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多的找出软件的缺陷。(Y) 2.Beta 测试是验收测试的一种。(Y) 3.验收测试是由最终用户来实施的。(N) 4.项目立项前测试人员不需要提交任何工件。(Y) 5.单元测试能发现约80%的软件缺陷。(Y)
6.代码评审是检查源代码是否达到模块设计的要求。(N) 7.自底向上集成需要测试员编写驱动程序。(Y)
8.负载测试是验证要检验的系统的能力最高能达到什么程度。(N) 9.测试人员要坚持原则,缺陷未修复完坚决不予通过。(N) 10.代码评审员一般由测试员担任。(N)
11.我们可以人为的使得软件不存在配置问题。(N) 12.集成测试计划在需求分析阶段末提交。(N) 二、选折
1.软件验收测试的合格通过准则是:(ABCD)
A. 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中定义的所有功能已全部实现,性能指标全部达到要求。 B. 所有测试项没有残余一级、二级和三级错误。
C. 立项审批表、需求分析文档、设计文档和编码实现一致。 D. 验收测试工件齐全。
2.软件测试计划评审会需要哪些人员参加?(ABCD) A.项目经理 B.SQA 负责人 C.配置负责人 D.测试组
3.下列关于alpha 测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D) A.alpha 测试需要用户代表参加 B.alpha 测试不需要用户代表参加 C.alpha 测试是系统测试的一种 D.alpha 测试是验收测试的一种 4.测试设计员的职责有:(BC) A.制定测试计划 B.设计测试用例 C.设计测试过程、脚本 D.评估测试活动
5.软件实施活动的进入准则是:(ABC) A.需求工件已经被基线化 B.详细设计工件已经被基线化 C.构架工件已经被基线化 D.项目阶段成果已经被基线化
1
三、添空
1.软件验收测试包括:正式验收测试,alpha测试,beta测试。
2.系统测试的策略有: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负载测试,易用性测试,强度测试,安全测试,配置测试,安装测试,卸载测试,文挡测试,故障恢复测试,界面测试,容量测试,兼容性测试,分布测试,可用性测试,(有的可以合在一起,分开写只要写出15就满分哦)
3.设计系统测试计划需要参考的项目文挡有:软件测试计划,软件需求工件和迭代计划。 4.对面向过程的系统采用的集成策略有:自顶向下,自底向上两种。
5.(这题出的有问题哦,详细的5步骤为~~)通过画因果图来写测试用例的步骤为:
(1)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哪些是原因(即输入条件或输入条件的等价类),哪些是结果(即输出条件),并给每个原因和结果赋予一个标识符。
(2)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的语义,找出原因与结果之间,原因与原因之间对应的是什么关系? 根据这些关系,画出因果图。
(3)由于语法或环境限制,有些原因与原因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组合情况不可能出现。为表明这些特殊情况,在因果图上用一些记号标明约束或限制条件。 (4)把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
(5)把判定表的每一列拿出来作为依据,设计测试用例。 四、简答(资料是搜集整理的,感谢前辈的解题)无 1.区别阶段评审的与同行评审
同行评审目的:发现小规模工作产品的错误,主要是找错误; 阶段评审目的:评审模块 阶段作品的正确性 可行性 及完整性 同行评审人数:3-7人 人员必须经过同行评审会议的培训,由SQA指导 阶段评审人数:5人左右 评审人必须是专家 具有系统评审资格 同行评审内容:内容小 一般文档 < 40页, 代码 < 500行
阶段评审内容: 内容多,主要看重点 同行评审时间:一小部分工作产品完成
阶段评审时间: 通常是设置在关键路径的时间点上! 2.什么是软件测试
使用人工和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试摸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验证他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弄清楚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的差别。 3简述集成测试的过程
系统集成测试主要包括以下过程: 1. 构建的确认过程。 2. 补丁的确认过程。
3. 系统集成测试测试组提交过程。 4. 测试用例设计过程。 5. 测试代码编写过程。 6. Bug的报告过程。 7. 每周/每两周的构建过程。
2
8. 点对点的测试过程。 9. 组内培训过程。 4 怎么做好文档测试
仔细阅读,跟随每个步骤,检查每个图形,尝试每个示例。P142 检查文档的编写是否满足文档编写的目的 内容是否齐全,正确 内容是否完善 标记是否正确
5 白盒测试有几种方法
总体上分为静态方法和动态方法两大类。
静态:关键功能是检查软件的表示和描述是否一致,没有冲突或者没有歧义
动态: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路径覆盖。 6系统测试计划是否需要同行审批,为什么
需要,系统测试计划属于项目阶段性关键文档,因此需要评审。 7Alpha测试与beta的区别
Alpha测试 在系统开发接近完成时对应用系统的测试;测试后仍然会有少量的设计变更。这种测试一般由最终用户或其它人员完成,不能由程序或测试员完成。
Beta测试 当开发和测试根本完成时所做的测试,最终的错误和问题需要在最终发行前找到。这种测试一般由最终用户或其它人员完成,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 8比较负载测试,容量测试和强度测试的区别
负载测试:在一定的工作负荷下,系统的负荷及响应时间。
强度测试:在一定的负荷条件下,在较长时间跨度内的系统连续运行给系统性能所造成的影响。 容量测试:容量测试目的是通过测试预先分 析出反映软件系统应用特征的某项指标的极限值(如最大并发用户数、数据库记录数等),系统在其极限值状态下没有出现任何软件故障或还能保持主要功能正常运行。容量测试还将确定测试对象在给定时间内能够持续处理的最大负载或工作量。容量测试的目的是使系统承受超额的数据容量来发现它是否能够正确处理。容量测试是面向数据的,并且它的目的是显示系统可以处理目标内确定的数据容量。 9测试结束的标准是什么? 用例全部测试。 覆盖率达到标准。 缺陷率达到标准。 其他指标达到质量标准
10描述软件测试活动的生命周期?
测试周期分为计划、设计、实现、执行、总结。其中:
计划:对整个测试周期中所有活动进行规划,估计工作量、风险,安排人力物力资源,安排进度等; 设计:完成测试方案,从技术层面上对测试进行规划; 实现:进行测试用例和测试规程设计;
执行:根据前期完成的计划、方案、用例、规程等文档,执行测试用例。
3
总结:记录测试结果,进行测试分析,完成测试报告。 11软件的缺陷等级应如何划分?
A类—致命错误,包括以下各种错误: 1. 由于程序所引起的死机,非法退出 2. 死循环 3. 数据库发生死锁 4. 因错误操作导致的程序中断 5. 功能错误 6. 与数据库连接错误 7. 数据通讯错误(可能导致本模块以及其他相关模块异常,死机等问题;)
B类—严重错误,包括以下各种错误: 1. 程序错误 2. 程序接口错误 3. 数据库的表、业务规则、缺省值未加完整性等约束条件(问题局限在本模块,导致模块功能失效或异常退出)
C类—一般性错误,包括以下各种错误: 1. 操作界面错误(包括数据窗口内列名定义、含义是否一致) 2. 打印内容、格式错误 3. 简单的输入限制未放在前台进行控制 4. 删除操作未给出提示 5. 数据库表中有过多的空字段 (模块功能部分失效;)
D类—建议问题,包括以下各种错误: 1. 界面不规范 2. 辅助说明描述不清楚 3. 输入输出不规范 4. 长操作未给用户提示 5. 提示窗口文字未采用行业术语 6. 可输入区域和只读区域没有明显的区分标志 E类—测试建议 (由问题提出人对测试对象的改进意见;) 如果能够执行完美的黑盒测试,还需要进行白盒测试吗?
黑盒测试:从用户角度出发,根据规格说明设计测试用例,并不涉及程序的内部特性和内部结构,只依靠被测程序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或程序的功能设计测试用例。黑盒测试有两个显著特点:
(1) 黑盒测试与软件的具体实现过程无关,在软件实现的过程发生变化时,测试用例仍然可以用。 (2) 黑盒测试用例的设计可以和软件实现同时进行,这样能够压缩总的开发时间。 黑盒测试主要是为了发现以下几类错误
1、是否有不正确、遗漏或额外的功能实现?
2、在接口上,输入是否能正确的接受?能否输出正确的结果? 3、是否有数据结构错误或外部信息(例如数据文件)访问错误? 4、性能上是否能够满足要求? 5、是否有初始化或终止性错误?
白盒测试:已知程序的内部结构,检查内部操作是否按规定执行。主要对程序细节进行严密检验,针对特定条件和循环设计测试用例,对程序的逻辑路径进行测试。通过在程序的不同点检查程序状态,确定实际状态是否与预期的状态一致。
白盒测试主要是想对程序模块进行如下检查:
1、 程序的所有语句至少执行一次。 2、 对所有的逻辑条件都能至少执行一次。 3、 在循环的边界和运行的界限内执行循环体。 4、 测试内部数据结构的有效性,等等。
从以上可以看出就算执行了完美的黑盒测试也是无法测试程序内部特定部位,另外当规格说明本身有误,也不能发现问题。而白盒测试能对程序的内部特定部位进行覆盖测试,所以黑盒和白盒测试为互补关系,结合起来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更为合理。经验表明,通常在进行单元测试时采用白盒测试方法,集成测试采用灰盒测试方法,系统测试采用黑盒测试方法。
4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