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物流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柴鑫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日本引入\"物流\"这一全新概念,物流行业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经过三十多年的摸索与发展,我国的 物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章分析了中国物流业的现状,以此为基础预测我国物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推动我国 物流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物流业;现状;趋势
尽如人意,尤其是与大型的制造业、商贸业、农业合作不足,不能 向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培养自己的专业品牌,一味希望 做大,走向供、产、销、仓储与运输配送等一条龙服务,泛而不专, 难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物流领域高素质人才缺乏 虽然我国物流从业人员群体数量具有较大规模,但是物流
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上海和北京是我罔物流行业发展较快 并且相对领先的地区,但大专以上学历的物流从业人员占第二 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不过是 21%和 19%,国内其他 地区的比例更低。而其中具有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从业人员更 10151 亿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数据也显示,到 2009 是微乎其微。未来几年几个大城市物流管理人才非常缺乏。据有 年底全国从事物流职业人员达 1676 万,预计到 2020 年将达 关统计显示,其管理人才缺口为:土海 30 万,北京 20 万,深圳 2630 万人。 12 万,大连 8 万。 (二)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情况 (三)物流企业素质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 2008 年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的投入, 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物流企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像雨后 2009 年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共计 2 万亿元,比 2008 年增 春笋般不断冒出。但仅有少数企业能与国际接轨,如宝供公司 长 80%。其中,铁路投资额为7000 亿元,比 2008 年增长 80%;等,大部分物流企业是从单一的运输公司或仓储公司转型而来, 工公 路投资额为 10000 亿元,比 2008 年增长 53%; 水路投资作和服务质量不高,服务内容有限,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 额为1100 亿元,比 2008 年增长 12%;航空投资额为 600 亿元。 和单一,服务项目、收费标准随意性较大。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 小,(三)信息技术发展水平 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物流服务质量有待 进一目前,我国大约已有占物流行业总数 399串的物流企业采用 步提高,绝大多数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不 能了通信网络、条码、RFID 、GPS 、GIS 、物流自动化系统、物流管理 形成完整的配套物流服务。物流业的整体发展不平衡。 软件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改进企业管理和作业流程,从不同环 节(四)法律法规与制度不健全,缺乏规范管理 我国物流市场仍处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叉车、货架、托盘等重要 物于起步阶段,规范物流行业的法律法规 流装备和关键技术的生产销售企业增长迅速。据相关统计显 示,不仅没有体系化,连相关规范物流作业的地方行政法规也没有, 全球前 20 名的叉车品牌已全部进入中国,而同内许多原先 在液有关的法律条文只能散见于不同的部门法中。由于缺乏完善的 压、重工等领域的强势品牌,也开始涉足叉车领域,如合力 企业。 物流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如市场准入制度、物流作业标准化制 二、中国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物流业在中国发展迅度、物流统计规定、物流合同法等,致使物流企业在市场中缺乏 速,获得到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由于物流业在中国发展竞争力,影响物流市场的整体素质与发展。 的时间短暂,整个行业的发展仍然存 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三、中国物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物流业正以极快的速度在在以下几方面: 发展和进步,虽然存在不少 (-)物流的社会化与专业化程度偏低 目前,不少企业主辅不问题,但是它强劲的发展势头不可阻挡。笔者认为,未来十年,我 分,流程重复、繁杂,分工不明确,部分企业自己承担物流国物流业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职能,进行自营,而不外包,导致物流的社 会化程度偏低。
(-)公众对现代物流的认识加深,更愿意通过物流服务大部分物流企业配送、仓储、运输等服务水平不
满 足生活需要,物流业的社会化程度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人们认识和接触到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20世纪以来,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快 速紧张的生活节奏、跨地域的产品流通、 24 小时的电子商务模 式、频繁的进出口贸易,为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奠定了优越的软硬 件基础和经济大环境。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使物流业成为国民经 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
一、中国物流业的现状 (-)物流业发展规模
我国物流业发展规模较大,据不完全统计, 1990 年以来我 国物流市场年均增长率在 30%以上,是我国同期 GDP 年均增长 率的 3 倍。有专家预测,我国物流市场总规模 2020 年将达到
千百新的生活理念。正如淘宝网的广告语所说的\"虽然街上没
有人,但不代表没有人逛街。我在自己 20 平方米的空间里,实现 找自己所有的需求。\"由于有了网络交易,包括 BtoB 和 BtoC 等 不同模式,企业开始摆脱门店的限制,通过物流配送、经营理念、 管理模式等资源、共享,降低流通费用和进货成本,实现低价网络 销售,吸引消费者,使物流业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
(二)物流业的基础设施设备将更加完善,利用率和产能越 来越高
国家对物流业的财政支出和政策优惠力度继续加大,增加 和1改善了物流业基础设施设备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产能和效率。 从全同铁路、公路和水路的统计数据可见:
2010 年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 17.8 亿吨,完成货物周转量
1.424 万亿吨/公里,同比增长 7.6%和 6.8% ,创历史新纪录。全国 铁路日均装车可达 83700 辆,同比增加 6055 车。全年预计-完成 旅客发送量 10.16 亿人次,旅客周转量 4655 亿人/公里,同比增
长 5.2% ,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2010 年 7 月份,全社会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
让别为 2 1.3亿吨和 3744.8 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 14.8%和 15.5%0 预计 2010 年年底,中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 395 万公 哩勺东中部地区 94lJ毛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西部地区 98lJ毛的 建制村通公路,农村客运发展得到进一步推进。截至 2009 年底, 我国共有农村客运车辆 34 万辆,农村客运站约 14 万个,农村客 运线路近 8 万条。农村客运班车通达全国 3.5 万个乡镇、55.3 万 个建制村,全国乡镇、建制村通班车率分别达到 98%和 87.8%。 2010 年 7 月份,全社会水路运输完成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 分别为 3.1 亿吨和 5297.8 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 12.1%和 8.7%。中国拥有400 多个港口和 31400 个生产性泊位,已形成长 王角、珠三角、环渤海湾、东南沿海、西南沿海五大区域港口群。 中国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七年保持世界第一, 拥有 20 个亿吨大港。 (三)物流业的法律法规将建立起来,物流作业的标准化将 得到统一 为了与世界接轨,我国未来将不断加强物流标准化、物流法 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建设,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 的标准体系相匹配,这样不仅可以帮助物流企业顺利进入发达 |司家市场,而且可以冲破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贸易壁垒的阻碍, 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物流教育与培训体制越来越完善,高素质的物流专业 人才越来越多
根据教育部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
据,到 2010 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为 30 万至 40 万
人,在职人员培训需求达到 100 多万人,而国内物流教育起步较 晚,物流人才巳被列为我国 12 类紧缺人才之一。为了满足物流 业发展的急迫需要,必须完善物流人才培养机制和体系,大力发 展物流专业教育与培训。 据统计,目前国内已经有 218 家大学开设了物流类专业。教 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黄有方介绍,即 将出台的《物流工程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 指导方案>>,将明确规定我国高等教育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专业 的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学分、学位授予、专业考核等方丽的具体 内容,为各高校物流本科教育出台指导性、建设性的意见,引导 物流专业科学快速发展。从浙江部分高校了解到, 5 所以上杭州 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非常理想,就业率超过 90lJ毛,仅 大专学历的毕业生月薪最高可过万,高素质物流人才的薪酬则 更高。
(五)物流企业将转向关注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朝做专做精 的国际化水平发展 我国加入 WTO 后,国外物流企业如联邦快递、 DHL 等相继 进入中国市场,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面对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 我国物流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迫在眉睫。物流企业在发展中,应 分清自身优势所在,通过 SWOT 分析方法,识别和培养核心竞争 力。目前我国市场上大多数的物流企业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等 公司经过资源整合而成,设施设备的信息化、现代化、标准化、自 动化程度相对比较低,许多公司只具有完成单一物流功能的作 业能力。对于这种基础薄弱的物流企业来讲,在短时间内实现对
客户企业整条供应链的→体化服务是很困难的。所以物流企业 可以选择从事先进的、专业化的单一物流功能服务,打造单一物 流服务的新品牌,培养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比如由仓储公司整合 而成的物流企业可以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以客户需求为出发 点,通过内部的研发部门设计一套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仓储系统, 从而构建企业在仓储业务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对解决就业、促进
生产、拉动消费、加快经济发展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有重要的 作用,物流业将是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 长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