙、发兵权=枢密院
地方直属中央、废除节度使、中央占绝对优势→相权与皇上的矛盾突出
5
新儒学=佛、道关于宇宙、自然&儒家对现实人生【客观唯心】
陆九渊:象山先生“发明本心”(宇宙=吾心)、
汉字:13世纪、金属活字;13世纪后期:朝鲜、欧洲
火药用于日常生活、14世纪到欧洲
书法:有意无法【魏晋风范】个性化
话本小说:说唱形式、乡村+城市、内容:佛经、历史、爱情《碾玉观音》
元:
1,内阁:衙署、属官
2.《农书》图画、机械、水力
3.中国古代戏曲成熟:元杂剧(元散曲=小说)
4.王实甫《西厢记》“愿天下。。。”
5.明朝;
经济作物
6
商帮:明朝中后期
徽商:南【盐】(大宗商品、典当)
晋商:茶叶【to西北】(票号、走出国门)
市镇:
冶铁业=佛山
汉口=转运码头
良乡=花(for官府)
李时珍:最早分类法、生物进化论、猿VS人、变异、环境保护“东方医学巨典”
思想活跃、自由
文彭:篆刻
书法平民化、个性化
王守仁:致良知【自我的主动作用】
农民战争“武器的批判”带动了“批判的武器”【物质→理论】
7
李贽:
“丑妇之贱态”
追求物质=秉赋自然
男女平等
根本上否定天理【更不言一、亦不言理
明末清初【儒学新发展】
顾炎武=边防研究、因地制宜、
黄宗羲=言论自由限制君权、监督机构(学校)、内阁(最高机构)
王夫之=学以致用、考证学术
影响:1,民主萌芽【BZ:商品经济发展、封建制度没落
反清革命(清末民初)【林则徐、谭嗣同。。。】
清朝:
摊丁入亩、一条鞭=赋税成熟\\刺激商业【放松人身限制】
8
康熙~乾隆=四口通商;之后一口通商
生产技术提高→手工业人数增多、结构变化
海禁、闭关锁固体现了天朝上国、抑制了资本原始积累、阻碍了资义萌芽、开拓海外市场
议政王大臣会议=重要军事
内阁=日常事务
NO.1徽班进京(昆曲):雅部:昆曲;其他:花部
昆曲=垄断剧中
NO.2徽班进京:徽调
道光年间开始对外演出
同治:京剧繁荣
基本常识
农业阻碍手工业、商业
海禁阻碍大规模工业的变革:明清之际,亦有工业文明演进的开端。
9
工业文明=工业化、城市化、法制化、民主化、社会流动性增强、教育普及、信息传递加速、非农业人口比例增大、经济持续增长
中国农业趋势:农民与地主依附关系逐渐减弱、租佃关系日益普通化。
土地制度:中国古代所有土地均为私有,所以说均田制不是分配有主土地,而是分配无主荒地
只能通过制定最高限额,来限制土地买卖【均田制一定程度上可以,但是不除根;国家分配了田;一部分人不会去买卖田】
任何东西都不能阻止土地兼并
贱商令
租佃制度的产生【租佃制渡=租佃契约:剥削VS被剥削】in战国
宋代之后,租佃制度【仅次于自耕农】
佃农自主权利增强【雇主市场化】
评价:利于生产力发展、积极性提高
北宋煤、南宋焦炭
麻、丝、棉
10
官营手工业:细密分工、规模经营
元代匠籍制度=积极性降低
唐代有的雇募制
民窑:明代发展迅速
中枢权利体系=君主专制
秦汉上升、唐宋繁荣、明清衰落
文化
道、佛=小政府
引用:道:伏羲、神农
儒:孟子:尧舜;孔子:西周文王、周公
墨:夏禹
百家争鸣原因1.乱世出奇才【兼并战争、竞相争霸、礼崩乐坏】;2.铁犁牛耕:生产力上升;3.士阶层兴起4.私学、民间学术活动兴起5.各诸侯国需要人才
文艺复兴初期:13~14世纪;传入欧洲;造纸、印刷→宗教改革、教育扩大
11
火药:国民军制、消除封建制度、
经济发达原因:1,统一多民族政权、
2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3.政府支持(造船业、官营手工业)、天文研究、
4.交通便利、文化交流
基本特点【影响因素:1.商品经济2.需求:市民、3。统治者政策4.作者本人/知识分子地位5.国家完整/救亡图存6.交通发达、文化交流】
秦汉:专制【空洞】;大一统、经济发展
魏晋风度:个性化发展(书法、绘画)
唐朝:洒脱、圆润、繁荣期、多元【昂扬,BZ科举制度。庶族得到机会实战
佛教平民化(俗讲、变文)【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正值:民族融合】‘
宋朝:规范法度、北宋(国家统一的阔达)
市井生活(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市民阶层兴起)。城市+农村【说唱】
南宋:山河破碎、民众苦难→救亡图存=苏辛+岳飞;社会黑暗、反映民众
12
元朝:社会黑暗、民族不等(汉族文人)→隐居生活
明清:雅俗共赏、实用性【市镇兴起、商经发达、市民阶层崛起、印刷术】、拜金/商人地位上升、冒险精神、批判现实【古典现实主义】
总特点:写实、民间、写意、不求形似、个人主观、“风俗”来源:国风反应民间(风雅:官方、颂:祭祀)
小说发展:短(魏晋)→传奇→话本→长篇+说书(元开始、明清鼎盛)
扯到民族自豪、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爱国、兼容并蓄、为我所用
老子
1.道比天高(剔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2.赞扬天道、斥责人道【无为】
3.鲁迅批判(愚民政策)
4.守静=辩证法、以弱胜强
5.生态文明(无为而无不为、和谐相处)
6.辩证评价【NO。1本源;愚民政策、黄老之学弊端:地方割据】
13
孔子
1) 人文关怀
2) 中庸思想
3) 各安其位=仁
4) 德政【自我修养:柏拉图】、
5) 从我做起的道德修养论【核心】(自我约束)
6) 显学原因/社会传统的理论基础:规范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等级观念】巩固政教体制、维护纲常礼教;承上启下(分封宗法+大一统)∴封建统治者爱护
7) 阶级局限:妇女、劳动人民
8) 世界贡献(伏尔泰《中国孤儿》
9) 编五经、《春秋》
荀子:
性恶论【环境+教育改造】
礼法并施、杂糅百家、儒家异端、以礼为王
14
朴素唯物主义:主观能动性+天行有常
孟子
朱熹made《孟子集注》
维护地主、小农
恻隐之心、性善论、磨练中积累知识(生与忧患死于安乐)
养气、正气、浩然之气
大丈夫
伦理政治观(伦理用于政治)
墨子:手工业者、古代共产主义制、墨仁
注重逻辑、自然科学
节俭
无等级(仁)
显学(劳动人民、手工业者)
15
法家
商鞅、循名责实
韩非子:性恶论引入到亲人领域
董仲舒:墨子、阴阳家、法家、道家=新儒学(没了儒学的人文方面的道德理论学说);制约君权+抬高君权
陆王心学
背景:1。明朝中后期,社会动荡,人心不安(为了挽救统治)所以才会去安人心。
2.吸收佛家、禅学
3.,二陆:本心
2.朱熹认为心学=太简;心学认为朱熹“支离”=片面地看问题(格物致知)
3.加强道德修养、去人欲
4.知行合一、致良知
5.良知支配(主观唯心)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