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隋朝的统一1.58 年,5 年,隋文帝灭掉
8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5 81 为都城。58
1
1(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朝,统一了全国。
2.隋文帝励精图治的表现:发展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3.概况:
5 81
5 1 ,编订5 8 ,统一南北5 81 和5 81 ;加强
5 1 ,提高行政效率。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巩固
对全国的统治。
在位时期陆续开凿。
5 81 ,南至5 81 。
2.时间:从5 81 年起,5 81
(1)三点:以5 81 为中心,北抵(2)四段:从北到南依次为(3)五河:连接
4.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三、开创科举取士的制度
5 81 、5 81 、5 81 、5 81 。5 81 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5 81 、5 81 、5 81 、5 81 、5 81 五大水系。
1.创立:(1)5 81 时,初步建立起通过2.影响:
(1)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力,扩大了(2)
四、隋朝的灭亡1.由于
5 8
(2)隋炀帝时,5 81 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
同时也推动了
多年。
被部下杀上的权
5 81 的发展。
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考试制度,一直维持了
5 81 的残暴统治导致隋末的农民起义,
第2课
5 81 年,隋炀帝在
死,隋朝灭亡。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5 81 ,626年,5 81 即位,次年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5 81 年,5 81 建立唐朝,定都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
5 81
。
,并任用立于善5 81
,
的政绩,使5 81 成
2.贞观之治:5 81 统治时期。
(1)措施:吸取隋亡教训,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最著名的谏臣是于谋略的5
81 、敢于决断的
做宰相;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
5 81
制定5 81 ,减省刑罚;增加5 81 科目,严格考查各级为最重要的科目;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5 81
的统治。
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2)局面:二、女皇武则天
1.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5 81。
1制度和
。”或
,
2.统治措施:(1)打击敌对的5 81 ;(2)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5 8 爱惜人才。(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58 1 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为后来“5
81
”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被称为“
5 81 ;在边疆,加强了对
历史上称之为“5 81 ”。
3.统治局面: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1
“
三、开元盛世:
”。
在位的前期。
5 81 、5 81 等贤能。5
81
。(3)注重文教,编
81 ,裁减冗员。(2)发展经济,
1.统治思想:(1)稳定政局,励精图治。(2)重用贤能,任用2.改革措施:(1)5
修经籍。
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一、如5
经济的繁荣
3.统治局面: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
[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
第3课
5 81
”。
盛唐气象
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生产工具,,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工艺水平最高,其中
5 81
冠于全国;陶瓷器
。
既是当时
、闻名中外的
5 81 8到1
的大都会。
1.农业:(1)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
81 、5
等生产工具。(2)重视
5 81 、邢窑的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生产水平也很高,如越窑的
3.商业: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都城中国、和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唐蕃和亲
(1)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2)唐太宗时,将(3)意义:蕃“为“5 81
”。5 81
5
81
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
也增进了
。
81 两族的友好关系。。他上书唐朝皇帝说,唐
嫁给松赞干布。
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与唐和亲,迎娶了2.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5 81
”。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积极开放:社会风气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风貌。
2.兼容并蓄: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四、多彩的文学艺术1.唐诗:
(1)地位:5 81 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传世的诗歌有(2)代表:a.李白的诗歌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此享有“5 81 ”的美誉。
5 8
1
的民族政策,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
、的精神
习俗的影响,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多首。
5 81
,李白因
b.杜甫的诗风淳朴厚重,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由于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
有“5 81 2.书法:(1)代表:a.c.
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和颜真卿合称为“颜筋柳骨”
b. 。
、山水画、花鸟画以及
5 81
,
的字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之称,他被誉为“
5 81 ”。
5 8 1 ,通俗易懂。
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诗歌
3.绘画:(1)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有著名的画家有5 81 、5 81 等。(2)代表:a.
的人物故事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b.
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2
4.隋唐时期的石窟,是闻名中外的一、
遣唐使
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我国的三大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
”。
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2.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3.影响:把唐朝先进的对
二、鉴真东渡
5 81 。
5 81 、天文历法、文字、典籍、5 81 、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81 。5
8 、书法、建筑、绘画等,
1.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2.贡献:(1)他在日本传授为
三、玄奘西行
1.时期:5 81 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3.贡献:(1)回国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安史之乱
及社会第5课5
8 ,还传播中国的医药、
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目的:前往天竺取经。5 81 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5确
81 》,记载了他游历过的
的珍贵文献。
,是研究
(2)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背景(原因):开元末年以后,_________统治日趋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重兵在握,逐渐扩张势力。
2.过程:________年,_________和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最终于微,地方上逐渐形成
_______发动叛乱,叛乱持续______年平定了叛乱。
_________,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中央权力衰
8年之久。唐朝军队在
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
形成_________的局面。边将________
3.影响:对________造成极大破坏,唐朝从此
_________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
1.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民_________,生活困苦,连年灾荒
________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无力控制。人
,建立政权,。
,无以为生。
2.起义军在________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攻入
影响:给_________以致命的打击。
3.唐朝灭亡:_______年,_______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1.唐朝灭亡后,北方
_____流域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______五个政权,再加上南
方地区的九个国家和北方割据太原的2.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
,史称“五代十国”。
_________的密
________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3.影响: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_________的历史影响和各地切联系,使_________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第二单元
第6课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_________年,_________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史称北宋;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2.强化中央集权
辽宋夏金元时期北宋的政治
______,定都_____,
_________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
3
军事:解除禁军将领的_________,控制对军队的_________,军队将领定期_________。
________,以分知
中央:采取____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
地方:派_______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并实施三年一换制度;各州府设置州权力;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二、重武轻文的政策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位的政策,使
_________
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提升
地
2.措施:宋太祖重用_______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
的格局逐渐形成;
_________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第7课
一、契丹族和党项族
1.契丹建国:____世纪初,契丹族首领__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定都_________。2.契丹发展:建国后,发展生产,
_________,国力不断增强。
称大夏皇帝,定都_________,史称西夏。
______、_______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
3.西夏建立:_ _世纪前期,______族首领4.西夏发展: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济,还创制_________。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辽太宗时,占领了3.澶渊之盟:
(1)背景:辽军大举攻宋至
______城下,_ __力劝皇帝宋真宗率兵亲征,打退辽军;
______。_______局面。
_________,双方损失惨重。
(2)议和: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3)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二、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宋夏和议:背景: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内容:元昊向宋_________,宋给西夏_________。影响:议和后,宋夏一、女真族的崛起
1.女真的统一:____世纪末,
部的首领_________完成女真各部的统一。
_________。
________体制,颁行_________,发
2.金的建立:________年,阿骨打建立政权,国号3.女真的发展:金太祖仿制中原王朝制度,改革部落展生产,势力迅速壮大。二、金灭辽及北宋
1._________年,金灭辽。2._________年,金灭北宋。三、南宋的偏安
1.南宋的建立:1127年,______登上皇位,他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______,史称_______。2.岳飞抗金
过程:岳飞率兵收复许多失地,在3.宋金议和
内容:南宋向金_____,并给金岁币,双方以
一线划定分界线。
_______大败金军主力。
_______”的罪名杀害岳飞。
结果:宋高宗和______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回朝,并以“
_________兴旺。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政策。
2.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了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________的情况发生,
宋朝注重发展_________,改革和发展了_________。
3.作用: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有利于_________和_________。
________,把地方赋税收归中央。
4
影响:宋金_________局面形成。4.金迁都燕京,改名一、农业的发展1.背景:从先进2.表现:
(1)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和
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天下足”或“
长江下游和
,天下足”的谚语。
和川蜀一带。
一带成为丰饶
(2)由越南传入的(3)宋朝时,的粮仓,出现了“(4)南方普遍种植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1)北宋时,(2)南宋后期,较多。2.制瓷业(1)
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河北
、河南。
等地烧制的
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2)北宋时兴起的江西(3)南宋时,3.造船业:(1)领先地位。(2)北宋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商业:
(1)宋代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2)宋代经商的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2.海外贸易:(1).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2)宋代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3.交子的出现:(1)北宋前期,(2)从
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 被尊称为
于
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地区出现了
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
地区。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时最后完成。中央的财政收入,主
、
(3)宋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和
、,远达
,加以管理。和
。
。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和
。
。
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
(3)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
、
,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
已成为我国制瓷中心。、
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
的丝织业胜过
兴起,
。
、
地区的丝织业生产发达。
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拓展,同时,
、
福建
至
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
。
,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_________,南宋偏安江南一隅。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树。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
(3)宋代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
5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1.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2.1234年,在蒙古和3.金朝灭亡后,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1.1260年,3.
和1227年
灭亡
。灭亡。
的联合夹击下,
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
等人继续抗元。
的进一步
继承了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
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
局面,为
2.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
年,元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统一。
4.影响:元灭南宋,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一、元朝的疆域
1.地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2.特点: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二、行省制度1.中央集权制:
(1)确立:元朝建立后,(2)内容:在中央,由度全国的军队;设2.行省制度:元朝把
和
。
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负责监察事务。
称作
,直属于中央的
;其他地区,
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
”,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这是历史上
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
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
1.元朝在东南地区的澎湖岛设置了,负责管辖澎湖和
中央王朝首次在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2.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项事务。意义:从此,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北宋的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子,称为“
”。
。元朝建立后,、
,便于歌唱。在
、
、
和
、等。
。
阶层不断壮大,生活也丰富起来。
3.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4.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北方地区兴盛起来,为广大民众所喜爱。5.今天的传统节日如二、宋词
1.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2.宋代杰出的词人有三、元曲1.元曲包括
、
等,在宋代都有了。
、南宋时的
、元朝时的
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
,都是
”。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
在以大都为中心的
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
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6
2.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有
、
、
。
、
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3.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巨著。记述了从到
第13课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我国在2.发明者:创新,发明了4.影响:活字印刷术对
5.外传:13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入传到1.发明:
,后来经过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代表作是
等。
、
。与他齐名的杂剧家还、
、
四人,在
体的
主持编写的
共1300多年的历史。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是一部
时期发明了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是由北宋时的匠人
在中
。元朝中期,出现了
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之后传到等途径传入
及
。
,又
经
发明的。对
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印刷。
3.发展:元代著名的科学家
(1)汉代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2)2.运用:
3.影响:乘坐中国海船的大大促进了世界4.发明:5.应用:到
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即
,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
,
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
技术的发展。
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火药开始运用到
13世纪传到
对欧洲的领域。
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
和
产生巨大影响,
6.外传: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
了。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三、发达的中外交通1.特点:宋朝由于2.陆路交通:(1)古代著名的(2)宋朝的
。
4.海路交通:
7.影响: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到欧洲后,
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建立了四通八达
(1)宋元时期,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规律。
(2)宋代的海路远至(3)宋元时,中国与5.影响:
及、
。元朝时,以及
、、的
进入鼎盛时期。
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
(1)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2)中国的创造发明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3)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代受到重视,6.意大利人
在
年。回国后讲述他在中国的经历,形成了
来自伊斯兰地区的科技人才受到朝廷的重用。
来到中国,在元朝生活了一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
17
时代通过
7
界的极大向往。
第三单元
一、明朝的建立1. 占
年,
称帝,建立明朝,定都
,他就是
。随后攻
,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设立
,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和
分为
、
、
互不统属,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在地方上,取消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2.在中央,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接向和
负责。
、
、
,将
又成立了同类机
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后来,
,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3.为分散兵权,把原来的
4.为监视官民,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构。这两个机构合称5.朱元璋以明朝祖宗的身份立下“就使皇权高度集中,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明朝严格规定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是以朱熹的
2.明朝科举要求答卷由字,因此称为“
”。
”“
”,成为皇帝旨意的顺
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
;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
大为加强。
,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
”,明确规定子子孙孙不得改变他的做法。
负责,这样
6.作用: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
3.影响: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从者。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2.手工业:纺织业:(1)(2)制瓷业:3.商业:明朝的的
、安徽的
、
、
、和等。基地。
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主都涌现了一批是明代的
和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心。
瓷器,畅销海内外。
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
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
一、郑和下西洋1.目的:2.从
年到
称帝后,派
在30多
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法海外的奇珍。
年,郑和率船队
和
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
。
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
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与
二、戚继光抗倭
1.背景:(1)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
和
,组成
集团,到中
与
3.影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
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作出了伟大贡献。
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
8
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2)明朝中期,倭寇与中国
和
、
,被时人称为
。
。
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
猖獗。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2.明王朝派年轻将领
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
到东南沿海抗倭。他所统领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律
。
率军英勇作战,在、
九战九捷,平
地区,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
3.经过: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又率军进入使5.评价:的
一、科技著作
1._______的《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_______的《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后来传到国外,被誉为“
和
的倭患基本解除。
领导的
。第16课
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________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
_______和_______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这部书
”。
________
3._______的《农政全书》是一部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的先进生产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科学巨著。二、明长城
1.修筑目的:防御北方里的明长城。
3.影响: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
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三、北京城
1.修筑:明朝的北京城是在
_______的基础上修筑的,明成祖于
_______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建立了许多
________贵族南扰。
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
2.概况:明朝建立后,先后
、西至________,总长万余
_________,使
______年正式迁都北京。
2.明北京城由_______、皇城、内城、外城构成。3.整个平面呈“____”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
即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
4.影响: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四、小说和戏剧
1.背景:明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2.小说:
(1)《三国演义通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俗称(2)《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是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3)《西游记》:成书于明代中期,作者是小说。
3.戏剧:_______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其代表作品是
第17课明朝的灭亡一、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__ _____。
_______。它是一部富于__
____色彩的神话
_______,作者是_______。这部小说是
我国_______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_______。其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_______文化结合起来,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
1.概况: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结党营私,
9
争权夺利。
2.影响: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各级官吏贪赃枉法;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大量农民流离失所。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原因:(1)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愈发严重,朝廷不断加派异常尖锐。(2)直接原因:起义。
2.过程:口号: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
建立政权: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
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
建立政权:1616年,_______统一了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清朝建立: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2.清兵入关:镇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李自成的军队,导致李自成最终失败。
第18课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建立统治:清朝统治者以_______为都城,消灭_______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2.巩固统治:在政治制度方面基本上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政治上的_______;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二、郑成功收复台湾1.背景:明朝末年,
_______殖民者侵占台湾。
_______年,2月,荷军被迫投降。
_______。
4.评价: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
2.概况:1661年,_______率军抵抗台湾,3.意义: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三、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______年,台湾归入清朝版图。
2.1684年,清朝设置_______,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____。3.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
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四、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
1.确立册封制度:顺治皇帝赐予入京朝贺的达赖五世“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
_______”。
_______的册封。
_______,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2.意义: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3.._______年,清朝在西藏设置律化的程度。
4.意义: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报请朝廷,有效地加强了对五、巩固西北边疆1.回部:我国西北_______。
_______以南的广大地区,居住着维吾尔等族人民,他们大多数信仰
、
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与班禅的继承必须
__________的管辖。
_______”的封号,康熙皇帝册封另
同祖国大陆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
海防,台
_______,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_______,维护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建立了大金政权,史称_______。
_______联合夹击
_______”的口号;
_______。
276年的明
______,建立政权,国号
_______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无法生活下去的农民纷纷
,阶级矛盾
3.结果:1644年4月,起义军攻陷_______,明朝末帝_______自缢,统治长达
_______;_______年,改国号为清。_______降清后,引清兵入关。他与
4.1793年,清政府颁布___________,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
10
2.平定叛乱:_______皇帝平定蒙古族准葛尔部的叛乱。清朝设置地区的管辖。六、清朝的疆域1.西跨
的叛乱;乾隆时期,平定了
,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
,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
及其附属岛屿,包括
、
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
第19课
一、2.表现
(1)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5 81
得到开发。
(2)在水利兴修方面,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5 81 政策。
1.采取的措施: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
5 81 进行治理,还重视兴修水利。
5 81 、5 81 等高产作物,
5 81 不断扩大。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3)在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
(4)经济作物的种植,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花卉等作物的3.影响:(1)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繁荣,也对(2)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纺业等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2.商业:
5 81 和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5 81 。
(1)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2)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徽州府商人组成的三、人口的增长
1.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2.问题:由于人口密度加大,流失严重,地力下降。造成一、1.
军机处的设立
5 直接81 讨论决定。
5 8 1 ,由皇裁决。
第20课
背景
矛盾突出;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
5 8 1 ,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5 81 。
5 络系统81 。
5 81 和江南
组成的商业网。
(3)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著名的商帮有山西商人组成的
(1)清朝初年,一切军政大事都要经过
(2)5 81 时,为了抑制满洲贵族权力设立南书房。
2.设立:5 81 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为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
3.特点: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4.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事,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5.影响: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5 8 1 进一步强化。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5 81
按照皇帝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
11
1.文字狱
(1)目的:从5 8 1 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表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冤狱,迫害知识分子及其亲友。(3)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学术的发展和进步。2.文化专制政策(1)目的:维护销毁禁书。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1.官场腐败:
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
2.军队衰败:军纪败坏,将领贪污;军备废弛,将士颓废。
3.财政危机:官僚机构臃肿,转运费用庞大;财政虚耗严重;国力越来越虚弱。
4.人地失衡:5 8 1 的增长造成用地紧缺;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社会四、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背景):(1)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2.含义:严格
对外贸易。
3.表现:5 8 1 时期,颁布“禁海令”;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1757年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特许“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3.影响:(1)对西方殖民者的5 8 1 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2)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向西方学习先进的5 8 1 和5 8 1 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一、《红楼梦》
1.作者:5 8 1 和高鄂。2.地位: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作品。3.内容:讲述贵族青年衰变化。
4.影响(地位):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1.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清朝时期的戏剧最有影响的是5 8 1 和5 8 1 。2.昆曲的代表作有
5 8 1 创作的《5 8 1 》。
5 8 1 的《5
8 1 》、5
8 1 的《5 8
3.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1 》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4.1790年,乾隆皇帝80岁寿辰时,5 8 1 进京献艺;徽调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的优点,在道光年间形成一个新的剧种“有地方特色,以后被称为“京戏”或“
5 8 1 ”;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5 8 1 ”。
5 8 1 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的发展进程。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2)清
十分严重,社会危机重重。5 81
读经;另一方面同,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收缴
(2)表现:一方面,大力提倡
,严重阻碍了思想、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