湎北旅游职业莩院字狍第第1期2021^3圬
JOURNAL OF HEBEI TOURISM VOCATIONAL COLLEGE V01.26 NO.1 MAR,2021
江南文脲了专承与文扳产品开犮
—
以无锡为例
李贞净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文旅学院,江苏无锡214028)
摘要:追溯“江南文脉”审美基因,探究其历史传承与文化使命,充分肯定当代传承价值,进而对比分析锡城文旅产品三 阶段发展现状与特点,探索在长三角一体化、江南文脉传承发展背景下开发特色文旅产品之基本趋势与可行途径。
关键词:江南文眛;文旅产品;审美基因;阶段特点;开发途径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79 (2021)01-0042-06
引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 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是从古至今中国人对
于梦里水乡的想象,它是富饶的、优雅的、诗意的,它 几乎是所有文化人的内心向往和精神家园。今日的江 南地域范围上已经包括上海和苏、浙、皖、赣五省一市
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马东跃.宁夏回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J】.中央
民族大学学报,2010,37⑴:44 一 48.
[2】杨学峰.信阳生态与信阳的旅游资源⑴.高等函授学报(自然
科学版),2008,(3):36-38.
[3】于志伟.墓于SWOT分析方法的新区开发分析一以临沂临港
经济开发区为例U】.环渤海经济睐望,20丨4,21(9):36—39.[4]陈慧琳.人文地理学(第三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164—167.
[5】陆相林,刘春玲,赵宁,等.区域旅游发展的AWOT分析框架
构建研究一以“大西柏坡”为例[•!】.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6(2): 190—195.
[6] 胡峤,肖家建,厉敏萍.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分析
[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6(10):269-271.
[7] 王姝.现代旅游文化的营销运作模式分析[J].山东纺织经
济,2019,26(1):58—60.
[8】王飞,张婧华,邱杰.基于SWOT方法的西部乡村旅游
发展策略研究—^,2018,33(3): 49-54.
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U].生产力研
[9]王惠娟.基于SWOT分析乡村旅游空间布局一以连州市西江
镇斜磅村为例⑴•住宅与房地产,2019,5(12):241.
[10】常建霞,李君轶,李振亭,吴冰.秦巴山区旅游资源分布
与旅游经济耦合研究m.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jR),2020,48(1): 1-10.
[11】龙启德,任广炼.责州仰阿莎国家森林公园SWOT分析及发
展对策[J].四川林勘设计,2019,26⑵:72—76.
[12]苏红霞,马耀峰.基于亲景度、SWOT方法的旅游客源市场
分析一以西安市的英国客源市场为例U】.干旱区资源与环 境,2005,(5): 146-149.
[13】陆平.湘江战役红色经济产业开发与管理探究一评《红色旅
游开发绩效评价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20,40(丨5):266. [14]李菲菲.在线旅游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动力机制研究[J】.商业
研究,20丨7,(12):28-34.
(责任编辑:姜妍)
42
第26卷第1期雪闵
If江南文脉传承与文菔P品
@
中位于长江以南的地区。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 步伐逐步迈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位列世界6大城 市群,经济活力强,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上佳,是我 国“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随着 中华民族的再度崛起,新的历史战略机遇已经摆在我 们面前,重塑强大的文化自信、重建中国传统文化内 涵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长三角如何回眸江南文脉 的深邃浩大,将江南文明推向世界文明顶峰,是我们 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历史赋予 我们的使命。
当前,“江南文脉”的研究逐步开展。2016年开 始,“江南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启动”。2018年、2019 年在无锡灵山拈花湾小镇举行了江南文脉论坛,主题 分别为“文脉传承与精神家园”、“文脉传承与长三角 一体化发展”。江南文脉研究俨然成为当前文化研究 的热点。学界研究的热点包括:一是在中华文化视野 下,回溯“江南文脉”的形成源流与发展脉络;二是 关注江南文脉的自身品格,挖掘其多层次的内涵;三 是研究江南文脉的海外传播与影响力。
同时文旅产品”的研究开发也如火如荼。长三 角经济的转型升级历经三轮,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文 化与旅游概念的融合,涌现出一大批江南文化辐射区 特色文旅产品开发研究的成果,主要包括:一是在国 家政策、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对文旅资源开发模式研 究;二是基于某一特定旅游景区或者某一特定文化 要素为对象,探究其文旅产品的开发途径。
本课题将着力于将江南文脉传承发展与区域文 旅产品开发结合起来,在打造特色区域文旅产品的 同时推进当代江南意识,探讨江南文化从文化传承 走向服务国家战略,让其文化精神通过文旅产品体 现和传承。
1 .江南文脉的历史传承与文化使命。
江南文脉,顾名思义是指江南文化的源流与发展
收稿日期:2020-10-22
作者简介:李贞诤(1982-),女,江苏宜兴人,浙江大学
文学碩士,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文化旅游学
院讲师,研究方向:外国文学.文化产业.
基金项目:2018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方
言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研究一以吴方言
为例(编号20I8SJA0876),2020无锡市哲学社 会科学招标课题《江南文脉传承发展与文创产 品开发一以无锡为例》(编号WXSK20-C-69)。
脉络。溯源而上,可以从先民们筚路蓝缕,创造辉煌的 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开始。它是江南文脉最早的起 源,也是江南文脉审美基因所在。
1.1江南文脉的追根溯源与审美基因
任何文化的起源,离不开孕育之水土。江南为平 原泽国,地理位置与气候环境优越,水土肥沃、植被繁 茂、景色秀美,这一切造就了江南文脉独特风格,奠定 其骨子里的审美基因。
从1973年到1977年从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 农耕用具、生活用具(陶器、木胎漆器),尤其是“干 栏式建筑”,无一不展示江南水乡的先民们从“巢居” 走向“定居”,折射其努力追求美好生活、建设美好家 园、向往安居乐业生活的愿景
距今5300—4500年的良渚文化的遗址,被公认 为中华文明之起源,其遗址出土文物包括农业、工业、 手工业等等,尤其是漆器、陶器、玉雕之精美,让人叹 为观止。可见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个高峰, 也推动了社会阶层的分层,其审美风格与特色更加 突出。
从河姆渡文化到良渚文化,虽然时间跨越几千 年,江南地区的文化特点基本形成:一是形成精耕细 作的劳作方式,二是手工技艺精巧且品类繁多,三是 追求更高生活品质,四是建筑艺术达到相当高度《五 是崇尚天人合一的观念;六是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1.2江南文妹的历史传承
对江南文脉的溯源,让我们了解其审美基因所 在。而对其丰厚内涵的解读,才能找出浩淼的江南文 脉中最值得挖掘、传承、发展的精华部分。这里用中国 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提出的江南文化四条文脉来解读, 经典亦精辟。
第一是历史文脉。前文追溯江南文脉之源,而江 南文明则需从“泰伯奔吴”谈起。泰伯与仲雍给江南 地区带来先进的中原文明,也使江南自此融入了中华 主流文脉。孔子盛赞“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自 此,江南的历史文脉以“德”“礼”为基石,形成了和 谐、礼治的核心价值。无论是读书或商贾、文艺都谨守 “礼”,社会群贤毕至,精英荟萃。“礼”,成为江南文脉 精神之柱石。
第二是商贾文脉。南宋以来,经济中心渐转至江 南。尤其是明清以降,江南地区商贾文化发达,儒商文
43
^湎北菔游职业莩脘#报春第1期2021£3目(总第99期)
化形成。具体而言,他们既有精明能干的商业头脑,也 具备兼济天下的胸襟和价值观念。商贾本性逐利,然 对“德”的主动选择,对道德的自我约束,形成了“儒 商”。“德”,是江南商贾文脉的行为准则。
第三是红色文脉。近代中国革命史上,江南有太 多重大事件发生,更有太多重大人物诞生。一百年前, 中共一大在上海石库门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给江南 印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九江修水地区升起人民军 队第一面军旗;这里曾走出我党重要创始人陈独秀 先生;周恩来、瞿秋白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出发, 开始坚定的革命道路,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烈场景 也出现在这片秀丽婉约的土地上……。江南的红色文 脉体现了这片土地上中华儿女们百折不挠、坚守信仰 的精神。“义”,成为江南红色文脉之魂。121
第四是艺术文脉。江南的艺术文脉,更是深入骨 髓。江南才子,早已是读书人的代名词。唐代以来,历 史上638位状元,近现代更是院士摇篮。历史上江南 地区的才子佳人数不胜数。文学思想领域,上至先秦 泰伯、伍子胥、三国风流名士周瑜陆逊、唐代唐寅祝枝 山、明代徐渭、王阳明、近代章太炎、蔡元培、鲁迅、徐 志摩、钱学森等等;书法绘画,从东晋的王羲之、顾恺 之到唐五代的张旭、董源,从宋元的米芾、董其昌到清 代“四王”、扬州八怪等等,现代的徐悲鸿到吴冠中, 星光熠熠;音乐戏曲,从嵇康的《广陵散》到阿炳的 《二泉映月》,英才名曲辈出!吴侬软语,丝竹悠扬, 昆曲、越剧有声有色……,“美”是江南艺术文脉的核 心价值。131
1.3江南文脉的当代传承与价值
四条文脉,承载着江南文脉的丰厚内涵,涌动着 江南文脉的勃勃生机。在长三角一体化成为国家战 略的今天,我们去解读它,感受它的文化精神,更多 的是为了探究江南文化如何继续在新时代续写辉煌 的篇章。
一方面,江南文脉绵延不绝,开近代中国文明之 先。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率已 成为中国社会在21世纪的政治、经济、文化转型之模 版。在席卷而来的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变革 中,如何吸取江南文脉精华,保持江南文化先进性,再 现江南文化辉煌,成为江南人的历史使命,也是江南 文脉传承价值所在。
44
另一方面,江南文脉的传承与发展,是建设人类 命运共同体之途径。天下情怀和使命感,是江南文脉 最根本价值观,也是文脉传承的创新理念。中国的崛 起,一带一路的开展,无不需要向世界传递中国传统 文化的价值,重塑大国文化自信。莫斯科国立大学教 授亚历山大表示“江南是中国最富裕和活跃的地区, 了解江南文化,才能了解江南文化,才能了解长三角 进而了解全中国如何既很好融入全球化又保持自身 的文化点。”文化多元是现实存在,我们要以更开放自 信的姿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江南文化要做到在全 球化中既保持特色又彰显全球价值,更是时代使命。
2.文旅产品开发阶段性分析一一以无锡地区为例
地处江南腹地的无锡,是一座拥有百年工商业基 础的城市,它经济发达,是我国工业化最早的城市,城 市增长动力强劲。改革开放以来,无锡经济经历三次 转型,已经进入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市民在文化生 活方面的需求变得旺盛。同时,城市发展经济转型也 面临瓶颈,需要寻找新的突破点。据统计,无锡市虽然 经济发达,然土地面积仅有1658平米,人均土地面积 仅0.3亩,全省最低。资源与环境的约束,使得无锡城 市发展亟需转型。2016年发布的《无锡市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更提出,加快 经济的转型升级,必须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快提 高服务业质量效益。加速无锡文化产业发展,是无锡 转型发展的必然抉择。
随着无锡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与旅游一体化 趋势明显,文旅产业目前已经具备一定规模。无锡地 处长三角,江南文脉深远,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演出较 为活跃,景点开发也较为成熟,文旅产品总体较为丰 富。经过资料调研与实际走访,我们对改革开放至今 我市文旅产品开发情况作了梳理,我们从三阶段进行 解读对比。
2.1第一阶段:旅游纪念品单一重复,区域文化 元素不S。
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提出了 “大力 发展旅游事业”的口号,战略上明确了旅游业的性质 和地位。当时的中国与世界缺乏交流,人们思想保守, 旅游景点建设停滞多年,配套的公共设施严重不足。 诸多旅游景点,仅有单一重复的纪念品。
笔者以无锡传统景点鼋头渚、惠山古镇、宜兴善
第26卷第1期雪闵理辽南文腺传承与文菔戸品幵发@
卷洞等为例,80年代,鼋头渚正在进行扩建逐渐至今 天规模;惠山古镇仍然以祠堂群、寄畅园等传统景点 为主,历史文化街区尚未形成;善卷洞也基本以储先 生开发最初模样示人,宁静古朴。此时外地游客较为 稀少,以当地游客居多。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更是鲜 见。通过对景点工作人员的采访,回忆当时的景区“纪
念品”多为:旅游照片、纪念图章、明信片、景点(区域) 传统手工艺品。典型如鼋头渚的纪念明信片,惠山古 镇的传统泥娃,善卷洞的宜兴紫砂壶。
此时的“旅游纪念品”商品较为传统单调,文化 旅游概念模糊。对于江南文脉的传承与发展,靠的还 是经典景点少量传统非遗作品上。
2.2第二阶段:旅游纪念品丰富却良莠不齐,历 史艺术文泳初现。
90年代到本世纪初,我国旅游业进人产业化进 程阶段。1992年旅游业随着国家市场机制不断完善 而转型,主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承担了更大的责任。 到了丨998年中央经济会议上,旅游业已明确为“国 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笔者仍然以惠山古镇、善卷洞、鼋头渚等传统景 点为研究对象,对比其在这一阶段的“旅游纪念品”。 随着国门进一步开放假日制度”不断推进,国际国 内旅行不断升温,旅游市场繁荣兴旺。
表1产业化进程阶段文旅产品开发主客体优势与劣势对比
主体优势
种类繁多.文化内涵加强,
营销收入增加
重复性仍较强、产品与景点无关联,
良筹■不齐
客体优势
游客数增加、旅游线路大量开发、
景点硬件设成提升
游客审美力不强,景点软服务水平不高
主体劣势客体劣势
资料数据调查显示,此阶段无锡地区文旅产品开 发呈现活跃势头,文旅产品开发优势明显。具体来说, 一是“旅游纪念品”种类丰富,二是产品文化内涵加 强,三是营销收入大幅增长。同时,文旅产品客体优势 也被激活,游客增加,线路开发频繁,景点设施也在不 断提升。如在建设复原的惠山古镇“历史文化街区”, 游客们可以购买到“惠山泥人”、“留青竹刻”“无锡精 微绣”等丰富的当地非遗文化产品,在修整后的善卷 洞,游客们可以买到宜兴紫砂壶、欣赏到梁祝化蝶戏 剧表演等。
当然,文旅产品开发在这阶段同样也存在不少问 题,比较突出的有两方面。
一是仍有近50%旅游纪念品与所在景点关联性 不大。旅游景点出现许多“全国可见型”旅游纪念品, 如儿童竹质玩具(蛇、风车、宝剑之类)、丝巾、饰品(塑 料、石头、玻璃制)、雷同“特色”小吃(豆腐花、烤肉 串)等等。这些旅游纪念品在任何景点到处可见,同质
化严重,与所在景点关联性较差。二是旅游纪念品质 量良莠不齐,售后服务差。看似热闹繁多的旅游纪念 品,质量良莠不齐,精品少,低质粗糙者多。即使是代 表地方文化的非遗产品,也以低质量多取胜。如惠山 泥人娃娃,价低者仅5到10元一个,而一套宜兴紫砂 陶壶,价低者仅30-50元。缺乏品牌的低质低价的文 旅产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方非遗文化价值。
除此以外,本阶段游客素质与审美力有待提升、 景区的软件服务尚不完善也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这一阶段文旅产品传承发展的江南文脉精神,更 多体现在历史文脉与艺术文脉(地方非遗产品多样 化)上,它携带着江南传统文化的烙印,传递给远道而 来的海内外旅游者;然而同质化、质量良莠不齐、与 景点结合度不紧密这些问题同样突出。
2.3第三阶段:文旅产品与江南文脉传承结合, 文旅品牌确立。
2009年以来,我国旅游业从市场化进程深入阶
45
^河
jt菔游职业莩院莩拒第2B_第1期S021圧3月(总第99期)
以无锡本土为例,这一阶段文化旅游景点的打造 如雨后春笋般,最具代表性的如灵山旅游文化集团打 造的“拈花湾小镇”,它很好诠释了这一阶段文旅项 目开发特色。
段到全面融人国家战略阶段。这一阶段的旅游业再也 不是单打独斗。所谓文化搭台,旅游唱戏,旅游的文化 内涵层次更丰富,文化旅游的概念深入人心。深挖旅 游的区域文化元素,打造丰富多彩的文旅产品,成为 这一阶段文旅产业发展主题。
表2拈花湾文旅产品开发特色分析
开发思路
产品类型非遺产品
拓展文旅产品种类
活动項目贫玩型
挖掘文旅产品内*
体验型静态产品(logo)
树立文旅产品品牌
衍生产品
开发设计.上市营销
小型文旅产品展.体验型非遺制作等
合作非遣传人.开拓民俗活动
实现途径
一是产品类型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非遗文化产 品,如惠山泥人、宜兴紫砂、精微绣、留青竹刻、佛教文 玩等等,更有多彩的文旅活动项目,如抄经、拓画、编 制花篮体验,如梵花花海、夜晚亮塔仪式、拈花一笑、 五灯湖花开五叶等表演欣赏,极大满足了游客们的游 玩需求。
二是产品文化内涵挖掘更深。从以上文旅产品的 品类和表现形式来看,文旅产品的开发层次更深,如 “惠山泥人”这一传统非遗项目,这里不仅提供“大阿 福阿喜”(粗货)“手工戏文”(精品)两类不同产品满足 消费者需求,更提供“泥人制作”“泥人上彩”的手工 制作体验,让游客全面深入了解这项在地非遗文化, 体验感强。
三是产品文化品牌的初步建立。这一阶段文旅产 品从开发设计到上市营销,都较为成熟。许多优质的 文旅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回头客频频。近年来,随着 融媒体的发展,一大批文旅品牌已悄然建立起来。不 仅传统的紫砂壶、惠山泥人注册了知名品牌、挂牌工 作室,成熟的文化项目(如灵山、拈花湾设计开发的 诸多佛教文化活动)也创立了自己的文化品牌,名扬 海内外。
这一阶段无锡文旅产品设计开发与江南文脉传 承关系越发紧密。当然,江南文脉内涵与层次丰富,目 前无锡旅游市场中的产品尚不能全方位、多角度展现
46
江南文脉的精华与核心价值所在,还需深入设计与开 发,保持与时俱进。
3.江南文脉传承中的文旅产品开发途径3.1解读江南文脉多层次内开发设计多层次 文旅产品。
随着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对文旅产品的开发必 须着眼干区域文化的内涵挖掘。江南文脉的多角度、 多层次解读,对文旅产品设计开发始终起引领作用。
从物质、制度、观念三个维度解读江南文脉,设计 相对应文旅产品。举例来说,灵山拈花湾文旅产品,可 包括精美的非遗产品(物质)、禅行抄经(制度)、佛 教论坛、方言猜灯谜(观念)等等。
从四大文脉传承角度解读江南文脉,也可设计开 发多层次文旅产品。举例而言,宜兴善卷洞开发文创 产品,可开发溶洞奇观纪念册及视频、梁祝文化衍生 品(历史文脉)、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脉)、紫砂壶 制作体验(艺术文脉)等;而无锡梅园则设计了“暗 香浮动”赏梅(艺术文脉)、元宵灯会(历史文脉)、荣 氏“香海别墅”陈列馆(商贾文脉)等文旅产品与活动。
不断开发多层次、多维度的文旅产品,才能全方 位正确梳理“江南文脉”,将其文化精神与底蕴传承 与发扬开去。
3.2传承江南文脉精神底蘊体验式”文旅产品 大有可为。
第26卷第1期辽南文脉传甭与文
fifxP品R发
1998年,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与詹姆 斯•吉尔摩首次提出“体验经济”一词。体验经济最 大的特征是“以顾客为中心,提供顾客融入其中并产 生难忘体验”的经济形态[41,因此它恰如其分地解决 了当前文旅产品开发中的最大矛盾:市场推出的文 旅产品(供给)与广大游客对文旅产品的(需求)之 间的矛盾。
传承江南文脉精神底蕴,让游客真切感受到江南 文化气息,“体验式”文化旅游产品大有可为。它拥有 无可比拟的体验品质:一是让人们娱乐开怀,放飞自 我,如泛舟游览欣赏优美的太湖鼋头渚自然风光,二 是让人们得到深刻教育体验,如通过观赏壮观表演 (或3D电影)等感受该地区历史文化演进,使观众产 生共鸣。如灵山景区的九龙灌浴、释加牟尼诞生现场 版,都有震撼人心的观赏体验;三是让人们得到交互 式体验,将游览项目舞台化和场景化,富有意境和互 动场景的设计,让消费者身临其境。典型如惠山古镇 的“庙会”活动,还原古老江南民俗,游客游走期间, 可以充分领略感受江南地区的百姓在吃、住、行、游、 娱、购、宗教等方面的传统文化。又如拈花湾的佛教禅 行活动、吴地非遗制作体验活动,在如梦似幻的拈花 湾小镇中举行,充分展现了江南佛教文化的鼎盛、传 统精巧的非遗制作技艺等等,这些都让旅行者(他者) 充分感受到江南文化之灵秀,江南文脉之绵长。
未来的“体验式”文旅产品开发在主题设计、 还原真实、互动参与、持续多样等方面还有许多发 挥的空间,在“江南文脉”传承发展中必然将起更 大作用。
3.3实现江南文脉輻射区域合作,树立文眯传承 创新理念。
“和而不同”是当前中国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基本 战略,在江南文脉辐射区域内部,更应该秉承这一发 展理念。不同的吴文化分支区域,在“文旅产品”开发 中既要凸显地方特色,更要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打造 “江南文脉”这一文化大品牌。典型如江南“大运河文 化”,它涵盖了大运河在杭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 等区域,沿岸的盘门、驿站、码头、古桥等一系列历史 文化古迹,我们必须用整体的视野来打造其品牌文旅 产品,而不能割裂它们气
促进吴地区域文化合作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坚持 “江南文脉”传承传播的创新理念。创新不仅指“江 南文脉”传承内涵创新、秉承为国家文化战略服务的 理念;更指“江南文脉”传承传播方式渠道的创新。 典型如2018年7月江苏卫视开播《江南文脉》系列 微纪录片,它拍摄手法多样,主题丰富,短小精悍,多 角度深刻细腻地描绘千年江南画卷,勾勒人文江南 的传承发展,也不忘关照江南文化在新时期的映照 '观众不仅可以在电视,更可以在官网、微博、微信 公众号、荔枝、我苏客户端等多种平台欣赏,一经推 出,好评如潮。“江南文脉”的传播方式已从静止走 向动态,从扁平化走向立体化,从传统媒介走向融媒 体,以前所未有的丰富性、感染性、深刻性向世界展现 中国江南之美。
结语
“江南文脉”是中国传统文化光彩夺目的篇章。我 们追根溯源,探寻其最初的审美基因,确立其审美思 维,解读其历史传承与文化使命,肯定其在当代长三 角一体化战略下的价值所在。随着文旅产业蓬勃发 展,文旅产品开发与设计在三大发展阶段凸显其鲜明 特色,我们深刻体会到文旅产品与江南文脉传承之间 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呈现交织曲折前行趋势。 唯有更深层解读江南文脉,设计多层次文旅产品,唯 有巧思妙思,设计多角度“体验式”文旅产品;唯有 不断促进吴文化区域合作,坚持创新理念开发文旅产 品,才能使得“江南文脉”传承与发展更具有绵延不 绝之生命力,展现独特隽永之美。
参考文献:[1]
谢金良.江南文脉的历史传承与文化使命[N].人民论坛,2019,
(4): 125-126.
[2] [3误为山.江南文脉的艺术魅力[I].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9,(1):9一
10.
[4] 付璐.体验型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初探U].社会科学家,2019,
⑷:92-96.
[5] 朱亮亮.大运河与江南文脉关系略论一以江南绘画地域特征与现
代演进为中心[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9,(8):1-3.[6】郭晓伟.江南文脉的江苏影像表达一谈系列微记录片《江南文脉》
[J】.忆江南,2018,(19):58-59.
(责任编辑:姜妍)
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