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记叙文定义: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掌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 三、文章的写作顺序有5种 (1)按时间先后顺序写
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顺序记叙。(找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写
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
即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4)按不同方面内容的顺序来写
常用于写带有说明性的文章和状物的文章。
(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作者写了不同内容的四件事,讲《水浒传》、谈“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表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多,为别人想得少的品质。) (5)按总分的顺序来写。 A先总后分再总
(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先写小兴安岭的树多,再按照春夏秋冬分别写,最后再总结小兴安岭的景色好。) B先总分后分 C 先分后总
(6)其他:由近到远(由远到近);由内到外(由外到内);由高到低(由低到高);方位顺序;生长顺序。 四、常见的叙述顺序
1、叙述类型:
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按照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如《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是他的背影”这是文章开头一句,开门见山,落笔点题,用追叙的手法,再现了两年前作者终生难忘的往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五、概括主要内容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1)记人的文章。阅读这类文章主要抓住:课文写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 如《桥》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小村庄发生山洪,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沉着机智指挥村民脱险,挽救了全村人的姓名,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
(2)叙事的文章。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写景的文章。阅读这类文章要抓住:写的是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进行概括。
如《草原》一文中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说明性和状物的文章。阅读这类文章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么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
如《鲸》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六、概括中心思想
(1)文章主旨(中心思想类型) (2)颂品质(歌颂了谁的什么品质)
例如:平易近人、宽宏大量、持之以恒、大公无私、光明磊落、谦虚谨慎、吃苦耐劳、有勇有谋、热爱祖国、无私无畏、顾大局、敢作敢为、热爱生命等等。 (3) 明道理(说明了什么道理)
例如:坚持不懈、自信、各有所长、分享快乐、感恩回报、尊重他人、重视时间、遇事沉着冷静、学会宽容等等。
(4) 抒情感(抒发了或是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例如: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表达对父母的关爱之情、对......的赞美之情、对.......的钦佩之情。
七、为文章拟题目
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件(3)作者情感(4)线索
八、写作手法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
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9)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0)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有:
A、开门见山。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警句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倒叙
八、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7)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十、具体词语的含义?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表面意思是……,在文中指……。
十一、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一)、在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
(二)、在结构上:
在文章开头:(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三)、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十二、.表达方式包括: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十三、.领会写景的作用和写物的目的。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以“状物”为主记叙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十四、.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15.评价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理解)
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十五、记叙文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阅读理解练习
(一)鲇鱼跑了
傍晚,爸爸回来了,喜滋滋的。他买回三条活蹦乱跳的鲇鱼,说是小贩要回家,便宜卖给他的。看见这鲜活的鱼,我仿佛看见了一碗热腾腾的披发着诱人香味的鲇鱼汤,哇,真美…… 晚上,爸爸说:“鲇鱼聪慧得很,它会不顾所有地想法溜掉,假如不严加防范,那鲇鱼汤可就喝不成了!”爸爸把装鱼的桶提进离卫生间很远的厨房,用一个篮子盖严桶口,再压上一块大砧板,还细心看了看,这才释怀地走出厨房。
第二天大清早,我就闻声爸爸在厨房里大叫:“鱼跑了!”我立刻从床上蹦下来高中生作文,跑去看,只见篮子、砧板横躺在地上,桶里空无一鱼,两条正在挣扎的鲇鱼已经凑近卫生间,另外一条遍寻不着。大家剖析它已经通过卫生间的下水道跑掉了。妈妈埋怨爸爸:“就是你,昨晚说的话都让鲇鱼给听见了。”“哼,廉价无好货,咱们一人少吃两块鲇鱼肉!”爸爸愤愤地说。
我不责备小鲇鱼的逃脱,也不像爸爸妈妈那么想,由于我忽然感到到:拼搏中的性命存在不可抑止的力气!
1、故事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写出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读读短文第二段,回答问题:在盖紧的桶里,鲇鱼逃跑容易吗?第二段这么写有什么好处?
(二) 每个人都是圣诞老人
这是一个温馨得让人心酸掉泪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外国小女孩,她美丽的妈妈病倒了,病得头发都掉光了。圣诞节来临前,小女孩到药店给妈妈买药,路过一家商店时,她看见橱窗里摆着一款漂亮的黄颜色假发,她就想:“这假发多像妈妈的头发呀,如果我把它作为圣诞礼物送给妈妈,那该有多好啊!”
于是,这个小女孩就溜进商店,找到那个大胡子老板说“叔叔:,我用这条项链换这顶假发可以吗?”大胡子老板看了看她的项链说“:孩子,你这项链最多值两块钱,而这假发要卖15元呀。”
小女孩红着脸窘住了,她恳求老板千万别卖掉假发,她一定会再找些东西来换。 接下来的几天里,小女孩想尽了一切办法去赚钱,但直到圣诞节的头一天晚上,她才赚了1元5角钱。她拿着这些钱,带着费尽心机在山上采的野蜂蜜,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再次来到商店。她找到大胡子老板说:“叔叔,我妈妈真的很需要这顶假发,她病得头发都掉光了。”大胡子老板看着她手臂上的伤痕和手上的一把零钱,沉吟了一会儿,遗憾地说:“真抱歉,假发已经卖出去了。”这女孩一下呆住了,风暴般的愤怒和忧伤充塞了她的心。她没有哭,一言不发地回到了家。
第二天早晨,小女孩一睁眼,妈妈对她说:“孩子,刚才有人送给你一个包裹。”小女孩打开包裹一看,上帝呀,正是那顶假发!里面还夹着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你有一颗纯洁的心,孩子,这是给你妈妈的礼物,也是给你的一份礼物。祝你快乐。”落款署名:圣诞老人。
1、请你认真阅读文章,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2、大胡子老板对小女孩说“假发已经卖出去了”是真的吗?他为什么这样说?“
3、请你评价一下大胡子老板和小女孩。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表现了小女孩什么样的心情?
5、文题:每个人都是圣诞老人。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这里有什么深刻含义?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在巴黎旅游的外国人,在车站附近遇到一个街头卖艺者,其琴声悠扬,令人感伤,吸引不少行人。拉完一曲,周围的人纷纷向钱罐里丢钱,有的面额还不小。转眼工夫,钱已装满了罐子。但卖艺者的脸上并没有一丝欣喜的表情。 “已赚到不少钱了,他为什么还不快乐?”旅游者望着卖艺人那依旧忧郁的面孔,疑惑地问。
“也许他需要掌声吧。”他的朋友谈谈地说了一句。
旅游者的心被触动了,她缓缓抬起手来,为之鼓掌。果然,卖艺人那张黯淡消瘦的脸慢慢绽开了,眼睛里还溢出了感激的泪水。
不错,卖艺者心底最终期待的是掌声!
钱只不过是别人因可怜他而给予的一种恩赐,而掌声则是他对人生经历的赞许和鼓励,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无私认可。
人生旅途往往险峻崎岖,不满辛辣,不幸与灾难随时都可能降临你的头上,人为了生活,不得不与之斗争。在斗争的过程中,难免会坠入危难的境地。此时,最好的帮助就是给予一点掌声,为之喝彩,因为这能给人以生之动力和生之信心。 这掌声能帮助一个水手在黑暗 □广袤的海洋中找到希望之灯 □这掌声能使一个求知者在断壁悬崖边找到通幽之捷径 □这掌声能使一个绝望者的 □冰心□解冻 □重整生活之旗鼓 □
这掌声使人感到自己受到了关注,得到了赞许。他们因为有了掌声而倍感欣慰,他们也因为有了掌声而信心百倍。
很多时候,你的举手之劳或许正是别人的真正需要,不要吝啬你的掌声,慷慨赋予吧,它会给别人带来快乐。或许是一切。
1.给文章加个题目。
2.在□中点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崎岖—— 无私—— 给予——
4.“其琴声悠扬,令人感伤,吸引不少行人。”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想看,对那个卖艺人来说,掌声代表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活中,我们要多给别人一点掌声,那也许是对人们最好的帮助。你给过别人掌声吗?你也经常得到别人的掌声吧?结合实际,写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掌声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场惨痛的灾难。一场大火,夺去了这个家庭女主人的生命,吞噬了这个家庭所有的财产,男主人和他那叫翔子的小孩在消防人员的帮助下才得以逃生。 电视上,那个中年男人哀伤的表情和翔子呼唤妈妈的哭声打动了我。我是在灾难后的第二天去看望他们的,带去了一点点钱,算是对他们的捐赠。他们家所有的东西都化成了灰烬,已不能再进去居住,小区的物业在一楼腾出了一间车库,让这对可怜的父子暂时安身。
我去的时候,车库门口已有好些人。
在这些人中,有一对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俩显然也是来捐赠的,却待在人群的外围。那个母亲蹲在地上,絮絮叨叨地向她那只有四五岁的女儿说着什么,而那小女孩撅着嘴,一脸的不情愿。在她俩身边的地上,堆着好些东西,崭新的被褥、折叠得方方正正的衣物,最上面,放着一只开了缝的玩具熊。
我猜测,可能是这位母亲拿了女儿不愿意拿出的东西来捐赠,才引得小女孩的不高兴。我走过去,才发现自己的猜测错了。那位母亲正在指着地上的那堆东西对女儿说:“你瞧,这被褥是妈妈最好的被褥。你再瞧这件衣服,这是你爸爸刚买的最好的一件衣服。我们都能将自己最好的东西拿出捐给翔子家,你为什么就不能拿你最好的呢?你有这么多玩具,你为什么偏偏就拿这个破的?”
小女孩撅着嘴:“别的我还没玩够呢,这个,已经不想要了。” “将自己都不想要的东西拿来捐给别人,这样对吗?你再好好想想。” 小女孩有些局促不安,小声地问:“难道就要将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吗,非得最好的吗?”
“我想是的。”见女儿半天不吱声,她便问,“你有最好的东西吗?咱们能不能换一下,不捐这缝补过的熊,捐你最宝贝的。”
小女孩抬起头来,有点手足无措,但最终还是小声说:“我,舍不得。” 做母亲的有点失望,说:“妈妈不逼你,要不,你再想想。”
女儿问:“我要是将我最宝贝的东西捐给了翔子,他还会还给我吗?” 我忍不住就插了嘴,因为小女孩提问的样子实在是太可爱了,我代她的母亲回答:“当然不会,哪有捐出去的东西又要回来的道理?” 小女孩有些不死心,抬头看了看她的妈妈,她的妈妈点了点头,算是肯定我的回答。女孩这才彻底低了头。我们一道进了那个车库。当我将准备好的一点点钱交到翔子父亲的手里,说上一两句安慰的话,当小女孩的母亲捧上带来的被褥和衣物,小女孩这才开了口。她拉过满脸泪痕的翔子的手,然后,郑重地、小心
翼翼地,将她母亲的手交到翔子那只小手上,她的脸色已经苍白,咬了咬嘴唇,再咬了咬嘴唇,然后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说:“翔子,我将我妈妈捐给你了。你以后有妈妈了。”说完这一句,她的眼泪就顺着脸颊淌了下来,然后嘤嘤地哭出了声,转身跑开了。
我终于明白了小女孩的意思,在她四五岁的天空里,最好而又最宝贝的,当然是她的妈妈了。她将她最宝贝的妈妈捐给了翔子,让失去妈妈的翔子有了妈妈,而她自己,这一捐之后就再也没有妈妈了,她怎么能不难过,怎么能不哭泣? 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捐赠,它让所有的大人汗颜。面对别人的灾难,我们奉上的只是微薄的关爱和同情,而这小女孩奉上的,是她的整个世界。这也是我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母亲,她在她女儿那小小的纯洁的心里种上了爱的种子,开出了高贵的花。
1、请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4分)
吞噬( ) 崭新( ) 撅嘴( ) 脸颊( )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内容。(3分)
3、“她拉过满脸泪痕的翔子的手,然后,郑重地、小心翼翼地,将她母亲的手交到翔子那只小手上,她的脸色已经苍白,咬了咬嘴唇,再咬了咬嘴唇,然后下了很大决心似的……”句中加点词语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4分)
4、章结尾说“这也是我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母亲,她在她女儿那小小的纯洁的心里种上了爱的种子,开出了高贵的花。”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4分)
5、根据你的理解,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题目。(3分)
(五)我们一样爱他们
天堂村小学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偶尔才有慈善家跑来捐款。每次,全校师生都会倾巢而出:学生站在山岭上,手舞鲜花一路欢迎;而校长方子儒会亲自带队,用一个树藤扎成的土轿子抬客人上山。
这天,天堂村小学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这个年轻人不声不响,独自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由于道路崎岖,他沿途还摔伤了膝盖。当他一瘸一拐地出现在方子儒面前时,完全没有了城里人的光鲜形象。
“对不起!”年轻人显得有点尴尬,“我......想资助你们10名特困生。” 方子儒特别高兴。这里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乡,这送上门的好事,正求之不得呢!可是,他为什么要说对不起呢?方子儒殷勤地招呼道:“要不,您先去洗漱一下?我让学生们列队欢迎?”
年轻人慌乱地摆摆手:“千万不要......我不想耽搁,捐了款就走!” 方子儒点了点头。
15分钟后,方子儒恭敬地送上一份资助名单。 年轻人看也没看,说:“校长,我想您误会了!”
方子儒愣了愣,以为他突然变卦了,着急地说:“可是,这是我们千挑万选出来的学生。他们品学兼优,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年轻人沉默了一会儿,说:“校长,我能亲自挑选资助对象吗?” “当然!”方子儒长舒了一口气,“这是您的权利!但......他们绝对是最好的学生!倘若您不信,可以翻看他们往年的成绩单!”
年轻人笑了:“我当然相信,但请给我所有贫困生的名单!”
方子儒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找来所有30名贫困生的名单。年轻人要了一张白纸,小心地撕成一条条小纸条。然后,年轻人开始在小纸条上写上每一位贫困生的名字,写完一张,就揉成团丢在一个盘子里。
方子儒终于看出了端倪,疑惑地问道:“您.....是想抓阄决定资助的对象?” 15、年轻人点了点头:“是的,我觉得那样才公平!”
方子儒着急地说:“不行,那样你会不小心抽到坏孩子的。他们生性顽劣,
整天爬树打架,几乎每门功课都不及格!”
年轻人停下手中的笔,问:“那他们逃过学么?”
方子儒想了想,说:“这......倒没有!他们只是功课不好,其他,没什么两样!” 年轻人坚定地说:“在我眼里,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谁又能知道,调皮捣蛋的孩子将来就一定不会有所作为呢?他们一样天真无邪,他们的心里一样编织着最美丽的梦想......”
3分钟后,年轻人抽出了10个人的名字。果不其然,其中有4名学生原本不在方子儒的推荐之列。
方子儒执意要举行一个公开的捐赠仪式,这是学校的惯例。年轻人却摇了摇头,说:“校长,能否替我向其他的20名学生道歉?”方子儒满脸惊愕,以为自己听错了。
年轻人的眼睛有些湿润,满怀歉意地说:“对不起,我没有能力资助所有的贫困生。他们之所以没被选上,并不是因为不够好,只是运气差了一些!总有一天,我会回来弥补他们的遗憾!” 年轻人没有告诉校长,在15年前的一个穷山沟,他也是这样幸运地得到一位老华侨的捐助。当时,他是村民眼中不折不扣的坏孩子。可是,老华侨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在我严厉,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20个字以内)。(2分)
2、题目中的“他们”在文中指哪些人? (2分)
3、第二段写到“天堂村小学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读完全文,写出“客人”
的“特别”之处 。
4、在确定“资助名单”上,方子儒和年轻人的标准和方式有什么不同?(4分) 方子儒:
年轻人:
5、在小说情节展开过程中,年轻人的神情随之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从选文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天在括号内。(3分)
有点尴尬→( ) →( )→笑了→( )
→满怀歉意 6、假如你正好是受到年轻人的资助,而原本不在方校长推荐之列的四名学生之一,你有何感受?(3分)
(六)不识字的老师
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惟一能yán续求学的方法。
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yǒu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大阳依约下山了。
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公
享,才好吃吧。”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来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注音或写汉字
长( )者 边缘( ) yán( )续 yǒu( )黑 2.从文中找出下列两个词语的同义词 温柔—— 粗壮——
3.第④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我”为什么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全文,请谈谈为什么老人“不识字”而“我”还要称他为“老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枕下的零食
罗兰
①在我幼年的时候,每天晚上临睡之前,父亲必在床前陪我们,讲故事给我们听,讲到我们睡意朦胧的时候,我们就说:“爸,我们要睡了,给我们留一点好吃的东西,明天早晨吃。”
②父亲总是微笑着点头答应。于是我们便抱着希望入睡。
③到了第二天早晨,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伸手向枕下摸。我们所摸到的多半是干果类的小零食──包括花生、核桃、杏干、柿饼、山楂片、脆枣等等。虽然为数不多,但每晨必定可以摸到。当我们摸到了父亲为我们放在枕下的这些
零食时,心里立刻就充满了快乐,觉得生活是如此的轻快、顺利,又如此光明、惬意。于是,我们嘻嘻哈哈地从床上跃起,又迅速地跑去漱洗,好赶快来享受这些小小的零食。
④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想,世上可能很少有人这样做。父母疼爱子女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宠惯子女也各有不同的程度,但像父亲这样,用如此有趣的方式来宠我们,却是少见的。
⑤那时,我们住在小镇上,那里不像现在的都市这样繁荣,只在离家约四五百尺处,有一家小小的店铺,名叫“海家店”,那里是专卖零食的。除此之外,每到深夜,有来叫卖清水萝卜和糖葫芦的,有时也有卖兔子肉或五香花生的,这就是父亲给我们留在枕下的零食的来源了。当然,由于清水萝卜和糖葫芦不适合放在枕下,所以我们如在枕下摸不到零食的话,大概会在离床头不远的橱柜上发现这两件漂亮而可口的食物。假如遇到冬天刮风下雪的坏天气,小贩们多半不会出来,那时父亲就必须跑到“海家店”去买了。
⑥北方的冬天很冷,特别是到了夜晚,经常刮着强风。那风呼啸着,发出哨子般的声音,所以我们叫它“哨子风”。有时下大雪,风雪交加,院中积雪盈尺,即使在这样的天气,父亲也仍不忽略我们的零食。我可以想象出他等我们睡了之后,穿起皮袍,戴上风帽,提着风灯,冒寒出去为我们买零食的样子。由于我们的零食很有变化,并非天天相同,所以我知道父亲常常是特地为我们出去买的。 ⑦我猜想父亲这样做,可能不只是单纯为了疼爱我们,最主要是为了让我们自幼养成乐观的心情与对世界的信心。因为父亲经常逗我们说:“你许一个愿,试试看,只要你心诚,明天它就成为真的。”然后他就问我们要许什么愿,小孩子会许什么愿呢?无非是吃的或玩的。
⑧在我们的童年里,一直觉得这世界是可爱的,人间是温暖的,亲情是可以信赖的,而希望是一定会达成的。父亲当年很守信用地逐天为我们准备一些可爱的小收获,为我们生命中织入了光明积极的人生观,父亲的这些行动实在远胜过多少枯燥的家训与空洞的格言。
⑨我从不奢望做力所不及的大事,我相信最贴近我的小事。当我心情沮丧而患得患失时,我便开始动手做一件易于成功的小事。那小事的成功,总会很有效地重新鼓舞我的活力与勇气,使我的生活拨云见日而重现光明。
⑩当我们企望过多或太远时,当然会烦恼而无所适从。假如我们关心重视那些近在身旁的小希望,并勤于拾掇别人视为不值一提的小收获时,必会感到自己每走一步都有一步的意义,每过一天都有一天的目的,每过一时都有一时的快乐。
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围绕线索写了什么内容呢?(3分)
2.父亲为什么要买零食放在枕下,让我们早晨高兴地享受呢?(3分)
3.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11分)
(1)当“我们嘻嘻哈哈地从床上跃起,又迅速地跑去漱洗,好赶快来享受这些小小的零食”时,父亲是怎样的心情呢?(3分)
(2)品味第⑥段的环境描写,揣摩加点字,推测父亲的想法,并仿照例子在表格空白处填写阅读感受,归纳父亲的形象特点。(8分) 环境描写 北方的冬天很冷 到了夜晚,经常刮着强风。 父亲想法 ① 我的阅读感受 这么冷的天,父亲即使穿起皮袍,戴上风帽,还是会很冷的。 ② 那风呼啸着 风雪交加,院中积雪盈尺 风很猛,让人听到都害怕,怎么敢出去呢。 ③ 这是一个 ④ 的父亲。 4.父亲在我们生命中织入的光明积极的人生观是什么?(3分)
5.拓展阅读。有人认为人生应树立远大目标,本文作者则认为我们应更加“重视那些近在身旁的小希望”,这二者矛盾吗?说说你的理解。(4分)
(八)生命的礼物
那年,在美国考得驾驶执照,同时发给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按照统一的人体捐献法规,当我死之时,我作如下选择: a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
b捐献我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 c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
d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搏器。 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美国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生转世”之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照就谈死,她会认为“不作兴”,再说捐献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她会认为太残酷。不过,我在a项上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而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件。我签上自己的大名,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我端详这张驾驶执照,想象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美国大多数人都愿意做这种选择,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只是当时,我不曾将此事告诉母亲,怕她整天提心吊胆。
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一美国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的可供利用的器官,两只肾脏分别移植给当地和欧洲的两名肾功能衰竭者,心脏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两名濒(bīn pín)临死亡的患者,两只眼球给两个失明者作了角膜移植。这位青年捐献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盲人重见光明。当记者访问这个青年的母亲时,她说,她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他们使她儿子的一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
我把文章拿去读给我80岁的母亲听,她听了半晌(xiang shang)不说话,最后她缓缓地说 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 只是 我这样老的器官 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
我激动得一把抱住她:“你真是我的好妈妈!”
(1)给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缺标点的地方补上标点符号。 (2)在文中括号中选择字的正确读音。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残酷( ) 延续( ) 激动( )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我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的原因是什么? (5)文中画波浪线处“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 “另一种形式”是指
(6)倒数第二自然段中母亲的话“……只是 我这样老的器官 派上用场”的意思是什么?
不知还能不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