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范例

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范例

来源:榕意旅游网

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范文1

品种发展趋势

以美国玉米品种为例,在1930年以前,美国玉米产量一直停滞不前,1930年杂交玉米品种开始使用后,因产量明显高于普通玉米品种,所以在1960年后,杂交玉米品种的推广面积达到95%,由此,杂交种开创了一个新的种子市场和种子产业。此后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种子在2000年后开始迅速增加,目前在所有主要的农作物中都有应用。在蔬菜品种的发展历程中,也呈现类似的发展趋势。

植物新品种保护法的影响

美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自1970年起颁布实施,它的颁布实施对企业育种和私有品种的育种研发产生了重大影响,致使公共育种项目减少,而私有育种项目增加。与此同时,基因纯度(品种纯度)检验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

新品种保护法大大刺激了企业育种和私人育种研究项目的增加,申请受保护的品种越来越多。到2000年,由于转基因品种投入市场,申请受保护的品种更是急剧上升。据统计,在对所有农作物的育种研究中,企业对玉米、水果、蔬菜等效益较高的作物的研究比例大大高于公共育种机构,也就是说企业育种主要考虑效益和利润,而公共育种则主要侧重基础性研究。

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范文2

关键词:数字电视技术;电视领域;运用;发展前景

随着影视行业的大力发展,电视已由最初的黑白发展为彩色,由无线发展到有线。而近年来,识字电视技术的发展,更是为电视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引进了很多储存与传输的功能。对于计算机技术来说,这些技术的引进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与成就。目前,我国数字电视技术已经得到较好的发展,衍生了有线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及多媒体广播电视等。这些产品的完善与更新,可能成为数字电视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

1数字电视技术的概述

1.1涵义

。在82年,美国的第一台数字电视机成功推出,数字电视技术真正的出现。。

1.2数字电视技术的特点

(1)首先,比起传统的电视技术,有更好的收视效果。数字电视技术是通过先进的加工制作,进行信号处理,其收视效果比以前的电视更佳,能够为观众更加清晰的画面,带来全新的视听享受,因此数字电视技术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2)传输效率比传统的电视要高。在以前的电视中,由于技术较为落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因此电视节目的质量整体较低。而数字电视技术的运用可以使用网络模拟技术,为观众提供几十套甚至上百套的高清电视节目,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数字电视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传输的效率,改善了电视的质量,为群众提供了更好的服务。(3)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由于数字电视的信号传输是经过特殊处理,直接由电视台传输到用户的电视,因此它相较于传统电视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2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的现状

在近几年来,我国的数字电视技术发展较快,目前已在大多数城市普及,很多农村地区也开始推广数字电视。数字电视技术相对于传统电视技术较为方便简单,只需要在电视安装宽带网络或是机顶盒即可,在安装后,能够接收到国内的很多电视台,观看更加清晰、丰富的电视节目。从现在的状况来看,数字电视技术已经发展为大众的信息技术,它的发展带动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目前,数字电视技术除了在很多城市普及数字电视以外,还运用到很多其他的领域。例如:互联网的信息传输、有线数字的信号传输以及高清数字电视技术等。这些都给群众带来了更好的生活和享受,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很好的体现。

3数字电视技术的运用

3.1数字电视运用的传输技术

目前,我国数字电视技术要对数字信号进行具体的编码处理之后,才能使原来的数字信号与先有的网络相匹配。。在对高频率的载波进行分析时,要与混合传输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电缆链路和光链路的正常运行。

3.2数字电视的复用技术

在模拟数字电视技术中,复用技术的运用较少,但在数字电视技术中却出现较多的复用技术。复用技术是指运用复合器将数字电视中的各类信号进行整合,使其形成一条完整的数据流,并使数据流形成电路的串联形式来输送。在接收数据流后,要反复的操作这一流程。在复用技术运用于数字电视中,数字电视技术能够实现分级、扩展和交互。。

3.3新的SDL技术

在数字电视技术中,SDL技术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SDL技术能够在高速传输兼容状态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能将各类不易解决的问题解决。目前,SDL技术已经能够很好的在各种类型的信号上运用,其效果也较为明显。此外,SDL技术能够很好的体现兼容性,对数字电视中的信号安全起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4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前景

4.1高清数字化电视的普及

近年来,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国内很多电视制作部门开始着力研究高清电视节目的制作,目前已经得到较好的发展,数量也在不断增多。此外,人们对高清数字化电视的需求也逐渐增大,因此国家必须致力于高清数字化电视的研究,提高技术水平,以提高高清数字电视的产量及质量,实现高清数字化电视的普及。

4.2实现网络电视的普及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新的数字化电视技术,同时人类已经逐渐进入网络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并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的应用也为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渠道更加广阔,人们之间的距离有效的缩短,为人们制造了很多便利。因此,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要满足人们今后的需求,实现网络电视的普及,才能更好的方便人们的观看与工作。

4.3卫星直播电视

卫星直播电视主要是指通过卫星来接收电视节目,这种方式在近年来也开始出现。它比起传统的电视有很大的优势,可以接收到国内的大多数节目,并能够通过DTH来接收部分国外的节目。因此,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电视行业的相关部门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发展卫星直播电视,为观众带来更好的享受和服务。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技术不断更新,数字电视技术成为我国广电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并广泛的运用于各个领域。数字电视技术水平的提高,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便利,改变着人们的娱乐方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赵挹峰 单位:奉化市溪口风景区广播电视站

参考文献

[1]方磊,樊云,赵想瑞等.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电视技术,2014,38(z2):355-356.

[2]赵志刚.刍议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及发展[J].中国电子商务,2011(5):30.

[3]程汉婴,龚晓鸣.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和最新进展[J].中国有线电视,2012(2):127-129.

[4]曹英男.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J].电子制作,2015(2):161.

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范文3

【关键词】农村 人力资本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在古典经济学中,直到20世纪下半叶,舒尔茨等经济学家提出完整的人力资本理论。他认为,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中国学者李宝元(2000)指出,人力资本的内涵主要指通过教育、培训和其他正规和非正规的学习过程,以及通过健康投资、劳动力迁移等手段而凝结在自然人身上的知识、技能、优良品质和所有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力。

一 中国农村人力资本现状

1.农村人力资本不断提升,但存量仍然较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统计年鉴》显示(见表1),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城乡人口数的比重在逐步下降,但由于基数过大,乡村人口逐年增长。也就是说,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人口对象在进一步扩大。

在国家“普九”教育与扫盲教育政策的指导下,随着各方面教育投入的增加,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逐年增加。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所占比重稳步增加,不识字或识字很少,以及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数比例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呈明显下降趋势。但总的来看,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仍然偏低。张亿钧(2007)在计算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的年限后发现,2003年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33年,比城市劳动力少了3年,不难看出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偏低。

2.城乡人力资本差异明显

从2009年城乡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来看,农村劳动力文盲半文盲率、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分别比城镇劳动力高3.5、15.3、13.4个百分点,而高中文化程度与大专及大专以上人口却分别比城镇低10.2、16.5个百分点。农村大专及大专以上的劳动力比例仅为2%,而城镇这一比率已达18.5%,城乡人力资本差异由此可见一斑。城乡现实存在的收入差距更主要的是财政在教育投入上的城乡“二元标准”,造成了我国城乡人力资本投入的不平衡。据测算,2003年我国平均初中生均教育经费(包括城市学生在内)与农村初中生均经费比是1.38∶1,平均小学生均教育经费(包括城市学生在内)与农村小学生均经费比是1.22∶1。教育投入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城乡人力资本的差异,农村教育经费长期不足已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阻碍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本的提升。张文玺(2007)指出,在有限的财政资源下,由于城市优先政策造成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分配上的不平等。尤其是在基础教育和初等教育方面,投向城市的预算内财政资源要远远高于农村,导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非常突出。

3.农村人力资本地区之间差异大

我国农村教育投入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中央财政预算内投入只占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2.5%左右,因此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农村教育投入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而农村教育投入的多寡,又直接影响到区域间劳动力接受教育的机会与水平不同,进而引起人力资本的差异。按经济发展水平从小到大将各省市自治区进行排列,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趋势,即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普遍高于落后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米本家(2009)指出,2006年人均教育经费最高的省份是北京,达3443元,最低的是贵州,仅371元,贵州仅为北京的10.78%。2006年人均教育经费在800元以上的省份是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除外均是东部省份。

二 农村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研究

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范文4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报;现状;新闻中心

中图分类号:G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2-0049-03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媒体数字化进程不断推进。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声、光、电、磁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或把语音、文字、图像等信息转变为数字编码,用于传输与处理的过程[1]。。本文前半部分主要探析数字化媒体环境下报业集团所处的困境,后半部分主要探析数字化媒体环境下报业集团的发展方向。

栏目名称

日 期 4月24日 4月25日 4月26日 4月27日

稿

数 平均每篇阅读人数 稿

数 平均每篇阅读人数 稿

数 平均每篇阅读人数 稿

数 平均每篇阅读人数

专稿(推荐)

首页 85 1017 77 1230 62 927 66 762

记者即时播报 90 798 79 962 51 833 69 763

社 会 43 762 24 1074 23 829 21 753

国 际 33 1282 33 941 25 887 32 744

国 内 54 651 61 744 42 830 23 754

上 海 83 664 107 797 111 600 89 548

财 经 69 528 51 607 43 479 28 461

娱 乐 34 840 37 598 50 446 15 464

体 育 25 837 25 373 18 282 20 299

消 费 11 616 5 995 0 0 16 950

生 活 9 1398 14 2555 20 600 1 231

图 片 23 1091 32 1716 24 1055 20 783

。截止到2009 。。

。。以上板块在4天内共1795篇新闻稿,其中仅有7篇稿件的读者人数超过1万人次,平均每篇稿件阅读人次最高的只有2555人次(如表1所示)。而据梅花网数据显示,新闻晨报发行量为75万份、解放日报为55万份、申江服务导报为55万份、新闻晚报为22万份[3]。。

上海另一大报业集团文新集团旗下的“新民网”也常年处于亏损状态,今年上半年已经有部分员工离开工作岗位。

。对于大多数报业集团而言,报纸的发行量才是保证其生存的根本,因为发行量意味着广告商。因此,在刊登稿件时,报纸有绝对的优先权,最优质的稿件往往都先刊登在报纸上。。。。。

表1 笔者根据“解放牛网”信息统计得出其新闻栏目读者人数情况

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范文5

关键词:资源约束;经济发展;对策

一、云南省资源优势与资源约束现状

(一)云南资源优势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云南独特的气候条件。云南矿产储量大、矿种全,号称中国的“有色金属王国”,已发现矿产142种,有92种探明了储量,矿产地1274处,有54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有色金属是云南最大的矿产优势,铝、锌、锡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位,铜、镍金属保有储量居全国第3位。在贵金属、稀有元素矿产中,铟、铊、镉保有金属储量居全国第1位,银、锗、铂族金属储量居全国第2位;其他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在能源矿产中,煤炭保有储量居全国第9位;在化工原料矿产中,磷、盐、芒硝、砷、钾盐、硫铁矿、电石用灭岩、化肥用蛇纹岩等8种矿产的储量,居全国前10位。云南已形成了一批以有色金属为主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矿产资源采、选、冶工业,是国家重要的锡、铜、磷肥生产基地。云南的能源资源极为丰富,尤其是水能资源的开发前景最为广阔。全省地跨6大水系,有600多条大小河流,正常年水资源总量2222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0364万千瓦,可开发的装机容量为9000多万千瓦,年发电量为3944.5亿度。云南江河水能资源在开发上具有许多优越条件:可开发的大型和特大型水电站的比例高;水能资源分布比较集中,开发目标单一,开发选择性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工程量相对较小,水库淹没损失小,技术经济指标优越。对云南丰富的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正有计划地展开。位于澜沧江上、装机125万千瓦的漫湾电站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此外,云南的光能、热能、风能、地热的利用前景都十分可观。云南的煤炭资源也十分丰富,全省煤炭资源总储量达679.04亿吨。

(二)云南资源约束与经济发展瓶颈

近年来,云南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增长明显加快,一些能源消耗行业生产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使能源总体需求明显扩大、价格不断上升,局部地区出现了能源供应紧张的情况。今后几年,云南省基础能源产品能否支撑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云南省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是用牺牲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为代价换来的,由此带来全省生态社会的不和谐性,必将花费更多的人、财、物来换取生态环境的和谐建设。云南省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不和谐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然环境不好、基础差、底子薄、对外开放起步晚,新的经济增长点弱,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等,但主要还是产业结构趋同化日渐严重,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在许多地区已经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由于有的地区“穷怕了”,急于求成,争项目、争投资,将各种资源投入到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中去。。产业趋同化,使得许多经济区和企业无法以低投入形成高产出。地方保护主义的市场封锁政策、保护落后,使该关的企业关闭不了,该淘汰的生产能力和产品淘汰不掉,割裂区域市场,破坏公平竞争,使生产要素上不能向回报率高的地区流动,产业不能选择区位成本最低的地区就位。

二、缓解云南资源约束与经济发展矛盾的对策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经济合作

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如果不改革以上自成体系、孤立发展、自我封闭、相互排斥的格局,其经济增长就始终突破不了原有的框架,其经济运行就只能是在低效、低速中循环。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经济合作,破除地区封锁和行政限制的樊篱,促进区域开放、区域交换和区域分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积极组织地区间商品、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并统筹规划和开发建设可以共享的能源、交通、通信、市场、水利等基础设施,云南省的经济才能有效地聚众家之长,集协作之力,把分散、局部的潜在优势转化为整体、综合的现实优势。通过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和要素流动,争取最大的比较效益,推动云南经济的快速发展。从系统理论的功能来看,解放思想,加强国内外的合作可以使各类生产要素实现“二元互换”,如市场、资源与资金、技术互换,实行优势互补,变经济潜能为现实优势。从市场经济规律来看,解放思想,加强国内外合作可以使资金、人才、管理经验等在市场经济调节下,向有利于云南经济发展的方向流动,不断地使云南的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布局合理和产品结构更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从而促进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二)充分利用云南和周边国家资源优势,走“请进来,走出去”的新路子

加强与兄弟省市的合作,吸引国内资金和技术到云南省勘查、开发矿产资源。鼓励省外有实力的企业与云南矿业企业相互参股、合作开发云南资源,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壮大云南矿业实力。云南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勘探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在地理位置方面,云南与周边3个国家接壤,是中国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要省份,东南亚各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许多矿产为中国近期或长远所缺,“走出去”具有极佳的区位优势。此外,云南还可以借助区位优势和通道之便,与周边国家合作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共同开发和利用云南省紧缺而周边国家丰富的钾、铜、铝、铬、锰、石油等矿产资源。

(三)认真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云南省的跨国公司

从云南经济对外开放20多年的情况来看,云南对外开放的基本策略主要为:引进外国或者国内发达省区的先进技术,吸引外国跨国公司或国内有实力的集团公司的直接投资,出口本省有竞争力的商品。这样的开放策略在过去无疑对云南经济的高速增长做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继续实施这样的策略将面临巨大的困难。针对云南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区位优势,并且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相邻国家(越南、缅甸、老挝),云南应不失时机地实施外向开放策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量事实证明,发达国家如何利用发展中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来促进自己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中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充分利用中国西部较落后原省区的资源、资金和劳动力来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这些实例说明,云南经济发展要在继续对内开放,吸引国内和国际资本的同时,要有计划、有目的把一些资本和技术投到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邻国。云南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不认真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云南省的跨国公司,其未来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为此,一定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将具有实力和优势的集团公司尽快打入东盟,在东盟范围发展跨国公司。

(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云南省再生资源利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人们的共识,其中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也成为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朝阳产业。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以云南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云南铜业集团为例,据该集团对外披露,到2010年,云铜集团将实现资源储量、产能、产品产量、销售收入等指标的全面翻番。这就要求云铜集团“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04年,云铜集团成立再生资源公司,开发、回收再生铜资源。目前,铜资源产业循环圈回收利用再生资源的生产能力已达到8万吨/年。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生态等新问题、新挑战、新要求,是当代中国进步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五)加强矿产品市场管理,实现矿业开发健康发展

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加大对稀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投入力度。依托区位优势,加大矿业对外开放力度,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形成开放型大矿业格局,提高矿产资源对矿业的保障程度。

抓住当前金融危机导致矿业市场萧条的时机,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控制总量,优化配置,促进规模化经营,提高科技含量,科学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坚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实现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康云海.从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看云南的经济发展[EB/OL].新浪网,2006-06-13.

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范文6

关键词:发展;前景探讨;电子技术

如今我们身处的这个信息时代,当然不能缺少信息科学与技术这方面的人才,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前景是不错的。展望未来,电子产业(包括方兴未艾的光电子专业)还将继续站在世界技术发展的最前沿,一如既往的带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一、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未来发展

专业基础课程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机编程语言、英语、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

专业主干课程为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数字图像处理、信息论基础等。

我国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曾经在“信息技术与微电子产业发展研讨会”上表示,未来10年是我国发展微电子产业的关键时期,国家将微电子产业作为重中之重,优先扶植发展。而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科技产业及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无疑是国家加速结构重组进程的重要手段。现在电子信息产业对GDP的贡献也逐步提高,邮电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就由1994年的1.10%上升到1998年的3.03%。电子信息产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

麻省理工学院是世界上最早开设电子信息学专业的学校,并且一直与世界最新科技发展保持同步,取得了许多科技成果,培养出了许多著名人士,例如我国搜狐的总裁张朝阳就是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我国最早开设本专业的是清华大学,并且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我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1999年招生34342人,占招生人数的2.24%,并且每年的招生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二、本专业在国防及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毋庸置疑的是,信息技术无论是在国防还是国民经济中都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据我比较了解的通讯行业和信息产业来说,人们常用一日千里来形容。

在通讯行业中,十几年前手机还是人们炫耀的资本,计算机还是不为人们所熟识的陌生物,但是今天,手机和计算机已越来越多地走入寻常百姓的家庭,渐渐地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这期间,微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模拟电路、以及集成电路系统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十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光令人们诧异,更让人们看到未来的希望,下一个十年会是什么样,没有任何人可以精确地做出预测,因为发展的速度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

而信息产业可谓是国家鼎力支持的一个产业,几年前部委改革时就单独成立了一个信息产业部,而且信息产业部的地位一步一步地在提高,这当然不是国家行政干预的结果,而是政府积极适应市场的一种行为。国家已经预见到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而且预见到信息产业在未来经济地位中重要作用,所以国家积极调整政策,以顺应这种发展的趋势。国家对信息产业的大力扶持可以说就是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毕业生的最大鼓励与帮助,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市场做大了,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自然也就增多了。虽然从根本上来说是市场自发运作的结果,但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也是功不可没。对于高速发展的信息产业来说,人才可说是必不可少的剂;同样的,迅速扩大的信息产业市场也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

毕业后从事任何与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相关的工作,就业前景广阔,社会需求量大,可以成为:

通信系统设计工程师――各种有线及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工作。

电路设计工程师――各种电子电路、设备及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工作。

计算机开发人员――计算机应用领域的软硬件开发。

信息技术已是经济发展的牵动力量,而在关系到一国生死存亡的军事领域,电子工业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现代战争越来越向高技术、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电子战已经成为杀伤敌人的一种强大手段。任何国家都不想在全球的信息战中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比较有“实力”的国家,对于信息技术的投入都非常大,即便是非常“烧钱”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国家也不惜重金投入,以期在新时代经济及战略争夺中居于主动地位。下面我就谈谈本专业在当代军事高技术中的应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