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中考语文命题新趋势

来源:榕意旅游网
本版编辑/张志刚测 评◆备考指津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中考语文命题新趋势◎黄本荣(溧水区教研室,江苏 南京 211200)摘要:语文核心素养必须通过考试评价的正确引导才能有效进入课堂。2019年中考全国各地语文卷在语文核心素养量化评价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命题素材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强调社会参与,引导学生融入社会;二是设置富有挑战性的真实情境,不再关注知识的存量,而是更多地关注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三是在典型任务的完成中整体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思维方法和品质,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全面反映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关键词:2019年中考 中考命题 语文核心素养 情境化评价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否真正落实到课程与课堂,考试评价改革是关键。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虽然目前还未有系统、科学的考评体系与之相匹配,但总览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我们还是可以欣喜地看到中考语文试卷在结构、题型、命题素材等方面的变化,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命题者在语文核心素养量化评价方面的思考和实践。这样的中考命题创新与实践,必将引导一线教师围绕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开展教学——教学内容的确定与选择以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提升为旨归,教学活动与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学生关键语文能力的形成为指向,真正落实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新理念。一、命题素材时代感很强,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处理好自身与社会的关系,遵守现代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使自己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卷面笔试确实难以直接考查学生在社会参与这一维度上的素养,但增强命题素材的时代性,对语文教学与社会融合以及学生主动参与社会活动,无疑会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2019年中考北京市语文卷“基础·运用”部分,就给“‘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设置了情境,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作为命题素材,紧扣时代脉搏,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了考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放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2019年中考北京市语文卷现代文阅读题第一板块,就把扶贫工作直接作为命题素材,选择了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是我国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发布的《2017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中1978-2017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变化(按2010年贫困标准)统计表;第二则材料是全社会参与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第三则材料是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基本情况。所命试题是: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这道阅读题,虽然分析揣摩三则材料也能得到完整的答案,但如果考生关心社会,能够融入时代,了解扶贫工作是我国当前的基本国策,阅读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再者,考试也是学习,考生在阅读分析这三则材料的过程中,也会受到一次教育,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精准扶贫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最辉煌的篇章,有更多的认识,在心中涌起无限自豪,进而增强民族自信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总目标,也是中考语文命题的自觉追求。2019年中考,很多省市中考语文卷都选择热点问题,通过命题引导学生学会做事与做人,对实现中考综合育人功能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比如,重庆卷实用类文本阅读,就分别从2018年102019.9    •初中75

测 评本版编辑/张志刚月11日《光明日报》《追寻教育之源:对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审思》和“校长会”微信公众号上节选了三段文字,从多个角度围绕中小学劳动教育发表看法,并围绕阅读材料设计了如下试题: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文本三第③⑤段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当前不少中小学生劳动能力较差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作答。3.针对文本一中“家长4”关于劳动教育的看法,请运用文本三的相关内容予以反驳。对于重庆卷这道实用类文本阅读题,我们不需要研究其具体选文,就能深切感受到学生阅读答题的过程就是他们思考当前劳动教育这一热点问题的过程,就是一次接受正确的成才观教育的过程。二、改变知识立意的命题传统,设置富有挑战性的真实情境,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完成语文学习任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知识立意命制的试题,关注更多的是知识的存量,更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及其熟练程度的考查。以语文核心素养立意命制的试题,不仅考查学生语文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的策略性知识、元认知知识,以及其他学生身上潜在的素质,如价值观、态度、个性、品质等。请看2019年中考北京市语文卷“积累·运用”部分的两道小题:1.国家博物馆举办“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展览展出的是丝绸之路沿路国家珍藏的文物精品。 上图是展览的宣传海报,上面有“殊方共享”四个字。一位同学查字典得知“殊方”的意思是“他乡,异域”。结合展览的内容,你认为“殊方共享”在这里的意思是 。2.在北海公园里游览,当你看到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五龙亭,你能联想到的带有“亭”(或“楼”“阁”)字的一句古诗是“ ”。(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第1小题考查的是语境中的“殊方共享”的意思,76

•初中   2019.9   在字典中查到的“殊方”的意思是“他乡,异域”属于识记的知识。显然,这一小题仅靠复制粘贴识记的知识根本无法作答,学生必须结合对“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等背景知识的了解进行必要的推断,才能理解“殊方共享”的意思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享精品文物,交流互鉴”。第2小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但同样不是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的“死知识”,而是考查学生结构化了的有用的“活知识”,意在引导学生能把积累的古诗文名句梳理后存储在自己的知识网络中,一旦需要就能随时找得到、用得上。这不仅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古诗文名句积累习惯,还要求学生能把积累的古诗文理解、消化后融合在自己的知识网络中。再看2019年中考杭州市语文卷中的两道小题:1.根据下图,推测“杳”字的意思。 杲:日在木上,表示天已大亮。東:“东”的繁体,日在木中,表示升东方。旦:日从地出,表示天亮。杳: 2.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古代汉语词典》“亟”的义项:①急速,赶快。②危急。③通“极”,至。杭州卷的这两道小题与北京卷的两道小题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能让一线语文教师清晰地看到单纯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和以简单告知为主要手段的传统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如今以核心素养立意的中考。 生活中的具体情境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益路径,既为语文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提供了活动的背景,也是语文知识的习得和运用得以发生的活动场景和资源条件。解决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问题的能力,才是语文核心素养所关注的。语文核心素养立意下的中考语文试题,要尽可能地设置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情境,在富有挑战性的复杂情境中设置探究任务,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2019年中考,很多省市的语文卷都对此进行了大胆尝试。请看杭州卷的大小两道作文题:1.毕业前夕,班委计划挑选班级三年活动的照片,制作一本相册。在相册扉页,需配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请你完成该项写作任务。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你总是渴望得到同学的肯定,我觉得,你首先得肯定自己。”“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被人肯定能增强信心;换位思考,我们也要学会肯定别人。”“关键是这种肯定必须是真诚的,因此应留心发现他人的闪光点。”这几个同学的谈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可以发挥想象,创作故事;也可以对这个话题发表见解。这两道作文题设置的情境很贴近学生生活,是学生日常生活或学习生活中经历或可能经历的真实场景。这种情境化的命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较好地体现了核心素养立意下的评价理念。三、实现情境化考查功能,在典型任务的完成中全面考查学生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品质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语言经验和言语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品质,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特别强调整体性,充分体现了时代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不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而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一体。语文核心素养立意下的中考语文命题,理应体现考查的综合性与整体性,更关注人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2019年中考上海市语文卷就很有创意地命制了一道综合运用题。请看2019年中考南京市语文卷中的“‘身边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一题:3.你和小伙伴们组成探访小组,参加“身边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 (1)传统美食,历久弥香。探访小组首先想去考察美食项目。先考察哪一种呢?大家发生了分歧,于是各自拟写一句话广告词,为喜爱的传统美食做广告。(美食选择可参考右图)你喜爱的传统美食: ; 你拟写的广告词: 。(2)南京白局,妙趣横生。这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本版编辑/张志刚测 评说唱艺术。你想随探访小组去了解白局,妈妈却不同意,你将如何应对? 你:妈妈,我今天要跟大家去白局社听听白局。妈妈:白局白局,白忙一局。我看你还是在家刷刷题吧。你: (3)金陵金箔,名扬四海。做了非遗小卡片后,探访小组打算深入了解金箔技艺,想去采访传承人。你设计了两个采访问题。(问题之间要有梯度)非遗小卡片名称金箔技艺类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江苏省南京市  金箔技艺是一项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手工工艺,有打箔、切箔等十多道工序。其中,打箔最辛苦,两个人面对面对打概述上万次,才能将一块黄金打成0.1微米左右的薄片。切箔的要求也很高,至今只能靠人工。拿切箔中最简单的“口风”来说,要练到口风成线,三根并排点燃的蜡烛,说吹灭哪根就吹灭哪根才算过关。一个技术精湛的师傅,要十多年才能培养出来。问题一: ;问题二: 。(4)文化创意,魅力无限。探访小组的成员们在“2019南京创意设计周”展览上,发现以夫子庙“天下文枢”牌坊造型制作的笔架(见右图),都佩服设计师将文化元素融于生活物牌坊型笔架品的巧思。大家想办一个班级文创展,你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自己设计的文创作品。作品名称: ;作品介绍: 。这道综合性学习题,以“身边的传统文化”为内容,以“探访小组”的活动为主线,设计四道语言运用题,包括广告词撰写、口语交际应对、设计新闻采访问题和说明的表达方式的运用,涉及多种内容和表达方面的要求,既强调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也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的试题,以真实情境为突破口,打破传统的以知识立意的命题模式,不再考查语文学科中单一的具体问题,而是强调具体知识与能力在特定情境中的应用。考生解决此类特定情境中的问题,需要进行复杂的心智活动,比如进行信息获取、解释观点、进行推理、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梳理方法和步骤及总结反思等。这样的试题,使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学科化,并真正回归到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来。这样的试题,情境复杂,角度多种多样,空间也是开放的,为学生展示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学习成果提供了足够空间。这样的试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体现了考查的综合性、整体性,能较为全面地考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2019.9    •初中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