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试卷
(本套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和运用(共6 小题,计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2 分) A. 禁锢(gù) 拮据(jù) 恣睢(zī) 恪尽职守(kâ) B. 炽热(zhì) 栈桥(zhàn) 阴晦(huì) 强聒不舍(guō) C. 滞留(zhì) 征引(zhēng) 扶掖( yē ) 一抔黄土(póu) D. 煞白(shà) 抽噎(yē) 褴褛 (lán) 成吉思汗(h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2 分) A.脚踝 骈进 歇斯底里 窸窸窣窣 B.谀词 旁鹜 与日俱增 怒不可遏 C.枘凿 陨落 舐犊之情 一代天娇 D.糟蹋 箫索 重蹈覆辙 仓皇逃窜
3. 请从每句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 分)
①一个学问家常常要评判和 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样才能产生更新更完善的学说。 (修改 修正 修撰)
②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面对这让人 的舌尖上的浪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式剩宴”。 (瞠目结舌 骇人听闻 触目惊心 ) 4. 经典诗文默写 (6 分)
( l ) 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陆游) (2)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 ( 3 )槲叶落山路 , 。 (李商隐《商山早行》) ( 4 ) ,左臂悬敝筐。 (白居易《观刈麦》
( 5 )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 , ,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表》)
5.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3 分)
相比于“舌尖体”,近几年来,网上还有不少新锐文体你方唱罢我登场。例如,肉麻台词听了让人“有想撞墙冲动”的“琼瑶体”,嗲不死你呕死你的“蜜糖体”,酷似老外说汉语说不利落的“梨花体”„„①凡此种种,( )不缺调侃戏谑,( )每句话里流淌着的更多是矫揉造作、野蛮无趣以及匪夷所思。②此类文句,是加了地沟油爆炒,撒了嫩肉粉烧烤的,别看它们裹挟于烟熏火燎中呈现出一副生意兴隆之状,③其实,食客们大啖过后,都可能会付出自己语言表达、内心思考等方面遭受无形伤害。
(1)请给第①处画线句空白处补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2)第②处画线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3)第③处画线句是一个病句,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3 分) (1)请补全《水浒传》中的下列回目名称。
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夜走蜈蚣岭 (2) 请选择主要与上面所填人物相关的情节。( )
①大闹飞云浦 ②大闹清风寨 ③浔阳楼吟反诗 ④威震平安寨 ⑤斗杀西门庆
A、①②④ B、①②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 二、综合性学习(7 分)
7. 2012年11月9日是第22个全国消防宣传日,今年“119”消防日宣传主题是:“人人参与消防,共创平安和谐”。北京市开展了“百个中队开放,千个社区设站,万场主题活动,百万群众互动,千万群众参与”活动。 你所在的学校也积极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中学校要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向市民作“消防安全”宣传。为了做好准备工作,请你根据同学们搜集的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出当前全国火灾情况的两个特点;再根据材料三概括出消防事故多发的原因。(4分) 【材料一】
2013年与2012年全国火灾事故情况统计
2012年 2013年 【材料二】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将进一步普及,用电、用火、用气现象增多,易燃、可燃材料在家庭装修中也大量使用,火灾危险性增大。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开放,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汽车火灾在未来几年、十几年会迅速增多。 【材料三】
群众到商场购物,到宾馆住宿,到餐饮场所消费,多数是不看安全通道,不看出口。1985年4月8日,哈尔滨白天鹅饭店火灾中,5名朝鲜人4名中国服务员跳楼身亡,1 名美籍华人烟熏致死,同一楼层的日本客人自救逃生。另外,据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城市消防站的保护面积未达到国家规定的4—7平方公里的标准,消火栓更是没有达到城市主次干道120米设置一个。 (1)特点:
原因:
(2)活动中学校组织了“消防安全逃生”知识竞赛,请你根据描述的情景,至少说出三种逃生的办法。 (3分)
7月22日晚上9时55分,某市区花园小区22幢 201室发生火灾,由于是晚上,3楼至6楼都有居民,而且部分居民已经入睡。火势迅速蔓延,高温、浓烟封住了3楼通往2楼的道路,2楼以上的居民都被困在里面。
三、阅读(共15 小题,计45分)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29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 题。(12 分)
从“雾都”到“霾都”
①在中国有一座城市以雾而著称,就是“雾都”重庆。
②重庆多雾,因为它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四面群山环绕,长江、嘉陵江在此交汇,空气温暖湿润,地面风速很低,江水蒸发不易扩散,潮湿的空气很轻易就会达到饱和状态而凝结成雾,不过气象部门的统计分析表明,近年来重庆浓雾呈逐年减少趋势,灰霾天气倒是呈逐年上升趋势。
火灾事故(起) 132174 125402 死亡人数 (人) 1197 1106 受伤人数(人) 620 572 直接经济损失(亿元) 19.6 18.8 ③那么到底什么是雾,什么是霾呢?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天气现象。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过量的水汽与空气中的凝结在一起,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如果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而词典对“霾”的解释是: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能见度小于10公里。而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对“霾”给出了技术性的判识标准:“当能见度小于10千米,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即可判识为霾。”所以雾与霾最大的区别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相对湿度低于80%的为霾。
④据气象部分研究人员所说,重庆由于二战时期的军工开发和以后的军工建设,一直是严重的‘霾都’,只是过去科学认识水平不够,误认为是‘雾都’。我们以前认为能见度降低都是雾造成的,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霾。于是,“雾都”不再有美感,反而变成了刺耳的警报,令人忧心。而且,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被冠上了“雾都”的名号:郑州被市民调侃为“宛若蓬莱仙境,郑州成‘雾都’”;乌鲁木齐被戏称为“西部雾都”“‘雾’鲁木齐”„„曾经有媒体报道“北京盛夏季节30℃大雾弥漫”,我们已经知道雾是低温下饱和气块的标志,夏季30℃的高温条件下,水汽很难达到饱和程度,出现的肯定是霾。
⑤霾会降低了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的家族被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会深入到人的肺部,造成人的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PM2.5的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急诊数量分别会增长5%和1%。 ⑥中国的“霾都”已经越来越多,而且还在继续增多中。中国经济和工业较发达的地区,霾的日变化都呈现出增长趋势,而且这种趋势恐怕短期内也很难发生改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悬浮在中国城市上空的灰霾还要很久才会消散。 8.从文中看,“雾”和“霾”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不少于两点)(2分)
9.第③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10.阅读第⑤段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4分)
(1)“主要”一词能否删去?结合句子内容说明理由。(2分)
(2)“蹿红”在这里的意思是什么?(2分)
11.作者说:“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 题。(17 分)
一起去看 刘心武
①儿子九岁那年,父亲跟他说:“带你去看球!”儿子高兴得跳起来。
②到了看台,儿子只顾吃冰棍,吃了冰棍又扭着身子要喝汽水,父亲生气了:“你再这么磨人,下回不带你来了!”父亲教给他如何看球,他知道了什么叫角球,什么叫点球。
③儿子十六岁了。父亲跟他说:“带你去看球。”儿子不吱声。父亲提高嗓门说:“带你看球你还哭丧着脸!谁欠你二百块钱还是怎么的!”儿子晃晃肩膀出门去了。母亲跟父亲说:“还记我们的仇呢,那回不让他去电影院看《望乡》。”父亲说:“演日本妓女的故事,他看合适吗?”母亲说:“后来他不还是跟同学一起去看了。谁让中国看电影不分级呢。能买上票他就能看。”停了停又说:“后来
我问他,他说,妈,我能看懂。他白我一眼,说,爸跟你就以为我要看那几个黄镜头。他后来不是又去看了《沙器》?”父亲说:“他了得了!《沙器》讲的是儿子杀老子的故事!”停了停又说:“都是你惯的!”母亲就叹气:“他这阵不知道怎那么大气性。你总恶声恶语训他也不是个事儿。” ④父亲独自去了赛场,在门口把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253.tmp.png多余的票退了。球赛不怎么精彩,双方磨来磨去死不进球。有年轻的球迷乱吹口哨,也不知是跟哪位球员教练裁判生气。中场休息,父亲去洗手间,半道忽然发现了儿子,跟几个同学在一起喝可口可乐,嘻哈议论倒也罢了,肢体一刻不停,手舞足蹈地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254.tmp.png看着实在扎眼,本想过去吆喝几声,拼力强忍住了。父亲没等散场就回了家。母亲问他谁输了让他脸那么黑?他大嚷:“我输了!”儿子很晚才回家,只叫声妈,就回自己那间屋了,还把门关得紧紧的。父亲要冲进去跟儿子算账,母亲拉住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256.tmp.png他:“人家自己去看个球怎么啦?”
⑤儿子上大学了。暑假在家,有天跟父亲说:“爸,我有两张票,咱们一起去看球吧。”母亲就看着父亲,父亲想了想,唔了一声。母亲摆出一桌菜,爷俩喝啤酒。母亲听爷俩侃球,开头客客气气,后来抬起了杠,再后来语速加快,互相打岔。母亲心里有点紧张。但是最后爷俩一起去看球,一起回了家,回了家又坐在沙发上喝啤酒,把球场上的角色刻薄了一溜够。晚上母亲见儿子老晚还在弄电脑,就先敲敲半掩的门,儿子说:“妈,进来!”母亲过去,儿子让她看在电脑上画的画。闲聊几句后,母亲问:“你上中学的时候,为什么不跟你爸去看球,还老跟他顶牛?”儿子笑了:“妈,我那是少年反叛期啊!尤其要反叛老爸!您记得他怎么造句的吗?——带你去看球!„„其实那时候您跟老爸也没多大区别,动不动就‘把手洗干净’,‘怎么把衬衫领子竖起来了’„„就是不懂我!”母亲笑了。母子肢体没有拥抱,心是拥抱得紧紧的了。
⑥儿子工作了。有天父亲打他手机:“咱俩一起看球去怎么样?”儿子问是哪场?父亲告诉了他,儿子直言不讳:“他们能赛出什么味道来?整个儿是鸡肋!”父亲乐呵呵地回应:“弃之可惜不是?”爷俩约定赛场门外不见不散。
⑦父亲年纪不算太老,却坐上了轮椅。那天儿子回来看望。吃罢饭,儿子说:“爸,我带你去看场球吧。”母亲好高兴:“是呀,让你爸再乐呵乐呵。看电视上的球赛,他总乐呵不起来。”父亲却只是淡淡地唔了一声。
⑧那晚儿子开车来接父亲,母亲告诉他:“我拦不住,他自己去了。他说他不要人带去„„我说你不是不方便吗?他说现在到处的设计都考虑到了坐轮椅的人士,他完全可以自己去看球赛。他揣着你留下的那张球票就自己驾着轮椅坐电梯下楼了,还死不让我把他送上出租车。我后来从阳台朝下望,他顺利地从咱们楼门外的轮椅道上到了街边,拦住的出租车司机照顾他坐进了车,轮椅放进了后备箱„„”儿子没听完就跑下楼,赶紧开车前往比赛场地。
⑨儿子在看台上找到了父亲。看台上有为轮椅人士专设的空间。父子俩都若无其事地微笑着打招呼。 ⑩中场休息,儿子过去对父亲说:“一起去洗手间吧。”父亲点头。人们只见老的自己熟练地操纵着轮椅,少的在一旁同行,俩人分明对共同支持的球队的表现有所争议,你一句我一句地抬着杠„„
12.文中,父子俩有过多次看球经历,从中可以看出两人关系的变化。请根据提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父子俩关系变化的过程。(4分)
⑪ ;⑫父亲欲带儿子看球未果,父子各自看球,儿子追求独立,父亲内心无法接受 ;⑬父子互邀同去看球,但各有己见;⑭ 。
13. 第⑤段划线句 “‘把手洗干净’,‘怎么把衬衫领子竖起来了’„„就是不懂我!”中的省略号表明当年母亲数说的他的表现罗列未尽,请你根据自己的体验再补充两条。(2分)
14.第⑦段中,儿子要带父亲看球,“父亲却只是淡淡地唔了一声”,请简析当时父亲复杂的内心感受。(4分)
15.下列关于文章的相关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起去看》通过父子俩看球经历的变化,能够表现出儿子从懵懂、叛逆到懂得体谅和尊重的成长过程。
B.《一起去看》通过生动的人物描写,塑造出了一位慈爱、宽容、在家庭里时刻起着协调作用的母亲形象。
C.《一起去看》以时间为顺序记录了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片断,主要表现了三口之家生活的温馨与幸福。
D.《一起去看》真实表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以及一位父亲的变化,对彼此的内心和情感充满人文的关怀。
16.题目“一起去看”初看极为平常,但细细品味则作用显著、意蕴丰富。请简析这一题目的作用和含义。(4分)
答:⑪作用: ; ⑫含义: 。 【古诗文阅读】(共6 小题,计16 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0题。(12分)
腊曰:“三十年来,元老旧臣贬死殆尽,当轴者皆龌龊邪佞之徒,但知以声色土木淫蛊上心耳,朝廷大政事一切弗恤也。在外监司牧守,亦皆贪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近岁花石之扰,尤所弗堪。诸君若能仗义而起,四方必闻风响应;旬日之间,万众可集。守臣闻之,固将招徕商议,未便申奏。我以计縻((mí,牵制)之,延滞一两月,江南列郡可一鼓下也。朝廷得报,亦未能决策发兵,计其迁延集议,亦须月余;调习兵食,非半年不可,是我起兵已首尾期年矣。此时当已大定,无足虑也。况西北二虏岁币百万,朝廷军国经费十万,多出东南;我既据有江表,必将酷取于中原。中原不堪,必生内变。二虏闻之,亦将乘机而入。腹背受敌,虽有伊、吕,不能为之谋也。我但划江而守,轻徭薄赋,以宽民力,四方孰不敛衽(敛衽:行礼时收收衣袖,表示恭敬)来朝?十年之间,终当混一矣。不然,徒死于贪吏耳。诸君其筹之!” 皆曰:“善!” (《方腊起义》节选) 1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 分)
(1)尤所弗堪 (2)江南列郡可一鼓下也 (3)我既据有江表 (4)诸君其筹之 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2 分) A、旬日之间 孤之有孔明 B、不能为之谋也 若为佣耕
C、但知以声色土木淫蛊上心耳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虽有伊、吕,不能为之谋也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1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我但划江而守,轻徭薄赋,以宽民力,四方孰不敛衽来朝?
(2)不然,徒死于贪吏耳。
20.方腊认为起义能够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节选部分内容概括。(2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4 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21. 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色调的场景组成,情感氛围似不协调,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2 分) 答:
22. 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四、作文(30 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一道彩虹”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①文体自选;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