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年级下册历史基础知识填空

七年级下册历史基础知识填空

来源:榕意旅游网
第一单元

一、隋朝的统一1.58 年,5 年,隋文帝灭掉

8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5 81 为都城。58

1

1(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朝,统一了全国。

2.隋文帝励精图治的表现:发展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3.概况:

5 81

5 1 ,编订5 8 ,统一南北5 81 和5 81 ;加强

5 1 ,提高行政效率。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巩固

对全国的统治。

在位时期陆续开凿。

5 81 ,南至5 81 。

2.时间:从5 81 年起,5 81

(1)三点:以5 81 为中心,北抵(2)四段:从北到南依次为(3)五河:连接

4.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三、开创科举取士的制度

5 81 、5 81 、5 81 、5 81 。5 81 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5 81 、5 81 、5 81 、5 81 、5 81 五大水系。

1.创立:(1)5 81 时,初步建立起通过2.影响:

(1)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力,扩大了(2)

四、隋朝的灭亡1.由于

5 8

(2)隋炀帝时,5 81 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

同时也推动了

多年。

被部下杀上的权

5 81 的发展。

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考试制度,一直维持了

5 81 的残暴统治导致隋末的农民起义,

第2课

5 81 年,隋炀帝在

死,隋朝灭亡。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5 81 ,626年,5 81 即位,次年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5 81 年,5 81 建立唐朝,定都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

5 81

,并任用立于善5 81

的政绩,使5 81 成

2.贞观之治:5 81 统治时期。

(1)措施:吸取隋亡教训,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最著名的谏臣是于谋略的5

81 、敢于决断的

做宰相;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

5 81

制定5 81 ,减省刑罚;增加5 81 科目,严格考查各级为最重要的科目;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5 81

的统治。

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2)局面:二、女皇武则天

1.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5 81。

1制度和

。”或

2.统治措施:(1)打击敌对的5 81 ;(2)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5 8 爱惜人才。(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58 1 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为后来“5

81

”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被称为“

5 81 ;在边疆,加强了对

历史上称之为“5 81 ”。

3.统治局面: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1

三、开元盛世:

”。

在位的前期。

5 81 、5 81 等贤能。5

81

。(3)注重文教,编

81 ,裁减冗员。(2)发展经济,

1.统治思想:(1)稳定政局,励精图治。(2)重用贤能,任用2.改革措施:(1)5

修经籍。

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一、如5

经济的繁荣

3.统治局面: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

[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

第3课

5 81

”。

盛唐气象

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生产工具,,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工艺水平最高,其中

5 81

冠于全国;陶瓷器

既是当时

、闻名中外的

5 81 8到1

的大都会。

1.农业:(1)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

81 、5

等生产工具。(2)重视

5 81 、邢窑的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生产水平也很高,如越窑的

3.商业: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都城中国、和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唐蕃和亲

(1)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2)唐太宗时,将(3)意义:蕃“为“5 81

”。5 81

5

81

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

也增进了

81 两族的友好关系。。他上书唐朝皇帝说,唐

嫁给松赞干布。

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与唐和亲,迎娶了2.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5 81

”。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积极开放:社会风气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风貌。

2.兼容并蓄: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四、多彩的文学艺术1.唐诗:

(1)地位:5 81 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传世的诗歌有(2)代表:a.李白的诗歌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此享有“5 81 ”的美誉。

5 8

1

的民族政策,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

、的精神

习俗的影响,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多首。

5 81

,李白因

b.杜甫的诗风淳朴厚重,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由于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

有“5 81 2.书法:(1)代表:a.c.

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和颜真卿合称为“颜筋柳骨”

b. 。

、山水画、花鸟画以及

5 81

的字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之称,他被誉为“

5 81 ”。

5 8 1 ,通俗易懂。

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诗歌

3.绘画:(1)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有著名的画家有5 81 、5 81 等。(2)代表:a.

的人物故事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b.

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2

4.隋唐时期的石窟,是闻名中外的一、

遣唐使

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我国的三大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

”。

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2.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3.影响:把唐朝先进的对

二、鉴真东渡

5 81 。

5 81 、天文历法、文字、典籍、5 81 、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81 。5

8 、书法、建筑、绘画等,

1.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2.贡献:(1)他在日本传授为

三、玄奘西行

1.时期:5 81 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3.贡献:(1)回国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安史之乱

及社会第5课5

8 ,还传播中国的医药、

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目的:前往天竺取经。5 81 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5确

81 》,记载了他游历过的

的珍贵文献。

,是研究

(2)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背景(原因):开元末年以后,_________统治日趋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重兵在握,逐渐扩张势力。

2.过程:________年,_________和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最终于微,地方上逐渐形成

_______发动叛乱,叛乱持续______年平定了叛乱。

_________,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中央权力衰

8年之久。唐朝军队在

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

形成_________的局面。边将________

3.影响:对________造成极大破坏,唐朝从此

_________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

1.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民_________,生活困苦,连年灾荒

________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无力控制。人

,建立政权,。

,无以为生。

2.起义军在________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攻入

影响:给_________以致命的打击。

3.唐朝灭亡:_______年,_______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1.唐朝灭亡后,北方

_____流域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______五个政权,再加上南

方地区的九个国家和北方割据太原的2.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

,史称“五代十国”。

_________的密

________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3.影响: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_________的历史影响和各地切联系,使_________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第二单元

第6课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_________年,_________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史称北宋;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2.强化中央集权

辽宋夏金元时期北宋的政治

______,定都_____,

_________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

3

军事:解除禁军将领的_________,控制对军队的_________,军队将领定期_________。

________,以分知

中央:采取____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

地方:派_______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并实施三年一换制度;各州府设置州权力;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二、重武轻文的政策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位的政策,使

_________

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提升

2.措施:宋太祖重用_______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

的格局逐渐形成;

_________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第7课

一、契丹族和党项族

1.契丹建国:____世纪初,契丹族首领__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定都_________。2.契丹发展:建国后,发展生产,

_________,国力不断增强。

称大夏皇帝,定都_________,史称西夏。

______、_______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

3.西夏建立:_ _世纪前期,______族首领4.西夏发展: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济,还创制_________。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辽太宗时,占领了3.澶渊之盟:

(1)背景:辽军大举攻宋至

______城下,_ __力劝皇帝宋真宗率兵亲征,打退辽军;

______。_______局面。

_________,双方损失惨重。

(2)议和: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3)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二、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宋夏和议:背景: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内容:元昊向宋_________,宋给西夏_________。影响:议和后,宋夏一、女真族的崛起

1.女真的统一:____世纪末,

部的首领_________完成女真各部的统一。

_________。

________体制,颁行_________,发

2.金的建立:________年,阿骨打建立政权,国号3.女真的发展:金太祖仿制中原王朝制度,改革部落展生产,势力迅速壮大。二、金灭辽及北宋

1._________年,金灭辽。2._________年,金灭北宋。三、南宋的偏安

1.南宋的建立:1127年,______登上皇位,他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______,史称_______。2.岳飞抗金

过程:岳飞率兵收复许多失地,在3.宋金议和

内容:南宋向金_____,并给金岁币,双方以

一线划定分界线。

_______大败金军主力。

_______”的罪名杀害岳飞。

结果:宋高宗和______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回朝,并以“

_________兴旺。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政策。

2.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了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________的情况发生,

宋朝注重发展_________,改革和发展了_________。

3.作用: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有利于_________和_________。

________,把地方赋税收归中央。

4

影响:宋金_________局面形成。4.金迁都燕京,改名一、农业的发展1.背景:从先进2.表现:

(1)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和

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天下足”或“

长江下游和

,天下足”的谚语。

和川蜀一带。

一带成为丰饶

(2)由越南传入的(3)宋朝时,的粮仓,出现了“(4)南方普遍种植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1)北宋时,(2)南宋后期,较多。2.制瓷业(1)

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河北

、河南。

等地烧制的

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2)北宋时兴起的江西(3)南宋时,3.造船业:(1)领先地位。(2)北宋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商业:

(1)宋代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2)宋代经商的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2.海外贸易:(1).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2)宋代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3.交子的出现:(1)北宋前期,(2)从

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 被尊称为

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地区出现了

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

地区。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时最后完成。中央的财政收入,主

(3)宋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远达

,加以管理。和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3)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

,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

已成为我国制瓷中心。、

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

的丝织业胜过

兴起,

地区的丝织业生产发达。

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拓展,同时,

福建

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

,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_________,南宋偏安江南一隅。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树。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

(3)宋代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

5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1.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2.1234年,在蒙古和3.金朝灭亡后,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1.1260年,3.

和1227年

灭亡

。灭亡。

的联合夹击下,

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等人继续抗元。

的进一步

继承了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

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

局面,为

2.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

年,元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统一。

4.影响:元灭南宋,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一、元朝的疆域

1.地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2.特点: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二、行省制度1.中央集权制:

(1)确立:元朝建立后,(2)内容:在中央,由度全国的军队;设2.行省制度:元朝把

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负责监察事务。

称作

,直属于中央的

;其他地区,

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

”,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这是历史上

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

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

1.元朝在东南地区的澎湖岛设置了,负责管辖澎湖和

中央王朝首次在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2.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项事务。意义:从此,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北宋的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子,称为“

”。

。元朝建立后,、

,便于歌唱。在

、等。

阶层不断壮大,生活也丰富起来。

3.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4.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北方地区兴盛起来,为广大民众所喜爱。5.今天的传统节日如二、宋词

1.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2.宋代杰出的词人有三、元曲1.元曲包括

等,在宋代都有了。

、南宋时的

、元朝时的

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

,都是

”。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

在以大都为中心的

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

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6

2.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有

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3.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巨著。记述了从到

第13课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我国在2.发明者:创新,发明了4.影响:活字印刷术对

5.外传:13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入传到1.发明:

,后来经过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代表作是

等。

。与他齐名的杂剧家还、

四人,在

体的

主持编写的

共1300多年的历史。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是一部

时期发明了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是由北宋时的匠人

在中

。元朝中期,出现了

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之后传到等途径传入

,又

发明的。对

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印刷。

3.发展:元代著名的科学家

(1)汉代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2)2.运用:

3.影响:乘坐中国海船的大大促进了世界4.发明:5.应用:到

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即

,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

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

技术的发展。

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火药开始运用到

13世纪传到

对欧洲的领域。

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

产生巨大影响,

6.外传: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

了。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三、发达的中外交通1.特点:宋朝由于2.陆路交通:(1)古代著名的(2)宋朝的

4.海路交通:

7.影响: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到欧洲后,

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建立了四通八达

(1)宋元时期,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规律。

(2)宋代的海路远至(3)宋元时,中国与5.影响:

及、

。元朝时,以及

、、的

进入鼎盛时期。

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

(1)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2)中国的创造发明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3)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代受到重视,6.意大利人

年。回国后讲述他在中国的经历,形成了

来自伊斯兰地区的科技人才受到朝廷的重用。

来到中国,在元朝生活了一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

17

时代通过

7

界的极大向往。

第三单元

一、明朝的建立1. 占

年,

称帝,建立明朝,定都

,他就是

。随后攻

,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设立

,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和

分为

互不统属,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在地方上,取消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2.在中央,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接向和

负责。

,将

又成立了同类机

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后来,

,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3.为分散兵权,把原来的

4.为监视官民,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构。这两个机构合称5.朱元璋以明朝祖宗的身份立下“就使皇权高度集中,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明朝严格规定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是以朱熹的

2.明朝科举要求答卷由字,因此称为“

”。

”“

”,成为皇帝旨意的顺

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

;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

大为加强。

,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

”,明确规定子子孙孙不得改变他的做法。

负责,这样

6.作用: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

3.影响: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从者。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2.手工业:纺织业:(1)(2)制瓷业:3.商业:明朝的的

、安徽的

、和等。基地。

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主都涌现了一批是明代的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心。

瓷器,畅销海内外。

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

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

一、郑和下西洋1.目的:2.从

年到

称帝后,派

在30多

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法海外的奇珍。

年,郑和率船队

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

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

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与

二、戚继光抗倭

1.背景:(1)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

,组成

集团,到中

3.影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

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作出了伟大贡献。

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

8

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2)明朝中期,倭寇与中国

,被时人称为

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

猖獗。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2.明王朝派年轻将领

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

到东南沿海抗倭。他所统领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律

率军英勇作战,在、

九战九捷,平

地区,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

3.经过: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又率军进入使5.评价:的

一、科技著作

1._______的《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_______的《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后来传到国外,被誉为“

的倭患基本解除。

领导的

。第16课

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________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

_______和_______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这部书

”。

________

3._______的《农政全书》是一部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的先进生产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科学巨著。二、明长城

1.修筑目的:防御北方里的明长城。

3.影响: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

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三、北京城

1.修筑:明朝的北京城是在

_______的基础上修筑的,明成祖于

_______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建立了许多

________贵族南扰。

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

2.概况:明朝建立后,先后

、西至________,总长万余

_________,使

______年正式迁都北京。

2.明北京城由_______、皇城、内城、外城构成。3.整个平面呈“____”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

即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

4.影响: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四、小说和戏剧

1.背景:明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2.小说:

(1)《三国演义通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俗称(2)《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是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3)《西游记》:成书于明代中期,作者是小说。

3.戏剧:_______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其代表作品是

第17课明朝的灭亡一、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__ _____。

_______。它是一部富于__

____色彩的神话

_______,作者是_______。这部小说是

我国_______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_______。其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_______文化结合起来,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

1.概况: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结党营私,

9

争权夺利。

2.影响: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各级官吏贪赃枉法;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大量农民流离失所。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原因:(1)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愈发严重,朝廷不断加派异常尖锐。(2)直接原因:起义。

2.过程:口号: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

建立政权: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

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

建立政权:1616年,_______统一了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清朝建立: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2.清兵入关:镇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李自成的军队,导致李自成最终失败。

第18课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建立统治:清朝统治者以_______为都城,消灭_______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2.巩固统治:在政治制度方面基本上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政治上的_______;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二、郑成功收复台湾1.背景:明朝末年,

_______殖民者侵占台湾。

_______年,2月,荷军被迫投降。

_______。

4.评价: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

2.概况:1661年,_______率军抵抗台湾,3.意义: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三、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______年,台湾归入清朝版图。

2.1684年,清朝设置_______,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____。3.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

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四、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

1.确立册封制度:顺治皇帝赐予入京朝贺的达赖五世“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

_______”。

_______的册封。

_______,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2.意义: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3.._______年,清朝在西藏设置律化的程度。

4.意义: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报请朝廷,有效地加强了对五、巩固西北边疆1.回部:我国西北_______。

_______以南的广大地区,居住着维吾尔等族人民,他们大多数信仰

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与班禅的继承必须

__________的管辖。

_______”的封号,康熙皇帝册封另

同祖国大陆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

海防,台

_______,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_______,维护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建立了大金政权,史称_______。

_______联合夹击

_______”的口号;

_______。

276年的明

______,建立政权,国号

_______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无法生活下去的农民纷纷

,阶级矛盾

3.结果:1644年4月,起义军攻陷_______,明朝末帝_______自缢,统治长达

_______;_______年,改国号为清。_______降清后,引清兵入关。他与

4.1793年,清政府颁布___________,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

10

2.平定叛乱:_______皇帝平定蒙古族准葛尔部的叛乱。清朝设置地区的管辖。六、清朝的疆域1.西跨

的叛乱;乾隆时期,平定了

,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

,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

及其附属岛屿,包括

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

第19课

一、2.表现

(1)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5 81

得到开发。

(2)在水利兴修方面,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5 81 政策。

1.采取的措施: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

5 81 进行治理,还重视兴修水利。

5 81 、5 81 等高产作物,

5 81 不断扩大。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3)在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

(4)经济作物的种植,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花卉等作物的3.影响:(1)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繁荣,也对(2)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纺业等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2.商业:

5 81 和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5 81 。

(1)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2)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徽州府商人组成的三、人口的增长

1.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2.问题:由于人口密度加大,流失严重,地力下降。造成一、1.

军机处的设立

5 直接81 讨论决定。

5 8 1 ,由皇裁决。

第20课

背景

矛盾突出;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

5 8 1 ,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5 81 。

5 络系统81 。

5 81 和江南

组成的商业网。

(3)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著名的商帮有山西商人组成的

(1)清朝初年,一切军政大事都要经过

(2)5 81 时,为了抑制满洲贵族权力设立南书房。

2.设立:5 81 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为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

3.特点: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4.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事,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5.影响: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5 8 1 进一步强化。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5 81

按照皇帝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

11

1.文字狱

(1)目的:从5 8 1 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表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冤狱,迫害知识分子及其亲友。(3)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学术的发展和进步。2.文化专制政策(1)目的:维护销毁禁书。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1.官场腐败:

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

2.军队衰败:军纪败坏,将领贪污;军备废弛,将士颓废。

3.财政危机:官僚机构臃肿,转运费用庞大;财政虚耗严重;国力越来越虚弱。

4.人地失衡:5 8 1 的增长造成用地紧缺;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社会四、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背景):(1)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2.含义:严格

对外贸易。

3.表现:5 8 1 时期,颁布“禁海令”;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1757年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特许“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3.影响:(1)对西方殖民者的5 8 1 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2)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向西方学习先进的5 8 1 和5 8 1 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一、《红楼梦》

1.作者:5 8 1 和高鄂。2.地位: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作品。3.内容:讲述贵族青年衰变化。

4.影响(地位):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1.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清朝时期的戏剧最有影响的是5 8 1 和5 8 1 。2.昆曲的代表作有

5 8 1 创作的《5 8 1 》。

5 8 1 的《5

8 1 》、5

8 1 的《5 8

3.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1 》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4.1790年,乾隆皇帝80岁寿辰时,5 8 1 进京献艺;徽调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的优点,在道光年间形成一个新的剧种“有地方特色,以后被称为“京戏”或“

5 8 1 ”;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5 8 1 ”。

5 8 1 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的发展进程。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2)清

十分严重,社会危机重重。5 81

读经;另一方面同,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收缴

(2)表现:一方面,大力提倡

,严重阻碍了思想、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