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的历史
2.中药发展的现状
近百年来,西医西药逐渐主导了我国的医疗市场,已薪火相传五千年的中医中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资料显示,仅有27%百姓生病后愿意看中医,中医中药遇到了传承危机。时至今日,当今社会仍有人以科学的名义提出“废除中医中药”的管点,阻碍中药的发展和振兴。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药产业的天然优势。近20年来,我国中药产业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0%以上,年销售额已突破800亿美元。
但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并不算太理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占全世界人口25.22%人口的中国,医药产业仅占全球的7%。天然产物仅占世界天然产物市场的3%—5%,中药出口量不足世界中草药市场的10%,与我国天然药物大国的称呼极不相称。中药产业效益低下,难以承受国际市场的冲击。
另外,由于野生动植物资源严重短缺,过度开发宝贵中药材致其濒临枯竭;药材管理粗放,产量低、质量差:道地药材开发和研究不充分:中药材病虫防治和化肥,农药残留等污染问题严重。使中药材远远不能做到优质供应和可持续利用。
此外,近年来,随着欧美发达国家植物药销售量大幅上升,而我国企业没有抓住机遇,同时,发达国家不惜重本加强对中药的研究,对我国中药产业造成一定的冲击。
3.中药发展的机遇
1、加入WTO是中药发展的良机(二级)
加人WTO,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将更快地融人国际经济社会,可以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优化资源的配置。中医药由于来自大自然,符合人们崇尚自然的需求,引起了全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英国等正在立法,准备给予中药合法地位。这为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入世”有利于促进中药发展现代化(三级) 1、(四级)理论体系现代化
“入世”后,由于中西方文化的更多地接触和更好地融合,中医药理论与
西方医学理论在思维方式、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将进一步缩小,能使中医学得到进一步的认可。
2、生产技术现代化(四级)
“我国“入世”后已经无条件获得最惠国待遇,这就为我国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适应国际竞争。 3、管理水平现代化(四级)
“人世”使中医药融人世界医药科技主流的进程加快,在带来竞争的同时,也带来了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这就促使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开阔眼界,提高自己的决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同时,各个企业将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实现与国际先进企业管理体制的接轨,建立一种先进的管理体制。 2、“入世”有利于促进中药发展国际化(三级)
现代医药为人类的医疗保健和生存繁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也面临着副作用大、药源性疾病增多等问题,而中医药学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传统医药学,是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符合人们崇尚“回归自然”的潮流,因此,中医药具有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人世”后,我国中医药市场的国际化趋势更加明显。 1、发展战略国际化(四级)
中药出口数量的增加及其总值的下滑,与国际上天然药物市场贸易额的不断递增、进口“洋中药”的快速增一长形成了强烈对比。而我国现在已经加人了世界关贸组织总协定,国外对中医中药的种种限制将会渐渐放开甚至取消,这就有利于促使我们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降低生产成本,调整出口产品的结构,开拓国外市场。 2、知识产权战略国际化(四级)
“入世”协议中提出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基本原则就是将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绑在一起,使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力度加大,从而有利于加强国家和企业对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使产权保护战略国际化。也就是可以形成一个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壁垒。
3、研发体系国际化(四级)
“入世”也必将促使中药研发体系国际化。具体来说,就是重视中药材种植、饮片加主、制剂生产、质量控制等环节,加强中药毒理学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建立稳定、可控的质量标准,制定国际认可的标准操作规范和中药现代评价体系,从而保证我国中药产品符合国际水平的要求,进人国际保药市场。 3、“入世”有利于促进中药发展规范化(三级)
我国中药行业的规范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通行的标准和要求还有相当距离,这些情况已经严重阻碍了中药向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影响了中药在国际上的形象,制约了中药产品的出口创新能力。但值得欣慰的是,加人WTO必将对中药行业的规范化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可以使中药产品堂堂正正地大步走人国标市场
4“入世”有利于促进中药发展产业化(三级)
中药产业是具有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朝阳产业,随着越来越多学科的参与和交叉,中药产业的技术领域特征正向着申药现代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加人WTO,将会使更多的国际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从而激发国内企业的竞争意识,促使其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4.中药发展出现的问题
中药质量问题
近两年,中药价格涨幅令人瞠目,而在中药涨价的同时,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影响了了中药在百姓心目中的声誉,严重影响了中药产业的发展。
近年,据报导,不少不法商户为了延长药材保存时间,用硫磺蒸熏中药,使得中药变“毒药”。硫磺蒸熏中药储存成本低,操作简单,已成为行内的普遍做法。而用硫磺蒸熏药材会对人体产生巨大危害。而最近,蜀中制药因用苹果皮制造假板蓝根,被药监局停产。
面对现在出现的这些中药质量问题。我不禁想到我们老祖先留下来就这样被糟蹋了吗?就这样被贴上“劣质”的标签了吗?这是何等荒唐啊!。如今的中药市场已经令百姓们逐渐丧失了信心,谁也不敢拿自己的身体来开玩笑了。丧失民心,中药还谈什么传承,谈什么发展。不法商家为了牟取暴利,不惜牺牲百姓的健康,严重影响了中药市场的平衡,影响了中药的未来发展;有关机构监管不严也为我们所诟病,如果加强了执法力度,制定法规,劣质药材就不会轻易流入市场,影响中药的信誉和发展。
中药价格飙升
近几年,中药的价格可以说是疯长,中药都快变成了“贵族药”。对于百姓来说,这无疑是“药你命”。 麦冬、金银花、太子参、党参、三七、川贝、葶苈子、丹参等药材涨幅明显,药方价格也随之上涨。
面对中药价格如此疯势,自然而然就增加了百姓的负担,使得百姓都去投靠西药,这直接导致中药销量减少。而影响了中药的推广。同时,也影响到了医药企业,价格上涨使得成本升高,从而又影响销量。这也会使得我国的中药产业萎缩,直接影响中药的发展前景。
中药创新不足
目前,我国中药企业普遍存在企业散、研发弱、规模小等问题,多数企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规模经济效益,同品种产品生产企业多,重复生产严重,导致企业做不强、产品做不大,结构矛盾突出。中小制药企业没有能力开展研发工作,一些大企业又缺乏创新意识,投入较少,制约了中药产业创新发展。可以说,目前我国中药企业创新能力弱、总量不足、规模偏小问题突出。我国目前道地药材种类多,但是研发工作大部分没有展开。对道地药材新药创制和研发相关健康产品能力弱、数量少,缺乏对道地药材长期、持久的政策引导和专项支持,直接导致一些中药长期未能得到开发利用,道地药材与中药工业之间产业关联度较低,中药大资源无奈做成了小产业。而外国人利用这个机会低价购入药材,使得原本庞大的
利润都让外国人赚了。虽有专门管理的机构,问题是因职能争块分割,制定政策平衡协调难度较大。另外,政策制定、实施责任主体不明确,易造成管理上的重叠及盲区。
中药国外发展遇瓶颈
2011年5月1日,欧盟将对植物药生产企业的准入资格拉下闸门,没有一家国内企业完成注册。这就意味着中药有全面推出欧洲市场的风险。其实,早在2004年,欧盟出台的《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要求来自中国或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植物药,按照规定程序注册,该《指令》还向企业提供了7年过渡期。规定所有植物药生产企业必须在2011年4月30日前完成注册,否则不允许在欧盟境内销售和使用。但在这7年过渡期期间,由于我国大部分药企主要针对国内销售,其次,注册费用较高,最后,欧盟规定药物要有30年以上的药用历史。这三座“大山”都是阻碍中药在国外发展的因素。尽管有企业尝试,但还是以失败告终。
在国外,中药一般都不被当作成药物使用,而是被当成食物,并且必须要公开其成分。就好像我国的“云南白药泄密事件”在美国,云南白药必须公开成分,这就导致了这次事件的发生。
由以上事例。可以看出,中药要想在国外取得突破,中药已经无法回避现代药理,毒理的问题了。我们所能做的,也只能是正视现实,进行中药现代化探索。中药生产企业要运用现代科技理论和方法建立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标准、技术体系,而不能用文化差异来固步自封,在国内政策的保护伞下不思进取。
中药发展与道德理念
“活熊取胆”一直都困扰着中药的发展。熊胆,自古以来就作为药材使用,而现在,熊胆是是直接从活熊身上提取的。而这就直接引起了中药与道德的一场论战。黑熊是受保护动物,残害动物而利于己,是社会道德而不允许的。但某些生产商很明显舍不得所赚取的利润,置黑熊痛苦于不顾,继续进行活熊取胆。而据研究,熊胆中的有效成分是可以人工合成的,这样,活熊取胆究竟还有没有必要继续进行呢?当中药利益遇到动物利益,中药发展遇到道德规范。这是一个令中药界感到头疼的问题,而这也直接制约着中药未来的发展。
5.中药发展出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