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职语文教学中“工匠精神”内涵的融入
作者:刘娟 吴玮玮 杨论 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15期
摘要:高职教育的发展主要是为了培养职业性的人才,在文化课教学和技能课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为了就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的教学,属于基础课程教学,帮助学生不断增加知识积累,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内涵,让高职学生不仅具备专业技能,还具有忠诚、专注等职业素养。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结合“工匠精神”的内涵,对高职语文教学中“工匠精神”内涵的融入方法、作用等进行研究与分析。 關键词:高职语文;“工匠精神”;内涵;融入;创新精神
我国在实施课程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明确要求加强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基础性的课程知识,而另一方面则是对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专业技能等进行培养,全面有效的提升自身的学业水平。高职院校是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如果一味学习技术、方法,但是不注重对自身道德、素养的培养,则学生即使日后走上工作岗位,也无法取得更大成绩。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中不断向学生融入“工匠精神”的内涵,就是在传统的职业性教学基础上,结合审美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境界,从技术性学习过渡到“艺”的学习,最终上升到“道”层面的学习。关于“工匠精神”的内涵、作用,及其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方法等均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展开研究探讨[1]。 一、“工匠精神”内涵分析
“工匠精神”体现了一种职业精神,主要体现了一个人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品质等,同时也集中体现了相关从业者的行为表现和价值取向是否符合职业道德的相关标准[2]。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各个行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大,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对其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作综合考核,能够获得更加符合要求的人才,而“工匠精神”就是企业考察人才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工匠精神”中的工匠主要就是指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和作品的人,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且能够耐住性子不断的精雕细琢,对细节部分有着更高的要求,追求极致和完美,在社会发展和文明传承中,这种“工匠精神”作为精神源泉不断流传,能够让企业追求高水平发展,也能够让企业员工获得更好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中的敬业是从业人员因热爱和敬畏产生的职业精神状态,“工匠精神”中的精益求精则是从业人员追求高品质产品的态度,“工匠精神”的专注则是从业者内心的一种笃定,更是一种坚持、执着的事业心,最后,“工匠精神”中的创新就是指不断改革和寻求突破的精神力量。由此可见,“工匠精神”的内涵深深影响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具有塑造内心精神世界的重要力量,将这种“工匠精神”内涵充分融入到职业训练中,是培养优秀职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内涵的的作用和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课程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对以往的传统的教育方式作出改进,运用新方法和新技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使学生具备学科情感,能够深刻感悟其中的哲理性内容,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内容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我国的高职类院校主要是以职业教育为主,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课程,对于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内容,可以不断由老师渗透“工匠精神”的内涵,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提高语文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全面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内涵,能够进一步构建符合现代人才发展要求的职业教育体系,明确人才培养的目的和目标[3]。现代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各个行业发展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内涵,就是结合相关课程内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侧供给改革和创业革新背景下职业教育的特点,让学生综合性的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成长为更加具有社会竞争力的行业人才。高职语文课程的教学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而“工匠精神”也是属于人文精神范畴内的内容,两者的融合性教学能够促进创新驱动,即提高学生的技能标准和知识结构,拓展其学习视野,培养其创新改革的精神和能力,全面有效的发挥高职学生的积极性和活力,使其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高职语文教学中“工匠精神”内涵的融入方式 (一)思想上的熏陶和教育
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中,老师对学生进行相关人文性的知识内容教学,使学生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并且在人格修养和道德品质也能够不断提升,在此过程中,要想真正有效的融入“工匠精神”的内涵,还需要老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对学生的精神意识等方面作强化性教育。思想意识具有较强的能动性,并且能够指导人的行为和实践工作,语文老师向高职学生重点解析“工匠精神”的主要内涵和特点,让学生认识到未来作为一名职业性人才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使学生认清自身未来发展的方向,并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从学生的精神意识角度切入,向学生主动灌输“工匠精神”的概念,使其能够不断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奋进,继而成长为一名合格“工匠”。 (二)老师做好引导性教育工作
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性教育,对学生启发一些哲理性道理,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感悟。语文老师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是起到美感启发和审美启发的作用,因而老师要能够对学生的审美观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例如在讲解文章内容时,对于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老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分析,让学生对人物品质、道德素养等方面作出点评,对于正面人物,倡导学生要以此为楷模,对于负面性人物,则要求学生以此为鉴,即坚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对学生实施教学。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由老师作为情感引导者,用语言来对学生进行美德分析,在课堂上促进学生的情感活跃,老师对教学充满热情,则学生受到感染,对学习也充满热情,这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4-5]。 (三)带领学生欣赏艺术作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传统的语文课程教育形式较为单一,要想将“工匠精神”内涵充分的融入到教学中,则需要对教学模式作出积极的改进和优化,在此过程中,艺术作品就能够为学生提供审美源,让学生获得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与感悟[6]。例如,老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比较大师画作和普通画作,在优劣对比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慢工”才能出“细活”,大师作品之所以美妙绝伦、富有美感,正是因为倾注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在细细雕琢中成就了精品。此外,语文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欣赏其他的艺术作品,包括雕塑、彩陶、木工等,让学生在比较性观察中,获得对“工匠精神”内涵的新的理解,使其反省自身后,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四)为学生组织讲座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书本学习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从生活中、从他人的生活经历或口头传授中获取更多的知识。高职语文教学中要想充分有效的融入“工匠精神”内涵,除了要在口头上对学生讲解、分析“工匠精神”的主要內容和重要意义,还可以由学校为学生组织相关的讲座,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讲座中,可以由道德模仿讲述自己的工作经历和人生感悟,也可以让优秀毕业生向学生进行相关的宣讲和授课,感染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对“工匠精神”有更多新的理解[7-8]。此外,学校还可以就讲座活动,为学生进一步组织文学创作的比赛活动,安排学生积极参加演讲比赛或征文比赛等,也可以组织朗诵比赛等,让学生自己广泛搜集材料,以“工匠精神”为题进行文学创作。
(五)鼓励发挥个人优势
任何一个从业者在工作实践中,都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工匠精神”,具备“工匠精神”,就是能够坚持做到爱岗经验,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并且能够在精益求精中不断追求创新和进步。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内涵,其主要目的一方面是激励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成长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素养,不断成长为行业或领域内的顶尖人才,但是同时另一方面也是更加鼓励学生要具备“工匠精神”,在岗位实践中要努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从语文教学角度来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丰富,老师通过鼓励学生发挥个人优势,能够进一步树立学生的行业信心[9]。 四、结语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为了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性人才,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教学的同时,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文化常识的讲解,同时还要重点对学生的人文修养进行不断培养,充分融入“工匠精神”内涵。“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道德精神,是一种专注于自身事业,并忠诚于自身事业的态度,能够为自己的工作作出奉献,因此高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传达这种虔诚的教育信仰和严谨的敬业态度,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重点性,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事业目标。此外,在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也是高品质教学的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现,是当今时代下教育发展的必要前提,融入“工匠精神”,符合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也是发挥教师作用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杨茜,余俊光.互联网+背景下蓝墨云班课教学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2019(01):43-44.
[2]万丽.浅谈高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素养的培育——评《职业素养通修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2019(01):134.
[3]王闽红.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26(04):91-95.
[4]杜晨阳.“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语文课程育人策略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8(04):86-88.
[5]张维.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翻转课堂理念的应用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5):96-97.
[6]杜芬.浅谈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0):159-160.
[7]邓滢.从“工匠精神”谈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实施[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06):-90.
[8]杨劲平.高职语文教学关注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7(15):16-18.
[9]沈丽娜.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05):59-61. 作者简介:
刘娟(1976年—),陕西周至人,研究生,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语言教研室;
吴玮玮(1980年—),男,陕西西安人,研究方向:应用电子技术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与研究;
杨论(1987年—),男,陕西西安人,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与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课题项目:
课题名称为《“工匠精神”内涵融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与职业教育体系的实践探索》(课题编号:2018FKT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