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目标
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3.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
1.利用想象和联想阅读诗歌,理解诗意。 2.最后两句蕴含的哲理。 三、预习案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 2. 给加点字注音
千寻塔( ) 自缘( ) ..3.词语积累。
千寻: 缘: 眼: 最高层: 探究案 一、自主探究 1.解读1、2句。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1)释词 寻: 闻说: 鸡鸣见日升: (2)整句诗的意思: 2.解读第3、4句。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理解词语。
1
不畏: 缘:
(2)整句诗的意思: 二、合作探究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答:
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答: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五、拓展延伸
从艺术创作角度谈谈这首诗在哪些地方值得你去借鉴? 答: 六、训练案 一、基础训练
1、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
2、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泘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 ,实则指 。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二、提升训练
1、说说“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 答:
2、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3、这首诗中,“泘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答:
4、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
2
5、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 ”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 。 6、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
答:
3
参考答案
预习案 2. xún yuán
3.古以八尺为一寻,极言塔高。 因为。 视线。
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探究案 一、自主探究
1.(1)寻: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极言塔高。 闻说:听说。
鸡鸣见日升:传说站在塔上,五更天鸡叫的时候就看见太阳升起。 (2)飞来峰上耸立着高高的宝塔,我听见鸡叫便看太阳升起。 2.(1)不畏:不怕。 缘:因为。
(2)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因为人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 二、合作探究
1.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2.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 3、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训练案 一、基础训练
1、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2、千寻塔的最高层 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3、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二、提升训练
1、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2、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当时的保守势力)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4、“自”:在诗中是自然之义,用在此处使诗句的原因解释不来得绝对;“只”:在
4
诗中念起来通顺上口,更符合诗人的处境和心情。
5、千寻(见日升) 铺垫
6、本诗表达了他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