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刑法对贷款诈骗有哪些规定

来源:榕意旅游网

《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第一百九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一、贷款诈骗怎么处罚

(一)一般处罚

自然人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情节严重

所谓情节严重,是指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况。其中数额巨大,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是指贷款诈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其他严重情节,则是指下列情节之一者:

1、为骗取贷款,向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行贿,数额较大的;

2、挥霍贷款,或者用贷款进行违法活动,致使贷款到期无法偿还的;

3、隐匿贷款去向,贷款期限届满后,拒不偿还的;

4、提供虚假的担保申请贷款,贷款期限届满后,拒不偿还的;

5、假冒他人名义申请贷款,贷款期限届满后,拒不偿还的。

(三)情节特别严重

所谓情节特别严重,是指诈骗贷款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的情节。参照《解释》,前者即数额特别巨大,是指贷款诈骗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后者即情节特别严重情节,是指下列情节之一者:

1、为骗取贷款,向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巨大的;

2、携带贷款逃跑的;

3、使用贷款进行犯罪活动的。

二、贷款诈骗与贷款纠纷怎样区分

所谓贷款纠纷,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与贷款人之间,在签订、履行借款合同过程中产生的经济纠纷。从理论上讲,贷款诈骗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一般的借贷纠纷中的借款人并无非法占有之目的。因此,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就成为区分二者的关键。一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综合加以区别:

1、看贷款关系是否正常、合法,借款人实际使用贷款的用途是否正当;

2、看行为人获得贷款后是否将贷款用于借贷合同所规定的用途;

3、看发生到期不还的原因;

4、当发生到期不还的结果时,看行为人在申请贷款时有无履约能力;

5、看行为人在贷款到期后是否作出经济偿还的努力。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