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科血液报废状况分析
作者:高丽 李莹莹 台耀丽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4年第19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19.102
摘 要 目的:为进一步减少血液报废,有效提高利用率。方法:本文对2013年本站成分科在血液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血液报废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脂血>破袋、渗漏>溶血>凝块>颜色异常。结论:可从各自的工作环节分析原因、及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共同降低可控性因素的发生,减少血液报废。 关键词 血液 成分制备 报废
Analysis of blood scrap situation in component department Gao Li,Li Yingying,Tai Yaoli
The Blood Center of Qingdao City,Shandong 266071
Abstract Objective:To further reduce the blood scrap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Methods:This paper has statistic analysis of blood scrap situation in the component department of this stat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blood processing in 2013. Results: Lipemia>torn bags>leakage hemolysis>clot>color abnormal.Conclusion:It analyzed the reasons and timely took targeted preventive measures from Each work link,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ntrollable factors and reduce blood scrap.
Key words Blood;Component preparation;Scrap
为进一步减少血液报废,有效提高利用率,笔者对2013年本站成分科在血液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血液报废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我站2013年微机信息-成分科血液报废申请板块。
方法:按报废原因、血液类别对2013年质控科确认审批的成分科血液报废申请信息进行统计。报废原则:每份报废血先由成分科按血液质量标准进行筛查,然后填写报废申请,提交质量管理科对实物鉴定确认、审批。报废标准:①脂血:血浆呈不透明的黄色或白色乳糜状,分为轻、中、重度,通过肉眼观察血浆混浊程度和比浊图片卡比对检测,重度脂肪浆报废。②破损、渗漏:血袋破裂、渗漏;近血袋处管口热合不严密血液渗出;血袋相连管线密封不严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液渗漏。③溶血:肉眼观察血浆颜色呈红色,不能确定时做游离血红蛋白试验,血红蛋白含量>0.72 g/L者为溶血。④颜色异常:对比正常血浆颜色(淡黄色)差别较大,如偏黄、偏绿。⑤凝块:血液中有大量不凝血块。 结 果
2013年成分科血液报废情况:脂血>破袋、渗漏>溶血>凝块>颜色异常。见表1。 讨 论
脂肪浆:主要是献血前进食了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这与献血者对献血知识了解不全面,宣传不到位、献血前筛查不严有关;血浆颜色异常可能与献血者饮食或服用某些药物有关。加大献血前注意事项的宣传力度,做好献血前征询工作,严格查体,特别关注年龄较大体形偏胖者,以降低脂血报废率。
血液及液态血浆破袋:笔者认为除了血袋质量、仪器设备因素外,离心是最大问题所在。血液装杯存在空腔是导致血袋离心破损的主要原因,装杯不规范,血袋未达到离心杯底部以及与内壁接触不充分形成空腔[1]。规范血袋装杯,可以避免大部分离心破损,血量与离心杯规格要相符避免过多或过少;血袋、相连附加袋分别排列,整齐放置;装杯后血袋在杯中保持直立,并与离心杯底部、内壁充分接触不留空腔,对存在的空腔添加填充物补充,血袋管线理顺整齐统一放在空袋边[2]。另外工作人员在机器运行过程中反复修改参数,激活停止键或刹车键,引起离心机强烈震动也是离心破袋的一个因素,应引起注意[3]。
热合口渗漏:可能与血袋材质及热合机热合档位过高有关。不同厂家及不同类别的血袋材质可能存在差异,根据血袋材质调试热合机的热合档位,选择在热合质量、宽度上能够达到满意效果的较低热合温度档位,温度过高容易造成渗漏或喷溅[2]。
冰冻浆(冷沉淀原料浆)破损:主要是速冻后的血袋脆性增加,加之从液态浆到冷沉淀的制备要经过速冻、转库、分型储存、按制备需求出库等过程,储存期间遵循“先入先出”的原则又要经常倒换位置,稍有不慎就可致血袋、管线破损。加强冰冻浆管理,轻拿轻放,避免碰撞;按时间或段分型放置,并在储存箱上注明相应的时间、血型;建立存取时间登记记录,以方便按时间先后取用,减少倒库、降低破损。
溶血:主要是血浆,多因血液存储时间较长、滤除白细胞不畅、外加压力、震荡等造成红细胞破碎引起。目前血站的采血点已经延伸到了郊区,由于路途远及采血点设备、技术等问题,当天采集的血液不能及时进行成分制备,只能就地暂存等第2天市站取回制备;经过低温储存的血液红细胞脆性增加,加之运输途中颠簸震荡、制备过程白细胞滤除、高速离心等一系列操作,易使少量的红细胞破碎;另外取血司机不同产生的溶血也有差异,可能与开车习惯有关[4]。建议:①制定取血时间表,尽量缩短血液在采血点的储存时间。②制定装箱标准,规范血液装箱。③对取血人加强血液安全知识培训。④加强血液冷链连续性、安全性管理。⑤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备过程尽量避免加压、剧烈震荡等外在破坏因素,若白细胞滤除不畅无法排除时可考虑更换血袋滤器,血液出现分层要轻轻摇匀,保证血液自然流畅。
凝块:多由于塑料袋内保存液装量不足、采血不顺利、摇动血袋次数太少或血液与保存液混合不均而引起[5]。对于血袋自身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时上报质量管理科、反馈厂家查找原因,督促其加强生产管理及出厂质检,对于情况特别严重的应停止使用,保证血袋质量安全。 综合上述分析,成分科血液报废成因除科室自身管理、工作人员技术操作问题外,还与外采科、供血科、城乡采血点、厂家等部门相关,成分科应保证信息资源充分共享,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有关血液报废情况,使其尽早认识问题,并从各自的工作环节分析原因、及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共同降低可控性因素的发生,减少血液报废。 参考文献
[1] 付志刚,关泽,乔剑,等.血袋离心破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242.
[2] 宋毅,张永征,丛培芳.血站成分制备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1):1004.
[3] 杨培琴,蔡俊丽.血液袋离心破损原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233. [4] 熊丽红,苗燕平,何华庆,等.溶血致血浆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2):149.
[5] 王培华.输血技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