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观察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观察

来源:榕意旅游网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36

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第 6 卷第 74 期2019 Vol.6 No.74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观察

李琼花

(昆明市经开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217)

【摘要】目的 观察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0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氯吡格雷,两组均治疗28 d,对比两组急性心绞痛疗效以及症状发作情况。结果 观察组急性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症状持续时间以及发作频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中应用氯吡格雷可提高疗效,减轻症状,显著改善病情,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急性心绞痛;心血管内科;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74.36.02

急性心绞痛是心血管内科中常见且多发的一类疾病,患者以呼吸短促、阵发压榨性疼痛症状为主,每次发病时患者都会感受到巨大痛苦,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为减少患者痛苦体验,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和治疗,改善患者身心健康状态,早日恢复正常生活。为探究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研究以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应用不同方法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急性心绞痛疗效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心绞痛疗效对比[n(%)]

组别观察组(n=30)对照组(n=30)

x2P

痊愈1813

好转119

无效18

总有效率29(96.67)22(73.33)15.857<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0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心绞痛诊断标准;②患者自愿参与并配合治疗;③对治疗药物无过敏史或禁忌症。排除标准:①年龄>80岁;②存在精神疾病;③依从性差,无法完成全部疗程。依据双盲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0例。其中,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68.22±7.31)岁,病程9个月~10年,平均病程(6.45±1.20)年;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3~76岁, 平均年龄(67.30±7.42)岁,病程8个月~11年,平均病程(6.35±1.0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仅实施常规基础治疗,发作时立即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以扩张动脉,增加血流量,减少心排血,同时给予他汀类调脂药、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在缓解期告知患者调节饮食,避免诱因,减少工作量,保持精神愉悦减轻精神负担,多注意休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23115),75 mg/d,治疗28 d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1.3.1 疗效判定标准

将疗效等级分为痊愈、好转与无效,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缓解,心电图ST段上移≤0.1 mV;无效:临床症状与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甚至有加重趋势。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3.2 症状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

记录两组每次发作时症状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

2.2 两组症状持续时间与发作频率对比(见表2)表2 两组症状持续时间与发作频率对比(x±s)

组别观察组(n=30)对照组(n=30)

tP

症状持续时间(min)

3.31±0.186.50±0.359.643<0.05

发作频率(次/d)

0.91±0.251.87±0.3612.557<0.05

3 讨 论

急性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所致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等为主,可引起心前区疼痛,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都是本病的诱发因素。近年来急性心绞痛发生率有一定上升趋势,因此加强治疗并控制疾病发展是保障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途径。

临床在治疗时多根据患者病情、症状表现选择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他汀类药物等药物治疗,这些药物均具有一定的效果,若在此基础上使用氯吡格雷则能够进一步提升疗效。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而且与对照组比较,症状持续时间缩短,发作频率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能够诱导人体血小板活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冠状动脉血流情况,减轻心绞痛症状,避免发生血栓。此外,该药物还能够与阿司匹林、依那普利等药物联合发挥协同作用,增强药效。

总之,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可提升疗效,改善症状,使患者免受病痛困扰。

2019 年第 6 卷第 74 期2019 Vol.6 No.74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37

急诊科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溶栓治疗的效果研究

林 羽

(长江航运总医院急诊部,湖北 武汉 430014)

【摘要】目的 研究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措施,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总有效率统计显示,组间对比试验组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溶栓治疗的效果较好,能有效促使患者疗效提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74.37.02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急症,其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细胞出现缺血缺氧坏死的情况。急性心肌梗死通常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其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出现心肌缺血的情况,其中常见的诱因以过劳、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和便秘等为主[1]。少数患者可因为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另外罐装动脉痉挛也可导致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况。本研究对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溶栓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的标准用药。检查患者的心率变化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其美托洛尔、硝酸异山梨酯和瑞舒伐他汀等治疗,并使用硝酸甘油对患者进行治疗,若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应及时对其血压进行调整,防止低血压对患者的身体状况造成严重损害。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溶栓治疗,溶栓治疗的药物选择阿替普酶,主要是按照15㎎的初始计量使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推注治疗,之后使用100 mg阿替普酶对花在内核进行静脉泵注治疗,泵注治疗时将药物速度控制在50 mg/h,之后再使用50 mg阿替普酶对患者进行静脉泵注,泵注的速度控制在35 mg/h,治疗后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以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指标为依据制定疗效标准,规定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或偶尔轻微发作为显效;症状和指标均改善,但指标与正常标准存在明显差异,症状发生频率和对患者的影响减少一半以上为有效;无效则表示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为发生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3~78岁,平均(59.627.14)岁;试验组男26例,女 14例,年龄42~78岁,平均(59.837.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指导其保持绝对卧床休息,持续观察其心电图变化情况,并对其血压和呼吸等指标进行测定,指导患者保持低盐、低脂的饮食,尽量多为患者准备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其出现便秘的情况。对照组患者使用对症支持治疗措施,主要是让患者按照300 mg/次,1次/d的初始标准口服氯吡格雷,之后按照75 mg/次的标准用药,同时让患者按照0.3 g的初始标准口服拜阿司匹林,之后按照0.1~0.2 g/d

2 结 果

总有效率统计显示,组间对比试验组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n(%)]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

显效26(65.00)20(50.00)

有效11(27.50)8(20.00)

无效3(7.50)12(30.00)

总有效率92.5070.00

参考文献

[1] 刘 婷.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

药指南,2018,16(28):146-147.

[2] 曾凡灵.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医

疗,2016,35(33):150-151+179.

[3] 陈玉国.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

国医药指南,2016,14(27):167-168.

[4] 万 芳.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

学,2014,20(21):68-69.

本文编辑:刘欣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