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氏应能公支族源流史略
龙姓是一个古老源远的姓氏,虞廷因官得姓。龙氏因出武陵苗疆,故堂号称武陵堂。龙氏最早一支上至远古时代,黄帝臣有龙行(这是说黄帝时期就已有龙姓),商有龙吉安,周有龙穆等等。可是秦始皇焚书坑儒,致使远祖绵绵数十世族史家谱付诸一炬,荡然无存,唐虞尧舜以前无据可查,自西汉以后,有族谱为据,昭然可考。如今的《龙氏族谱》始创于东汉初公元80年,二世祖诏明公首创,五世祖宣公增订,以后历代先世先后修续至今。诏明公首创族谱时,以其父龙述字佰高为一世祖,系直棣省拒鹿郡人。佰高公生于西汉元寿二年庚申,即公元一年二月十五日,至今已有2011年,殁于东汉章帝章和二年戊子公元88年,高寿岁,葬在湖南永州城北门外司马塘侧,汉授零陵太守。二世祖诏明公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乙酉公元25年8月19日,汉授浔阳骥致丞,始迁陕西省西安府咸阳县为家,为我族入陕开基始祖。二十四世祖龙暹(xiān)公,唐玄宗开元二年甲寅即公元713年任湖广道州学政,遂居湖南道州为家,为我族由陕道州开基始祖,二十八世龙庚公于唐喜宗时(约公元874年),自道州赴江西卢陵、吉水两县任县丞,后居江西省吉安府永新县为家,为我族由道州移居江西吉安的始祖。三十二世钦、琮、瑊(jiān)、瑀(yǚ)、琳五公(南唐时人)五子登科,族史上称为“前五公”。三十五世龙发公自江西永新县分居南京应天府黄池州,为我族入南京开基始
.
祖,三十六世彩廉公携子禹官、禹甸、迁河南卫辉府波县,为我族入河南的开基始祖。三十七世禹官公复入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为家,禹官公配罗氏,生宗麻、宗朝、宗灵、宗廷、宗旺五公,族史上称为“后五公”,宗旺公生于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一月八日。宗旺公于宋微宗年间(约公元1110年)奉令由江西泰和县赴湖南征平苗疆驻守湘西沆州(今芷江县),尔后定居大龙,故宗旺公系由江西泰和县移居芷江大龙的开基始祖,繁衍至今已有三十一世,其后裔分布在湘、黔、桂、滇、川、渝、黑等省、市、区,总人口约五万人。旺公殁于宋高宗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岁),享年78岁,葬在芷江大龙白毛寨杨荷冲蟠蛇形,丁山癸向(1998年清明节,我应能公后裔龙世群、龙书堂、龙书沛、龙世勤、龙香化五人到湖南芷江大龙扫墓,受到大龙当地房族极高礼遇,所到村寨,无不鸣炮、开锣击鼓、夹道欢迎、端水洗漱、杀猪宰羊款待,每到之处,二三十专人陪同,特别是那些虽属晚辈但年岁已很高的老人,见到我们这边去的人之后,仍跪拜相迎,“公公、太太”叫个不停,令人感动。我们以何回报?)旺公之子龙鳞公生有存璋、存江、存凤、存锦四公,我支族属凤公(三房)后裔。四十七世应能公为旺公九世孙。应能生于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由湖南芷江大龙小塘溪外出,展转到今天贵州省天柱县石洞镇冲敏村孟杯开山谋生,尔后定居冷水(现在“水洞”)脚肖繁衍生息,应能公为我支族自湖南入贵州天柱冷水脚肖的开基始祖,其本人生殁不祥,安葬于冷水客寨各正,至今古墓尚存,后裔族人于19的清明重新竖了新的墓碑(碑文:)。应能定居冷水脚肖迄
.
今已有400多年,15代人了。现有180多户,近900人,其中参加工作 人,大学生 人。为缅怀先公恩泽,承先启后,其后裔族人在龙英汉(伏汉)公、龙万成(彦成)公倡导下,于初(约1918年左右)为应能公建祠于脚肖,以资祭祀先祖(公),亦促启后人敬仰,铭记千秋。遗憾的是“”后期1974年祠宇被数人拆毁,将拆下的祠堂材料用于修建水洞公社办公楼。
应能公入毁定居冷水脚肖后,我族人丁兴旺,家业繁荣,人才辈出,可是由于当年时代滞后,路途遥远,交通闭塞等种种因素,与原籍长期失去联系,因而清道光11年即1832年、光绪32年、六年和30年(1942年),旺公裔孙几次续修族谱均未参加,致使“老字派”失传,鉴于此,应能公五世孙龙正榜(龙再榜)公拟编“新字派”,即:“正朝庭昌,万世书香,族熙显化,祖德辉煌”。嗣尔,应能公十一世孙龙作桂(龙书桂)公修改为“正朝庭昌,万世书香,族本光大,祖德远长”十六六字派。1988年寿戊辰春,应能公支族广大族人,为了寻根溯祖,正本清源,分清宗脉世系,族众确定委派龙庆锡、龙书沛、龙书罴(罷pí)等赴湖南芷江大龙联系清谱,此时,正值旺公后裔璋、江、凤、锦四大房联合续修族谱之良机,使我应能公支族与祖籍失而复接,并一道参加续修族谱(说明现在总族谱由谁保管)。由于旺公系大龙的开基始祖,其后裔续修族谱时即以旺公为大龙一世祖。我应能公支族族众议定:从1988年参加修谱后,即停止使用“新字派”,恢复使用旺裔凤公(三房)支族的统一“字派”,即“宗鳞存添日,景通维步应,有颜政定再,汉朝伏彦均,作
.
之宜向道,家国庆安康,荣华昌万世,麟瑞兆祯祥,楚黔多贤士,文武启大邦,仁厚开基远,祖德有余光,儒林建宏猷,经伦振纪纲,忠孝昭前烈,裕后永天长,清廉如上圣,福寿广云芳,维守和平业,东南绍书香”。为适应习惯称呼和新老字派交替,谱册按统一字派和新字派原名并列于卯同时使用。
应能公后裔繁衍公布在贵州、湖南、云南、黑龙江四省九县十二个乡镇二十二个居住地,具体情况见族谱资料。
龙姓在全国约有数百万人,在我国的5000多个姓氏中,唯独“龙”象征中华民族,她是中华民族崇拜的图腾,是团结统一的象征,是吉祥和权贵的化身。
1987年5月3日《人民日报》公布了全国100个人口最多的姓氏中,龙氏排列在第85位,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专家们,通过遗传学考证,龙氏也是当今汉族姓氏的第85位。
《龙氏族谱》是历代祖宗共同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传家的法宝,我们应当认真研究,慎重保存,千秋万代往下传,让历代先祖在天之灵含笑于九泉。我们龙氏家族,旺公后裔,应能公支族子孙,将大有希望,大有作为。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星期六龙书堂书于凤城
.
家谱的字辈,它使家族昭穆有序。因为家谱字辈,表示家族辈份的字,俗称派。其意均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字辈,起源于宋朝,《谱牒学研究》中记载:宋太宗赵匡胤立了13个“范字”——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加上“匡”共14字。这恐怕是我国最早的辈字。字辈,是人们按伦理道德取名的一个规则。多在职入学时家长请先生按辈字给孩子改个学名,即大名。字辈,它是各族祠堂的产物,或集体创作;或名人所笔,族门出个相公、举人什么的,往往为家族立派、续派;也有皇帝赐封的,孔族字辈就是明清两朝皇帝赐定,那是当今全国统一得最好的字辈。
字辈句式,或四言、或五言、七言,可长可短:长则五六十字,短则十多字,一般为二三十字。字辈虽具封建宗族色彩,然从文学角度来看,却为绚丽多姿之诗篇。各族姓氏,族谱不同,唯一相同点在于族谱核心与纽带均为辈字。同一个姓氏,亦有不同族谱或字辈,族中之人一出生就得按辈份对字入座。千百年实践让不同姓氏人们深切认识到:规范命名用字,对于理顺家族谱系关系,具有十分奇妙而无可替代之作用。因此,家族辈份字便成为中华民族约定俗成而被广泛使用的命名方法。
这里所说的字辈,就是现如今农村地区还比比皆是的谱系辈分,您的身边一定也曾出现过这样的现象:有的人明明年龄很小,但是却
.
被年龄远长与自己的人奉为长辈。说起通过字辈来提示一个人在其同族成员关系中所处的等级,是中国姓名文化的最富于民族特色的部分,使之与取名的多项意义达到从内容至形式的完美结合。然而,作为一种世系符号,字辈的出现要远远晚于姓名。
在群体成员还十分有限的原始社会时,只需要用“姓”来认定每一个人的母系血统。其后,随着人类繁衍条件的相对改善,群体成员不断增加,活动范围日益扩大,才又出现了能使“纪世别类”更加细致的“氏”。换句话说,“氏”在标示血缘的同时,也兼有一定的辈次识别作用。另一方面,异姓血缘关系的不同辈分的男女不能结合的人伦观,当时尚在逐步普及的阶段,也是造成人们对辈次符号尚无足够重视的一个原因。
秦汉之际,姓氏合流的过程基本完成,按姓名文化的发展规律,本该是辈次符号问题相应提上日程。但是在此过程中,持续的兼并战争和社会变革,已经促成商周以来的宗族组织彻底瓦解,代之而起的是的个体小家庭的普遍化。小家庭的人员构成简单,辈次面貌清楚,所以人们依然很少考虑如何通过取名来显示同一家族成员在辈分上的关系。这种情况,直到汉魏之际世家大族式的家族制度逐步建立后,才有了改观。整个魏晋南北朝时代,频仍的战乱迫使破产小农向同宗大地主庄园依附,或聚族而居以自保,或合族迁徙以避难,正是这种同族共居、累世同居的社会组织结构,催开了字辈之花。
不过,字辈在其出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既不曾为人们所普遍接受,自身亦无严谨的格式可循。后者突出地表现为前后字辈之间没
.
有明显的区别和联系。
大约自中晚唐起,人们开始了让世系也能取名来表示的尝试。最初仍把符号做在部首上,而且多以“五德终始”的理念来比附家族的终而复始,循环发展。
其实,就在朱元璋为其家族定下以五行字辈取名的规矩时,字辈文化自身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和朱元璋同时代的福建籍学者吴海在其为《吴氏世谱》所作的凡例中,明确规定:“子孙名次,从水木火土金,行为一世,五行相生,循环无穷……男阳女阴,世次易考。每世从一起数,则不相紊。”虽说他拟就的字辈仍是“五行相生”,与朱元璋不谋而合,但我们却因此得知:至晚从元代后期起,新式族谱不仅有了关于子孙辈分行次取名方式的预先规定,而且充分考虑到“以名系世”的作用。这与孔、孟、曾、颜四姓自元仁宗以后才开始以字辈通谱的时间概念是一致的。
新式字辈的效能,不仅突破了旧式字辈仅用于标识同辈族人的局限,使之充分发挥宗族共同体的世系链的作用,而且也同时突破了同一部首之汉字数量有限的局限,为择字取名的构词资源开辟了富饶的储藏。就缩减同姓名现象而言,这是它的一个实际奉献。基本完成按姓名文化的发展规律,本该是辈次符号问题相应提上日程。
试以东晋豪族桓彝为例:其儿子分别取名云、豁、秘、冲,相互之间并无统一的识别符号,但是到了第三代,即桓豁的六个儿子,则分别取名石虔、石秀、石民、石生、石绥、石康。这“石”字就是他们作为同辈兄弟的一个鲜明标记了。又如记载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世
.
系的《洪氏宗谱》称,洪氏的一世祖是东汉末年任官府职员的洪普,洪普生一子名鉴;鉴生二子,名袷、名择;择生三子,名伟、仲、伸。因知青州洪氏之第三代名从“示”,名从“人”。由时间上推算,已入汉魏之际而迄西晋建国了。
后世各宗族修家谱,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种家谱的。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这四姓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这件事看起来好像与国家民族无关,实际上充分表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崇高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
为区分一族众人之间的长幼、尊卑,表白宗族里世系血统顺序,专门选用全族共行的辈份文字,这就是字辈谱。它是一个家族传代的字凭,是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