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来源:榕意旅游网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课程

学习心得

科学精神的内涵,即首先是理性精神,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剽窃。其次是实证精神,科学研究要唯真求实,不弄虚作假,接受实践的考验。

诚信对科学个人来说首先要体现在学术诚实,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它是个人道德品质的一个方面。科学研究旨在探求真理,以探求真理为自己人生目标的科学工作者的道德度线应该是诚实,因为虚假,伪造等是和真理背道而驰,格格不

入的。

在中国“学术”是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学术生态失衡表现非常突出,如在使用科研投入管理上存在诸名问题,科研项目设置重叠,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科研人员把精力放在跑项目和应付评估上,既管经费、又管项目等等。因此他希望建立国家经费分配协调机制,转变职能,改变科研经费管理,并做到竞争性项目比例调整,引入长期滚动投入机制。

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规定的违反科学道德的学术不端行为表现为以下七种类型:

①故意做出错误的陈述,捏造数据或结果,破坏原始数据的完整性,篡改实验记录和图片,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求职和提职申请中做虚假的陈述,提供虚假获奖证书、论文发表证明、文献引用证明等(第十九条);

②侵犯或损害他人著作权,故意省略参考他人出版物,抄袭他人作品,篡改他人作品的内容;未经授权,利用被自己审阅的手稿或资助申请中的信息,将他人未公开的作品或研究计划发表或透露给他人或为己所用;把成就归功于对研究没有贡献的人,将对研究工作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排除在作者名单之外,或无理要求成为著者或合著者身份(第二十条);

③成果发表时一稿多投(第二十一条);

④采用不正当手段干扰和妨碍他人研究活动,包括故意毁坏或扣压他人研究活动中必需的仪器设备、文献资料,以及其他与科研有关的财物;故意拖延对他人项目或成果的审查、评价时间,或提出无法证明的论断;对竞争项目或结果的审查设置障碍(第二十二条);

⑤参与或与他人合谋隐匿学术劣迹,包括参与他人的学术造假,与他人合谋隐藏其不端行为,监察失职,以及对投诉人打击报复(第二十三条);

⑥参加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评审及审稿工作;在各类项目评审、机构评估、出版物或研究报告审阅、奖项评定时,出于直接、间接或潜在的利益冲突而作出违背客观、准确、公正的评价;绕过评审组织机构与评议对象直接接触,收取评审对象的馈赠(第二十四条);

⑦以学术团体、专家的名义参与商业广告宣传(第二十五条)。

除上述违反科学道德的行为表现外,还有假冒学历和假冒文凭、学位和权力

的交易等。

解决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关键在于抓好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环节。教育是基础,制度是关键,监督是保障,惩防结合、标本兼治。

随着网络的发达,我们也可以找到很多例子: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韩国首尔大学黄禹锡因违反科学道德,犯有诈骗、科研剽窃等行为,被拉下“国家最高科学家”神坛,最终以被判处有期徒刑18个月、缓期两年执行的结局收场。这一事件极大地伤害了韩国公众对科学家的信任,也对韩国科技界的国际形象带来负面影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神童”科学家帕里耶斯因为伪造研究数据被开除。近年来,日本和挪威相继爆出论文造假事件。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也先后发生了两起震惊科技界的科研舞弊事件。

2002年8月,陈某通过他人在美国购买了10片摩托罗拉DSP56858芯片,随后请工人用砂纸磨掉上面“MOTOROLA”字样,再打上“汉芯”标识。陈某又通过种种关系,搞到了“由国内设计、国内生产、国内封装、国内测试”等种种明材料。

“汉芯一号”问世后,陈某先后向国家多部门申报了四十多个项目,累计骗取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他还用假的“汉芯”芯片申请了12项国家专利。 2003年2月,由某高校教师陈某作为总设计师的“汉芯一号”问世, 然而三年后,许多细节被披露出来。陈某的“近十年在美国高校和工业界从事集成电路开发设计、生产和管理的直接经验,在各类国际会议和期刊发表集成电路方面的专项论文14篇”和“担任摩托罗拉半导体分部高级主任工程师、芯片设计经理,曾主持多项系统集成芯片(SOC)的新产品开发和重要项目管理”的履历全部是伪造。

在世界范围内给中国科学界抹黑,大大折损了中国科学界在世界舞台上的声望。这些现象在社会上已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不良影响,并已成为当代蓬勃发展的科学文化事业的不和谐音符。例如,造成了学术资源和学术生命的极大浪费、破坏正常的学术秩序,扼杀创新活力、违背科学精神,贻误人才培养、损毁学术界和知识分子的社会公信力、加剧社会的蔓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严重损害公众切身利益、研究生失去学位,终身后悔、教授失去饭碗,身败名裂、科研团队遭

受重创,单位遭殃、国家声誉受损,伤害民族尊严。从总体上看,其成因错综复杂,这里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科技资源配置体系不完善 在科技资源分配上,存在个别机构和专家不适当地占有过多的科研经费及科研设施的现象,科技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造成了有些科研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公众对科学界的信任。 在我国的科技下之所以长期存在诸多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深层次的原因之一在于缺乏责任追究制度。由于权力与责任不统一,使具有科技决策权的主体不必承担决策失当、失误的责任;由于缺乏责任追究制度,道德失范和学风浮躁问题能够以各种隐蔽的形式出现,而且使认定问题和惩戒责任者都缺乏必要的依据。

二、科学道德建设相对滞后 科学道德建设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忽视内在的科学道德建设和科学道德规范制度匮缺两个方面。

1、忽视内在的科学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人们往往把利益放在第一位,而被认为最神圣的科学研究难免也被污染,学校重视科研能力,重视成果,却忽视学术道德,过分给学生施压,导致各种论文抄袭现象的发生。

2、科学道德规范制度严重匮缺。目前我国科技界所制定的规范和准则还大多停留在原则层面,还不成体系,也缺乏具体有力的监督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制裁。

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我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的道德规范中,包含了诚实、守信、道义等丰富的内涵,并与现代科学精神相一致。诚信,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敲门砖”,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然而,现在社会上过多的重视知识,往往忽略科学道德的培养。

因此,在研究生期间认识到学风浮躁是引起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原因,要克服学风浮躁、学术评价中急功近利的倾向,需要“诚信为学”。“诚信为学,恪守学术道德”,认真对待学术是对知识的尊重,对老师的尊重,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作为高校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把诚信这一原则用与对待学术研究上。在学术道德学习过程中,让我认识到先前许多的认识多都过于模糊,一些切实的案例让我及时意识到平日的认识误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无心之过”或者说是“非故意性”的学术道德过失。所以,学习“学术道德规范”就非常的有

必要,我们要始终怀有一颗敬畏学术的心。不管自己的学术水平如何,只要是从事学术研究,就应该保持对知识、对学问的敬畏。维护学术尊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坚持严谨治学,力戒浮躁是我们每位研究生努力的方向。

当前研究生学术诚信的构建要靠多方面,虽然学术道德的提升需要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不过现阶段更具可操作性的还是加强个人对学术道德的认识,严格自律。比如在学术活动中,要注意正确的引用等等。我们不仅可以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自学到相关的行文规范,也可以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避免学术不端的行为。我们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高层次培养人才,更应该成为学术道德的遵守者和学术规范的恪守者,在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塑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就是在实际的学术活动中自觉地遵守学术行规,仔细学习并深入了解学术道德规范的细则与要求,在写作中严格遵守学术规范。

如果每个研究生都以来不得半点虚假的态度来面对科学生涯,才能真正在科研道路上取得想要追求的成绩,真正推动科学的发展。作为每一个研究生,都应严格要求自己,提高道德底线,牢固树立诚信意识,自觉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杜绝学术,摒弃学术造假,时刻用学术道德来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活动,提高研究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和法制观念,培养我们的学术道德品质。

同时我们应自觉遵守的学术规范:

一、文献调研需要遵循的规范,一个好的研究,首先需要做好文献调研,遵循以下规范:①文献应可以准确地回溯到原始出处。②对文献做分类研究并做出综述。综述应该有自己的角度、整理、判断和表述。 ③引用、翻译和归纳文献观点,包括引用电子资源时,也必须注意规范使用。

二、选题通常要遵循的规范,在选题阶段,通常要遵循四个方面的规范:①首先要有科学依据,选题最好是目前还没有解决的现实问题,或还没有解决的理论问题。②科学研究应有创新性,包括学术的创新、方法的创新和现实对策的创新等。③应当对科研中涉及伦理的问题自行进行评估,不符合伦理规范原则的就放弃研究。④选题必须是基于现有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能够完成。

三、设计研究方案的规范,在研究方案的设计阶段,我们需要注意以下行为规范:①对研究对象的明确和充分把握,对活体试验中的试验对象给予充分保护

和尊重。②选用适当的研究方法。③设计可行的研究步骤。④研究条件的安排应当实事求是。

91岁高龄的师昌绪遵循的座右铭:“做人要海纳百川,诚信为本,忍让为先;做事要认真负责,持之以恒,淡泊名利;做学问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贵在发现与创新”。

他告诫青年学生,做人一要诚信,二要平等待人,三要正确认识自己,四是不要妒忌。他鼓励青年学生要立下伟大的“强国之志”,要实事求是地做学问,要坚持优良的传统——勤劳、勇敢、节俭。

研究生是我国科研大军的后备力量,在研究生中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使命和任务。研究生要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和科研伦理,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着力推进学风道德建设。

要让科研领域成为阳光下最纯洁、最神圣的一方净土,让科技工作成为最受人尊敬、最令人向往的崇高职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