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4-2015学年度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

来源:榕意旅游网
2014-2015年度八年级(下)物理期中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6

1.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1.5×10mg的物体最可能的是( ) A. 一只母鸡 B. 一头大象 C. 一头奶牛 D. 一只蚊子 32.有一体积为30cm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237g则( ) 3

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右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7.9g/cm

C.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减小 D.只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减少 3.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 )

A.轴承之间装滚珠 B.写字时用力 C.合页加润滑油 D.滑冰时穿冰鞋滑行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排斥力 B. 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中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通常物体不带电 C. 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 5.下列实例与所利用的物质物理属性不相符的是( ) A. 划玻璃的刀刃用金刚石做﹣﹣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 B. 电影中从城墙上滚落的石头用泡沫塑料制成﹣﹣因为泡沫塑料的密度小 C. 水壶的把手用胶木做﹣﹣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差 D. 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碎纸屑﹣﹣因为塑料尺有磁性 6.下列四种情形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

A. B. C. D.

7.关于力的观点,正确的是( )

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B.一切形变的物体都能产生弹力 C.地球吸引树枝上的苹果,苹果也吸引地球 D.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8.在探索微小粒子的进程中,人们认识到“原子是有结构的”,这是源于发现了( ) A. 电子 B. 中子 C. 质子 D. 夸克 9.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

A.

B.

第1页(共6页)

C.

D.

10.如图,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下列现象所包含的道理与之相同的是( ) A. 磁铁吸引铁块 B. 带电体吸引不带电的物体 C. 往水杯中倒水,可以倒到稍稍高出杯沿,而水不会满溢出来 D. 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 11.小东在骑车回家的路上等红绿灯,发现机动车道上新划了行车道线和停车线,如图所示,几个月后,细心的小东发现原来的笔直的停车线在车轮压过的地方竟然弯曲了!他接着观察了几个路口,发现很多路口停车线的弯曲情况也是完全相同的,很快小东利用学过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识找到了原因.小东观察到的弯曲情况是( )

A. B. C. D.

12.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丙、丁完全相同的四根弹簧,将甲、乙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为F的力压乙的右端,在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拉力,在丁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四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四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则( )

A. L甲=L乙=L丙=L丁 B. L乙=L丁<L甲=L丙 C. L甲=L乙<L丙=L丁 D. L丁<L乙<L甲<L丙 13. 教室里,带磁性的粉笔刷可吸在黑板上不掉下来.如图所示,关于粉笔刷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粉笔刷所受磁力与粉笔刷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 粉笔刷所受磁力与黑板对粉笔刷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黑板对粉笔刷的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D. 粉笔刷没有受到摩擦力作用 14.下列四幅图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某同学沿杆匀速向上爬升时,该同学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 B. 图(乙)中筷子提米在空中静止时,筷子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向上 C. 图(丙)中在力F拉动木板B使其速度逐渐变大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逐渐变大 D. 图(丁)为每隔相等时间拍摄的向右运动的某个同学的位置图片,由图可知该同学运动越来越快 第2页(共6页)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

15.如图所示,点燃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使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空气的密度变 ,所以热空气 (填“上升”或“下降”)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

16. 2011年6月4日李娜成为亚洲人在“法网”比赛中的第一个冠军.如图为李娜击球瞬间球拍和网球的情形,此时, (网球/球拍/网球和球拍)发生了形变,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题15) (题16) (题17) (题20) (题22) 17.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受到升力和 力的作用,其中升力的施力物体是 .如图所示,父子俩相持不下,此现象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 有关.

18.小宇用50N的水平力把重15N的木块压在竖直的墙面上,木块恰能匀速下滑.此时木块受到的压力大小是 N,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N.

19.我们知道,物体在太空里处于失重状态(没有重力),那么在寂静太空里,托盘天平是 使用的,弹簧测力计是 使用测量拉力的(填“能”或“不能”).人们研究表明: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大约是它在地球上重力的1/6.一个在地球上最多能举2000N物体的举重运动员,若让他到月球上举重,他最多能举 kg的物体.(g的大小取10N/kg)

20.如图所示,小明把一块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测得示数为2.5N,手持弹簧测力计的上端,把玻璃板往下全部放入水中一定深度处,再慢慢提起弹簧测力计,当玻璃板即将离开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2.5N(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中的原因是 .

333

21.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kg/m,一块体积是20cm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 g,水的

3

体积是 cm.

3

22.小明家有一枚质量为2.1g的银币,他想用量筒测算出该银币是不是纯银的(ρ银=10.5g/cm),所用的量筒规格如图所示,他能否鉴别出该银币?

答: (能/不能),理由是 .

33

23.某氧气瓶的容积为0.02m,装有密度为5kg/m的氧气,如果给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

3

内剩余氧气的质量是 kg,密度是 kg/m.

24.如图所示是同一木块先后两次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的“频闪”照片.第二次木块从A点运动到B点的距离是 cm; 由图可知,两次实验中木块的速度 ,木块所受拉力的大小 ( 均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题24) (题25)

25. 2008年春的大雪造成很多房屋垮塌,小明想知道屋顶的雪到底有多重,他找来器材进行了测量:(本题g取10N/kg)

(1)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杯子重力为0.2N;

②将杯子里装满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总重,如图为 N;

第3页(共6页)

③将杯子里装满雪的样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总重为1N.杯中雪的样品体积是 cm,雪的样品密

3

度是 kg/m.

2

(2)若屋顶面积为100m,雪的厚度为30cm,则屋顶雪的总重力是 N. 三、解答题(共45分)

26.如图甲所示,重50N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画出它所受重力G和支持力F的示意图.

27.如图所示,滑块从斜面顶端滑下后在水平木板表面上滑行.请画出滑块在木板上滑行时水平方向上受到力的示意图.

3

28.在探究摩擦起电的实验中:

(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纸屑,是因为橡胶棒带上了电荷.进一步实验发现,此时橡胶棒带的是负电,根据你所学习的原子结构的知识,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 ) A.失去了一些质子 B.得到了一些电子 C.失去了一些电子 D.创造了负电荷 (2)根据你的分析,毛皮摩擦过橡胶棒后,毛皮 带电.(选填“一定不”、“一定”或“可能”) (3)通过实验探究,可知道自然界存在 种电荷,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 ,异种电荷互相 .

29.某小组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所用木块各个面光滑程度相同,并记录了如下信息:

实验序号 1 木块在木板上滑动 2 木块在木板上滑动 3 木块在毛巾上滑动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 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块滑动,这时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 力,从而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2)比较 两次实验可得结论:在压力相同的条件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还想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之间的关系,请你帮助他们在实验1的基础上,利用实验1中的器材再做一次实验就能探究这个问题. ①你的做法: .

②分析与结论:如果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0.8N,可得结论 ;如果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等于0.8N,则结论相反.

(4)请你举出一个增大有益摩擦的例子: .

30.以下是几位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请将实验过程中所缺内容补充完整.

(1)测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天平的指针向右偏了,要使天平平衡,就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适当向 (左/右)旋.若测量时,发现指针向左偏了,要使天平平衡,可行的操作是: .

第4页(共6页)

探究过程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0.8N F2=1.2N F3=1.4N (2)小红的实验步骤是: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1; ②用烧杯取适量的盐水称出其总质量m2;

③将烧杯中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V; ④用公式算出盐水的密度ρ.

这样的实验方案会使测量的结果 (偏大/偏小/不变).

(3)小东为了减小红实验的偏差,重新调整了实验步骤.如图所示是小东重新调整实验步骤顺序之后,在倒出适量盐水后测量的相关操作步骤.请你根据图示操作步骤,帮小东填写下表中空白处.

烧杯和盐水的倒出部分盐水后烧杯和倒出盐水的质倒出盐水的体积盐水的密度3﹣3总质量m/g 盐水的总质量m1/g 量m2/g V/cm ρ/(kg•m) 33 31.快速骑自行车,我们会感到空气阻力,而且骑车速度越快,感觉空气阻力越大.由此小华同学猜想:

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在一个无风的周末,小华和爸爸开汽车来到郊外一段人车稀少的平直公路上.小华打开汽车天窗,将如图所示装置固定在汽车车顶.爸爸依次以5m/s、10m/s、15m/s、20m/s的不同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各匀速行驶一段距离,小华依次将汽车不同行驶速度时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根据二力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近似等于小车及挡板受到的空气阻力.

汽车速度v/(m•s)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15 0.1 10 0.5 15 1.1 20 1.9 (1)实验装置中用小车而不是木块,并将其放在表面平滑的木板上,目的是为了减小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所受空气阻力越 .

(3)实验完毕后,小华又进行了新的思考:空中下落的物体速度会增大,那么从足够高的高空下落的雨滴速度会不会一直增大,其所受的空气阻力会不会也一直增大?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知道了:若雨滴所受空气阻力小于重力,则雨滴下落速度继续增大;若下落雨滴所受空气阻力大于重力,则雨滴下落速度减小.

请你根据老师的上述指导和本实验结论并结合所学物理知识分析:一滴质量为5g的雨滴从高空下落时(假设在无风天气,雨滴下落高度足够大),所受到的最大阻力f= N,此后雨滴做 运动(g=10N/kg).

(4)你认为运动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还与 有关. 32.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能/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

第5页(共6页)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才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5)小华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想到物体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如何探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呢?小明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钩码在 (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观察到 现象,可以得出结论:物体静止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同样适用于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3.某校物理实验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在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表一 第一组:探究“物体重力的大小跟物体形状的关系”,他们用橡皮泥为实

被测物体 形状 重力 验对象,用小刀将橡皮泥雕刻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一所示.

正方体 4.8N 分析上述的实验数据,第一组的同学得出实验结论: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

橡皮泥 球形 4.2N 体的形状有关.请你对此实验过程与实验结论进行评

三角锥形 3.6N 价: ;

第二组:探究“物体的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下图就是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他将实验数据

记录在设计的表二中.

(1)请你在方格纸中作出关于G与m的关系图象.

(2)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表二

钩码的个数 1 2 3 4 5 ﹣2钩码的质量(m/×10kg) 5 10 15 20 25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N) 0.5 1.0 1.5 2.0 2.5

3

34.某小球的质量为158g,体积为20cm. (1)这个小球可能是由什么制造的?

3

(2)若小球的体积为30cm,则空心部分的体积多大? (3)如果给空心部分灌满水,则球的总质量是多少g?

第6页(共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